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方平,冯克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0782530
- 页数:1465 页
目录 1
制定教师法的必要性 3
第一部分 教师法 3
第一篇 教师法与教师的权利义务 3
教师法适用的对象 6
教师的职责 7
政府及社会的责任 9
教师管理工作 12
规定教师权利和义务的意义 14
教师节 14
教师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5
教师的权利 17
教师的义务 20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职责 23
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 24
教师资格的内容 25
教师资格的认定 27
教师的来源 28
教师职务制度 29
教师聘任制 30
国家加强师范教育的意义及措施 31
教师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33
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35
教师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 35
教师考核的意义 36
教师考核的内容 37
教师考核的机构 37
教师考核的原则 38
提高教师待遇的意义 39
教师考核的结果 39
提高教师待遇的指导思想 42
教师的工资待遇 43
教师的住房 44
教师的津贴和补贴 44
教师的医疗 45
建立教师奖励制度的意义 46
民办教师的待遇 46
教师的退休金 46
教师法的法律关系主体 47
动员社会力量对教师进行奖励 47
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要实行重奖政策 47
法律责任的内容 48
教师法的执行部门 48
教师与教书育人 52
第二部分 教书与育人 52
教书必须育人 55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57
教书和育人的一致性 59
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 61
教书育人的途径 64
教书育人的机制 67
教书育人的原则 69
培养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能力 73
以真为本来育人 75
教书育人中的激励手段 79
附:精雕细琢育人才 81
“师德”在育人中的导向功能 83
教师威信的作用 86
师爱的作用 88
“师爱”的基本特征 9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育人的基础 92
附:情感、热爱与教书育人 96
附:结合学科特点来教书育人 100
附:教师教育机智 103
德育的内容及方法 105
第三部分 德育方法 105
附:德育渗透六法 110
附:小学低年级德育方法 111
品德能力的培养 113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法 115
教师与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19
论德育目标中“心理品质”的培养 121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六种方法 123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八法” 124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125
青年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培养 127
小学各科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129
学校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32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35
中学生共产主义道德情感培养 137
思想教育中的“批评艺术” 137
对初中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教育 141
对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144
美育是学生的必修课 145
美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48
附:谈谈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渗透 150
美育与人格的塑造 152
中小学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156
民族气节教育 158
艰苦奋斗与国情教育 162
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 163
少年儿童国防启蒙教育 169
中小学的法制教育 170
小学生德育的养成教育 173
小学德育应以养成教育为主 175
中小学的环境教育 176
职业道德 183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素质道德 183
第二篇 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183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184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85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86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187
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 189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92
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和意义 193
教师道德修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194
教师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196
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97
教师道德修养与道德境界 200
教师职业素质的基础之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02
教师职业素质的基础之二——应有理想的追求 204
教师职业素质基础之三——树立崇高价值目标 207
教师职业素质基础之四——应有坚定信仰 210
教师职业素质基础之五——献身教育的精神 211
教师职业素质基础之六——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楷模 214
附:师德浅谈 216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19
重要规范 222
严谨治学——教师道德的 222
人民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荣辱观 225
优秀教师职业观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229
附:师德修养之我见 232
附:教师“以身垂范”谈 233
附:教师职业道德新探 235
怎样成为创造型教师 237
教师的人才观 239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 242
教师必须是具有能力的人才 245
第二部分 教师专业能力素质 245
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教学能力 247
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二——育人能力 250
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三——科研能力 251
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四——社交能力 252
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五——自学能力 253
教师提高能力的途径之一——博览群书,刻苦钻研 254
教师提高能力的途径之三——面向他人,虚心学习 255
教师提高能力的途径之二——面向实际,积极锻炼 255
教师专业知识的作用 256
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之一——丰富的知识结构 257
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之二——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260
教师专业知识提高的途径之一——把握教师专业知识的特征 261
教师专业知识提高的途径之二——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262
附:论教师的未来意识和新的智能结构 264
跨世纪青年教师素质的培养 269
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提高教师素质 272
未来教师的素质 275
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277
中学教师素质分析与改革设想 281
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的几点做法 282
创造型教师的培养 284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 287
人民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89
青年教师的“悟、敏、博、细、勤” 291
教师的艺术能力与语文教学 292
附:突出师范特点 加强基本功训练 293
中学历史教师要努力培养和优化自己的素质构成 298
中学历史教师素质的提高 300
附:浅议历史教师素质的研究 303
二十一世纪的地理素质教育与地理教师素质 306
地理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308
现代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 309
附:数学教师的思维素质与自我培养 311
附:从中师数学课的特点谈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314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 316
附:物理教师的能力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319
附:中学物理教师的数学素养 321
素质教育对中学化学教师的要求 323
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 325
中学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 329
政治教师的威信 333
附:如何提高政治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 336
语文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 338
附: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 340
附: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略说 343
附:中学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345
附: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348
附:对小学教师五项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几点认识 350
中学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352
附:中小学教师应该系统的提高自身的逻辑素质 356
小学教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357
附:小学教师的职能与所需知识技能的研究 358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365
教师和教师职业道德 365
第三篇 教师道德要求与修养 365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 374
第二部分 热爱祖国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380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380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82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 385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386
第三部分 遵循规律 教书育人 389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389
遵循教育规律 393
教书育人 398
第四部分 忠于职守 甘于奉献 401
忠于职守 尽心竭力 401
献身教育 甘为人梯 405
第五部分 钻研业务 勇于创新 413
钻研业务 勇于创新 413
严谨治学 一丝不苟 419
精益求精 不断进取 424
第六部分 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 427
热爱学生 激励他们健康成长 427
了解学生 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431
尊重学生 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433
严格要求学生 促使他们不断追求 437
第七部分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440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在育人中的地位 440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445
增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责任感 448
第八部分 关心集体 团结协作 451
关心集体 维护集体利益 451
谦虚谨慎 尊重每一位同事 454
团结协作 形成教育合力 456
第九部分 教师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 460
教师道德人格 460
教师道德教育 463
教师道德修养 467
教师道德境界 471
第十部分 道德评价与道德选择 475
教师道德评价 475
教师道德选择 481
第一部分 教师行为 489
教师 489
第四篇 教师行为规范与训练 489
教师行为 490
教师行为规范 491
教师行为规范的基本特征 491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规范教师行为的理论基础 492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规范教师行为提供了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493
规范教师行为是党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客观要求 493
规范教师行为是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 494
规范教师行为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495
规范教师行为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措施 496
规范教师行为是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的重要手段 497
规范教师行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498
规范教师行为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基础 499
教师行为的培养和塑造 500
教师行为培养和塑造的意义 500
规范教师行为的目标 501
培养和塑造教师行为的原则 501
培养和塑造教师行为的内在因素 502
培养和塑造教师行为的外部环境 503
运用领导的表率作用规范教师的行为 504
运用目标管理制约教师的行为 504
运用舆论监督保证规范教师的行为 505
教师的自律 505
教师心理调适 506
注重教师工作的群体效应 507
激励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 507
鼓励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508
提高教师行为选择的自主性 508
加强对教师的思想领导 509
加强对教师的工作领导 509
政治行为 510
教师的政治行为 510
第二部分 教师的政治思想行为 510
教师的政治行为规范 511
教师政治行为规范的基本特征 511
教师政治行为规范的作用 512
教师政治行为规范的核心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13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514
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515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516
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517
做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518
遵纪守法、服从政令 519
服从组织、服从领导 520
教师的思想行为 521
思想行为 521
教师思想行为规范的基本特征 522
教师的思想行为规范 522
教师思想行为规范的作用 523
共产主义思想的内容 524
教师思想行为规范的核心是树立共产主义思想 524
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 526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27
积极献身党的教育事业 529
培养“甘当人梯”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 529
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30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532
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之一——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534
第三部分 教师的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行为 534
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之二——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 535
附: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中学共青团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 536
附:共青团在中等学校中的支部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 53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立者 540
党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少先队 541
我国革命儿童组织的建立 543
共产儿童团的活动 54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儿童组织 54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英雄 544
抗日儿童团开展的活动 545
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组织 545
共产儿童团员里的少年英雄 545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少年儿童组织的活动 546
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少年英雄 546
解放战争时期出现过的少年英雄 547
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里的革命儿童组织 547
建国以后在少先队组织里出现过的小英雄 548
少先队建立后开展过的主要活动 548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诞生 548
少先队组织的性质 549
党建立少年先锋队 549
学校与少先队 550
少先队的作用 550
少年队的任务 550
少先队要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 551
少先队员不要求在少年儿童中起先锋作用 551
少先队是以“先锋”命名队的组织 551
少先队的领导机构是怎样设置的 552
少先队基层组织机构的设置 552
少先队组织的发展方针 552
大队委员会的分工和各委员的主要职责 553
基层大、中队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与分工原则 553
学校少先队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 553
中队委员会的分工和中队委员的主要职责 554
少先队的主要工作制度 555
队干部的选举 555
少先队组织教育的内容 556
对少先队的组织教育 556
少先队员佩戴的标志 557
少先队组织教育的主要方法 557
少先队组织教育应突出的主要原则 557
少先队的呼号的含义 558
少先队队徽应在什么场合中使用 558
少先队组织的标志 558
入队前的组织教育 559
少先队队礼的敬礼方法 559
少先队应该具有的作风 559
队前教育“十知道” 560
队前教育的主要方法 560
附:关于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决议 561
附: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学校少先队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 561
附: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小学少先队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 564
附: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 565
附:中国少先锋队教育纲要 568
文明风度的作用 575
文明风度的含义 575
第四部分 教师的风度仪表行为 575
教师风度内容之一——礼貌待人 576
教师风度内容之二——语言文明 578
教师风度内容之三——举止从容适度 580
教师的仪表行为 581
仪表行为 581
教师的仪表行为规范 583
教师仪表行为规范的特点 584
教师仪表行为规范的意义 587
衣着整洁得体 588
举止文雅端庄 589
言谈文明礼貌 590
坐态典雅端正 591
待人热情诚恳 592
站态自然稳重 592
体态语意义 593
性格活泼开朗 593
体态语的运用艺术之一——眼神的运用艺术 595
体态语的运用艺术之二——表情的运用艺术 596
体态语的运用艺术之四——距离的运用艺术 597
体态语的运用艺术之三——手势的运用艺术 597
运用体态语的注意事项 598
体态语的运用艺术之五——举止的运用艺术 598
端庄仪表的含义 599
教师仪表要求之一——服饰整洁素雅 600
教师端庄仪表的作用 600
教师仪表要求之二——体态匀称健美 601
附:中小学教师的吸引力及其形成 602
附:教师印象整饰初探 605
附:寻回失落的红飘带——谈教师风度 609
附:班主任的副语言功效 616
附: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618
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 622
附:教师课堂人体语言浅探 625
附:寻求教师形象的完善 629
附:论教师“形象效应” 630
附:体育教师课堂姿态语言初探 634
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 636
附:论教学体态语 639
附:姿势教学语汇初探 643
附:略论历史教师的“体态语言” 649
附:体态语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作用 651
附:体态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654
附:重视运用“体态语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656
附:教师着装的基本原则 657
附:教师着装的注意事项 666
附:教师不同场合的着装礼仪 668
附:男性教师着装礼仪 669
附:教师穿西装的礼仪 670
附:女性教师着装礼仪 672
附:教师穿大衣和风衣的礼仪 672
附:女性教师着装类型 674
附:教师佩戴饰物的礼仪 675
附:教师穿雨衣的礼仪 675
附:教师戴眼镜的礼仪 676
附:教师化妆的礼仪 677
附:化妆品 678
附:简易化妆方法 682
教学 687
第一部分 教学方法 687
第五篇 教师的教学工作方法与技能 687
教学的要素 688
教学方法的意义 689
教学方法的作用 689
教学方法的含义 689
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 690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691
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692
教学方法的分类 693
教学方法的可补偿性 693
教学方法的发展性 693
教学方法分类的改革 695
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 699
教学方法的选择程序 701
附: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703
附:桑代克的九分法 703
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703
附:斯卡特金的五分法 705
附:约翰·A·拉斯卡的四种基本教学方法 712
附:齐亮祖的四分法 715
附:旧中国学者的分类 715
附:严成志的五分法 717
附:王策三的分类主张 722
附:李刊文的三个层级教学方法分类 723
附:金屏按教学目标的分类法 724
教学是一门艺术 725
第二部分 教学艺术 725
教学艺术的四个特性 726
教学启发艺术的含义 727
教学艺术的五种功能 727
教学启发艺术的基本要求 729
教学启发艺术的方法 731
暗示教学的艺术 734
教学的总体安排艺术 738
教学模式的选择艺术 739
复式班教学的组织艺术 740
教学的学法指导的十六种方法 741
听课方法指导的八种方法 743
记笔记方法指导的八种方法 745
自学读书方法指导的十八种方法 746
记忆方法指导的三十种方法 748
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751
教学应变的十六种方法 752
教学艺术风格 755
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 758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与阶段 762
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途径 764
教学艺术节奏 767
教学讲授艺术的意义 770
课堂教学讲授艺术的方法 770
教学情境的创设艺术 772
课堂讲授的“布白”艺术 774
讲解语言的语型及转换 775
讲解技术的类型 779
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781
教学技能 781
第三部分 教学技能 781
教学技能分类的方法 782
教学技能分类的意义 784
中国古代教学思维训练七法 786
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训练技巧 793
培养学生思维技能的七种方法 796
教学的智力技能训练内容与途径 797
附:马芯兰的思维“四性”教学法 798
引发思维九法 800
发展大脑自动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 802
附:思路教学三策 803
图示思路教学法 804
暴露思维过程的主要策略 807
“暴露思维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808
暴露思维过程的五条原则 809
暴露思维过程的六种方法 810
教学中的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813
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三条策略 814
课堂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五法 816
课堂教学中的直觉思维训练三法 816
形象思维训练方法 820
求异思维方式训练三法 822
附:钻钻“空子”又何妨 823
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求同思维训练三法 824
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求异思维训练五法 825
辐射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826
求同、求异思维能力训练的基本思路 826
批判思维训练三法 827
教学中的思维流控制五法 828
附:美国的批判性思维教育法 828
猜想思维的几种模式 831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六种方式 833
教学与创造力 835
课堂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五条策略 836
开启中学生创造思维九法 838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个性教学模式 840
附: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十五条技巧 840
创造想象力培养四法 842
附:创造孩子的思考气氛五法 844
培养思维习惯方法 844
训练批判性思考方式十法 845
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五法 846
促进迁移的五条策略 847
教学策略的内容之一——设立教学目标 849
教学策略的含义 849
第四部分 教学策略 849
教学策略的内容之二——激发思考的指导 851
教学策略的内容之三——记忆中的转化 853
教学策略的内容之五——学习成绩的评定 856
教学策略的内容之四——激励与反馈 856
教学策略的构成的四个因素 860
教学策略的三大基本特性 860
教学策略的制定方法 861
教学策略的运用 863
附:教师的教学决策行为 864
教学设计中的变量分析 866
教学设计的特征 866
第五部分 教学设计 866
教学设计 866
教学设计的步骤 867
教学设计的分类 868
教学设计的程序 868
教学设计目标 870
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 871
教学设计的内容 871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872
教学设计评价 873
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874
怎样设计化学教学过程 885
附: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选择和用好各种教学方法 890
附:怎样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897
附:怎样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901
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908
第六部分 教学组织 908
教学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 911
教学组织的分类 912
教学形式的分类 913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914
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 914
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 916
附:班级授课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917
附:班级授课制的改革 918
分组教学法 920
附:我国的一些改革主张和实验 920
附:分组教学法在中国 921
课堂开放的必然性 925
开放式教学的课堂程式 926
课堂开放的六条标准 928
复式教学的五条原则 929
复式教学 929
复式教学中教学路线的安排法 930
复式教学的三种班级编制 930
复式教学的动静搭配法 931
附:复式教学四种动静搭配顺序 933
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934
课堂教学的组织 936
课外教学的组织 942
校外组织 943
教学语言的特征 946
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 946
第七部分 教学语言 946
教学语言 946
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 952
教学语言的类型 955
教学语言的艺术 956
教学语言的技能 956
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 960
教学语言艺术的分类 962
教学语言艺术的修养途径 967
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及其作用 969
课堂非语言行为的七类型 971
运用非言语行为的八条原则 973
课堂中的人体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974
体态语言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975
教学备课基本原则 978
教学备课 978
第八部分 教学备课 978
教材中心提炼的八种方法 979
教材内容剪裁的六种方法 980
教材重点突出方法的十四种方法 981
教材难点的突破方法的八种方法 983
教材主题升华方法的九种方法 984
教学内容补讲的九种方法 986
附:备课须“三知” 987
附:备课须“三寻”“六忌” 988
附:钻研教材之术 989
附:钻研教材“三要” 990
附:青年教师的教案宜写详略二案 992
附:中学生物教师怎样钻研教学大纲和分析教材 993
附:中学化学课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998
导课的作用 1003
第九部分 教学导课 1003
导课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1004
导课的三十六种方法 1006
课起始的八种类型 1012
课的起始的五个作用 1012
课起始的设计的四个根据 1013
附:“课前补” 1014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四法 1014
教学前馈三式 1015
附:语文导入新课的二十六法 1016
“经验错误”超前调控四式 1016
附:语文导语设计七式 1022
附:语文教学导语设计十五法 1023
附:语文揭题十三法 1026
附:数学教学导入新课十八法 1027
附:数学课揭题八法 1030
附:物理课堂教学引入十法 1031
附:化学新课引入十一法 1033
附:历史课“导语”设计十八法 1035
附:地理新课导入十四法 1039
附:自然新课导入六法 1041
附:思想品德课新课导入十五法 1042
附:生物课导入十一法 1043
附:导语种种 1045
附:语文教师的第一招——引题 1046
附: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1046
附:历史教学的导言 1048
附:导入新课,要做好知识的转折与衔接 1049
附:怎样引入新课 1057
附: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导入新课 1062
教学板书的原则 1068
教学板书的意义 1068
第十部分 教学板书 1068
教学板书 1068
教学板书的作用 1069
教学板书的类型 1070
板书课题的艺术 1072
教学板书的心理影响 1074
附:语文教师与图文教学 1075
附:教师要写一手漂亮的字 1075
附:巧妙设计板书渗透思想教育 1076
附:论板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1078
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板书的“画龙点睛”法 1079
附:物理课板书设计艺术 1080
附:语文板书中的思维训练 1081
附: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板书 1082
附:语文课堂教学的桥梁——板书教学 1083
附:语文教学板书设计艺术三题 1084
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板书图示教学 1085
附:语文教学板书艺术 1087
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1088
附:浅谈数学课的板书原则 1089
附:浅谈中学数学课的板书艺术 1090
附:要重视彩色粉笔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090
附:小学数学教学中板书设计的原则与形式 1091
附:例谈数学教学恰当板书的作用 1093
附:美术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095
附:谈自然课的板书设计 1098
附:自然课教学的板书形式 1099
附:漫画与地理教学 1100
教学提问的目的 1101
教学提问 1101
第十一部分 教学提问 1101
教学提问的功能 1102
教学提问的类型 1103
教学提问的特点 1106
教学提问的编排 1108
教学的提问艺术 1110
教学提问后的导答艺术 1112
教学提问后的指答艺术 1114
教学问题的设计技巧 1115
教师教学候答与理答的技巧 1116
教学提问的过程 1117
教学提问的要求 1118
教学提问的原则 1120
课堂教学提问十二式 1121
附:小学数学设疑点确定八法 1122
附:政治课提问十式 1123
附:常识课堂提问七法 1125
附:历史课堂提问五法 1126
附:地理课堂质疑三式 1127
附:物理课堂设疑三法 1128
附:化学课堂设问六式 1129
附:化学答疑十法 1130
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1131
阅读教学中提问的学问 1133
一个“问题”如何成为问题? 1134
课堂提问的四种功能 1137
课堂提问的四种心理效果 1138
课堂提问的三个积极意义 1139
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十条基本原则 1140
提问的“四忌四宜” 1142
课堂提问的类型(一) 1143
课堂提问的类型(二) 1144
课堂提问的类型(三) 1145
课堂提问的类型(五) 1146
课堂提问的类型(四) 1146
课堂提问的类型(七) 1147
课堂提问的类型(六) 1147
课堂提问“十三”要 1148
附:钱梦龙的四类课堂提问 1148
提问设计“九”要 1149
科学提问的七条标准 1151
课堂教学提问的优化设计的十要素 1152
提问的几个技术问题 1155
课堂提问的程序和步聚 1156
启发与提问的九条策略与方法 1157
提问的设计步骤 1157
课堂提问的目标指向控制方法 1160
附:分别指向六种教学目标的提高方法 1161
课堂提问的适量控制方法 1164
课堂提问的时机控制方法 1165
课堂提问的难度控制六型 1166
课堂提问情境和气氛的控制方法 1169
问句深度的选择方法 1169
附:设置问题情境的六种方法 1170
提问的弹性控制方法 1173
以学生为根据提问的方法 1174
提问的心理卫生 1174
课堂提问的十一种形式 1176
按教学阶段提问的四种类型和方法 1179
课堂设问点选择十二法 1180
按教学环节设计提问的方法 1180
正确地选取提问的四种方式 1183
问句选择的六种类型 1184
附:课堂教学提问八式 1185
附:课堂提问的十种训练方式 1187
提问角度的变换五型 1188
提问要有严谨的系列 1189
课堂提问的系统设计策略和方法 1190
附:课堂“系列提问”技巧 1191
克服“满堂问”的五条途径 1193
六种徒劳的提问 1195
课堂提问的误区 1195
目标教学中的提问模式 1196
“重要的提问”的实现策略 1197
附:日本发展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三种提问设计 1199
教学中的层次提问法(例说) 1200
课堂三级提问法 1201
附:复式教学课堂提问十九戒 1203
附:课堂提问的“五要五忌” 1203
课堂提问“六忌” 1203
阿莫纳什维利运用悄悄话答问的艺术 1204
控制学生答问的艺术 1205
附: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方法 1207
处理学生答案的四条策略 1207
阿莫纳什维利运用齐声回答的艺术 1209
课堂齐答的控制 1210
课堂提问后等待回答的策略 1211
答问处理中的四个误区 1212
附:提问等待的时间 1213
课堂提问学生不作答的十五条对策 1215
附:几种“解答距”的控制和应用 1218
学生被“问住了”的六种处理技巧 1220
学生“问而不答”的六种提示方法 1221
附:课堂提问三忌 1222
附:课堂提问的辩证法 1223
附:启发鼓励学生质疑 1224
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 1225
附: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1226
附:怎样诱导学生发言 1227
附: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的基本功 1229
附:语文课中怎样设计提问及处理学生回答 1230
附:在历史教学中如何组织好课堂提问和应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1236
附:如何在数学课课堂教学中设问、启导 1242
附:如何处理好课堂提问 1249
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课堂提问 1252
附:如何处理学生课堂回答 1258
教师的特点 1267
第一部分 学校教师评估 1267
第六篇 学校教师评估 1267
教师劳动的意义 1269
教师的素质 1269
教师的基本权利 1273
教师评估的目的 1274
教师评估 1274
教师评估的内容 1276
教师评估的基本方法 1278
教师评估的量化方法 1280
教师评估的程序 1287
教师评估特点 1290
教师评估的意义 1291
第二部分 学校教师评估原则及关键环节 1293
教师评估的原则及关键环节 1293
坚持把坚定正确铁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衡量教师的基本素质的原则 1293
坚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考查教师的教育质量的原则 1294
坚持以发展眼光看问题的观点,辩证地测评教师的教育效果的原则 1295
坚持教与学相统一的观点,同时考核师生的教学过程的原则 1295
坚持负担与效果相统一的观点,正确评定教师的教育效率的原则 1296
坚持团结协作的要求,客观评估教师个人作用的原则 1296
教师素质评估及其标准 1297
教师的职责评估及其标准 1299
教师绩效评估及其标准 1300
建立评估制度,加强组织领导 1301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资料 1302
采用适宜方法,组织人员评估 1302
根据评估目的,拟定评估标准 1302
作出评估结论,分类加以指导 1305
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的意义 1306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 1306
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的内容 1307
教师课堂教学授课质量评估 1308
教师课堂教学授课质量评估的基本指标 1312
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的要求 1315
课堂教学评估的方法 1316
教师个体评估的意义 1319
教师个体评估的作用 1320
教师个体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1321
教师个体评估的基本要求 1323
教师个体评估的方法 1324
教师自评法 1324
学生评估法 1325
面谈评估法 1325
教师互评法 1325
现成观察评估法 1326
评等量化评估法 1326
隶属度标准法 1327
教师个体综合评估 1329
班主任评估 1331
班主任评估的意义 1331
班主任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1332
班主任评估的基本要求 1337
班主任评估方法 1338
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 1342
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特点 1342
高等学校教师评估的目的和作用 1344
高等学校教师的综合评估 1347
高等学校教师评估中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350
第一部分 教师培训模式 1355
成人高校师资培养三三制理想模式 1355
第七篇 教师培训与进修 1355
小学教师岗位培训三位一体综合建构体系 1357
青年教师培养的“学习——实践——科研”模式 1360
北京三师“多功能全方位”模式 1362
不发达地区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能力培养模式 1365
专科程度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1370
第二部分 师范教育模式与改革 1374
高等师范教育的结构及改革 1374
九十年代高等师范教育模式与改革 1376
师范院校学科梯队模式 1381
地方师范教育体系重构模式 1385
地市教育学院和师专合并办学模式 1389
师范院校与附属学校的一体化模式 1394
教育学院办学模式 1395
教育学院办学方向与改革战略 1400
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模式 1404
我国教育学院的新模式 1408
高师准市场化办学模式 1412
省级地方师范教育大系统结构 1416
师范教育模式及改革 1420
师范境界教育与能力教育模式 1422
教育实习系统工程 1426
高师毕业生的智能结构模式 1429
附:未来大师范教育模式 1435
附:香港高师教育的办学模式 1440
上海郊县立体式师训体系 1443
综合性大学开放办师范的新模式 1449
高师院校的办学模式 1453
高校教师远距离在职培训模式 1454
师专山区师资培养办学模式 1457
普通师范双向式教育实习模式 1460
教育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多功能多渠道模式 1463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教师新观念》王丽琴主编;吕萍,朱爱忠,严红等编委 2019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实用内科手册》黄清,阮浩航主编 2016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思维导图全解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师大教科文教材编写组 2020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