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祥民,胡世凯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209026223
  • 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中国法制史》系统论述了中国近五千年的法律发展历史,全面阐述了法律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中国法制史》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吸收国内外法律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注重阔学生的法律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中国法制史》从整体上反映了目前中国法律史学研究与教材编写的最新水平。
《中国法制史》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2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与夏朝的法律制度 2

一、中国法的起源 2

二、夏朝的法制制度 6

第二节 商朝的法制制度 6

一、神权政治与法制 9

二、商朝法律的主要内容 10

三、商朝的刑罚制度 12

四、商朝的司法、审判制度 15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17

一、周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17

二、宗法制、礼与刑 19

三、西周法律的主要内容 23

四、西周的司法、审判制度 29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 32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32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 35

一、春秋时期的法律形式 35

二、春秋时期的刑罚制度 37

第三节 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37

一、郑、晋等国的制刑活动 38

二、铸刑书、刑鼎引起的争议 40

三、制定和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42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44

第一节 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制原则 44

一、缘法而治,保证法的实施 45

二、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46

三、赏罚必于民心 47

四、行刑重其轻者 49

一、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 50

第二节 李悝《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本质 50

二、《法经》的主要内容 51

三、《法经》的特点 53

第三节 商鞅对法制的改革 54

一、改法为律,扩充法律的内容 55

二、用赏罚手段推行农战政策 56

三、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57

四、明法重刑,奖励告奸 58

第四节 各诸侯国法律制度的变化 60

一、法律内容的变化 61

二、司法制度的变化 62

第四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 65

第一节 秦朝法制的指导思想 65

一、以法为本,严刑峻罚 66

二、君主独断,法自君出 67

三、法令由一统,民以吏为师 67

第二节 秦朝的立法概况 68

四、治道运行,皆有法式 68

一、立法活动 69

二、法律形式 70

三、《睡虎地秦墓竹简》 71

第三节 秦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73

一、保护封建政权、严厉镇压侵犯皇权和封建国家的行为 73

二、保护封建国家和个人的财产权 75

三、调整经济关系,保证农、林、牧、渔及手工业的发展 76

四、赏功罚过,保证统一战争的胜利 78

五、加强吏治,充分发挥国家机器的统治效能 79

第四节 秦朝的刑罚制度 80

一、刑罚的种类 80

二、定罪量刑的原则 84

第五节 秦朝的司法监察制度 85

一、司法机构 86

二、诉讼程序和审判制度 87

三、监察制度 88

第五章 两汉时期的法律制度 92

第一节 两汉时期的立法概况 92

一、两汉的立法活动 92

二、两汉的法律形式 94

第二节 汉朝初年的法制改革 99

一、汉初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99

二、“除秦苛法” 100

三、刑罚改革及其意义 101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司法监察制度 104

一、司法机构 104

二、诉讼审判制度 107

三、监察制度 110

第四节 汉代法制的儒家化特点 114

一、养老励亲的立法原则 114

二、引经决狱的审判制度 116

三、哀矜罪囚的狱政制度和行刑原则 118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122

第一节 立法概况 122

一、三国时期的立法概况 122

二、两晋时期的立法概况 123

三、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概况 125

第二节 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 126

一、首创“八议”、“官当”制,使特权制度法典化 127

二、五服制度成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127

三、确立“重罪十条” 128

四、刑罚制度的改革进步 129

五、法律形式、立法体例的发展和法律概念的规范化 132

第三节 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 134

一、司法机构 134

二、审判制度 135

三、“登闻鼓”直诉制度的建立 137

一、《开皇律》的制定及其主要成就 139

第一节 隋朝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139

第七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 139

二、隋朝法制建设的得失 141

第二节 唐朝的立法概况 143

一、唐初统治者的立法思想 143

二、唐朝律典的编纂与修订 145

三、唐代的法律形式 148

第三节 唐律的基本内容 150

一、《名例律》所规定的主要制度 150

二、《卫禁律》等11篇释义 156

三、唐律的基本内容 158

第四节 唐律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168

一、唐律的主要特点 168

二、唐律的历史地位 171

第五节 唐朝的司法监察制度和诉讼制度 172

一、司法监察机构 172

二、诉讼审判制度 174

三、监狱管理制度 176

第八章 宋朝的法律制度 180

第一节 宋朝的立法概况 180

一、《宋刑统》的制定及其历史地位 180

二、宋代的编敕及其在宋代法制建设中的作用 183

第二节 宋代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 186

一、“重法地法”的制定 186

二、刑罚制度的变化 187

三、民事、经济立法的发展 189

第三节 宋朝的司法监察制度和诉讼制度 191

一、司法审判机关 191

二、法官选拔制度 192

三、诉讼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193

第九章 元朝的法律制度 197

第一节 元朝的立法概况 197

一、蒙古国的立法活动 197

二、建元后的立法活动 199

一、确认民族不平等 200

第二节 元朝法律内容的特点 200

二、规定僧侣、贵族的特权地位 202

三、保留蒙古族的旧习俗和法律制度 203

第三节 元朝的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 207

一、中央司法监察机关的多元化 207

二、行省制的确立与地方司法监察机关的发展 209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特点 211

第十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 216

第一节 明朝的立法概况 216

一、立法指导思想 216

二、《大明律》的制定 218

三、《大诰》的颁布 220

四、例的删修 220

五、《大明会典》的编纂 221

一、一般刑事法律内容的变化 222

第二节 法律内容的发展变化 222

二、加强吏治在法律上的反映 225

三、民事法律的发展 226

四、经济法律的发展 227

五、行政管理法律的发展 229

第三节 司法监察制度和诉讼制度 231

一、司法监察机关体系 231

二、会审制度 233

三、厂卫机构的“司法”活动 234

第十一章 清朝的法律制度 236

第一节 清朝的立法概况 236

一、《大清律例》的制定与律例合编体例的固定化 237

二、会典和则例的编修 239

三、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规的制定 240

第二节 法律内容的主要特点 241

一、加重对反逆强盗罪的处罚 241

二、确认旗人的特权地位 243

三、限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 244

四、进一步与儒家思想结合 248

第三节 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 249

一、司法机关 249

二、审判制度 251

三、诉讼制度 252

第十二章 清朝末年的法律制度 255

第一节 预备立宪 255

一、预备立宪的历史背景 255

二、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 256

三、《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 262

第二节 修订法律 264

一、修律的组织和程序 264

二、修律的主要活动 265

三、清末修律在中国法律史上的地位 270

一、帝国主义国家的治外法权对我国独立完整司法权的破坏 271

第三节 司法制度 271

二、司法机关的调整 273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274

第十三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278

第一节 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的创建 278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279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80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 285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法令 286

一、军事法令 286

二、行政法令 286

三、经济法令 287

四、民权保护法令 288

五、文化教育法令 289

六、社会改革法令 289

二、司法改革措施 291

一、司法机关和审判机关 291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 291

第十四章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 295

第一节 立法概况 295

一、立法机关 295

二、主要立法活动 298

三、立法特点 305

第二节 制宪活动 308

一、《天坛宪草》的拟订 308

二、《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 310

三、“贿选宪法”的产生 312

第三节 司法制度 313

一、司法机关 313

二、司法制度的特点 315

第一节 立法概况及六法体系的建立 318

一、立法体制 318

第十五章 国民党政府的法律制度 318

二、立法阶段 320

三、立法体系的形成 321

第二节 六法的主要内容 322

一、宪法 322

二、民法 328

三、刑法 332

四、民事诉讼法 335

五、刑事诉讼法 336

六、行政法 338

第三节 司法制度 339

一、司法机构 339

二、特务组织行使司法权 340

第十六章 工农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344

第一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主要立法活动及其立法成就 344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344

二、土地立法 347

三、婚姻立法 349

四、劳动立法 350

五、刑事立法 351

第二节 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 354

一、司法机关 354

二、诉讼审判制度 355

三、监所制度 356

第十七章 抗日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360

第一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和对立法的调整 360

一、施政纲领 360

二、人权保障立法 362

三、土地立法的调整 364

四、劳动立法的调整 366

五、刑事立法的调整 367

第二节 司法制度和诉讼原则 369

一、司法机关体系 369

三、诉讼原则及方式 370

二、审判制度 370

四、狱政制度 371

五、人民调解制度 372

第十八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377

第一节 宪法原则的确立和主要法律文件的发布 377

一、《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377

二、“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378

三、“婚姻条例” 381

四、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和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382

第二节 司法制度 383

一、人民法院的建立 383

二、司法原则的确立 384

三、诉讼制度的发展 385

四、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 386

五、狱政建设和劳动改造制度的发展 388

后记 3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