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寿阳县志
寿阳县志

寿阳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寿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03002372
  • 页数:870 页
图书介绍:
《寿阳县志》目录

概述 1

卷一 地理 3

第一篇 位置 沿革 3

第一章 地理位置 3

笫一节 位置面积 3

第二节 境域 3

第二章 建置沿革 3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

第一节 里甲制 5

第二节 区(乡)村制 6

第三节 社队制 10

第四节 乡(镇)村制 12

第一节 地质 17

第四章 地质 地形 地貌 17

第二篇 自然环境 17

第二节 地形 18

第三节 地貌 19

第五章 气候 19

第一节 气温 日照 降水量 19

第二节 温度 区划 23

第六章 土壤 植被 25

第一节 土壤 25

第二节 植被 27

第七章 山脉 水系 水文 28

第一节 山脉 28

第二节 水系 31

第三节 水文 33

第二节 其它 34

第一节 煤铁 34

第八章 矿物 34

第九章 生物 37

第一节 动物 37

第二节 植物 37

第三节 药材 38

第四节 花卉 38

第三篇 城镇 乡村 39

第十章 县城 39

第一节 县城概貌 39

第二节 县城建设 40

第三节 古城 42

第十一章 乡镇 42

第十二章 各村简况 55

第一节 村名命名 70

第十三章 地名考 70

第二节 村名举隅 71

卷二 农业 83

第一篇 农业 83

第一章 土地制度 83

第一节 耕地面积 83

第二节 私有制 85

第三节 公有制 86

第二章 耕作制度 87

第一节 耕作方式 87

第二节 作物品种 89

第三节 作物栽培 91

第四节 农田管理 94

第三章 经济效益 97

第一节 粮食播种面积 97

第二节 粮食产量 98

第三节 农业产值 99

第四章 区划监测 113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13

第二节 农业动态监测 118

第五章 农业机械 119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19

第二节 新式农具 120

第三节 农机 121

第二篇 林业畜牧水利 126

第六章 林业 126

第一节 分布与树种 12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27

第三节 森林管护 129

第一节 牧坡 130

第七章 畜牧 130

第四节 林场苗圃 130

第二节 绵羊改良 132

第三节 大牲畜 135

第四节 家畜 家禽 136

第五节 兽医 136

第八章 水利 137

第一节 资源 137

第二节 设施 139

第三节 水土保持 141

第四节 水库 142

卷三 工交 147

第一篇 工业 147

第一章 经济形式 147

第一节 国营 147

第二节 集体 148

第二章 煤炭 150

第一节 资源 150

第二节 开采 152

第三节 运销 153

第四节 重点煤矿 154

第三章 其他工业 162

第一节 电力 162

第二节 机械 162

第三节 化工 166

第四节 建材 169

第五节 轻纺 170

第六节 金属制品 173

第七节 陶器木器 174

第八节 印刷造纸 175

第九节 食品 177

第十节 皮革 178

第四章 乡镇企业 179

第二篇 交通 邮电 185

第五章 古道 185

第六章 公路 185

第一节 干线公路 185

第二节 县乡公路 186

第三节 乡村公路 187

第七章 铁路 188

第一节 石太铁路寿阳段 188

第二节 车站 188

第八章 桥梁 188

第一节 古桥 188

第二节 新桥 189

第一节 设施 194

第九章 运输 194

第二节 社会运输 195

第三节 客运路线及汽车站 196

第四节 铁路运输 196

第十章 管理 198

第一节 机构 198

第二节 公路养护 198

第三节 交通监理 199

第十一章 邮电 200

第一节 驿铺 200

第二节 邮政 201

第三节 电信 203

第一节 县财政 209

第一章 财政 209

第一篇 财政 税收 209

卷四 财贸 209

第二节 乡镇财政 211

第二章 税收 213

第一节 田赋 213

第二节 丁徭 217

第三节 合理负担 218

第四节 统一累进税 219

附:人民负担 223

第五节 农业税 231

第六节 工商各税 237

第二篇 金融 243

第三章 货币 243

第一节 制钱 铜元 银元 243

第二节 纸币 243

第一节 钱庄 246

第四章 钱庄 典当 246

第二节 典当 247

第五章 信贷 储蓄 249

第一节 信贷 249

第二节 储蓄 253

第六章 克钱 255

第三篇 商业 265

第七章 私营商业 265

第一节 简述 265

第二节 宗艾商业 266

第三节 县城商业 267

第四节 商业资本家 269

第五节 个体工商业 271

第一节 机构 273

第八章 国营商业 273

第二节 工业品购销 275

第三节 家禽家畜收购 276

第四节 商业财务 277

第九章 集体商业 277

第一节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77

第二节 县级业务机构 278

第三节 基层供销合作社 279

第四节 股金 280

第五节 商品销售 280

第六节 农副产品收购 281

第七节 扶植多种经营 282

第八节 经营管理责任制 283

第九节 供销财务 283

第一节 机构 285

第二节 对外贸易业务 285

第十章 外贸 285

第十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287

第一节 工商机构 287

第二节 工商管理 288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289

第四节 物资交流会 290

第五节 商标管理 290

第十二章 物价 293

第四篇 粮食 302

第十三章 购销 302

第一节 集市 302

第二节 粮店 303

第三节 统购统销 304

第四节 管理 307

第一节 义仓 308

第五节 计量 308

第十四章 储运 308

第二节 粮库 309

第三节 调运 309

第十五章 加工 310

第一节 粮食 311

第二节 油脂 311

第三节 熟食酿造 311

第四节 饲料 311

第十六章 土特产品 312

第一节 副食品 312

第二节 农副产品 314

第三节 干鲜水果 316

第一节 中共寿阳县委的组建 31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寿阳县地方组织 319

卷五 政治 319

第一篇 党派 社团 319

第二节 县委组织机构 325

第三节 基层组织 326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 329

第一节 牺牲救国同盟会 329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329

第三节 工会 331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332

第五节 贫下中农协会山 333

第六节 少年先锋队 334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它社团 33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寿阳县党部 334

第三节 民族革命同志会 336

第四节 主张公道团 336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336

第二篇 政权 338

第四章 清末的县衙机构 338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政权 339

第一节 政法机构 339

第二节 政治实施 339

第六章 抗日民主政权 342

第一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342

第二节 行政区划与区域控制 344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建设 345

附:日伪政权 348

第一节 维持会与伪县公署 348

第二节 毒化政策 348

第三节 治安强化与经济封锁 349

第四节 经济掠夺与敌灾 350

第二节 政权建设 353

第七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政权 353

第一节 人民民主政权的发展 353

第八章 阎锡山的军政统治 356

第一节 阎、日、顽合流 356

第二节 内战准备 358

第三节 兵农合一 358

第四节 军政一体 359

第五节 三自传训 361

第六节 无人区 362

第七节 军政机构 363

第九章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参议会 364

第十章 建国后的人民政权 365

第一节 政府组织机构 365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70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371

第四节 人民政协 373

第三篇 检察 司法 公安 379

第十一章 检察 379

第十二章 法院 381

第一节 机构 381

第二节 工作纪略 381

第十三章 公安 382

第一节 机构 382

第二节 工作纪略 383

第三节 先进事例 384

第十四章 司法 385

第一节 机构 385

第二节 法制建设与教育 385

第十五章 阶级状况 387

第一节 农村阶级构成面 387

第四篇 生产关系变革 387

第二节 地主阶级的发迹 388

第三节 地主阶级的剥削形式 389

第四节 农村借贷 390

第十六章 土地改革 391

第一节 贯彻“五四指示” 392

第二节 土改斗争的反复 394

第三节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395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改造 400

第一节 农业 400

第二节 手工业 403

第三节 私营工商业 404

第十八章 人民公社化 406

第十九章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406

第一节 生产责任制 406

第二节 生产责任制形式 407

第三节 大包干责任制 408

卷六 军事 411

第一篇 位置 建制 411

第一章 战略位置 411

第二章 兵役 412

第三章 防务 413

第四章 地方武装 414

第一节 保甲团练 414

第二节 军警民团 415

第三节 县人民武裝 417

第四节 民兵 420

第二篇 兵事记实 425

第五章 古代战事 425

第六章 近现代战例 427

第一节 简况 441

第三篇 人民武装革命斗争 441

第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 441

第二节 反顽剿匪 442

第三节 反扫荡斗争 444

第四节 反“治安强化”斗争 445

第五节 锄奸斗争 447

第六节 反抢粮斗争 448

第七节 根据地的扩大与巩固 449

第八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450

第八章 解放战争时期 451

第一节 简况 451

第二节 反内战斗争 452

第三节 反“开展”斗争 453

第四节 反“水漫”斗争 454

第五节 全县解放 455

卷七 文化 465

第一篇 文化 465

第一章 群众文化 465

第二章 戏剧 曲艺 467

第一节 晋剧班社 467

第二节 剧团 472

第三节 秧歌 473

第四节 二人台 473

第五节 曲艺 473

第三章 音乐 舞蹈 474

第一节 民间音乐 474

第二节 民歌 474

第三节 民间艺术 481

第四节 爱社 483

第一节 电影 485

第四章 电影 电视 485

第二节 电影院 486

第三节 电视 486

第五章 广播 486

第一节 机构 486

第二节 广播宣传 487

第三节 广播建设 487

第六章 图书 488

第一节 书店 488

第二节 图书馆 490

第七章 文物 490

第一节 历史文物 490

第二节 革命文物 499

第一节 诗词 500

第八章 著述 500

第二节 著述目录 511

第九章 传说 神话 512

第二篇 教育 524

第十章 机构设置 524

第十一章 书院 私塾 525

第一节 受川书院 525

第二节 私塾 528

第十二章 学校 531

第一节 小学 531

第二节 中学 532

第十三章 业余教育 535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535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536

第三节 幼儿教育 536

第二节 教师进修 537

第十四章 师资 537

第一节 教学研究 537

第三节 教师待遇 538

第四节 教师选用 539

第十五章 教育经费 539

第三篇 卫生体育 541

第十六章 卫生 541

第一节 简况 541

第二节 卫生防疫 545

第三节 妇幼保健 548

第十七章 体育 550

第一节 简况 550

第二节 体育设施 553

第三节 武术 553

第十八章 简况 557

第四篇 科学技术 557

第十九章 科学技术成就 558

第一节 农业 558

第二节 工业 559

第三节 文教卫生 560

第四节 其它 560

第五节 科研成果获奖项目 560

卷八 社会 565

第一篇 人口 民族 家庭 565

第一章 人口 民族 565

第二章 家庭 569

第二篇 工资 福利 570

第三章 劳动工资 570

第四章 社会福利 571

第一节 时令 节令 573

第六章 岁时 573

第三篇 风土 573

第五章 民情 573

第二节 生活习俗 575

第三节 新节日 576

第七章 社会风气 577

第一节 劣迹陋习 577

第二节 新风美德 578

第八章 冠婚丧祭 580

第一节 冠礼 580

第二节 婚礼 580

第三节 丧礼 582

第四节 祭礼 583

第九章 庙会 584

第五节 杂礼 584

第十章 衣食住行 585

第一节 衣着 585

第二节 吃食 586

第三节 民居 587

第四节 用物 587

第五节 行运 588

第十一章 民间互助组织 588

第一节 请会 588

第二节 老人会 590

第三节 清明会 590

第四节 帮会 590

第五节 吃割舌 591

第二节 佛教 592

第一节 道教 592

第十二章 宗教 592

第四篇 宗教与会道门 592

第三节 基督教 593

第四节 天主教 594

第十三章 会道门 596

第一节 一贯道 596

第二节 黄天道 596

第三节 万国道德会 597

第四节 同善社 597

第五节 万化坛 598

第六节 理教 598

第七节 青帮 599

第二节 音标和汉语拼音方案对照 600

第一节 语言概况 600

第十四章 简况 600

第五篇 方言 600

第三节 声调调值表示法 602

第十五章 语音分析 602

第一节 声母 602

第二节 韵母 603

第三节 声调 603

第四节 连续变调 604

第五节 文白异读 604

第十六章 寿阳方言和普通话语音的比较 606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 606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 607

第三节 个别音节的比较 609

第四节 声调的比较 610

第十七章 分类词表 611

第四节 指示代词 619

第三节 重叠 619

第十八章 语法特点 619

第二节 的〔t?〕尾 619

第一节 儿〔?r〕尾 619

第五节 前缀“圪”〔k?〕 620

第十九章 农谚 621

第二十章 童谣 歇后语 625

第一节 童谣 625

第二节 歇后语 626

卷九 人物 631

第一篇 人物传 631

第二篇 人物表 669

第三篇 烈士英名录 681

卷十 大事记 767

第一篇 大事 767

第二篇 灾情 795

卷十一 附录 803

第一章 文献 803

第一节 革命斗争回忆录 803

第二节 艺文选 834

第三节 碑记 841

第四节 文告 847

第五节 寿阳县老干部座谈会纪要 849

第六节 寿阳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编修《寿阳县志》的决议” 852

第二章 书信札记 854

第三章 县志编修经纬 862

第一节 旧志考略 862

第二节 旧志序选 864

第三节 本志编修始末 868

跋 87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