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铁夫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2019049
  • 页数:2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内容包括:绪论、物质和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一、哲学和世界观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6

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8

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源 9

五、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 1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内容和本质特征 15

三、俄国式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19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2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2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2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25

第四节 学好哲学 终身受益 2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 27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29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31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1

一、两种不同的一元论与二元论 31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内容 32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34

四、哲学物质范畴的发展 37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物质范畴 39

六、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实践意义 40

七、崇尚科学 破除迷信 41

第二节 物质的运动及其规律性 43

一、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43

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5

三、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47

四、物质的运动及其规律性 48

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49

第三节 时间、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 49

二、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51

三、时间和空间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辩证统一 52

四、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重要意义 53

第四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54

一、意识的起源 54

二、意识的本质 56

三、意识的作用 60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63

一、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66

第一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系统 66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66

二、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 68

三、联系和系统 70

第二节 事物的永恒发展与过程 72

一、联系与发展 72

二、发展的实质是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陈代谢 73

三、发展和过程 75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76

一、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76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76

三、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与思维方式 77

第四章 对立统一规律 79

第一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79

一、矛盾 79

二、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80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82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82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84

三、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6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87

一、矛盾的普遍性 88

二、矛盾的特殊性 89

三、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91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92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辩证统一观 95

一、邓小平理论的辩证统一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95

二、邓小平理论辩证统一观的基本内容 96

第五章 质量互变规律 102

第一节 质、量、度 102

一、质 102

一、量 103

三、度 104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06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06

一、量变和质变 106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及其形式的多样性 110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指导意义 112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14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 114

一、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114

二、否定的辩证本性 116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19

一、事物发展的三阶段 119

二、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1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24

第一节 现象与本质 128

一、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128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28

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29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 130

一、客观事物的内容和形式 130

二、形式和内容的对立统一 131

第三节 原因与结果 134

一、原因与结果及其因果联系 134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36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137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3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 139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41

一、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141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43

第八章 实践 认识 真理 14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14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几种认识论 145

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科学的认识论 147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149

四、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50

五、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54

第二节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56

一、从实践到认识 156

二、从认识到实践 160

三、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61

第三节 科学的思维方法 164

一、归纳和演绎 164

二、分析和综合 165

三、抽象和具体 166

第四节 真理 168

一、真理的客观性 168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76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9

第九章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81

第一节 社会存在及其构成 181

一、地理环境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 181

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185

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89

第二节 社会意识及其构成 190

一、从主体角度分析,社会意识可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191

二、从层次上分析,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93

三、社会意识的多样形式 196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98

第三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8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1

第十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04

第一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04

一、生产力 204

二、生产关系 206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07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10

第二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12

一、经济基础 212

二、上层建筑 212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13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15

五、社会形态 218

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19

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0

一、知识经济 220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2

第四节 阶级、国家与社会革命 226

一、阶级与阶级斗争 226

二、国家的起源及其实质 230

三、社会革命及其作用 232

一、社会历史是主体人的客观活动过程 235

第十一章 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235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35

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37

第二节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241

一、个人和群众、个人和社会 241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242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 245

第三节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46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246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247

第一节 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 249

第十二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49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性和复杂性 250

一、人的本质 251

二、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52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255

二、人的价值 258

第三节 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60

一、共产主义社会与人类发展 260

二、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61

后记 2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