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二十世纪中华学案  综合卷  2
二十世纪中华学案  综合卷  2

二十世纪中华学案 综合卷 2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逸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1315272
  • 页数:415 页
图书介绍:
《二十世纪中华学案 综合卷 2》目录
标签:主编 综合

目录 1

导言:流派纷呈,各展异彩 谢保成 1

梁启超 16

一 谈学术与经世致用 19

(一)智慧与学术为进步之源 19

(二)学术含义与范围 20

(三)学术价值在于使用 20

(四)兼学中西 21

二 论哲学与东西文化 23

(一)本体论 23

(二)知识论 24

(三)心力论 25

(四)文化论 27

(五)西方哲学与文化 28

(六)中国哲学与文化 30

(七)调和论 31

三 说美学与教育伦理 33

(一)美与生活、艺术 33

(二)情感与教育 34

(三)伦理与道德 37

四 史学创新 41

(一)何谓史学 41

(二)史之改造 44

(三)作史之目的 47

(四)历史之规律 48

(五)史家修养 51

(六)体裁方法史料 55

五 文学评论 64

(一)文学与文字 64

(二)文学与情感 66

(三)浪漫派与写实派 67

(四)新小说 68

(五)论诗 70

(一)诸子研究 73

六 国学研究 73

(二)先秦政治思想 80

(三)明清学术 82

(四)论古籍 87

(五)辨伪书 96

七 宗教观与佛学研究 103

(一)宗教与科学 103

(二)科学与人生观 107

(三)宗教与哲学 108

(四)佛教与佛学 109

八 方法论与修养学说 112

(一)学问与方法 112

(二)读书方法 113

(三)选题原则 114

(四)作文方法 114

(五)学者修养 117

王国维 122

一 吐纳中西的文化观 126

(一)中西思想特质各异 126

(二)外来思想与固有文化相化合 128

(三)学无东西 130

二 人生与哲学研究 131

(一)研修简历 131

(二)哲学与人生 133

(三)哲学为有用之学 135

(四)中国哲学 138

(五)西方哲学 143

三 教育学说 146

(一)教育宗旨 146

(二)知识与知识教育 148

(三)学校管理 150

四 《红楼梦评论》——文学批评的开山 150

(一)《红楼梦》的精神 150

(二)悲剧的美学价值与伦理价值 151

(三)文艺创作的性质与特质 153

(一)文学的特质及演进 154

五 文学批评理论 154

(二)反对功利的文学观 156

(三)文学批评中的美学观念 158

(四)文学批评的价值标准 161

六 《人间词话》——文学批评体系建立 162

(一)境界说 162

(二)赤子说 163

(三)自然说 164

(四)出入说 165

(五)代字、录事与游词 165

(六)“隔”与“不隔” 166

(七)自成高格 167

七 前无古人的戏曲史研究 168

(一)著述缘由 168

(二)戏曲考源 170

(三)崇自然、贵境界、重悲剧的戏剧文学观 176

八 古史新证 178

(一)总论 178

(二)商周史研究的新纪元 180

(三)历史地理考证 185

九 金石、文字、文献研究 190

(一)金石学 190

(二)文字、音韵学 193

(三)文献、文书研究 198

胡适 205

(一)文化观 209

一 “全盘西化”的始作俑者 209

(二)如何看待西方近代文明 212

(三)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14

(四)东西方文化之比较 217

(五)“全盘西化”说 220

二 实用主义的中国传人 222

(一)哲学定义 222

(二)实验主义 223

(三)杜威哲学 226

(四)思想方法 230

(一)“白血轮”说 232

三 “社会不朽”的人生观念 232

(二)“不朽”说 234

(三)哲学与人生观 237

(四)科学与人生观 238

四 文学革命的首义先锋 241

(一)尝试缘起 241

(二)改良刍议 245

(三)提倡白话文学 248

(四)建设新文学 251

(五)文学进化观 255

(六)论短篇小说 256

(七)戏剧改良 258

(八)谈诗 262

五 功不可没的“整理国故” 266

(一)国故与整理国故 266

(二)为什么要整理国故 267

(三)整理国故的方法 269

(四)古典小说考证 273

(五)“水经注案” 276

(六)禅宗史 284

六 注重方法的历史研究 289

(一)疑古的古史观 289

(二)中国哲学史研究 289

(三)治史方法 292

(四)史料的搜集 295

(五)新体传记文学的提倡 298

七 “平民主义”的教育学说 299

(一)实验主义教育 299

(二)男女同校和女子教育 301

(三)中小学教育与教育普及 302

(四)高等教育与独立研究 304

(五)学制改革 305

(六)学生与社会 306

八 语言文字的可贵探索 308

(一)国语统一问题 308

(二)国语与文法学 309

(三)新式标点 312

(四)拼音文字 313

郭沫若 314

一 吞吐中西的文化观 319

(一)划分世界旧有文化,瞩目异民族优秀精华 319

(二)以国情为基点,考验外来文化适应度 322

(三)吸吮外来甘乳,填补世界文化白页 323

二 文艺思想的转变 325

(一)文学的本质与使命 326

(二)“真正的文学只有革命文学一种” 329

(三)人民为本位的文艺观 333

(一)关于整理国故的评价 337

三 跳出“国故”的国学体系 337

(二)跳出“国学”范围,认清国学真相 338

(三)认识“古代真实”的新体系 339

四 奴隶制时代研究 342

(一)最初的中国历史阶段划分 342

(二)奴隶制阶段的再划分 344

(三)完善“战国封建说” 347

五 破译卜辞,打开“秘密” 350

(一)急于“利用”卜辞的一段弯路 351

(二)“读破”卜辞的诸多创获 353

(三)打开卜辞“秘密”的贡献 356

六 凿破彝铭之“浑沌” 360

(一)考释器铭的新思路 361

(二)条理金文成大系 363

(三)潜心彝铭,探察两周社会 365

七 苏活古书生命 369

(一)倡导古书今译 369

(二)注重文献时代 371

(三)广集版本与理校 376

(四)整理、研究紧密结合 378

八 纵论周秦诸子思想 381

(一)综合考察各家学说 382

(二)辨识儒家的两重性 384

(三)探究道家渊源与流派 388

(四)区分法家与法术家 391

(五)关于名辨思潮 393

九 诗词曲赋之中品人物 395

(一)考骚赋,证屈原 395

(二)力辨胡笳诗,意在文姬著作权 397

(三)详校《再生缘》,七考陈端生 399

(四)品味唐诗,评李说杜 401

十 再现历史画卷的成就 405

(一)历史·史剧与现实 405

(二)史剧创作须得依赖正确的研究 407

(三)历史科学呼唤艺术 41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