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汽车实用电子技术与90年代市场需求
汽车实用电子技术与90年代市场需求

汽车实用电子技术与90年代市场需求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妙梁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4711950
  • 页数:682 页
图书介绍:
《汽车实用电子技术与90年代市场需求》目录

目录 1

上篇产业市场 1

第一章现代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概论 3

第一节 现代汽车电子产业化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

第二节 国外汽车电子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

一、汽车电子化装备的开发与实用化现状 4

二、确保汽车电子装置之间的协调、可靠性和安全性 5

三、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课题 6

四、汽车信息化时代即将到来 7

第三节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化现状和今后动向 13

一、概况 13

二、产业动向 14

第二章汽车电子产业市场发展专论(以90年代日本汽车安全装置市场为例) 17

第一节 汽车安全装置用电子装备 17

一、汽车安全装置概论 17

二、汽车安全装置的市场动向 17

三、汽车安全装置制造厂商一览表 18

四、汽车安全装置的现状与今后预测 19

五、主要安全装置的今后动向 19

六、汽车安全装置用传感器的市场动向 20

第二节 汽车安全装置市场动向分类专论 21

一、安全气囊 21

二、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24

三、防滑控制系统(TCS) 26

四、车辆后部声纳和示宽间隔声纳 30

五、高位停车灯 33

六、座椅安全带 34

七、装有超声波雨滴清除装置的车门后视镜 36

八、防滑差速器 37

九、电子控制四轮转向(4WS) 38

十、电子控制悬架(ECS) 42

十一、电子控制动力转向(EPS) 46

中篇电磁环境 51

第三章汽车电磁环境与对策 51

第一节汽车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及有关名词术语 51

一、汽车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51

二、有关名词术语简介 63

第二节汽车用微机与防电磁干扰对策 65

、车用微机的特点 65

二、车用微机防电磁干扰的重要性、电磁波试验及对策 70

三、在软件程序中防止误动作发生的技术 72

四、微机的选择 78

第三节汽车发动机噪声对无线电接收干扰 83

一、有关汽车发出的噪声问题 83

二、点火噪声发生机理 84

三、点火噪声对无线电接收干扰的解决方法 84

四、点火噪声的有关法规动向 95

第四节防止电磁干扰的若干问题 95

一、评价零部件与整车防电磁干扰的问题 95

二、电磁波发射设备与存在的问题 96

三、电动汽车电磁噪声的测定 97

四、检测设备与国际标准 98

第五节汽车电磁兼容性研究开发体系 102

一、电磁兼容性(EMC)的特点 102

二、EMC战略 103

三、EMC组织 104

下篇系统控制 107

第四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概论 107

第一节控制系统概论 107

第二节传感器 110

一、温度传感器 110

二、压力传感器 111

三、角度、角速度传感器 112

四、高度变化传感器 115

五、旋转速度传感器 116

六、振动、加速度、冲击传感器 117

七、流量传感器(流量计) 118

八、氧浓度传感器 120

第三节执行元件(作动器) 121

一、电磁线圈螺线管 121

二、电机(马达) 123

三、压电阻执行元件 126

四、交叉线图 126

二、输出接口 127

一、输入接口 127

第四节 电控单元(ECU) 127

第五节微机 128

一、计算机的构成 128

二、微机 129

三、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 129

四、存储器 130

五、微机使用实例 130

六、微机的种类 131

七、微处理机的高性能化 132

第一节汽油喷射概论 135

一、汽油机的特点 135

第五章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及其控制 135

二、汽油喷射的基本概念 136

三、汽油喷射的种类 137

四、汽油喷射的历史回顾 141

五、汽油喷射的特征 147

第二节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 148

一、质量流量方式 148

二、速度密度方式 196

三、单点喷射 200

第三节零部件的装机使用及使用环境 202

一、零部件的装机使用 202

二、零部件的使用环境 207

一、汽油机集中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210

第一节 汽油机集中控制系统概论 210

第六章汽油机集中控制系统及柴油机电子喷射系统 210

二、丰田计算机控制系统(TCCS) 211

三、丰田稀薄燃烧系统(T-LCS) 213

四、日产发动机电子集中控制系统(ECCS) 214

五、发动机传动系综合控制系统 219

第二节全晶体管点火装置 221

一、全晶体管点火装置发展概述 221

二、点火系统概述 221

三、应用实例 224

四、今后发展动向 228

一、爆震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229

第三节爆震控制系统 229

二、爆震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 230

三、爆震控制系统概述 232

四、技术研究课题与发展方向 234

第四节怠速控制系统 236

一、怠速控制系统发展概述 236

二、怠速控制系统的目标 237

三、怠速控制系统概要与工作原理 237

四、怠速控制系统今后技术发展动向 244

第五节进气控制系统 245

一、进气控制系统概述 245

二、可变进气系统 245

三、涡流控制系统 252

第六节增压控制系统 255

一、增压控制系统概述 255

二、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基本性能要求 255

三、活瓣式可变容量增压系统 256

四、双涡流室废气涡轮增压系统 256

五、可变喷嘴风门式废气涡流增压系统 259

六、机械式增压系统 260

七、今后发展趋势 261

第七节车用柴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261

一、系统基本特征 261

二、电子控制的必要性 261

三、基本构造 262

四、电子化效果分析 272

五、今后的发展课题 278

第八节预热塞系统 278

一、预热塞系统的基本概况和目标 278

二、快预热系统的效果 282

三、今后技术开发课题 283

第九节专用技术词汇解说 284

一、计算机相关词汇 284

二、发动机相关词汇 285

三、系统相关词汇 286

四、其它词汇 289

第一节车用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290

一、车用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史 290

第七章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与无级变速器 290

二、车用自动变速器的发展趋势 292

三、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 292

第二节 自动变速器的构成与控制回路 293

一、变矩器 293

二、变速器 294

三、油压回路 296

四、电子电路 297

五、驱动装置 300

六、差动限制器的油压回路 301

七、差动限制器的电子回路 301

一、自动变速器发展概述 302

第三节 电控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实例 302

二、H∞理论与Flex锁止 303

三、系统的构成 303

四、离合器接合力的控制 303

五、flex型锁止离合器的机构 305

六、引入神经网络回路的三菱新型自动变速器INVECS-Ⅱ的技术 306

七、最优控制与神经网络 307

第四节无级变速器(CVT)的现状与发展 309

一、无级变速器概述 309

二、无级变速器的特点 309

三、无级变速器的现状 311

四、无级变速器的发展动向 313

第五节无级变速器研制开发实例(铃木SCVT) 314

一、设计概念与构造 315

二、油压控制回路 316

三、电子控制系统 316

四、变速线图 316

五、安全保险装置 317

第八章汽车行驶系电子控制 320

第一节 电子控制悬架 320

一、悬架控制的要求与发展动向 320

二、电子控制悬架的构造 324

三、电子控制悬架的发展展望 351

第二节 四轮转向及其控制 353

一、四轮转向的发展概况 353

二、车速感应式电子控制四轮转向 354

三、四轮转向系的发展方向 358

第三节 常时四轮转向装置的电子控制 361

一、舵角比例控制 362

二、横向偏转角比例控制 365

第四节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 369

一、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概述 369

二、动力转向装置 369

三、动力转向的前景展望 386

第五节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控制 388

一、防抱死控制装置工作时的车轮运动分析 390

二、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构成与特性 392

三、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的防抱死制动装置 394

四、防抱死制动装置的评价方法 397

五、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401

一、地平线牌轿车等车型实例(以微机为主) 402

第六节几种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排除实例 402

二、液压控制实例 408

第七节 驱动控制 414

一、驱动轮打滑时的车辆运动状态 414

二、驱动控制方式 415

三、驱动系统构成 415

四、油压控制回路 417

五、驱动控制逻辑 418

第八节 四轮驱动与电子控制 419

一、各种四轮驱动装置的特点 419

三、电子控制四轮驱动的方式 422

二、电子控制四轮驱动的目标 422

四、电子控制四轮驱动实例 425

五、电子控制四轮驱动的发展趋势 427

第九章乘员安全保护装置 430

第一节撞车现象与对乘员伤害 430

第二节 自动座椅安全带 431

一、电机式自动安全带的构成 431

二、控制方法 432

第三节座椅安全带报警装置 433

一、装置的基本性能 433

二、系统的构成 433

一、装置的构造 436

第四节安全气囊 436

三、系统的效果及今后发展动向 436

二、控制方法 438

第十章仪表板 441

第一节 电子式仪表板发展概述 441

第二节仪表的认视性要素 441

一、认视时间 441

二、显示方法 442

第三节 电子式仪表板显示元器件的功能 443

一、性能要求 443

二、电子显示元器件所要求的功能 443

一、荧光显示管(VFD) 445

第四节显示元器件 445

二、阴极射线管(CRT) 447

三、冷阴极放电管(CCDT) 448

四、等离子显示板(PDP) 450

五、发光二极管(LED) 450

六、场致发光(EL) 450

七、液晶显示(LCD) 451

八、今后研究的课题 454

第五节显示的远视点成像 454

一、虚像显示式仪表板 455

二、风窗玻璃映像显示(HUD) 455

第六节 电子式仪表盘应用实例 457

一、汽车音响系统构成 459

第一节汽车音响系统 459

第十一章汽车音响装置 459

二、盒式录音机 460

三、激光唱机 462

第二节电台发射波的接收 468

一、调频电磁波的特征 469

二、天线装置 470

三、调谐器 471

第十二章空调系统及其控制 473

第一节致冷循环 473

第二节空调的通风系统与控制面板 474

第三节汽车空调系统控制 475

一、通风系统阻尼控制器 476

二、温度控制 478

三、风量控制 478

四、通风工况控制 478

五、压缩机控制 479

第十三章汽车附件及其控制方式 481

第一节车身附件的控制系统 481

一、车门(闭锁/开启) 481

二、远控车门(上锁/解锁) 482

三、发光输入 484

四、行驶位置存储器 485

第二节车辆灯光控制 488

一、前照灯 488

二、前照灯照射角度调整装置 489

三、照明调节 490

四、灯光断线报警 491

五、高位停车灯 491

第三节其它控制系统 496

一、电动窗 496

二、太阳车顶 498

三、内后视境 500

四、变换锁止机构 500

五、车距接近报警 501

六、后视监控照相机 503

七、风窗刮水器、清洗器控制 504

八、巡航行驶装置 510

九、汽车防盗装置 518

十、安全驾驶劝告器 524

第十四章充电器、发动机起动装置和电源 530

第一节发电机用整流器 530

一、整流器的构造 530

二、整流器的可靠性 532

三、今后发展动向 534

第二节 电压调节器 534

一、集成电路调节器的特点 534

二、集成电路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536

三、集成电路调节器的构造 537

四、集成电路调节器的使用环境与可靠性 538

第三节发动机起动装置 540

五、今后发展动向 540

一、发动机起动阻力计算 541

二、起动电机与蓄电池 542

第四节电源 547

一、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特性与电压调整 547

二、蓄电池的充放电平衡 550

第十五章汽车线束 555

第一节 电路与线束 555

一、电路 555

二、线束的构成 557

一、串联通信 558

第二节局域网(LAN) 558

二、局域网的形态 559

三、通信接收方式 560

四、通信协议 563

五、光纤通信 565

第十六章汽车现代通讯设备 566

第一节汽车电话 566

一、汽车电话的构造 566

二、数字式汽车电话 568

第二节汽车导航系统 569

一、汽车导航系统的目标 569

二、汽车导航系统的构成 569

三、公路地图数据 573

五、今后技术发展课题 574

四、地图匹配导航法 574

第十七章 汽车电子装置的高性能化与可靠性 575

第一节汽车功能的放展与集成化、智能化 575

一、汽车功能的扩展 575

二、集成化 576

三、智能化 577

第二节汽车电子装置的可靠性概论 579

第三节车用半导体元器件的使用环境与可靠性 581

一、汽车使用的环境条件及对半导体元器件的要求 581

二、车用半导体的构造和性能 584

一、适用于高速化大容量的只读存储器(ROM) 587

二、用途与市场动向 587

第四节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应用产品实例(16/32位微机在车用发动机控制中应用) 587

三、技术动向与研究课题 588

四、典型产品应用实例 588

第十八章汽车电子装置的故障诊断系统 590

第一节汽车故障诊断系统发展概述 590

一、汽车诊断装置的发展历史 590

二、车辆诊断装置的功能 592

三、今后发展方向 596

第二节故障诊断工具 597

一、故障诊断工具的发展过程 597

二、利用串联通信进行故障诊断的工具 598

三、日本各大汽车公司故障诊断装置与使用特点 599

四、欧美故障诊断装置的发展动向 600

一、故障诊断系统 601

第三节三菱汽车公司故障诊断用测试器 601

二、故障诊断用试验器 604

第四节 日产汽车公司高技术诊断机——CONSULT 605

一、硬件的构成 605

二、控制系统的存取 605

三、操作支持功能 605

四、自诊断结果的文字显示 607

五、数据监控功能 607

第五节 故障诊断用小型数据记录仪 608

一、目前故障诊断机概况 608

二、小型数据记录仪的开发 609

三、数据记录仪概况 609

第六节高性能故障诊断技术 612

一、利用故障诊断器进行诊断 613

二、应用专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 614

三、高技术故障诊断系统 615

第十九章汽车电子化与信息化社会的产品开发 617

第一节 汽车工业保持强大竞争力的企业战略体系——CALS 617

一、何谓CALS 617

二、CALS的构成 617

三、CALS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617

第二节 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STEP 620

一、STEP的必要性 620

二、AP214的必要性 620

三、AP214的基本概况 620

六、STEP在汽车工业开发中的应用 623

四、国际主要汽车工业会的STEP组织体制 623

五、有关国际共同开发AP214的概况 623

第三节平行工程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624

一、平行工程 624

二、计算机虚拟化制造 625

第四节CAD数据交换标准化 626

一、CAD数据交换“量”与“数据流”变化 627

二、汽车工业界首先实施数据交换 627

三、什么是IGES 627

四、IGES存在的问题 628

五、“JAMA-IS”的制定 630

六、“IAMA-IS”的实用化状况与今后趋势 631

一、丰田CAD/CAM系统(计算机工作站) 632

七、汽车工业会对STEP的安排 632

第五节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在车型开发中的应用 632

二、日产CAD/CAM系统αCAD-Ⅱ型 636

三、本田CAD/CAM系统 639

四、三菱CAD/CAM系统及其应用 641

五、铃木CAD/CAM系统 644

六、马自达CAD/CAM系统 647

七、日野CAD/CAM系统 649

八、富士重工CAD/CAM系统 650

九、大发CAD/CAM系统 652

十、机械行业用CAD/CAM系统及软件数据一览表 65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