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成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0835669
  • 页数:497 页
图书介绍:片断:中国法制史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依靠着金石并用的工具和黄河灌溉之便,早在四千多年以前便跨人了阶级社会的门槛,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体讲,在公元前21世纪禹传位于启,启开始称王时起,中国原始社会便进入了阶级社会,同时也产生了最初的奴隶制法律制度。其后经过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的建设,奴隶社会的法制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厘定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模式,也成为中华法系的重要渊源期。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封建法律制度有了重大发展,同奴隶制法律制度相比,无论从体系到内容,从原则到实施都有重大变化。一般说,中华法系即指中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其中,战国、秦、汉封建法律制度的确立,标志中华法系进入了形成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封建法律制度的完备与定型,标志中华法系进入了成熟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封建法律制度,同隋唐相比,发生了重大变更,标志着中华法系进入了演化时期,同隋唐相比,礼的影响逐渐减弱,刑事镇压相对加强。中国历代封建法律制度具有依次更替的同质继承关系,但同时不同发展阶段的封建法律制度又具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法制史》目录

第一编 中华法系的渊源期 9

第一章 夏商法律制度 9

第一节 中国法律起源与夏朝法制简况 10

一、中国法律起源 10

二、夏朝法制简况 21

第二节 商朝的法律制度 27

一、商朝的立法思想 27

二、法律形式与主要法律 28

三、法律内容 30

四、司法制度 33

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 35

第一节 周初法制的指导思想 35

一、西周立法指导思想的形成原因 35

二、“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原则 36

四、“刑罚世轻世重”与“轻重诸罚有权”的原则 37

三、“亲亲”与“尊尊”的原则 37

第二节 宗法制及礼、刑关系 38

一、宗法制及其影响 38

二、礼与刑及二者间的关系 40

第三节 西周法律的基本内容 45

一、刑事法律 45

二、民事法律 49

三、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 50

一、司法机构 52

第四节 司法制度 52

二、诉讼程序与审判制度 53

三、刑罚的执行 56

第三章 春秋时期法制变革 58

第一节 奴隶制法律制度的瓦解 58

一、井田制的崩溃与阶级关系的变动 58

二、奴隶制法律制度的瓦解 59

一、作“刑书”与“铸刑鼎” 61

第二节 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61

二、围绕公布成文法的论争 62

三、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63

第二编 中华法系的形成期 65

第四章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65

第一节 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制原则 66

一、事断于法 67

二、刑无等级 67

三、重刑轻罪 68

四、布之于众 69

第二节 《法经》内容及其本质 70

一、《法经》的制定 70

二、《法经》的内容及其本质 71

第三节 商鞅法制改革 75

一、改法为律 76

二、明法重刑,奖励耕战与奖励告奸 77

三、剥夺旧贵族特权 81

第五章 秦朝法律制度 83

第一节 立法概况 83

一、立法指导思想 84

二、立法活动 85

三、法律形式 86

四、云梦秦简 88

第二节 秦律的内容与特点 91

一、秦律的主要内容 91

二、秦律的特点 111

第三节 司法制度 114

一、司法机关 114

二、诉讼与审判制度 115

三、监察制度 117

第六章 汉朝法律制度 118

一、立法思想 119

第一节 立法概况 119

二、立法活动 121

三、法律形式 125

第二节 汉律的内容与特点 128

一、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129

二、汉律的主要内容 132

三、汉律的特点 142

第三节 司法制度 145

一、司法机关 145

二、诉讼与审判制度 147

三、监察制度 149

四、《春秋》决狱 150

第三编 中华法系的成熟期 153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153

第一节 立法概况 154

一、《魏律》的制定 154

二、《晋律》与律注的出现 156

三、《北齐律》的制定 157

第二节 法律内容的变化 159

一、“八议”入律与“官当”出现 159

二、“重罪十条”的规定 162

三、封建制五刑的初步形成 163

四、“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确立 164

五、刑律体例的变化 165

第三节 司法制度 166

一、司法机关的变化 166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变化 167

第八章 隋唐五代法律制度 170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170

一、立法概况 170

二、法律的内容与特点 171

三、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 174

一、德本刑用 181

第二节 唐朝立法指导思想 181

二、国家法令,惟须简约 182

三、法令不可数变,应保持稳定 183

四、人有所犯,一一于法 184

五、慎刑恤狱 184

第三节 唐朝的立法概况 185

一、《唐律》制定的三个阶段 185

二、唐后期立法的变化 189

三、法律形式 190

四、《唐六典》的制定 193

第四节 唐朝法律的基本内容 194

一、《唐律》十二篇 194

二、《唐律疏议》的基本内容 198

三、行政法律的主要内容 217

四、婚姻家庭法律的主要内容 221

五、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224

六、经济法规的主要内容 227

第五节 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231

一、唐律的特点 231

二、唐律的历史地位 232

第六节 隋唐的司法制度 234

一、司法机关 234

二、诉讼与审判制度 238

三、监察制度 243

第七节 五代法制概况 249

一、编敕与《大周刑统》 249

二、刑罚制度的严酷 250

三、法制上的建树 253

第四编 中华法系的变化期 257

第九章 宋辽金元的法律制度 257

第一节 宋朝法律制度 258

一、立法思想的变化 258

二、立法活动 260

三、法律内容的变化 263

四、司法制度的变化 280

第二节 辽金法制简况 285

一、辽代法制简况 285

二、金代法制简况 287

第三节 元朝法律制度 289

一、立法概况 289

二、法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293

三、司法制度 299

第一节 明初的立法思想 302

第十章 明朝法律制度 302

一、重典治乱世 303

二、礼刑并用 304

三、加强法制宣传 305

第二节 立法概况 305

一、《大明律》的制定 306

二、明《大诰》的制定 308

一、强化集权,镇压政治性犯罪 309

三、《明会典》的编纂 309

第三节 明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309

二、维护私有财产,镇压强盗窃盗犯罪 313

三、重典惩治赃吏 314

四、加强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315

第四节 司法制度 319

一、司法机关的变化 319

二、会审制度 320

三、厂卫干预司法 321

第十一章 清代前期的法律制度 323

第一节 立法概况 323

一、立法指导思想 324

二、《大清律例》的制定 324

三、《清会典》的制定 326

四、适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单行法 326

一、思想高压政策与大兴文字狱 327

第二节 清律的内容与特点 327

二、维护满族特权地位 329

三、限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31

第三节 司法制度 334

一、会审制的发展 334

二、限制越诉 336

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司法管辖 337

第五编 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339

第十二章 清代后期的法律制度 339

第一节 太平天国法制简况 339

一、纲领性法律文件 339

二、刑法与诉讼制度 343

三、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 346

第二节 清末预备立宪 349

一、预备立宪的背景与过程 349

二、颁布制宪大纲 353

三、咨议局与资政院的设立 355

第三节 部门法的修订与中华法系的解体 357

一、部门法的修订 357

二、中华法系的解体与法律近代化的价值 366

第四节 清末司法体制的变革 367

一、清末司法体制的改革 367

二、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及其影响 369

三、会审公廨制度的确立及其影响 371

第十三章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374

第一节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374

一、制定的背景 374

二、主要内容与意义 375

第二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77

一、制定过程 377

二、主要内容 379

三、经验教训 382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法令 384

一、提倡人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385

二、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 386

三、振奋民族精神,废除封建陋习 387

第四节 司法制度 389

一、实行司法独立的原则 389

二、废止刑讯逼供,重证据不轻信口供 390

三、废止体罚制度 390

四、实行审判公开及陪审与辩护制度 391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法律制度 392

第一节 立宪活动 393

一、《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 393

二、《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395

三、《中华民国宪法》(曹锟宪法) 398

第二节 法律制度的特点 400

一、立法特点 400

二、司法特点 405

一、法律渊源 410

第十五章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 410

第一节 立法概况 410

二、施政纲领与立法原则 411

第二节 法律的主要内容 412

一、刑事立法 412

二、行政立法 414

三、劳动与土地立法 416

四、妇女和婚姻、继承立法 417

第三节 司法制度 418

一、司法机关 418

二、司法改革 419

第十六章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的法律制度 423

第一节 法律渊源与立法指导思想 423

一、法律渊源 423

二、立法指导思想 424

一、立法机构 425

第二节 立法概况 425

二、立法阶段 426

三、立法体系 427

第三节 《六法全书》 430

一、宪法 430

二、民商法 438

三、刑法 444

四、民事诉讼法 450

五、刑事诉讼法 453

六、法院组织法 456

第四节 司法制度 459

一、司法机关 459

二、审判制度 460

三、监狱制度 463

四、律师公证制度 464

第十七章 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法律制度 466

一、立宪指导思想 467

第一节 立宪文件 467

二、立宪文件 469

第二节 刑事立法 474

一、立法过程 474

二、立法内容 475

第三节 土地与劳动立法 479

一、立法概况 479

二、土地和劳动立法的主要内容 481

第四节 民事立法 485

一、立法概况 485

二、主要内容 486

第五节 司法制度 489

一、司法体制 489

二、司法审判制度 492

三、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 4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