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经济现代化模式研究
经济现代化模式研究

经济现代化模式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文锋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582158X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经济现代化的经验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经济现代化的理论模式,构建了经济现代化的一般模式,对经济现代化的中国模式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构想。
《经济现代化模式研究》目录

1 导论:经济现代化与发展经济学 1

1.1 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 1

1.1.1 现代化 1

2.5.1 西方模式 6

1.1.2 经济现代化 6

1.2.1 发展和发展经济学 11

1.2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代化的科学 11

1.2.2 发展经济学的核心任务 13

1.3 理论模型与结构设计 16

1.3.1 理论模型 17

1.3.2 结构设计 22

2 经济现代化经验模式考察 26

2.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6

2.1.1 研究对象:近代以来的经济现代化进程 26

2.1.2 研究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相结合、比较方法、历史方法、长期动态分析法 30

2.2.1 原生型模式 32

2.2 时序分析:原生型模式、准原生型模式、继生型模式、次继生型模式 32

2.2.2 准原生型模式 35

2.2.3 继生型模式 38

2.2.4 次继生型模式 42

2.2.5 时序分析小结 45

2.3 途径分析:渐进模式、革命模式、反应模式 47

2.3.1 渐进模式 48

2.3.2 革命模式 49

2.3.3 反应模式 50

2.3.4 途径分析小结 54

2.4 体制分析:自由竞争型市场经济模式、国家干预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 55

2.4.1 自由竞争型市场经济模式 55

2.4.2 国家干预型市场经济模式 57

2.4.3 计划经济模式 59

2.4.4 体制分析小结 63

2.5 地域分析:东、西、南、北、中五种模式 66

2.5.2 北方模式 68

2.5.3 东亚模式 69

2.5.4 南方模式 71

2.5.5 中国模式 73

2.5.6 地域分析小结 74

3 经济现代化理论模式分析 77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77

3.1.1 研究对象:各种经济现代化理论及其演变过程 77

3.1.2 研究方法:综合分类法、比较法、历史方法、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81

3.2 线性阶段理论模式 85

3.2.1 线性阶段理论模式的背景和基础 85

3.2.2 线性阶段理论模式的代表: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91

3.2.3 线性阶段理论模式的发展与评析 95

3.3.1 结构变动理论模式与新古典结构变动理论模式 97

3.3 新古典结构变动理论模式 97

3.3.2 刘易斯的“双元结构”论 98

3.3.3 钱纳里的经验分析和结构主义模式 100

3.3.4 新古典结构变动理论模式评析 102

3.4 国际依附模式 104

3.4.1 新殖民依附模式(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式) 104

3.4.2 “错误示范”模式 107

3.4.3 国际依附模式评析 108

3.5 经济发展理论的新模式 109

3.5.1 “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式 110

3.5.2 “新的新古典主义”理论模式 110

3.5.3 新结构主义理论模式 112

3.5.4 经济发展理论新模式评析 113

3.6 非经济学理论模式 114

3.6.1 两分法理论模式与关键项理论模式 115

3.6.2 “西化”理论模式与“非西化”理论模式 119

3.6.3 成就动力论模式和现代人理论模式 122

3.6.4 “连续模式”和“隔断模式” 124

3.6.5 非经济学理论模式评析 128

4 经济现代化一般模式构建 131

4.1 一般模式的构建方法和依据 131

4.1.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1

4.1.2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33

4.2 一般模式的基本内容 138

4.2.1 一般模式(1):“多元演进”的发展趋向模式 138

4.2.2 一般模式(2):“立体互动”的发展机理模式 142

4.2.3 一般模式(3):“多因决定”的发展效率模式 147

4.3 一般模式的基本要求:经济现代化的一般原理 151

4.3.1 发展分类原理 151

4.3.2 发展阶段原理 152

4.3.3 发展时序原理 155

4.3.4 发展途径原理 156

4.3.5 发展体制原理 157

4.3.6 发展地域原理 158

4.4 一般模式的实际运用:后起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一般原则 159

4.4.1 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159

4.4.2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160

4.4.3 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 161

4.4.4 商品化与市场化相结合 164

4.4.5 政府策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66

4.4.6 农业、工业和信息业并重 167

4.4.7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并重 172

4.4.8 内向发展和外向发展并重 174

4.4.9 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并重 175

4.4.10 平衡发展和非平衡发展并重 175

5.1 中国模式的实践基础: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77

5 经济现代化中国模式探讨 177

5.1.1 挑战与回应阶段(1840~1894年) 178

5.1.2 准备与探索阶段(1895~1949年) 180

5.1.3 起步与发展阶段(1949~) 184

5.2 中国模式的形成和基本框架 190

5.2.1 中国经济现代化思想的演进 190

5.2.2 邓小平经济现代化思想与中国模式的形成 196

5.5.3 经济现代化中国模式的基本框架 205

5.3 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209

5.3.1 要素特征 209

5.3.2 环境特征 214

5.3.3 时序特征 216

5.3.4 地域特征 217

6.3.5 体制特征 218

5.3.6 发展特征 221

5.4.1 战略目标选择 222

5.4 中国模式的发展战略 222

5.4.2 战略重点确定 226

5.4.3 战略阶段划分 229

5.4.4 战略对策建议 230

6 结论:中国模式的经济现代化与中国发展经济学 234

6.1 经济现代化中国模式的深远意义与艰巨性 234

6.1.1 中国模式的深远意义 234

6.1.2 实现中国模式的艰巨性 235

6.2 中国模式经济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呼唤着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创建 236

6.2.1 创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必要性 236

6.2.2 创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主客观条件 242

6.3 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对中国发展经济学方法论进行反思和创新 247

6.3.1 中国经济学界在方法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250

6.3.2 创新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初步构想 260

参考文献 2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