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瑞龙,周业安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5819070
  • 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目录

第1章 从马歇尔到科斯——我们理解企业了吗? 15

1.1 马歇尔传统 16

1.2 方法对思想的反叛——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兴起与修正 20

1.3 科斯及科斯以后的企业理论 23

1.4 小结 26

第2章 重新理解企业的契约性质 28

2.1 企业的性质 29

2.2 团队假说及其内存矛盾 34

2.3 委托代理理论批判 39

2.4 小结 45

第3章 作为关系契约的企业 49

3.1 新古典契约观的终结 50

3.2 资产专用性对企业权利结构的影响 58

3.3 作为关系契约的企业 64

3.4 小结 71

第4章 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关系契约论 73

4.1 产权的内涵与关系契约权益主体的确认 74

4.1.1 产权和物权:对订立企业合约前提的再思考 74

4.1.2 企业契约主体多元化是产权内涵的逻辑延伸 77

4.2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安排 81

4.2.1 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力资本产权特征假设的再探讨 81

4.2.2 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对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影响 82

4.2.3 人力资本的团队特征与利益相关者 83

4.3 企业关系契约的客体与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 85

4.3.1 企业所有权内涵的再界定 85

4.3.2 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集中对称与分散对称 87

4.3.3 企业所有权的状态依存特征 89

4.4 交易费用与企业契约的选择 93

4.4.1 用契约的治理交易 94

4.4.2 与契约有关的交易费用 95

4.4.3 契约形式的选择 96

4.5 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动态过程 99

4.5.1 影响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因素 99

4.5.2 企业所有权动态安排的轮流叫价谈判模型 102

4.6 企业所有权分配合约与效率 105

4.6.1 企业所有权配置的效率标准 105

4.6.2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投入效应分析 107

4.6.3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产出效应分析 109

4.7 小结 111

第5章 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 113

5.1 企业治理结构模式的演进 114

5.2 有效的治理结构体现为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的有机结合 118

5.2.1 企业治理结构要解决什么问题? 118

5.2.2 一个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在于责权利对等基础上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长期合作 120

5.3 公司治理结构中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124

5.4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127

5.5 股东权益的实现和保护机制 132

5.6 董事会的作用 139

5.7 相机治理与银行的作用 146

5.7.1 银行的特殊功能 146

5.7.2 银行的相机治理作用 152

5.8 小结 155

第5章 内部雇佣契约的经济分析 157

6.1 雇佣关系中的平等和不平等 157

6.2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新变化 162

6.3 雇佣契约的特征 165

6.4 资产专用性、雇佣关系调整与契约选择 168

6.5 长期雇佣契约的履行 173

6.5.1 长期合约的收益 173

6.5.2 不完全长期合约的成本 175

6.5.3 长期合约的履行 176

6.6.1 经理的报酬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绩效水平吗? 180

6.6 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 180

6.6.2 企业经理人员收入的决定 184

6.6.3 提高经理报酬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途径 190

6.7 小结 195

第7章 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分析 197

7.1 国有产权的制度特征及其经济后果 198

7.1.1 公共产权的国家代理制与国有产权的属性 198

7.1.2 国有产权“模糊”的含义 200

7.1.3 国有产权的政府代理及其监督问题 202

7.2 国有产权的多级代理及其代理问题 204

7.2.1 国有产权的行政代理及其代理成本 204

7.2.2 国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障碍 206

7.2.3 国有产权的经济代理与模拟资本制度 207

7.2.4 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条件下的代理关系 209

7.2.5 国有产权经济代理中的委托人及其监督行为 211

7.2.6 国有产权多级代理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214

7.3 多级代理关系下的国有产权保护与国有资产流失 215

7.3.1 变形的代理关系与剩余索取权的扩散 215

7.3.2 剩余索取权扩散化的效应分析 217

7.3.3 国有资产流失的不可避免性 220

7.3.4 多级代理下国有产权保护的两难选择 223

7.4 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所面临的困境 227

7.4.1 “放权让利”改革战略的局限性 227

7.4.2 “扩权”与“收权”的两难选择 231

7.4.3 国有产权的特性对资本经营的制约 234

第8章 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效率工资假说及其检验 239

8.1 工资与利润对立并非是最优化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必要条件 240

8.2 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决策效率与劳动效率 244

8.3 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效率工资假说 249

8.4 对效率工资假说的检验 252

8.5 小结 258

第9章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的选择 260

9.1 国有企业的分类及不同改革战略的选择 261

9.1.1 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与国有企业的分类 261

9.1.2 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 264

9.1.3 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 266

9.1.4 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 271

9.1.5 竞争性中小型国有企业宜完全放开 273

9.2 竞争性国有企业公司化构造的具体构想 276

9.2.1 国有资产的第一层次授权经营:所有权主体行为资本化 276

9.2.2 国有资产的第二层次授权经营:国有股控股权分散化 279

9.2.3 国有资产的第三层次授权经营:公司产权独立化 282

9.2.4 国有资产的第四层次授权经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高效化 284

9.3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原则下的退出机制构建 286

9.3.1 构建所有权的退出机制 286

9.3.2 构建企业控制权的退出机制 289

9.3.3 制度创新与最优机制设计 291

第10章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297

10.1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要走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有机结合的道路 297

10.1.1 承包制下的单一契约治理 298

10.1.2 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主导型治理结构 300

10.2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指导思想 303

10.3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 306

10.3.1 国有独资公司的共同治理机制模式 306

10.3.2 国有控股公司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 312

10.3.3 未公司化的国有企业的共同治理机制 318

10.4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 319

10.4.1 相机治理机制的运作原理 319

10.4.2 相机治理主体的确认 321

10.4.3 相机治理程序 322

10.4.4 信号系统的设计 331

参考文献 3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