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绵竹县志
绵竹县志

绵竹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四川绵竹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3642437X
  • 页数:829 页
图书介绍:
《绵竹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8

第一篇 建置沿革 27

第一章 县的建置 27

第一节 汉、晋、南北朝时期 27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 28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期 28

第一节 境域概溯 29

第二章 政区演变 29

第四节 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9

第二节 行政区划 31

第三章 乡镇建置 33

第二篇 自然地理 38

第一章 地理位置 38

第二章 地质 38

第一节 地质构造 38

第二节 地层 39

第一节 地貌特征 41

第三章 地貌 41

第二节 地貌类型 42

第三节 主要山岭 43

第四章 气候 45

第一节 气候特点 45

第二节 气象要素 46

第五章 河流及地下水 52

第一节 河流 52

第二节 地下水 53

第六章 土壤 55

第一节 农业土壤 55

第二节 自然土 56

第三节 土壤区划 58

第七章 植被及野生动物 60

第一节 植被 60

第二节 野生动物 62

第一节 磷矿 63

第八章 矿藏 63

第二节 煤矿 64

第三节 铝土矿、硫铁矿 65

第四节 白云母、石英、钾长石 66

第五节 油页岩、天然气 67

第六节 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花岗石 68

第九章 自然灾害 69

第一节 地震 69

第二节 干旱 71

第三节 洪涝 72

第四节 风、雹 74

第五节 低温、霜冻 75

第三篇 人口 77

第一章 人口数量 77

第一节 清代 77

第二节 民国时期 7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78

第一节 性别比例 82

第二章 人口构成 82

第二节 年龄结构 84

第三节 民族构成 86

第四节 文化结构 88

第五节 劳动力结构 90

第六节 职业结构 91

第七节 婚姻结构 92

第三章 人口管理 94

第一节 户政 94

第二节 人口普查 94

第四章 人口控制 95

第一节 宣传 95

第二节 措施 96

第三节 成效 98

第四节 机构 99

第一节 解放前绵竹地方党组织 10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100

第四篇 党群 100

第二节 解放后绵竹县乡党组织 103

第三节 县委工作 110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115

第一节 国民党绵竹县党部 115

第二节 县党部的活动 117

第三章 其他党派 118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绵竹执委会 118

第二节 中国民社党绵竹县党部 119

第三节 民治协进会绵竹理事会 119

第四章 群众团体 120

第一节 工会 120

第二节 农 123

第三节 青年组织 125

第四节 妇女会 130

第五节 商会和工商业联合会 132

第六节 教育会 133

第七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134

第五篇 政权 135

第一章 权力机关 135

第一节 解放前的议会 13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136

第二章 行政机构 141

第一节 民国时期县乡机构 141

第二节 解放后县乡行政机构 143

第三章 人民政协 144

第四章 重大政事 148

第一节 民国时期 148

第二节 解放后 150

第六篇 政法 163

第一章 公安 16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警政 163

第二节 解放后的人民公安 164

第二节 解放后的人民检察 17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检察 175

第二章 检察 175

第三章 审判 17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审判 178

第二节 解放后的审判工作 179

第四章 司法行政 184

第七篇 军事 187

第一章 地方武装 187

第一节 地方卫队 187

第二节 人民武装 188

第二章 驻军 191

第一节 川军和中央军 191

第二节 人民解放军 191

第三章 兵役 192

第一节 募兵 192

第二节 征兵 192

第三节 志愿兵 193

第四节 义务兵 194

第一节 碉堡 196

第二节 靶场 196

第三节 防空 196

第四章 军事设施 196

第五章 重大军事活动 197

第六章 兵要地势 199

第一节 军事要隘 199

第一章 优待与抚恤工作 202

第一节 国民政府优待抗战军人家属 202

第七章 地方军事领导机构 202

第八篇 民政 202

第二节 山洞 202

第二节 人民政府的优待抚恤 203

第二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207

第一节 安置机构 207

第二节 安置工作 208

第一节 救济 209

第三章 社会救济福利 209

第二节 福利 212

第四章 其他民政工作 214

第一节 婚姻登记 214

第二节 基层选举 215

第三节 殡葬改革 216

第四节 资遣 217

第五章 机构职能 217

第九篇 人事劳动 219

第一章 人事 219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公务人员的任用 219

第二节 干部 220

第二章 劳动 222

第一节 职工队伍 222

第二节 社会就业 223

第三节 安全工作 225

第一节 工资 226

第三章 待遇 226

第二节 奖金 228

第三节 福利 229

第四节 劳动保险 230

第四章 知识青年 231

第一节 上山下乡 231

第二节 回城就业 232

第一节 人事机构 233

第五章 管理机构 233

第二节 劳动机构 234

第十篇 经济管理 235

第一章 计划统计 235

第一节 国民经济计划 235

第二节 统计监督 238

第二章 物价管理 24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40

第二节 物价的调整变化 242

第三节 检查监督 243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246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 246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248

第三节 个体经济管理 250

第四节 商标管理 251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251

第四章 计量管理 252

第一节 度量衡量管理 252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253

第五章 物资管理 25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54

第二节 物资管理的发展 255

第十一篇 农业 260

第一章 农业生产 260

第一节 耕地 260

第二节 耕作制度 261

第三节 粮食作物 262

第四节 经济作物 265

第五节 肥料 269

第六节 技术推广 270

第二章 林业 275

第一节 林业资源 275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77

第三节 采伐经营 278

第四节 森林保护 279

第五节 林权与管理 281

第三章 畜牧养殖 282

第一节 养猪 282

第二节 养牛 284

第三节 养羊 286

第四节 其他养殖 286

第五节 疫病防治 290

第六节 兽医组织 292

第一节 传统农具 293

第四章 农业机具 293

第二节 农业机械 294

第三节 农机管理及修配供应 294

第五章 农业经济管理 295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295

第二节 生产组织 296

第三节 管理制度 298

第四节 效益分配 301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04

第十二篇 水利电力 306

第一章 水利 306

第一节 官宋硼堰(工农渠) 306

第二节 火堰(前进渠) 309

第三节 射水河、白水河、龙蟒河、马尾河堰 311

第四节 人民渠 314

第五节 红岩渠 315

第七节 小型水利 322

第六节 红旗电灌站 322

第八节 农田灌溉 329

第九节 江河治理 330

第二章 电力 333

第一节 电力事业的发展变化 333

第二节 农村用电安全管理 336

第三章 管理 33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37

第二节 水利事业费 340

第十三篇 乡镇企业 345

第一章 发展概况 345

第二章 主要行业 347

第一节 食品工业 347

第二节 建筑材料工业 351

第三节 化学工业 353

第四节 机械工业 354

第五节 能源工业 354

第六节 冶金工业 355

第七节 木竹藤加工业 356

第八节 造纸及印刷工业 356

第九节 缝纫及皮革羽绒制品业 357

第十节 建筑业 358

第十一节 饮食服务业 358

第十二节 其他行业 359

第三章 经营管理 35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9

第二节 原料供应及产品销售 361

第三节 人才培训 362

第十四篇 工业 370

第一章 概况 370

第二章 行业 383

第一节 食品工业 383

第二节 建筑材料和建筑业 387

第三节 造纸印刷及纸制品 390

第四节 煤炭采选及煤制品 391

第五节 电力及天然气 392

第六节 机械工业 394

第七节 化学工业 395

第八节 森林采伐及竹、木加工 397

第九节 纺织、缝纫、鞋帽 397

第十节 皮毛制品 399

第十一节 其他 4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3

第三章 管理 403

第二节 管理制度 404

第三节 经济改革 408

第十五篇 邮电 413

第一章 邮政 413

第一节 邮务 413

第二节 邮路 415

第三节 投递 416

第四节 邮政资费 417

第一节 电报 418

第二章 电信 418

第二节 电话 419

第三节 网路 420

第四节 电信资费 421

第三章 管理 4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22

第二节 业务管理 424

第四节 财务管理 425

第三节 技术管理 425

第十六篇 交通 427

第一章 道路 427

第一节 古道 427

第二节 公路 428

第三节 铁路 432

第二章 桥涵渡口 433

第一节 桥梁 433

第一节 人力 438

第三章 运输 438

第二节 涵洞 438

第三节 渡口 438

第二节 畜力 440

第三节 水运 441

第四节 机动车 441

第四章 管理 444

第一节 机构 444

第二节 建养 445

第三节 安全 447

第四节 运输市场 448

第五节 路政 449

第六节 效益 450

第十七篇 商业 451

第一章 所有制 451

第一节 私营商业 451

第二节 国营商业 453

第三节 集体商业 457

第二章 商品购销 462

第一节 粮油 462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 469

第三节 农副产品 472

第四节 生产资料 474

第五节 外贸物资 475

第六节 废旧物资 477

第三章 饮食服务 480

第一节 饮食 480

第二节 服务 482

第四章 集市贸易 484

第一节 市场 484

第二节 贸易 486

第一章 收支 488

第一节 岁收 488

第十八篇 财税 488

第二节 利润监交 491

第三节 集资 493

第四节 岁支 493

第二章 债务 497

第一节 公债 497

第二节 国库券 498

第三节 其他 498

第一节 预决算 499

第三章 管理 499

第二节 财务 503

第三节 公产 508

第四节 监察 510

第五节 税征 511

第四章 机构 518

第一节 财政 518

第二节 税务 519

第一节 民间借贷 522

第一章 行业 522

第十九篇 金融 522

第二节 信用合作 524

第三节 银行 528

第四节 保险 530

第五节 信托 530

第二章 货币 530

第一节 货币种类 530

第二节 货币流通 532

第三章 业务 533

第一节 存款 533

第二节 贷款 535

第三节 信托 542

第四节 结算 543

第五节 出纳 543

第六节 金银 545

第八节 发行债券 546

第七节 保险 546

第四章 管理 548

第一节 机构管理 548

第二节 干部管理 549

第三节 货币管理 549

第四节 计划管理 551

第五节 信贷管理 552

第六节 稽核管理 553

第一节 街道 556

第二十篇 城建环保 556

第一章 县城 556

第二节 环城路车站 560

第三节 排水 防洪 561

第四节 公用设施 562

第二章 乡镇 566

第一节 场镇 566

第二节 农房 569

第一节 房源 571

第三章 公产 571

第二节 使用 572

第三节 拆迁 573

第四章 环境保护 574

第一节 污染 574

第二节 监测 575

第三节 治理 580

第五章 管理机构 580

第二十一篇 教育 582

第一章 普通教育 582

第一节 学前教育 582

第二节 初等教育 583

第三节 中等教育 585

第二章 中等职业教育 587

第一节 师范教育 587

第二节 专业技术教育 588

第一节 农民文化教育 590

第三章 成人教育 590

第二节 职工文化教育 591

第四章 思想教育 593

第一节 目标及内容 593

第二节 形式及效果 594

第五章 教师 595

第一节 队伍 595

第二节 待遇 597

第一节 教学 599

第六章 管理 599

第二节 经费 602

第三节 机构 603

第二十二篇 科技 607

第一章 技术普及 607

第一节 宣传 607

第二节 推广 609

第二章 科研 612

第一节 生产技术 612

第三节 地震测报 614

第二节 农业区划 614

第四节 地名普查 615

第五节 科研机构 616

第三章 管理 616

第一节 科技人才 616

第二节 计划 617

第三节 情报 618

第四节 成果 618

第五节 管理机构 619

第四章 科技团体 620

第一节 绵竹县科学技术协会 620

第二节 学会 621

第三节 协会 622

第四节 乡科普协会 623

第二十三篇 文化 624

第一章 文艺 624

第一节 年画 624

第二节 戏剧 627

第三节 电影 629

第四节 文学、书画、音乐、摄影 630

第二章 图书 632

第一节 发行工作 632

第二节 藏书、借阅 634

第三章 报刊 635

第一节 县办报刊 635

第二节 发行 636

第一节 文物 637

第四章 文物古迹 637

第二节 古迹 638

第三节 普查和保护 643

第五章 档案 646

第一节 档案室 646

第二节 档案馆、局 646

第六章 县志 647

第一节 旧县志 647

第二节 新编县志 648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 650

第二节 文化局 650

第三节 文化馆、站、中心 650

第七章 文化机构 650

第二十四篇 体育 652

第一章 群众体育 652

第一节 活动项目 652

第二节 体育设施 654

第一节 学校体育 655

第二章 培训 655

第二节 骨干培训 657

第三章 竞赛 661

第一节 县办运动会 661

第二节 参加上级运动会 663

第四章 机构 66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64

第二节 体育团体 665

第一节 中医 666

第二十五篇 医药卫生 666

第一章 卫生技术人员 666

第二节 西医 667

第三节 民间医生 668

第二章 医疗卫生 668

第一节 县医院 668

第二节 区医院 670

第三节 县中医院 671

第四节 乡卫生院 672

第五节 合作医疗 674

第六节 皮肤病防治院 674

第三章 卫生防疫 675

第一节 血吸虫病防治 675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677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 679

第四节 食品和饮水卫生 680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681

第五节 疾病监测 681

第四章 妇幼保健 682

第一节 新法接生 682

第二节 妇女保健 683

第三节 儿童保健 683

第五章 医药 684

第一节 中药 684

第二节 西药 686

第六章 管理 687

第一节 机构 687

第二节 药政管理 688

第三节 学会协会 689

第四节 公费医疗 689

第二十六篇 广播电视 691

第一章 新闻广播 691

第一节 转播 691

第三节 自办节目 692

第二节 乡站播音 692

第四节 采编 693

第二章 设备 695

第一节 机械 695

第二节 传输 698

第三章 电視 702

第一节 接收 702

第二节 差转 702

第二节 音像制品管理 703

第四章 管理 703

第一节 设备管理 703

第三节 机构 704

第二十七篇 人物 705

第一章 传略 705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730

第三章 名表 743

第一章 宗教 746

第一节 佛教 746

第二十八篇 社会风土 746

第二节 道教 747

第三节 天主教 748

第四节 基督教 749

第五节 伊斯兰教 750

第二章 社会组织 750

第一节 哥老会 750

第二节 会道门 751

第三节 行会、会馆 752

第三章 风俗习惯 753

第一节 婚嫁、丧葬 753

第二节 庆贺、祭祀 754

第三节 建宗祠、续家谱 755

第四节 衣、食、住、行 756

第五节 庙会、朝山 757

第六节 节日 759

第七节 恶风陋习 764

第八节 迷信禁忌 765

第四章 方言 歌谣 谚语 766

第一节 方言 766

第二节 歌谣 777

第三节 谚语 781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风尚 786

第一节 劳动光荣 786

第二节 男女平等 786

第三节 学英雄学先进 787

第四节 热心公益事业 788

第五节 关心少年儿童成长 789

第六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789

第七节 致富不忘扶贫 790

第八节 关心老人晚年生活 791

第九节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792

第十节 家庭新结构 792

附录 794

后记 82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