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金融权益法律保障
金融权益法律保障

金融权益法律保障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建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4921793
  • 页数:4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十五个专题介绍和论述了与金融权益保障有关的法学理论、法律知识和金融执法实践问题,着重论述了金融机构如何运用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和保障金融权益等问题。
上一篇:里根政权下一篇:比较政治学导论
《金融权益法律保障》目录

金融法律、法规及规章内容冲突与适用 1

——法的层次等级结构及效力 1

一、法与法律并非同一概念 1

目录 1

二、金融执法中适用的法的形式及层次等级结构 2

(一)宪法 2

(二)法律 3

(三)行政法规 3

(四)地方性法规 4

(五)自治法规 4

(六)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 5

(七)行政规章 5

(八)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 6

(九)法律解释 6

三、法的效力与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6

(二)对人效力 7

(三)时间效力 7

(一)空间效力 7

(四)法的溯及力 8

四、适用法律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9

(一)高层级法优于低层级法 9

(二)新法优于旧法 11

(三)司法裁决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行政规章具有“参照”意义 12

五、金融执法实践中要正确处理金融法与金融政策的关系 12

一、时效制度的内涵与法理价值 14

时效制度及在金融机构权益保障中的运用 14

二、民法中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 15

(一)诉讼时效的法理涵义 15

(二)诉讼时效期间及其计算 16

(三)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 17

(四)如何收回已超过法定诉讼时效的贷款 19

三、借款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问题 19

(一)一般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19

(二)连带保证期间直接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20

(二)票据时效期间 21

四、《票据法》上的消灭时效制度 21

(一)票据时效的意义 21

(三)票据权利丧失后实体权利的民法补救 22

五、对犯罪行为的追诉时效 23

六、其他几个比较重要的法律期间 24

金融违法与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27

一、法律责任制度概述 28

二、民事(经济)责任的归责原则与适用 29

(一)民事(经济)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29

(二)过错责任原则 31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 36

(四)公平责任原则 36

(五)金融执法实践中涉及的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及适用 36

三、金融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 38

(一)行政责任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38

(二)对金融违法行为人的行政处分和纪律处分 39

(三)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 47

(一)主刑、附加刑及其适用 51

四、金融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51

(二)缓刑、减刑、监外执行和假释 54

(三)数罪并罚 55

(四)对单位实施金融犯罪的刑罚处罚 56

附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56

《商业银行法》与存款人利益保护 67

——金融机构执法协助中的权益保障 67

一、《商业银行法》关于存款人利益保护的规定 67

二、金融机构执法协助与存款人利益保护的协调适用 68

(一)保护存款人利益是一种法律义务 69

(二)执法协助具有司法强制性 69

(三)金融机构执法协助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71

三、扣款抵贷中涉及的存款人利益保护问题 79

(一)金融机构扣款抵贷与存款人利益保护并不违背 79

(二)扣划预付款不属侵权,而是正当的依法收贷 81

(三)实施扣款抵贷应注意的其他几个问题 84

四、关于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存款的冻结、扣划问题 87

一、法人制度概述 91

法人行为、法人工作人员行为及效力 91

(一)企业法人 92

(二)国家机关法人 92

(三)事业单位法人 93

(四)社会团体法人 93

二、法人责任 93

(一)法人有限责任制度 93

(二)法人责任不同于法人机关、法人成员、法人雇员责任 95

(四)领有法人证照,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责任承担 97

(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民事责任承担 97

三、法定代表人行为(个人签字)及其法律后果 99

四、法人代理制度 101

五、金融机构应否承担其工作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民事责任后果 104

附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 109

借款企业转制与金融机构权益保障 113

——企业变更及其法律后果 113

一、企业转制、变更的法律内涵及现实意义 113

二、借款企业转制与金融债务风险 114

(一)企业合并变更的法律效力 116

三、借款企业变更中的债务安排及法规依据 116

(二)企业分立变更的法律效力 117

(三)其他重要事项变更的法律效力 117

四、借款企业变更与保证人责任承担 120

(一)企业合并(含兼并)、分立,如无新的约定,原保证关系终止,保证责任解除 120

(二)借款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减对保证债务的影响 122

(三)借款企业发生经营形式的重大变更对保证债务的影响 123

(四)合伙企业合伙人退伙、入伙对保证债务的影响 124

附录一: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 124

附录二: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防止银行信贷资产损失的通知 127

借款企业终止(解散、撤销、破产) 131

与金融机构债权保障 131

一、企业终止的涵义和法定形式 131

(一)解散 132

(二)撤销 132

(三)破产 132

二、警惕企业不法解散和破产欺诈 132

(二)行政机关或企业设立的企业撤销后所欠债务的承担 134

三、借款企业的解散、撤销与债务清结 134

(一)企业解散、撤销前的清算 134

四、企业破产的法定条件、程序及金融机构的债权实现 137

(一)企业破产的法理内涵与特征 137

(二)金融机构参与破产案件中的债权保障 138

五、作为担保人企业的关停、撤销、解散与其保证 144

责任承担 144

六、借款企业破产与保证人债务清偿 146

(一)借款企业进入破产程序,金融机构有权在没有参加破产受偿的情况下,直接向保证人主张债权 146

(二)借款企业破产,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放弃对主债权的申报,就意味着放弃了可能由破产而获取清偿部分的保证人的债务 147

(三)借款企业破产,金融机构依法参与破产受偿与分配,对受偿不足部分,仍然有权向借款企业保证人实施追偿 148

(四)借款企业在破产整顿期间,金融机构作为债仅人有权向借款企业的保证人主张债权 149

(五)金融机构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的同时,可否起诉借款企业的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 149

附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151

存单纠纷案件的认定与处理 155

一、存款关系效力认定的一般原则 155

二、一般存单纠纷案件的认定与处理 157

三、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行为的性质认定与处理 160

(一)以存单为表现形式的借贷行为属于违法借贷 161

(二)参与借贷的各方当事人均应承担与各自过错相应的法律责任 162

(三)金融机构必须强化自律与内控,依法规范信贷行为 164

四、储蓄存款损失赔偿责任的认定与处理 165

(一)储户存款损失赔偿责任的性质 166

(二)存单(折)挂失前后存款被冒领的法律责任 166

五、储蓄存款所有权发生争议,涉及过户或支付问题的处理 172

附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 173

(一)合同 180

一、合同与借款合同 180

《合同法》与借款合同执法实践 180

(二)借款合同 182

二、借款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84

(一)借款人的资格与《贷款证》 184

(二)贷款人的权利、义务及对贷款人的法律限制 186

(三)《合同法》关于当事人合同权利的规定 188

三、借款合同订立的原则与程序 189

(一)原则 189

(二)程序 190

四、借款合同的履行 193

(一)全面履行和实际履行原则 193

(二)借款合同履行各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194

(三)现行贷款计息、结息方式 195

(四)以断贷还旧贷的性质认定与处理 196

五、无效借款合同的认定与处理 198

(一)无效借款合同的认定 198

(二)对无效经济合同的处理 202

六、借款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及应注意的事项 204

七、违约责任 206

八、按照新的五级分类标准,加强贷款质量跟踪监测 210

借款保证担保与金融机构债权保障 212

一、保证担保的概念与特征 212

二、保证人的选择及法律资格 213

三、借款保证方式的选择 216

(一)对作为债权人的金融机构而言,连带责任保证更利于债权实现 217

(三)共同保证 218

(二)连带责任保证的推定 218

(四)最高额借款保证 219

四、关于保证期间问题 220

五、保证行为的效力认定及法律后果 223

六、金融机构做保证人及提供资信证明问题 228

七、保证债务的抗辩与保证责任的免除 232

(一)在一般保证方式下,保证人依法享有先诉抗辩权,金融机构若不依法或者依约向借款人起诉或申请仲裁,则保证责任免除 233

(二)在连带责任保证方式下,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若未依法或依约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责任免除 234

(三)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金融机构许可借款人转让债务,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235

(四)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金融机构与借款人协议变更主合同(借款合同)内容,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236

(五)同一债权既有保证担保又有物的担保的,若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保证人则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238

附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 240

借款抵押担保与金融机构抵押权实现 246

一、抵押担保的涵义与法律特征 246

二、抵押物的选择 247

三、抵押登记制度及其法律效力 251

(一)强制登记和自愿登记 251

(二)抵押登记的法律效力 252

(一)抵押担保的效力范围 253

(三)关于抵押登记期间问题 253

四、抵押的效力 253

(二)对抵押物所生孳息的收取权 254

(三)抵押物的出租与转让 254

(四)抵押权致害行为的补救 256

五、抵押担保方式下金融机构债权的实现 256

(一)实际履行原则要求借款人应首先以货币资金形式清偿本息 256

(二)金融机构抵押权的实现 257

六、关于房地产抵押问题 259

七、最高额抵押借款 265

附录一: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 267

附录二: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 277

借款质押担保与金融机构质权实现 281

一、质押担保的法理涵义 281

二、金融机构质权的范围与质权行使应注意的问题 282

(一)对质物的占有权及妥善保管质物的义务 282

(二)对质物的留置权及与留置担保形式下留置权的区别 283

(六)优先受偿权及质权实现的方式 284

(五)对无形财产权利出质后的使用限制权 284

(四)质权受到侵害时的法律补救 284

(三)对质物孳息的收取权及对收取孳息的注意义务 284

三、关于存单质押的几个法律问题 285

(一)以第三人存单质押的担保效力 285

(二)关于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质押问题 285

(三)虚假存单质押的法律效力 286

(四)存单质押权利的实现方式 287

四、票据质押的法律问题 288

(一)票据质押的一般规定 288

(二)背书“不得转让”的票据质押问题 288

(三)关于票据质权的实现 290

五、股份、股票质押问题 291

六、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质押问题 292

七、外汇质押 295

附录: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297

票据法理与票据执法实践 301

(一)票据的概念与种类 302

一、票据与票据行为 302

(二)票据行为的基本特征 304

(三)票据行为的效力认定 305

(四)无效票据不同于无效票据行为 309

二、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有限分离原则及其运用 309

(一)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 309

(二)有限分离原则的基本涵义与内容 310

(三)对《票据法》第十条、第二十一条的理解与运用 311

(一)票据权利必须依法取得 312

三、票据权利的取得、行使与票据丧失后的法律救济 312

(二)票据权利的种类及票据权利的行使 315

(三)票据丧失后的法律救济——挂失止付、公示催告与提起诉讼 317

四、空白票据、缺项票据与伪造、变造票据 320

(一)空白票据 320

(二)缺项票据 320

(三)伪造、变造票据 321

五、票据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321

(一)贴现 321

(二)转贴现 322

六、票据保证不同于一般民事保证 323

(三)再贴现 323

七、票据责任不同于票据法律责任 324

附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 325

金融领域的主要犯罪与法律惩治 331

一、正确把握金融犯罪行为的法律构成 331

(一)违法与犯罪具有不同的法理内涵 331

(二)认定犯罪的法律尺度:犯罪构成 332

(一)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 334

二、《刑法》关于金融领域犯罪的主要形式的认定及处罚 334

(二)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 336

(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受贿罪与单位受贿罪 339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 340

(五)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与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 343

(六)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与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 345

(七)票据诈骗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346

(八)贷款诈骗罪与高利转贷罪 348

(一)洗钱罪及其处罚 349

三、对犯罪分子赃款赃物的追缴与金融机构权益保障 349

(二)依法追回的贷款不得作为赃款追缴 353

附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359

金融诉讼与金融机构权益保障 366

一、诉讼当事人、诉讼参加人与诉讼参与人 366

二、金融机构的诉讼法律地位及其分支机构的诉讼资格 367

(一)诉讼权利 367

(二)诉讼义务 369

(三)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参与诉讼问题 370

三、金融诉讼地及诉讼法院的选择 370

(一)级别管辖 371

(二)地域管辖 371

(三)选择管辖 373

(四)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 373

四、注重运用财产保全手段,防止债务人隐匿、转移资产 374

(一)财产保全的意义 374

(二)法律允许采取保全措施的财产范围 374

(三)财产保全的提出及应注意事项 375

五、举证责任及证据的运用和保全 376

(一)谁主张,谁举证 376

(二)要全面地收集证据 377

(三)公证证明的证据意义与执行效力 378

(四)证据的保全 379

六、“两审终审制”与审判监督程序 379

(一)“两审终审制”的基本涵义 379

(二)一审、二审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定 380

(三)对生效裁判不服应及时启动再审程序 383

七、要注重运用督促程序 384

八、执行程序与执行措施 386

(一)执行的概念与意义 386

(二)执行依据 386

(三)执行程序 387

(四)执行措施及其适用 388

附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390

后记 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