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区域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区域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区域经济学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区域经济学编写组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40481891
  • 页数:340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以马克主义唯物史观和辨证法为基础,强调了从区域经济现象出发研究区域经济问题,从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理解和把握区域经济规律。我国区域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区域经济学研究生产要素区际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学科,本教材重点分析了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生产要素转移规律、区域系统非均衡形成机制、区域经济结构演进及区际经济结构差异、区际差距形成机理及其变化趋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学是实践性和强的学科,强调区域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本教材做到国外区域理论与国内区域理论的结合、传统区域理论与最新区域理论的结合、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实践活动的结合,并从区域经济现实中抽象出区域经济内在规律,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本教材是当今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者关于区域经济学的基本认识,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全貌。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区域经济学》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

一、区域的概念和类型 1

二、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6

三、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5

三、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9

第三节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20

一、形成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 20

二、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23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2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 28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发展的思想 28

二、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 30

三、马克思主义区际分工与协作的思想 31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形成 32

一、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 33

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35

三、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 37

四、城乡统筹理论 38

五、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 40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 42

一、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42

二、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5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49

第一节 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性 49

一、不可流动性要素 49

二、可流动性要素 51

三、基础性要素 54

第二节 区位理论 56

一、农业区位论 56

二、工业区位论 59

三、市场区位论 62

四、新经济地理学的区位理论 64

五、区位理论评述 65

第三节 产业布局与产业聚集 66

一、产业布局指向 66

二、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 69

三、产业聚集 70

四、产业集群与地域合理规模 73

第四节 中国产业布局的变化趋势 75

一、我国产业布局的趋势判断 75

二、以产业转移为动力促进产业布局优化 76

三、优化产业布局的主要对策 78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8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概念与发展阶段 81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81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 82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 84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86

一、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 86

二、区外供给:哈罗德-多马区域模型 92

三、要素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 96

四、区域经济发展机制 101

第三节 不同发展模式及中国发展模式变化过程 104

一、经济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模式 104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 107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112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 112

一、区域产业结构划分 112

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114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度量方法 117

四、产业集聚与分散的度量方法 118

五、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20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122

一、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 122

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128

三、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130

第三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133

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与趋异 133

二、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变迁 138

第五章 区域竞争与合作 144

第一节 区际贸易与竞争 144

一、马克思主义区际分工理论 144

二、区际贸易基本理论 145

三、区际资源竞争 148

四、区际资本和产业竞争 150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 152

一、区际贸易与工业化 153

二、区际分工与专业化 160

三、经济自由化与生产、投资转移 163

四、区域经济合作及其主要形式 165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一体化探索 170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 170

二、生产投资转移与多米诺效应 172

三、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 175

第六章 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政府调控 178

第一节 产业分布影响国民收入区际分配 178

一、国民收入区际分配理论 178

二、区际经济发展趋同理论 182

三、区际收入差距度量 186

第二节 政府有效调控与福利改进 189

一、聚集区对外围区的福利补偿 189

二、政府有效调控下的社会福利改进 191

三、政府调控无效时的社会福利损失 193

第三节 影响我国国民收入区际差距的要素分析 194

一、区位优势 194

二、基础优势 195

三、政策优势 197

四、要素集聚优势 198

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204

第一节 二元结构理论与城市化 204

一、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理论 204

二、城市与城市体系 207

三、城市化动因与机制 211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212

一、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212

二、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214

三、乡村金融市场与公共服务 218

四、乡村贫困问题 222

第三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25

一、城乡统筹的内涵 225

二、城乡统筹的主要模式 225

三、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和策略 227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23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内涵解析 231

一、经济活动与不可持续性问题的生成 232

二、可持续发展从认识到行动 233

三、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内涵 235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239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239

二、区域经济联系与生态环境联系的矛盾与协调 241

三、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贫困治理的矛盾与协调 242

第三节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245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与政策主张 245

二、低碳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49

三、循环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52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258

第一节 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 258

一、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体系 258

二、区域系统分析常用方法 25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72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272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275

三、主体功能区及其开发战略 278

第三节 区域规划 281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与特性 281

二、区域规划的主要类型 283

三、区域规划的系统设计 286

第十章 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 296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296

一、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96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 302

三、区域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305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与工具 308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 308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选择 309

三、主要的区域经济政策工具 312

第三节 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 316

一、宏观经济政策评价 317

二、微观经济政策评价 318

三、区域政策评价 319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 325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25

二、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328

阅读文献 334

人名译名对照表 336

后记 3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