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宏观经济政策论
宏观经济政策论

宏观经济政策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炼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281500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政策论》目录

第一篇 货币金融政策 2

第一章 货币金融政策主体——中央银行 2

1.1 中央银行的特殊地位和组织结构的国际比较 2

1.中央银行的特殊地位和货币政策 2

2.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和货币政策 3

1.2 中国中央银行的地位与组织结构 5

1.旧中国中央银行 5

2.建国后集权体制下的中央银行 15

3.中国混合性中央银行制 18

4.经济改革以来的单一中央银行制 22

1.3 中国中央银行的发展趋势 28

1.近期风险性增强趋势及防范 28

2.近似的二元中央银行制的发展趋势 33

第二章 弹性与规则货币政策 37

2.1 弹性与规则货币政策的分类 37

1.弹性货币政策作用及国际运用 37

2.规则货币政策作用及国际运用 41

2.2 中国经济改革以来的弹性货币政策 43

1.扩张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44

2.中国弹性货币政策成因 50

3.中国弹性货币政策特征 53

2.3 中国货币政策发展趋势 53

1.理论分歧 53

2.适度弹性货币政策的趋势 54

1.日本1955-1973年的货币政策 60

2.4 世界工业国起飞时期的货币政策 60

2.西德1952-1973年的货币政策 62

2.5 中国适度弹性货币政策的初步实践与经验 65

1.轻微扩张政策的实施 65

2.中国起飞时期的货币政策特征 66

第三章 货币政策三大总量工具的运用与发展 68

3.1 公开市场业务 68

1.公开市场业务一般原理 68

2.公开市场业务的国际比较 72

3.公开市场业务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73

4.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发展趋势 82

1.准备率一般原理 83

3.2 准备率 83

2.准备率工具的国际比较 84

3.准备率工具在中国的建立和运用 86

4.准备率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89

3.3 贴现率 90

1.贴现率一般原理 90

2.贴现率工具的国际比较 93

3.贴现率工具在中国的建立和运用 96

4.现阶段贴现率工具运用的困难 96

5.贴现率工具的发展趋势 97

3.4 中国三大总量工具的分期运用 101

1.不同时期的主要政策工具 101

2.现阶段货币政策工具 102

3.5 三大货币工具政策模型 105

1.定量经济政策和政策模型 105

2.货币政策三大工具模型 105

第四章 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问题 109

4.1 强化股票市场投资性的政策目标与工具 109

1.中国股票市场:一个排斥长期投资者的市场 110

2.股票市场投资性:一个合理的中间目标 114

3.强化投资性的政策工具体系 118

4.2 股票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协调发展 120

1.两个市场发展中的摩擦与冲突 120

2.两种市场矛盾发展的后果 123

3.两种市场政策目标的一致性 124

4.两种市场协调发展的对策 127

第二篇 财政政策 130

第五章 财政政策职能与财政政策主体 130

5.1 财政分配职能和调节职能 130

1.财政职能的进化 130

2.财政政策调节职能的内涵 131

5.2 集权与分权政策主体的一般理论 133

1.含义和形式 133

2.财政集权和分权的理论分歧及国际实践 133

5.3 中国财政政策主体的集权和分权 135

1.中国传统财政体制集权和分权的历史沿革 135

2.中国的分税制 136

3.中国分税制及其国际比较 138

4.中国分税制集权和分权关系问题的分歧 142

5.4 中国分税制发展趋势 145

第六章 财政政策手段与工具 149

6.1 平衡与非平衡财政政策 149

1.平衡财政政策和非平衡财政政策 149

2.中国平衡与非平衡财政政策的运用 151

3.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 153

6.2 中性与反周期财政政策 154

6.3 税收 155

1.税收的一般政策原理 155

2.建国后税收制度的历史演变 157

3.中国税收制度发展趋势 162

1.国债的一般政策原理 167

6.4 国债 167

2.国债政策工具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170

3.对国债制度的评价 172

4.国债制度新变动与新趋势 176

6.5 社会保障制度 179

1.社会保障制度的调节作用 179

2.三位一体保障制度 180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81

4.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 182

6.6 对中国财政工具体系的评价 184

1.偏重于反周期工具,中性工具比重过低 184

1.Z-1模型的性质、目标、工具、方程及逻辑结构 185

6.7 财政工具政策模型 185

2.现有反周期工具作用有限,反通货膨涨能力微弱 185

2.Z-1模型的现实意义 188

第三篇 产业结构政策 191

第七章 产业结构政策一般原理 191

7.1 产业结构政策的作用 191

1.产业结构政策 191

2.产业结构政策的调节作用 192

3.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关系 193

7.2 国际产业结构政策的经验 194

1.日本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 194

2.美国产业结构调整与政策 196

3.西欧产业结构调整与政策 198

7.3 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199

1.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 199

2.产业结构调控理论的发展 201

7.4 产业结构政策工具体系 203

1.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03

2.结构性财政政策工具 206

3.行政管制手段 209

7.5 产业结构经济政策模型 209

1.Y-2模型的目标、工具、方程及逻辑结构 209

2.Y-2模型的现实意义 211

8.1 工业结构变动与政策 212

1.工业化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 212

第八章 主要产业结构变动与政策 212

2.中国工业化的阶段性 214

3.中国工业化新阶段的特征与矛盾 224

4.工业化新阶段的产业政策趋势 227

5.现阶段经济增长点的思考 232

8.2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与政策 234

1.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阶段和发展概况 235

2.三次产业结构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236

3.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及评价 240

4.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政策趋势 243

1.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政策 246

9.1 梯度推移:生产力地区分布的客观规律 246

第九章 梯度推移理论与政策在中国的实践 246

第四篇 区域经济政策 246

2.生产力梯度推移理论 249

3.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政策的成就 251

9.2 分化和趋近:梯度推移的动态过程 252

1.梯度推移中的地区分化 252

2.梯度推移中地区分化的理论分析 253

3.梯度推移的地区趋近 255

9.3 中国梯度推移政策的客观依据 257

1.关于是否存在梯度推移逻辑前提的争论 257

2.梯度推移的客观前提 258

9.4 区域政策的选择:合理使用集权分权政策 259

1.集权和分权政策协调原理 260

2.梯度推移区域政策的性质 261

3.梯度推移经济政策趋势 264

第十章 产业地区分工和综合经济区 267

10.1 发展极-增长点区域政策的运用 267

1.发展内地的区域经济政策主张及变动 267

2.发展极-增长点理论 268

3.发展极-增长点区域政策的局限性 270

4.发展极-增长点经济政策趋势 272

10.2 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和趋异 274

1.80-90年代产业结构同构化比较 274

2.产业结构趋同化的必然性 275

3.产业结构趋同淡化的因素 276

10.3 地区合理分工和综合经济区 277

1.综合经济区 278

2.关于综合经济区区划的分歧 279

3.七大综合经济区划分的合理性 281

第五篇 汇率政策 284

第十一章 汇率政策原理与管理制度 284

11.1 汇率政策的作用原理 284

1.政策性汇率与市场汇率 284

2.汇率政策作用机制 284

3.汇率政策边界条件 285

4.总量与结构性汇率政策 286

5.汇率政策模型Y-3 287

1.传统体制时期(1949-1979年) 289

11.2 中国汇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与政策运用 289

2.改革初期(1979-1984年) 291

3.改革中期(1985-1993年) 292

4.近期改革中的汇率政策(1994年-) 294

11.3 对现行汇率政策及其相关制度的评价 297

1.对传统汇率管理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297

2.人民币汇率稳中升值的合理性 297

3.对结售汇制的评价 299

11.4 人民币汇率政策趋势分析 301

1.趋势分析的不同观点 301

2.汇率政策与目标体系化 303

3.人民币汇率下调作用的有限性 310

4.关税、出口退税率等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313

5.外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315

第十二章 对外经济新变动与汇率政策 316

12.1 对外贸易的战略变动 316

1.有关理论流派及主要观点 316

2.进口替代战略及在中国的实践 318

3.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及在中国的实践 320

4.中国互补型对外贸易目标的选择 324

12.2 利用外资的新变动及对汇率的影响 329

1.证券融资趋向国际化 329

2.国际融资租赁 331

3.直接投资中跨国公司大财团逐渐成为投资主体 335

附录:模型变量和工具 337

参考书目 3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