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儒教史  上
中国儒教史  上

中国儒教史 上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申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08031592
  • 页数:911 页
图书介绍:本册分五章介绍了儒教前史、初兴的西汉儒教、东汉儒教、魏晋南北朝儒教、隋唐儒教等内容。
上一篇:筮学指要下一篇:李大钊哲学研究
《中国儒教史 上》目录
标签:

1 上帝信仰的起源 1

4 《孝经》及其特殊地位48 1

目录 1

一 传统的宗教信仰 1

第一章 儒教前史 1

2 神祇观念 11

3 天子与天子的使命 20

4 祭祀与彼岸 27

5 祭礼 33

6 通神与占卜 39

4 商周之际宗教观念的转变 45

8 传统宗教学和中国传统宗教 51

二 春秋和秦汉之际的宗教状况 58

1 礼崩乐坏和诸侯的祭天行为 58

2 秦汉之际的五帝祭祀及神灵系统 65

3 五德终始与王朝更迭 73

4 由占筮到哲学 79

5 星占与天道 89

三 天人关系的新阶段和诸子学说 99

1 从虐神到不怨天 99

2 老庄的天道自然及事天思想 108

3 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 119

4 魂魄与鬼神观念 126

5 百家言与逻辑学 134

6 阴阳家与法天之治 139

7 汉初黄老与法天之治 146

四 孔子与儒家 154

1 孔子生平 154

2 孔子与六经 158

3 六经概说 162

4 孔子与仁和礼 173

5 上帝鬼神与孔子的使命 179

6 教化与人性 189

第二章 初兴的西汉儒教 198

一 儒教的诞生 198

1 汉初儒者的呼唤 198

2 七国之乱与汉武任儒的决心 205

3 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与儒术独尊 208

二 董仲舒的儒教思想 217

1 从物物感应到天人感应 217

2 天人相副说 224

3 阴阳五行说 228

4 禀气人性论 233

5 祭祀论 241

三 汉武帝与神灵祭祀 245

1 五帝与太一神 245

2 封禅与儒者 254

3 改元与正朔 260

4 音乐与祭祀 266

5 渎神与刑律 271

6 长生与方士 276

四 西汉经学 286

1 经书、经学及西汉儒者 286

2 西汉经学的特点 295

3 西汉《易经》学 302

4 西汉《尚书》学 308

5 西汉《诗经》学 313

6 西汉礼学 319

7 西汉《春秋》学 325

8 西汉经学与政治 331

1 匡衡、王莽定郊祀制度 335

五 西汉儒者对神灵祭祀的整顿 335

2 贡禹、刘歆定庙制 342

3 西汉的鬼神观念 347

4 西汉中叶的巫蛊事件 352

六 儒效论争 356

1 汉武之治与《盐铁论》 356

2 任儒政治与儒者的反思 366

3 王莽称帝与扬雄的《太玄》、《法言》 372

七 儒教的学术和艺术 381

1 天人之学与天文学 381

2 礼乐教化与音律学 389

3 儒教与文学艺术 393

4 儒教与史学 398

第三章 东汉儒教 411

一 谶纬盛衰 411

1 谶纬的兴盛和演变 411

2 《河图》与《洛书》 419

3 两汉纬书 429

4 谶纬与政治 436

5 谶纬与学术 445

6 反对谶纬的呼声及谶纬的衰落 452

二 东汉经学 458

1 东汉经学概貌 458

2 今文、古文之争 465

3 东汉经学的演变 472

5 东汉儒学的上帝神灵观念 487

6 东汉儒学与儒者 495

三 《白虎通义》对教义的统一 502

1 《白虎通义》的宗教意义 502

2 《白虎通义》的天人观 507

3 法天行事的社会政治生活 514

4 禀阴阳五行而生的人 521

5 《白虎通义》的历史地位 528

四 东汉儒教的祭祀制度 529

1 东汉的郊祀制度 529

2 东汉的宗庙祭祀 534

3 东汉的百神祭祀 542

4 祭孔制度 547

1 天变求言与策免三公 551

五 天人相与举实 551

2 儒教天论:《灵宪》与历元 558

3 儒教的史学 566

4 女德、女戒与神意 575

六 东汉儒教的异端思潮 582

1 桓谭与《新论》 582

2 王充与《论衡》 587

3 人事为本——从王符到仲长统 602

1 魏、蜀、吴三国的受命与祭祀 609

一 天命与祭祀 609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儒教 609

2 两晋的受命与祭祀 617

3 南北朝的天命与祭祀 624

4 魏晋南北朝的孔子祭祀记事 632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 637

1 天子的儒学教育及儒学修养 637

2 太学和儒者 641

3 三国时代的儒学 653

4 两晋儒学 661

5 南北朝儒学 667

1 以无为本——儒学的深化 674

三 玄学——儒学的深化和染杂 674

2 天道自然——玄学的基础 680

3 名教与自然——政局的动乱、政治的腐败和士风的败坏 686

四 天道自然的广泛影响 695

1 天人感应与天道自然的配比 695

2 天道自然观念向不同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 702

3 天道自然和博物学——兼述志怪小说的产生 708

4 天道自然与命运 715

1 道教的复兴、盛衰 723

五 儒与道、佛二教 723

2 处于低潮的黄老道教 728

3 佛教的传人及发展 737

4 儒佛形神之争 747

第五章 隋唐儒教 757

一 隋唐时代的天人之际 757

1 隋朝与天命 757

2 唐代初期的天命灾祥 765

3 唐朝中期的天命祥瑞崇拜及灾祥之争 773

4 祥瑞观念的进一步淡化 782

二 隋唐儒教的神灵与祭礼 789

1 隋唐时代的制礼作乐 789

2 上帝祭祀和上帝观念 797

3 隋唐时代的音乐和祭祀 805

4 祭孔礼乐 812

三 隋唐儒学 819

1 隋唐儒学的盛衰 819

2 隋唐时代的儒者 826

3 《五经正义》述评 832

4 唐代的其他经注、经疏 847

四 儒教在各个文化领域 855

1 儒教在自然科学 855

2 儒教刑律 864

3 隋唐儒教史学 872

五 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 881

1 三教关系演改 881

2 隋唐佛教理论的新发展 891

3 唐代道教的发展 898

结语 9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