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沁源县志
沁源县志

沁源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贵和主编;沁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海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548201
  • 页数:744 页
图书介绍:
《沁源县志》目录

概述 1

卷一 建置沿革 5

第一章 境域 5

第二章 建置 5

第三章 行政区划 6

第一节 历史区划 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区划 10

第四章 城镇 乡村 11

第一节 县城 11

第二节 镇 13

第三节 乡 14

第四节 村庄 19

第二节 地层 41

第一节 构造 41

第一章 地质 41

卷二 自然地理 41

第二章 地貌 42

第一节 地貌分区 42

第二节 山脉 山峰 43

第三章 气候 47

第一节 日照 辐射 47

第二节 气温 积温 47

第三节 降水 蒸发 48

第四节 地温 湿度 50

第五节 降霜 冻土 51

第六节 风向 风速 51

第四章 水文 52

第一节 地表水 52

第二节 地下水 54

第一节 土壤 56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56

第二节 植被 61

第六章 自然资源 63

第一节 植物 63

第二节 动物 65

第三节 矿物 66

第七章 灾异 69

第一节 旱灾 69

第二节 洪灾 70

第三节 雹灾 70

第四节 霜灾 71

第五节 虫灾 地震 71

第六节 异象 72

第一节 人口总量 73

第一章 人口规模 73

卷三 人口 73

第二节 人口分布 75

第二章 人口构成 76

第一节 民族构成 76

第二节 性别构成 76

第三节 年龄构成 76

第四节 文化职业构成 78

第五节 人体素质 79

第三章 人口生育 79

第一节 自然生育 79

第二节 计划生育 80

第四章 婚姻 家庭 80

第一节 婚姻 80

第一节 姓氏总数 81

第五章 姓氏 81

第二节 家庭 81

第二节 主要姓氏与分布 82

卷四 农业 83

第一章 生产体制 83

第一节 小农式经营 83

第二节 集体化经营 83

第三节 承包制经营 86

第二章 生产条件 86

第一节 耕地 86

第二节 劳力 87

第三章 作物种植 88

第一节 作物品种 88

第二节 作物栽培 94

第三节 土地改良 96

第四节 科学施肥 98

第五节 作物保护 99

第四章 农业机具 101

第一节 农具 101

第二节 农机 102

第三节 农机业务 105

第五章 收益分配 105

第一节 粮食分配 105

第二节 现金分配 107

第三节 公共积累 108

第六章 农业服务机构 108

卷五 林业 109

第一章 林貌 109

第一节 面积 分布 109

第二节 森林蓄积 109

第三节 珍贵树木 111

第二章 森林权属 112

第一节 民国时期森林权属 112

第二节 稳权发证后森林权属 115

第三章 森林管护 116

第一节 封山育林 116

第二节 护林防火 117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118

第四节 木材管理 120

第四章 林木营造 122

第一节 采种育苗 122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25

第五章 林木经营 130

第一节 抚育间伐 130

第二节 收购调运 130

第三节 木材加工 131

卷六 畜牧 133

第一章 草料资源 133

第一节 饲草 133

第二节 饲料 134

第二章 畜禽养殖 136

第一节 家畜 136

第二节 家禽 138

第三章 饲养管理 139

第一节 饲养形式 139

第二节 管理措施 140

第四章 品种改良 141

第一节 家畜改良 141

第二节 家禽改良 143

第五章 疫病防治 145

第一节 疫病 145

第二节 防治 146

第六章 畜牧服务机构 147

卷七 水利 149

第一章 水利建设 149

第一节 河流治理 149

第二节 蓄水工程 150

第三节 灌溉工程 152

第四节 人畜吃水工程 157

第二章 水土保持 161

第一节 水土流失 161

第二节 水土治理 161

卷八 能源 163

第一章 煤炭 163

第一节 煤炭开采 163

第三节 煤焦运销 164

第二节 焦炭生产 164

第四节 安全管理 165

第五节 煤焦企业简介 165

第二章 电力 168

第一节 火力发电 168

第二节 水力发电 169

卷九 工业 171

第一章 工业体制 171

第一节 私营工业 171

第二节 集体工业 171

第三节 国营工业 172

第二章 工业行业 175

第一节 冶金 175

第二节 机械 178

第三节 轻工业 180

第四节 化学工业 184

第五节 建材工业 185

第六节 食品工业 186

第七节 军事工业 188

卷十 交通 邮电 189

第一章 道路 189

第一节 驿道 189

第二节 公路 189

第三节 铁路 192

第二章 桥梁 194

第三章 交通运输 197

第一节 畜力运输 197

第二节 机械运输 198

第四章 路政管理 199

第一节 公路养护 199

第三节 交通管理 200

第二节 运输管理 200

第五章 邮政 201

第一节 邮政机构 201

第二节 邮政网络 202

第三节 函件 包件 汇兑 203

第四节 报刊发行 204

第六章 电信 204

第一节 电话 204

第二节 电报 206

第三节 传真 206

卷十一 商业 207

第一章 商业体制 207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07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07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08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210

第二章 采购供应 210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供应 211

第二节 生产资料供应 211

第四节 蔬菜供应 212

第五节 物资供应 212

第六节 烟草经营 213

第三章 对外贸易 214

第一节 出口商品 214

第二节 经营方式 214

第四章 粮油 216

第一节 粮食征购 216

第二节 粮食销售 217

第三节 粮油加工 220

第四节 粮食储运 221

第五节 粮油管理 222

第一节 集市 223

第五章 集市贸易 223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224

第六章 石油 225

第一节 煤油 225

第二节 柴油 225

第三节 汽油 226

卷十二 财税金融 227

第一章 财政 22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27

第二节 财政收入 228

第三节 财政支出 237

第四节 管理监督 243

第二章 税务 244

第一节 赋税 244

第一节 金融机构 247

第二节 税务监察 247

第三章 金融 247

第二节 货币 250

第三节 金融业务 253

第四节 金融管理 258

卷十三 经济管理 261

第一章 计划管理 261

第二章 工商行政 261

第一节 市场管理 261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263

第三节 合同、商标和广告管理 264

第三章 物价 266

第一节 物价管理 266

第二节 物价演变 267

第一节 计量管理 269

第三节 非商品收费 269

第四章 计量标准 269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271

第三节 计量演变 272

第五章 统计管理 274

第一节 统计报表 274

第二节 调查统计 274

卷十四 城乡建设 275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75

第一节 市政建设 275

第二节 房屋建设 276

第三节 县城规划 277

第二章 镇村建设 277

第一节 集镇建设 277

第二节 村庄建设 280

第三章 建筑 281

第一节 队伍与设备 281

第二节 材料与技术 282

第三节 建筑工程 282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284

第一节 房产管理 284

第二节 土地征用 284

第五章 环境保护 285

第一节 环境污染 285

第二节 环境治理 286

卷十五 党派群团 28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沁源县地方党组织 287

第一节 组织建设 287

第四节 统战工作 291

第三节 纪律检查 291

第二节 思想建设 291

第五节 党员代表大会 29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沁源县地方党组织 294

第三章 群众团体 296

第一节 红色互济会 296

第二节 牺盟会 296

第三节 工人组织 297

第四节 农民组织 297

第五节 青年组织 298

第六节 妇女组织 299

第七节 少年组织 300

第八节 工商组织 301

第九节 科学文艺组织 301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0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03

卷十六 政权政协 303

第一章 权力机构 303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306

第二章 政府机构 307

第一节 清朝县衙 307

第二节 民国县署 307

第三节 县民主政府 309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311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 314

第一节 参议会 314

第二节 政协沁源县委员会 31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17

第二节 治安管理 317

第一章 公安 317

卷十七 政法 317

第三节 户籍管理 318

第四节 镇反除奸 319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 320

第六节 交警 消防 321

第七节 监所管理 321

第二章 检察 32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2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322

第三节 经济与法纪检察 322

第四节 监所检察 323

第三章 审判 323

第一节 机构 323

第四节 申诉复查 324

第三节 民事与经济审判 324

第二节 刑事审判 32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25

第一节 机构 325

第二节 调解 325

第三节 公证 325

第四节 律师事务 326

第五节 法制宣传 326

卷十八 民政 327

第一章 优抚安置 327

第一节 优抚 327

第二节 安置 328

第二章 赈灾救济 329

第一节 灾情赈济 329

第二节 社会救济 330

第三章 社会福利 331

第一节 五保户赡养 331

第二节 残疾人救助 332

第三节 孤儿弃婴教养 332

第四节 收容遣送 333

第四章 婚丧管理 333

第一节 婚姻登记 333

第二节 殡葬改革 334

卷十九 人事劳动 335

第一章 人事 335

第一节 干部来源 335

第二节 干部管理 336

第三节 职称评定 337

第五节 干部工资福利 338

第四节 干部离休、退休 338

第二章 劳动 339

第一节 职工队伍 339

第二节 劳动就业 341

第三节 职业培训 342

第四节 职工待遇 342

第五节 劳动保护 343

卷二十 军事 345

第一章 关隘 345

第二章 军事机关 345

第一节 武委会 345

第二节 对敌围困斗争总指挥部 346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346

第一节 抗日武装 347

第三章 地方武装 347

第二节 民兵 348

第四章 驻军 349

第五章 兵役 351

第六章 历代战事 351

第一节 农民起义 351

第二节 对日军作战 352

第三节 支前 354

第七章 沁源围困战 354

空室清野 354

切断日军补给线 355

主动出击 355

坚持长期围困 357

最后围袭 357

第八章 日军暴行 367

第二节 义学 369

第一节 儒学 369

第三节 私塾 369

第一章 儒学私塾书院 369

卷二十一 教育科技 369

第四节 书院 370

第二章 普通教育 374

第一节 幼儿教育 374

第二节 小学教育 375

第三节 中学教育 380

第四节 大专院校录取 382

第三章 职业教育 389

第一节 师范教育 389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390

第四章 农民教育 393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93

第二节 各类学校 393

第一节 师资队伍 397

第五章 教师管理 397

第二节 教师任用 398

第三节 教师待遇 399

第四节 教师进修 401

第六章 教育行政 403

第一节 教育机构 403

第二节 教育经费 404

第七章 科技 406

第一节 科技机构 406

第二节 科普交流 406

第三节 科学研究 407

卷二十二 文化 409

第一章 群众文化 409

第一节 文化网络 409

第二节 文化活动 409

第一节 文艺创作 411

第二章 著述 411

第二节 社科论文 412

第三节 史志编纂 413

第三章 艺术 413

第一节 戏剧 413

第二节 曲艺 415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415

第四节 美术 摄影 书法 416

第五节 电影 录像 417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418

第一节 有线广播 418

第二节 电视 418

第五章 报刊 通讯 419

第一节 报刊杂志 419

第二节 通讯报道 420

第一节 图书 421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421

第二节 档案 422

第七章 文物 422

第一节 历史文物 422

第二节 革命文物 424

第八章 名胜 427

第一节 古“八景” 427

第二节 灵空胜景 429

第九章 旅游 431

第一节 旅游区建设 431

第二节 旅游经济开发 431

卷二十三 卫生 体育 433

第一章 医疗 433

第一节 医疗网络 433

第二节 中西医疗 436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439

第二章 防疫 439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440

第三节 计划免疫 441

第三章 卫生 442

第一节 爱国卫生 442

第二节 食品卫生 443

第三节 工业、学校卫生 444

第四章 妇幼保健 444

第一节 新法接生 444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 445

第三节 儿童保健 445

第一节 学校体育 446

第二节 群众体育 446

第五章 体育 446

第三节 体育比赛 447

第四节 体育设施 447

卷二十四 民情风俗 449

第一章 民情 449

第一节 传统美德 449

第二节 当代新风 450

第三节 陈规陋习 452

第二章 习俗 454

第一节 衣食住行用 454

第二节 节日时令 457

第三节 婚丧嫁娶 460

第四节 称呼礼节 461

第四节 天主教 463

第二节 道教 463

第三节 伊斯兰教 463

第一节 佛教 463

第三章 宗教 463

卷二十五 方言 谣谚 465

第一章 方言 465

第一节 语音 465

第二节 词汇及语法 472

第三节 歇后语 476

第二章 谣谚 477

第一节 民歌 477

第二节 民谣 483

第三节 谚语 484

卷二十六 人物 487

第一章 传记 487

第二章 传略 505

第一节 军队系统 520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 520

第二节 地方系统 584

第四章 名表 601

第一节 省军部级干部表 601

第二节 地师厅级干部表 602

第三节 县团职干部表 636

第四节 英模名表 668

第五节 高级职称名表 672

第六节 企业家名表 676

大事记 677

附录 711

旧志序跋 711

文献辑存 718

纪念碑文录 725

志余 737

编修始末 7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