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南和县志
南和县志

南和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一明,任书香主编;河北省南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122101X
  • 页数:684 页
图书介绍:
《南和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建置 47

第一章 境域 47

第一节 地理位置 47

第二节 县境变迁 47

附:1、南和建县及名称考略 48

2、清朝南和县示意图 49

第二章 沿革 50

附:南和县政区沿革表 51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3

第四章 城镇乡村 56

第一节 城关 56

附:1990年前城关街巷名称表 57

第二节 乡镇 61

第三节 村庄 64

附:村名沿革及含义分析 78

第四节 城镇建设 79

第二编 自然环境 83

第一章 地质地貌 83

第一节 地质 83

第二节 地貌 85

第二章 气候 86

第一节 四季 86

第二节 日照 86

第七节 灾害天气 87

第五节 降水 87

第六节 风向 87

第四节 温度 87

第三节 辐射 87

第八节 农业气候 89

第九节 物候 89

第三章 水文 91

第一节 地表水 91

第二节 地下水 93

第四章 土壤 95

第一节 类属分布 96

第二节 土壤肥力 97

第五章 动植物 103

第一节 动物 103

第二节 植物 103

第一节 气象灾害 104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04

第二节 生物灾害 109

第三节 地质灾害 112

第三编 人口 115

第一章 人口变化 115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15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17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19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19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20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20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22

第五节 婚姻构成 122

第六节 家庭构成 122

第七节 职业构成 12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23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23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24

第三节 政策与管理 124

第四节 节育技术 125

第四编 经济综述 129

第一章 经济制度变革 129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129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3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 132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33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 134

第二章 经济发展 136

第一节 产值 136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39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40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40

附:刘臭的一家 150

第二节 职工生活 151

第五编 农业 157

第一章 农业区划 157

第二章 种植业 158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58

第二节 种类与品种 159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62

第四节 农技农艺 162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63

第六节 土壤改良 164

第七节 农业机具 164

第一节 林木品种 166

第三章 林业 16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67

第三节 果树果园 168

第四节 林业技术 172

第五节 管理机构 172

第四章 畜牧水产 173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73

第二节 畜牧品种 173

第三节 饲草饲料 177

第四节 畜牧管理 177

第五节 水产 178

第六编 水电 181

第一章 水利 181

第一节 水利工程 181

第二节 县外工程 187

第三节 水利管理 188

第二章 电力 188

第一节 发展简况 188

第二节 电力设施 189

第三节 用电管理 190

第四节 电费收纳 190

第五节 机构沿革 191

第七编 工业 196

第一章 全民工业 19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96

第二节 工业管理 196

第三节 工业门类 197

第二章 集体企业 20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07

第二节 企业简介 208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09

第三章 乡镇企业 209

第二节 重点企业介绍 213

附:南和麻头纸调查 215

第三节 经营体制 217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17

第八编 交通邮电 221

第一章 交通 221

第一节 道路 221

第二节 桥梁 223

第三节 运输 226

第四节 管理 228

第二章 邮电 23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30

第三节 邮政 231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31

第四节 电信 232

第五节 邮电质量管理 235

第六节 邮电业务经营 236

第九编 商业 239

第一章 国营商业 23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39

第二节 经营概况 239

第三节 分属单位 241

第二章 集体商业 24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42

第二节 分属单位 244

第三章 个体商业 245

第一节 解放前个体商业 245

第二节 解放后个体商业 246

第一节 粮油市场 247

第四章 粮油购销 247

第二节 统购统销 248

第三节 议购议销 252

第四节 粮食仓储 252

第五节 粮油加工 254

第六节 管理机构 255

第五章 物资外贸 256

第一节 物资 256

第二节 外贸 258

第十编 财政税务 261

第一章 财政 261

第一节 旧政权时期财政 261

第二节 建国后财政收支 262

第三节 预算管理 266

第四节 企业财务管理 267

第五节 工商企业投资 268

第六节 农业投资 270

第七节 文教卫生投资 272

第八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274

第九节 乡财政 275

第十节 财政监督 278

第十一节 管理机构 278

第二章 税务 279

第一节 古代赋税 279

第二节 民国赋税 279

第三节 解放后税种、税额 280

第四节 稽征管理 284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87

第二节 建国后金融机构 291

第一节 建国前金融机构 291

第一章 机构沿革 291

第十一编 金融 291

第二章 货币 296

第一节 货币发行 296

第二节 货币流通 296

第三章 信贷 297

第一节 贷款办法 297

第二节 信贷管理 298

第三节 工商信贷 298

第四章 储蓄 298

第一节 储蓄种类 298

第五章 债券 299

第一节 公债 299

第三节 城乡储蓄 299

第二节 单位储蓄 299

第二节 国库券 300

第六章 保险 301

第一节 机构 301

第二节 业务 302

第十二编 经济综合管理 305

第一章 审计、计划、统计 305

第一节 审计监督 305

第二节 计划 305

第三节 统计 306

第二章 物价 3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7

第二节 物价管理 3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8

第二节 计量制度 308

第三章 计量 308

第三节 计量分类 311

第四节 管理与监督 312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312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 312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313

第三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315

第四节 经济监督检查 316

第五节 市场建设和管理 316

第六节 集市庙会 317

第七节 管理机构 318

第五章 土地管理 31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18

第二节 土地管理 318

第三节 土地资源调查 319

第十三编 党政社团 32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23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23

第二节 思想建设 332

第三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334

第四节 党政要务 337

第五节 纪律检查 341

第六节 统一战线 343

第七节 人民来信来访 344

第八节 机构沿革 34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344

第一节 创建发展 345

第二节 恢复整顿 345

第三节 “抗日救亡” 345

第四节 衰亡时期 346

附:刁惠斋回忆录 347

第五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348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49

第一节 工人组织 349

第二节 农民组织 349

第三节 妇女组织 350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350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351

第六节 文化科技团体 352

第七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352

第八节 消费者协会 352

第十四编 政权政协 355

第一章 旧政权 355

第一节 县级机构 355

第一节 县级政府 363

第二章 人民政府 363

第二节 基层组织 363

第二节 基层政府 368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369

第一节 代表选举 369

第二节 各届人民代表会议 369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370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372

第五节 要务活动 372

第四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73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373

第二节 组织与构成 374

第三节 要务活动 375

第二节 镇压改造反动势力 37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79

第一章 公安 379

第十五编 公检法司 379

附:忆我奉行“九宫道”始末 380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382

第四节 治安管理 383

第五节 监所 384

第六节 消防工作 384

第七节 人民武装警察 384

第二章 审判 385

第一节 审判机关 385

第二节 审判制度 386

第三节 案件审判 3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8

第二节 法律顾问 388

第三章 司法 388

第三节 公证 389

第四节 法制宣传 389

第五节 民事调解 389

第四章 检察 390

第一节 检察机关 390

第二节 刑事检察 39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390

第四节 法纪检察 390

第五节 监所检察 390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391

第十六编 民政人事 395

第一章 民政 3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5

第二节 救灾赈济 395

第三节 优抚 397

第五节 复退军人安置 399

第四节 社会福利 399

第六节 婚姻登记 400

第七节 丧葬管理 401

第二章 劳动人事 4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1

第二节 人事 402

第三节 职工 405

第四节 工资 406

第五节 干部职工离退休 406

第六节 接收安置知识青年 406

第一节 旧政权兵役制 411

第二节 人民政权兵役制 411

第一章 兵役 411

第十七编 军事 411

第二章 地方武装 412

第一节 旧政权地方武装 412

第二节 人民武装 414

第三章 民兵 418

第一节 民兵组织 418

第二节 民兵活动 418

第三节 民兵训练 420

第四章 兵事 421

第一节 农民反压迫斗争 421

第二节 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斗争 423

第三节 抗击日伪军 426

第四节 南和解放 432

附:日伪暴行 433

第二节 科举教育 447

第一节 教育方针 447

第十八编 教育科技 447

第一章 教育 447

第三节 基础教育 449

附:1、南和县城关小学简介 455

2、南和第一中学简介 459

第四节 专业教育 459

第五节 成人教育 460

第六节 教师队伍 462

第七节 教学研究 464

第八节 教育经费 465

第九节 教育设施 466

第十节 勤工俭学 467

第十一节 教育行政 467

第一节 科技队伍 468

第二章 科技 468

第二节 科技成果 470

附:吴一民在西藏科研事迹 473

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 473

第四节 科技引进 474

第五节 科学普及 474

第六节 科技管理 475

第七节 科技组织 476

第十九编 文化 479

第一章 文化单位 479

第一节 文化馆、站、俱乐部 479

第二节 图书馆 481

第三节 广播电视 481

第五节 新华书店 482

第六节 县豫剧团 482

第四节 档案馆 482

第七节 电影放映发行 483

第八节 剧场、戏院 483

第九节 民间文化团体 483

第十节 机构沿革 485

第二章 文学艺术 485

第一节 文学创作 485

第二节 美术、书法 486

第三节 名人创作选介 487

第三章 文物胜迹 490

第一节 文物 490

第二节 胜迹 492

第三节 文物保护 4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7

第二节 医疗单位 497

第二十编 卫生体育 497

第一章 医疗 497

第三节 医疗队伍 499

附:南和县卫生学校简介 499

第四节 医疗技术 499

第二章 防疫保健 500

第一节 疾病防治 500

附:南和民间中医歌诀 501

第二节 妇幼保健 504

第三节 公费医疗 504

第四节 爱国卫生 505

第一节 医药经营 506

第二节 药政管理 506

第三章 药政 506

第四章 体育 507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07

第二节 群众体育 508

第三节 军事体育 509

第四节 武术 510

第五节 球类 511

第六节 田径 512

第七节 体育设施 513

第八节 管理机构 513

第二十一编 民情习俗 521

第一章 风俗 521

第一节 婚嫁 521

第三节 节令 522

第二节 丧葬 522

第四节 礼俗 524

第五节 称谓 526

第六节 陋习 527

第七节 饮食 528

第八节 服饰 529

第九节 居住 529

第二章 宗教 530

第一节 佛教 530

第二节 基督教 532

第三节 天主教 533

第四节 道教 533

第三章 方言 534

第一节 语音 534

第二节 词汇 545

第三节 语法 552

第一节 神话传说 558

第四章 传说 558

第二节 人物传说 561

第三节 农民起义传说 569

第四节 风物传说 571

第五节 风俗传说 574

第六节 地名传说 575

第五章 民谣儿歌 578

第一节 民谣 578

第二节 儿歌 580

第六章 谚语 歇后语 581

第一节 时政类 581

第二节 事理类 581

第四节 生活类 582

第三节 修养类 582

第五节 自然类 583

第六节 生产类 584

第七节 工商类 584

第八节 其他类 584

第九节 歇后语 585

第二十二编 人物 589

第一章 人物传 589

第一节 古代人物 589

第二节 近代人物 595

第三节 现代人物 598

第二章 人物表 617

第一节 唐至清科举文武职官表 617

第二节 元至清荐举掾仕文武职官表 627

第三节 地师级以上党政军干部表 629

第五节 高级职称科技人员表 630

第四节 省级以上劳动模范表 630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632

附录 651

一、修志文件辑要 651

二、历代修志记略 655

三、南和图志、县志馆藏 655

四、古县城遗址 656

五、中国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有关本县资料存目 657

六、南和县历代著述一览表 658

七、古今诗词选 661

志补 669

一、政区、人口 669

二、领导人更替 669

三、重要会议 672

四、经济概述 674

1、农业 675

2、县办工业 676

3、乡镇企业 677

4、财政税收 678

5、金融保险 678

五、社会事业 678

1、教育 678

2、广播电视 678

3、医疗卫生 679

4、计划生育 679

5、交通运输 679

6、县城建设 679

7、邮电 680

8、电力 680

9、人民生活 680

六、廉政建设 6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