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石棉县志
石棉县志

石棉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5438277
  • 页数:807 页
图书介绍:
《石棉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5

卷一 建制政区 34

第一章 县域历代隶属 34

第一节 秦以前(?~前207) 34

第二节 汉至清(前206~后1911) 34

第三节 中华民国(1912~1949)和解放至建县前(1950~1951) 36

第二章 历代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特殊建制 37

第一节 置郡县与部落共存 37

第二节 唐宋时期的羁縻州 38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 38

第四节 松林地土千户和老鸦漩土百户 38

第五节 民国政治指导区 39

第三章 建县与行政区划 39

第一节 建制与定名 39

第二节 疆域位置与变异 40

第三节 行政区划 40

卷二 自然地理 46

第一章 地质 46

第一节 地质发育简史 46

第二节 地层 47

第三节 地质构造 50

第二章 地貌 53

第一节 地貌特征 53

第二节 山岭山峰 53

第三节 丘陵与河谷平坝 60

第三章 气候 61

第一节 气候特征 61

第二节 温度 62

第三节 降水和蒸发 65

第四节 湿度和日照 68

第五节 风 69

第四章 河流与湖泊 70

第一节 水系和水文特征 70

第二节 大渡河 71

第三节 大渡河的主要支流 71

第四节 残留湖泊 73

第五章 矿产资源 73

第一节 非金属矿 73

第二节 金属矿 77

第六章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78

第一节 水资源 78

第二节 水能资源 78

第七章 土地资源 80

第一节 土地利用类型 80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81

第八章 生物资源 84

第一节 植物资源 84

第二节 动物资源 86

第九章 自然灾害 87

第一节 天气灾害 87

第二节 地质灾害——地震 88

卷三 人口 89

第一章 发展变化 89

第一节 建县前 89

第二节 建县后 90

第二章 人口分布 93

第一节 自然分布 93

第二节 城乡分布 94

第三章 人口结构 94

第一节 民族 94

第二节 年龄与性别 95

第三节 文化与职业 96

第四节 客籍人口 98

第四章 人口普查 98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调查 98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 98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 98

第五章 人口控制 99

第一节 计划生育机构 100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00

第三节 主要措施 100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 101

卷四 少数民族 103

第一章 彝族 103

第一节 源流 103

第二节 社会制度 104

第三节 风俗习惯 109

第四节 信奉 113

第五节 语言文字 114

第二章 藏族 115

第一节 源流 115

第二节 土司制度 116

第三节 风俗习惯 117

第四节 藏传佛教 120

第五节 语言 121

第三章 其他少数民族 121

第一节 来源 121

第二节 习俗 122

第四章 民族事务工作 122

第一节 机构 122

第二节 社会治安 123

第三节 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和民族乡 123

第四节 民主改革 124

第五节 落实民族上层政策 125

第五章 经济、文卫事业 126

第一节 扶持民族经济 126

第二节 教育、卫生 126

卷五 经济概览 128

第一章 经济发展 128

第一节 工农业总产值 128

第二节 农业 130

第三节 工业 133

第四节 商业 135

第五节 社会总产值 137

第二章 基本建设和资产 138

第一节 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资金 138

第二节 固定资产 140

第三节 流动资金 141

第三章 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 141

第一节 国民收入 141

第二节 分配 142

第三节 财政与分配关系 143

第四节 人民生活 144

第四章 乡镇企业 1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5

第二节 企业发展 145

第三节 产业结构 146

第四节 经济效益 147

附:石棉县县情统计数据(1952~1985) 148

(一)石棉县历年工农业总产值统计表(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 148

(二)石棉县历年工农业总产值统计表(按各时期不变价计算) 149

(三)石棉县历年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统计表 151

(四)石棉县历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152

(五)石棉县历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统计表 153

(六)石棉县历年大牲畜数量统计表 154

(七)石棉县历年猪、羊数量统计表 155

(八)石棉县历年茶、蚕、水果产量统计表 156

(九)石棉县历年各工业总产值统计表 157

(十)石棉县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财务指标统计表 158

(十一)石棉县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158

(十二)石棉县全民所有制单位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额统计表 160

(十三)石棉县历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统计表 161

(十四)石棉县历年财政收支总额统计表 161

(十五)石棉县历年中小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 162

(十六)石棉县历年卫生机构、床位及医卫人员统计表 164

卷六 农业 165

第一章 土地制度 165

第一节 封建和奴隶社会所有制 165

第二节 农民所有制 166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166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168

第二章 种植业 168

第一节 耕地面积 168

第二节 粮食作物 170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73

第三章 农业生产技术 182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82

第二节 种子 183

第三节 栽培 186

第四节 肥料 188

第五节 作物保护 188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 190

第四章 水利 191

第一节 引水 191

第二节 蓄水 194

第三节 提灌 195

第四节 防洪 196

第五节 水土保持 196

第六节 水产 197

第七节 水利管理 198

第五章 畜牧业 199

第一节 饲料资源 199

第二节 家畜 200

第三节 家禽 204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04

第六章 农业机具 207

第一节 传统农具 207

第二节 农具改良 208

第三节 农机应用 208

第四节 农机管理 210

第七章 农业经营管理 210

第一节 计划管理 210

第二节 劳动管理 211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12

第四节 收益分配 213

卷七 林业 214

第一章 森林资源 214

第一节 资源分布 214

第二节 资源变化 215

第二章 营林生产 217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17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19

第三章 森林保护 222

第一节 护林组织 222

第二节 封山育林 223

第三节 防治病虫害 223

第四节 防治森林火灾 224

第五节 制止乱砍滥伐 224

第六节 保护野生动物 225

第四章 林政管理 226

第一节 山林权属 226

第二节 山林管理 227

第三节 木材管理 228

第五章 林业经费 229

第一节 育林基金 229

第二节 林业投资 230

第六章 林业机构 23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31

第二节 生产经营机构 231

卷八 工业 233

第一章 发展规模与速度 233

第一节 1950年~1966年 233

第二节 1967年~1976年 233

第三节 1977年~1985年 234

第二章 产业分类 234

第一节 能源 234

第二节 建筑材料 241

第三节 粮油、食品 244

第四节 轻、化工 249

第五节 森工 253

第六节 采掘、冶金 256

第七节 机械 258

第三章 所有制结构与管理 261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261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62

第三节 管理体制 263

卷九 石棉矿业 264

第一章 资源 264

第一节 分布 264

第二节 性能和储量 264

第二章 采矿 267

第一节 露天开采 267

第二节 地下开采 272

第三节 采矿场演变 277

第三章 选矿 278

第一节 粗选 278

第二节 精选 279

第三节 选矿厂 282

第四章 储运 284

第一节 仓储 284

第二节 道路 284

第三节 运输工具 285

第五章 经营 285

第一节 产品销售 285

第二节 经济效益 286

第六章 开发单位 287

第一节 四川石棉矿 287

第二节 新康石棉矿 290

第三节 县属石棉矿 291

第四节 石棉制品企业 292

卷十 商业 293

第一章 所有制 293

第一节 私营 293

第二节 国营 293

第三节 供销合作 294

第四节 集体 294

第二章 粮油购销 295

第一节 粮食 295

第二节 油脂油料 298

第三章 农副产品购销 302

第一节 肉食、禽蛋 302

第二节 土特产品 303

第四章 日用工业品销售 305

第一节 百货 305

第二节 五金、机械、电器购销 307

第三节 燃料 308

第五章 副食品 308

第一节 食盐 308

第二节 糖、烟、酒 309

第三节 蔬菜、水产及其他 311

第六章 医药 311

第一节 中药材 311

第二节 西药 312

第七章 生产资料供销 316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 316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 317

第三节 废旧物资收购 319

第八章 饮食服务 319

第一节 饮食 319

第二节 服务 320

第九章 贸易市场 320

第一节 集市 320

第二节 网点 321

第三节 物资交流 322

第十章 商贸机构 3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2

第二节 经营机构 323

卷十一 交通邮电 327

第一章 道路 327

第一节 古道 327

第二节 公路 328

第三节 乡村来往要道 333

第四节 公路养护 334

第五节 路政管理 336

第六节 河道 336

第七节 桥梁 338

第二章 运输 342

第一节 人力运输 342

第二节 畜力运输 343

第三节 机动车辆运输 344

第四节 河道运输 348

第五节 其他运输 348

第六节 运输经济效益 349

第七节 运输管理 350

第三章 交通运输机构 354

第一节 专业机构 354

第二节 非专业机构 356

第四章 邮政 356

第一节 邮路 356

第二节 邮件运输及投递 357

第三节 邮政业务 358

第四节 邮政资费 360

第五章 电信 360

第一节 电报 360

第二节 电话 361

第三节 电信资费 363

第六章 邮电管理机构 365

第一节 邮政代办所 365

第二节 电信局 365

第三节 邮电局 365

卷十二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368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68

第一节 街道 368

第二节 房屋 370

第三节 市政设施 375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78

第一节 旧乡场 378

第二节 村镇 380

第三节 村镇建设规划 380

第四节 沼气 381

第三章 建筑业 38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2

第二节 建筑队伍 382

第三节 建设管理 382

第四节 民族建筑 383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83

第一节 粉尘污染与治理 383

第二节 废水、废气污染与治理 386

第三节 噪音污染与治理 388

第四节 环境管理 388

卷十三 税务财政 390

第一章 赋税 390

第一节 田赋、农业税 390

第二节 税收 397

第三节 管理体制 410

第四节 税制改革 411

第二章 征收管理 413

第一节 征管制度 413

第二节 利润监交 414

第三节 税利检查 418

第四节 税负变化 418

第三章 财政 422

第一节 体制 422

第二节 预算内收支 424

第三节 预算外收支 427

第四节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429

第四章 财政资金管理 430

第一节 行政事业经费 430

第二节 企业财务 433

第三节 公债、国库券 439

第四节 其他资金 440

卷十四 金融保险 447

第一章 货币 447

第一节 货币流通 447

第二节 现金管理 449

第三节 金银收兑 450

第二章 金融机构 451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石棉县支行 451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石棉县支行 451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石棉县支行 452

第四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石棉县支行 452

第五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石棉县支公司 453

第六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453

第三章 存款 454

第一节 储蓄存款 454

第二节 财政、企事业存款 456

第四章 贷款及拨款监督 458

第一节 工业贷款 458

第二节 商业贷款 461

第三节 农业贷款与拨款监督 463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及贷款 467

第五章 结算 468

第六章 保险 469

第一节 经办险种 469

第二节 防灾理赔 470

第七章 代理业务 470

第一节 国库经理 470

第二节 债券发行 471

卷十五 国民经济管理 472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72

第一节 机构 472

第二节 体制 472

第三节 计划执行 473

第四节 基建计划 475

第五节 商品流通 476

第六节 国土管理 477

第二章 统计管理与审计监督 477

第一节 机构 477

第二节 统计管理 478

第三节 审计实施 478

第三章 物资管理 479

第一节 机构 479

第二节 供应 479

第三节 购销 480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481

第一节 机构 481

第二节 集市管理 482

第三节 违章查处 484

第四节 登记、合同、商标管理 486

第五章 计量标准管理 490

第一节 机构 490

第二节 度量衡管理 490

第三节 检定监督 492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493

第六章 物价管理 495

第一节 机构 495

第二节 价格管理 496

第三节 集市贸易物价 502

第四节 商品比价和差价 505

第五节 行政事业收费管理 507

卷十六 党派群团 50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石棉县委员会 50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石棉县委员会的建立 509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509

第三节 组织工作 512

第四节 宣传工作 514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 516

第六节 纪律检查工作 517

第二章 其他党派 51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519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520

第三节 中国青年党 520

第三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石棉县委员会 52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20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522

第三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523

第四章 石棉县工会 524

第一节 机构 524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525

第三节 工会工作 525

第五章 石棉县妇女联合会 526

第一节 机构 526

第二节 妇联工作 528

第六章 石棉县农民组织 529

第一节 农民协会 529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529

第三节 劳动人民协会 529

第七章 中央、省、地驻石棉县企业党群组织 529

第一节 中共党组织 529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 532

第三节 工会组织 532

卷十七 政权政协 534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534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3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535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38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539

第二章 政府 539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539

第二节 县直属机构、派出机构 540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542

第三章 政协 542

第一节 政协建立 542

第二节 政协常委会工作 543

卷十八 民政 545

第一章 选举 545

第一节 参议员和国民代表选举 545

第二节 人民代表选举 545

第二章 优抚、安置 547

第一节 优抚 547

第二节 优抚对象普查 548

第三节 复员、退伍、转业军人的安置 549

第三章 福利、救济 551

第一节 社会救济 551

第二节 临时救济 551

第三节 特殊救济 551

第四节 脱贫工作 552

第五节 孤老残幼的供养 553

第六节 赈灾 553

第四章 婚姻、殡葬 554

第一节 婚姻 554

第二节 殡葬 555

第五章 其他 555

第一节 盲流人员收容遣返 555

第二节 禁烟肃毒 556

第三节 地名 556

卷十九 人事劳动 558

第一章 人事 558

第一节 干部队伍 558

第二节 管理 562

第三节 机构设置 563

第二章 劳动工资 564

第一节 招工、安置 564

第二节 劳动力调配及精简职工 565

第三节 老龄工作 566

第四节 工资 566

第五节 劳动保险 571

第六节 劳动保护 571

第七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72

第三章 安全生产 573

第一节 矿山安全 573

第二节 运输安全 574

第三节 锅炉安全 575

卷二十 军事 576

第一章 机构 576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576

第二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 578

第三节 兵役委员会 579

第二章 地方武装 580

第一节 土司武装 580

第二节 团练 580

第三节 越拖彝务指挥部 581

第四节 越边屯垦大队 581

第五节 国民兵、自卫队 581

第六节 大渡河游击支队 582

第七节 警卫营、县中队 582

第三章 驻军 582

第一节 镇兵和防汛兵 582

第二节 川康边防军属部 583

第三节 二十四军属部 583

第四节 别动队和特种保安队 584

第五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属部 584

第四章 兵役 585

第一节 兵役制度 585

第二节 征兵 585

第三节 招选飞行员、滑翔员 586

第五章 民兵 587

第一节 民兵组织 587

第二节 民兵训练 588

第三节 民兵贡献 589

第六章 军事事件 590

第一节 南宋与青羌之战 590

第二节 明代平定赵永成之乱 591

第三节 改土归流用兵 591

第四节 石达开兵败紫打地 591

第五节 靖国之役 594

第六节 “三边两军”混战 594

第七节 红军强渡大渡河 595

第八节 菩萨岗战斗 596

第九节 解放农场 596

第十节 剿匪平叛 597

第十一节 军事演习和防空 598

卷二十一 司法 600

第一章 公安 600

第一节 社会治安 600

第二节 刑侦与预审 603

第三节 消防 605

第四节 户政 606

第五节 其他管理 606

第二章 检察 608

第一节 刑事检察 608

第二节 经济检察 609

第三节 法纪检察 609

第四节 监所检察 610

第五节 控告与申诉 611

第三章 审判 611

第一节 刑事审判 611

第二节 民事审判 612

第三节 经济审判 613

第四节 复查 61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14

第一节 普及法律知识 614

第二节 人民调解 615

第三节 律师工作 616

第四节 公证工作 618

第五章 少数民族习惯法 619

第一节 彝族习惯法 619

第二节 藏族习惯法 620

第六章 教育改造罪犯 621

第一节 对象和目标 621

第二节 内容与方法 622

第三节 回归效果 622

第四节 建制机构 623

卷二十二 教育 624

第一章 普通教育 624

第一节 义学、私塾 624

第二节 幼儿园 624

第三节 小学 625

第四节 中学 626

第五节 少数民族学校 626

第二章 职业教育 627

第一节 “七二一”工人大学和电视大学 627

第二节 技工学校 627

第三节 农职学校 628

第四节 卫生学校 628

第三章 成人教育 629

第一节 农民教育 629

第二节 职工教育 630

第三节 特殊教育 631

第四章 教学 631

第一节 学制 631

第二节 课程 631

第三节 教改 633

第四节 复式教学 635

第五节 思想教育 635

第六节 考试与招生 636

第七节 勤工俭学 637

第五章 教职工 638

第一节 任用 638

第二节 发展 639

第三节 整顿 639

第四节 培训 640

第五节 社会地位 640

第六节 经济待遇 641

第六章 学校管理 642

第一节 体制 642

第二节 机构 642

第三节 学籍管理 643

第七章 经费设备 644

第一节 经费 644

第二节 设备 645

卷二十三 文化 646

第一章 文学艺术 646

第一节 民间文学 646

第二节 民间舞蹈 648

第三节 民间工艺美术 649

第四节 文学作品 651

第二章 群众文化 651

第一节 馆务活动 651

第二节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653

第三节 文艺会演 653

第三章 电影、广播、电视、录像 653

第一节 电影 653

第二节 广播 655

第三节 电视、录像 656

第四章 图书 657

第一节 发行 657

第二节 阅览 657

第五章 报刊、通讯、地方志 658

第一节 报刊 658

第二节 通讯 659

第三节 地方志 659

第六章 档案 660

第一节 机构 660

第二节 接收、整理 660

第三节 保管、利用 661

第七章 文物、景点 661

第一节 古代文物 661

第二节 近现代文物 665

第三节 景点 665

第八章 文化事业机构 666

第一节 文化馆、文艺队 666

第二节 新华书店 667

第三节 电影队、站、公司 667

第四节 广播站、广播电视局 667

卷二十四 科技 669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 669

第一节 科技组织 669

第二节 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 670

第三节 人才普查与管理 671

第四节 职称评聘与技术培训 674

第二章 科技普及与成果 676

第一节 科技普及 676

第二节 科技培训 677

第三节 科研成果 678

第三章 科技服务 683

第一节 科技情报 683

第二节 气象测报 684

第三节 地震观测 685

卷二十五 医疗卫生体育 687

第一章 医疗卫生 687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687

第二节 医疗卫生队伍 689

第三节 医疗设备 690

第四节 医疗成果 692

第五节 公费医疗管理 694

第二章 卫生防疫 694

第一节 预防接种 694

第二节 爱国卫生 696

第三节 传染病预防、管理 697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698

第五节 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工作 699

第六节 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监督 701

第三章 妇幼保健 703

第一节 妇女保健 703

第二节 儿童保健 703

第三节 新法接生 704

第四章 体育 705

第一节 传统体育 705

第二节 农民体育 706

第三节 职工体育 706

第四节 学校体育 707

第五章 体育设施 708

第一节 场地 708

第二节 器材 709

第六章 比赛、裁判、教练和等级运动员 710

第一节 比赛 710

第二节 等级裁判员 716

第三节 教练和等级运动员 716

卷二十六 社会风土 719

第一章 生活习惯 719

第一节 婚丧 719

第二节 衣食 721

第三节 住行 723

第四节 用品 723

第五节 祭贺 724

第六节 禁忌 725

第七节 节日 725

第二章 道德风尚 728

第一节 勤劳节约 728

第二节 男女平等 729

第三节 敬老爱幼 730

第四节 文明礼貌 730

第三章 社会组织 731

第一节 袍哥 731

第二节 行会 733

第三节 会道门 733

第四节 家族、家庭 735

第四章 宗教寺庙 736

第一节 佛、道 736

第二节 天主教 738

第五章 方言 738

第一节 语音、语法 738

第二节 词汇 740

第三节 谚语 743

第四节 歇后语 745

卷二十七 人物 747

第一章 传记 747

张太勋 747

李德吾 747

刘万抚 748

赖秉权 749

田嘉庸 750

吴敬塘 750

陈金楷 750

张开泰 751

田安全 752

芍滴滴 752

陈海山 752

蔡春明 753

第二章 传略 754

王应元 754

张国华 754

钟华丰 754

毛尔波 754

马元熙 755

吴炽昌 755

汤志友 755

曹建章 755

张陶 756

何隆槱 756

沈越海 756

王孝珍 756

冯定远 757

张道成 757

王直谦 757

毛成富 757

栗承富 757

第三章 英烈名录 758

一、1935年5月红军强渡大渡河 758

1.十七勇士 758

2.船工 758

二、剿匪 758

三、抗美援朝 759

四、平叛 759

五、对越自卫反击战 759

六、其他 760

杂记 761

一、重要文件目录 761

二、石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1986~1995) 763

(一)石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 763

(二)石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 784

三、碑铭 790

(一)修建川滇西路大渡河悬索桥工记 790

(二)大渡河钢索悬桥落成记 790

(三)翼王亭记 791

(四)大渡河怀翼王石达开并序 792

(五)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殉难碑 793

(六)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紫大地蒙难纪实 793

(七)题大渡河翼王亭石室 794

四、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题词 794

五、彭德怀同志1966年视察四川石棉矿的调查记录 795

六、杂记 798

(一)新建万福桥记 798

(二)越嶲县西区高小校成立碑记 798

(三)前越嶲厅军粮府孙锵布告文 798

(四)石棉县彝族送葬词 799

(五)清高宗皇帝咏火浣布诗 800

(六)诗词杂文七则 801

七、石棉县部门志丛书名录 803

后记 8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