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固原县志
固原县志

固原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贤总纂;固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227010163
  • 页数:1095 页
图书介绍:
《固原县志》目录

大事记 1

西周 11

东周 11

秦 11

汉 12

三国 14

两晋、十六国 14

南北朝 16

唐 18

隋 18

宋 21

金 23

元 24

明 25

清 29

中华民国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 40

第一章 地质 65

第一节 地层 65

自然地理志 65

第二节 岩石 67

第三节 构造 69

第四节 矿藏 72

第二章 地貌 75

第一节 六盘山地 75

第二节 黄土丘陵 75

第三节 清水河谷平原 76

第四节 主要山峰 76

第一节 四季特征 78

第三章 气候 78

第二节 日照 79

第三节 气温 79

第四节 降水 82

第五节 霜、雪、风 85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85

第七节 物候 87

第四章 水文 91

第一节 地表水 91

第二节 地下水 92

第一节 黑垆土 94

第五章 土壤 94

第三节 新积土 95

第二节 草甸土 95

第四节 灰褐土 96

第五节 其它土 97

第六章 植被、动植物 103

第一节 植被 103

第二节 野生植物 103

第三节 野生动物 107

第一节 地震 109

第七章 灾害 109

第二节 旱灾 115

第三节 雹灾 120

第四节 冻灾 127

第五节 风灾 130

第六节 洪涝灾 131

第七节 病虫及其它灾异 134

第一章 建置沿革 139

第一节 建置 139

建置志 139

第二节 境域 144

第三节 县城 146

第四节 县名考 147

第二章 行政区划 148

第一节 宋、金时期 148

第二节 明、清时期 149

第三节 民国时期 149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50

第一节 六盘山地区 153

第三章 乡镇概况 153

第二节 清水河地区 156

第三节 东北丘陵地区 160

第四章 街村名录 165

人口志 175

第一章 人口演变 175

第一节 历代变动 175

第二节 当代增减 177

第三节 密度、分布 182

第一节 民族 184

第二节 性别 184

第二章 人口结构 184

第三节 年龄 185

第三章 人口素质 189

第一节 文化 189

第二节 职业 191

第三节 体质 193

第四章 家庭婚姻 194

第一节 家庭 194

第二节 婚姻 194

第二节 措施 197

第一节 政策 197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97

第三节 成效 198

附:《固原县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生育暂行规定)细则》 200

政党群团志 209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209

第一节 县党部及代表大会 209

第二节 基层组织及党员 210

第三节 工作概况 210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211

第一节 解放前的组织与活动 213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213

第二节 固原县委员会 216

第三节 基层组织 219

第四节 党代会 221

第五节 中心工作 223

第六节 党务工作 225

第三章 民主党派 234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 234

第二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 235

第三节 九三学社 235

第一节 农民组织 237

第四章 群众团体 237

第二节 工人组织 238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240

第四节 妇女组织 241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242

第六节 科技组织 243

第七节 宗教组织 244

第八节 残疾人组织 244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245

第五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45

第三节 政协工作 248

第二节 工作机构 248

政权志 253

第一章 民国政权及参议机构 253

第一节 县政府 253

第二节 基层政权 254

第三节 参议机构 255

第四节 政事纪略 25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 259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25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261

第三节 常委会工作纪要 267

第三章 人民政府 270

第一节 组成及领导人员更迭 270

第二节 工作机构 274

第三节 基层政权 275

第四节 政绩纪要 276

第一章 军事地理 283

第一节 位置 283

军事志 283

第二节 设施 284

第二章 机构驻军 286

第一节 机构 286

第二节 驻军 289

第三节 地方武装 291

第三章 兵役 294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 294

第二节 新中国的兵役 295

第一节 建制 297

第四章 民兵 297

第二节 政治工作 299

第三节 军事训练 300

第四节 主要活动 301

第五章 战事 303

第一节 历代战事(选要) 303

第二节 革命战事 306

公安司法志 313

第一章 公安 313

第一节 机构 313

第二节 治安 314

第三节 监所、劳改 322

第二章 检察 323

第一节 机构 32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324

第三节 法纪检察 324

第四节 经济检察 32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325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325

第一节 机构 327

第三章 审判 327

第二节 审判制度 328

第三节 刑事审判 329

第四节 民事审判 330

第五节 经济审判 330

第六节 案件复查 33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32

第一节 民事调解 332

第二节 律师 333

第三节 公证 333

第四节 法律宣传 334

民政人事志 337

第一章 民政 337

第一节 社会救济 337

第二节 优待、抚恤 340

第三节 社会福利 343

第四节 移民安置 344

第五节 婚姻登记 345

第六节 殡葬改革 345

第一节 干部队伍 347

第二章 人事 347

第二节 干部管理 349

第三节 退休、退职 352

农业志 357

第一章 区划耕地 357

第一节 区划 357

第二节 耕地 360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363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363

第二节 土地改革 364

第三节 互助合作 366

第四节 人民公社 368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71

第六节 农场 372

第三章 农作物生产 373

第一节 粮食 373

第二节 油料 379

第三节 其它作物 381

第四章 生产工具 384

第一节 农具 384

第二节 农机 386

第五章 生产技术 389

第一节 农作时序 389

第二节 轮作倒茬 389

第三节 肥料施用 391

第四节 抗旱耕作 393

第五节 品种改良 395

第六节 立体复合种植 395

第七节 病虫害防治 396

第八节 作物栽培 398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 400

第六章 农业服务 400

第二节 良种供应 401

第三节 科技服务 401

第四节 气象预报 401

第五节 人工消雹 402

第六节 技术培训 402

畜牧志 405

第一章 畜牧历史 405

第一节 商周至隋唐 405

第二节 宋朝至民国 406

第二章 草场资源 408

第一节 天然草场 408

第二节 人工草场 411

第三章 畜禽生产 413

第一节 经营体制 413

第二节 品种改良 414

第三节 饲养方式 417

第四节 繁殖生产 418

第五节 疫病防治 421

第一节 养蜂 423

第四章 养蜂养鱼 423

第二节 养鱼 425

第五章 畜牧机构 4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27

第二节 防疫、改良机构 427

林业志 431

第一章 林业现状 431

第一节 天然林 431

第二节 人工林 434

第三节 林木品种 435

第二章 林业生产 438

第一节 育苗 438

第二节 植树造林 439

第三节 封山育林 440

第四节 林木保护 441

第五节 林木产品 442

第六节 林业区划 443

第三章 经营体制 445

第一节 林权 445

第二节 林场 446

第三节 管理机构 448

水利志 453

第一章 畜水工程 453

第一节 中型水库 453

第二节 小(一)型水库 456

第三节 小(二)型水库 457

第四节 塘坝 457

第二章 灌溉工程 460

第一节 渠道 460

第二节 水井 462

第三节 小高抽、喷灌 463

第四节 固海扬水工程 463

第三章 人畜饮水 465

第一节 概况 465

第二节 窖、井、坝 465

第三节 饮水工程 466

第四章 水土保持 468

第一节 水土流失 468

第二节 治理 469

第二节 管理 477

第一节 机构 477

第五章 水利管理 477

第三节 防汛 481

第四节 水利投资 482

工业志 487

第一章 体制 487

第一节 国营工业 487

第二节 集体工业 494

第三节 私营工业 498

第一节 电力、采掘 500

第二章 门类 500

第二节 建材、陶瓷 502

第三节 食品、酿造 503

第四节 纺织、缝纫 505

第五节 毛皮、制革 507

第六节 造纸、印刷 507

第七节 木器、五金 508

第八节 机械、化工 509

第三章 管理 511

第一节 行政管理 511

第二节 经营管理 512

交通志 517

第一章 道路 517

第一节 古道 517

第二节 公路 521

第三节 乡村道路 529

第二章 运输 531

第一节 运输工具 531

第二节 运输企业 532

第三节 货运 534

第四节 客运 536

第五节 装卸搬运 540

第三章 养路 541

第一节 专业养路 541

第二节 群众养路 542

第三节 养护技术 543

第四章 交通管理 54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44

第二节 审验考核 545

第三节 养路费征收 545

第四节 交通安全 545

第五章 铁路兴修 548

邮电志 553

第一章 机构 553

第一节 邮驿 553

第二节 邮电局 553

第三节 支局、所 554

第二章 邮政 555

第一节 邮路 555

第二节 投递 555

第三节 邮政业务 557

第四节 邮政编码、集邮、邮政储蓄 559

第三章 电信 561

第一节 线路 561

第二节 报、话设备 562

第三节 电信业务 564

第四节 杆线维修 565

商业志 569

第一章 经营体制 569

第一节 私营商业 569

第二节 集体商业 572

第三节 国营商业 575

第一节 皮张、羊毛 578

第二章 农副产品收购 578

第二节 畜、禽、蛋、蜜 579

第三节 中药材 580

第四节 废旧物资 580

第三章 商品销售 582

第一节 布匹、针织品 582

第二节 日用百货 584

第三节 食品、烟酒 584

第五节 生产资料 587

第四节 家用电器 587

第六节 药材、器械 588

第七节 建材、燃料 588

第八节 文化娱乐用品 590

第九节 民族用品 590

第四章 外贸 591

第一节 经营 591

第二节 物资 591

第五章 饮食服务 593

第一节 饮食 593

第二节 服务 595

第一节 集市 598

第六章 集市 贸易 598

第二节 成交 600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 602

粮油志 605

第一章 管理 6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0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605

第三节 集市管理 607

第二节 粮食收购 611

第二章 征购 611

第一节 公粮征收 611

第三节 油料收购 614

第三章 销售 617

第一节 城镇供应 617

第二节 农村供应 619

第四章 储运 622

第一节 仓储 622

第二节 调运 624

第一节 财政体制 629

财税志 629

第一章 财政 629

第二节 财政收支 632

第三节 财务管理 642

第二章 税务 644

第一节 农牧业税 644

第二节 工商各税 647

第三节 税务管理 654

第四节 税收减免 656

第一节 典当 659

第二节 银行 659

第一章 机构 659

金融志 659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661

第四节 保险公司 662

第二章 货币 663

第一节 流通货币 663

第二节 投放回笼 664

第三节 金银收兑 665

第一节 信贷资金 668

第三章 信贷 668

第二节 农业贷款 669

第三节 工商贷款 671

第四节 乡镇企业贷款 672

第四章 结算、拨款监督 674

第一节 结算 674

第二节 拨款监督 675

第一节 金库 677

第二节 债券 677

第五章 金库、债券、保险 677

第三节 保险 678

城乡建设志 683

第一章 县城 683

第一节 历史变迁 683

第二节 公用设施 685

第三节 房屋建设 689

第二章 乡村 693

第一节 集镇建设 693

第二节 住宅建设 695

第一节 建筑队伍 696

第三章 建筑业 696

第二节 设备、技术 697

第三节 勘察设计 697

第四节 经营管理 698

第四章 环境 699

第一节 污染 699

第二节 监测 699

第三节 治理 700

第一节 机构 701

第五章 管理 701

第二节 城乡规划 702

第三节 房屋管理 702

第四节 建筑工程管理 703

经济综合管理志 707

第一章 计划管理 70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707

第二节 计划内容 708

第二章 劳动工资管理 711

第一节 劳动力管理 711

第二节 工资管理 713

第三节 劳保福利 716

第三章 物价管理 71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719

第二节 价格变动 720

第三节 监督检查 731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73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32

第二节 集市管理 733

第三节 企业登记 734

第四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735

第五节 计量管理 736

第五章 统计管理 738

第一节 统计体制 738

第二节 统计与咨询 739

第六章 土地管理 742

第一节 地籍管理 742

第二节 管理机构 743

第七章 审计 744

第一节 审计范围及结果 744

第二节 审计机构 746

第二节 书院 749

第一节 私塾 749

教育志 749

第一章 旧式教育 749

第三节 儒学 750

第四节 学堂 750

第二章 普通教育 753

第一节 幼儿教育 753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54

第三节 中学教育 762

第四节 民族教育 769

第五节 政治思想教育 770

第三章 专业教育 772

第一节 师范教育 772

第二节 农业教育 773

第三节 卫生教育 774

第四节 财贸教育 774

第四章 成人教育 776

第一节 农民教育 776

第二节 职工教育 777

第一节 师资 779

第五章 师资、经费、设施 779

第二节 经费 780

第三节 设施 784

第六章 教育管理 78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85

第二节 教育行政 786

第三节 教学管理 787

第四节 学校管理 787

第一节 科技机构 791

第一章 组织机构 791

科技志 791

第二节 学术团体 794

第三节 科技队伍 795

第二章 科技活动 797

第一节 科普活动 797

第二节 科技推广 797

第三节 科研活动 799

第四节 科技情报 801

第五节 科学试验基地县 803

第六节 科研考察 804

第三章 科研成果及论文 806

第一节 科研成果 806

第二节 科技论文选目 814

第四章 科技管理 818

第一节 行政管理 818

第二节 科技经费 819

卫生志 823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823

第一节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823

第二节 农村医疗机构 825

第三节 地区医疗卫生机构 827

第二章 卫生保健 828

第一节 环境卫生 828

第二节 食品卫生 828

第三节 疫情预防 829

第四节 妇幼保健 830

第三章 医生 医术 832

第一节 中医 832

第二节 西医 833

第一节 地方病 837

第四章 疾病防治 837

第二节 传染病 838

第三节 其它疾病 841

第五章 中药西药 844

第一节 中药 844

第二节 西药 844

第六章 医药卫生管理 8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45

第二节 药政管理 845

第三节 医疗管理 846

第四节 经费管理 847

文化体育志 851

第一章 群众文化 85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851

第二节 文化活动 852

第二章 文学艺术 854

第一节 民间文学艺术 854

第二节 文学 856

第三节 戏剧 858

第五节 美术、书法、摄影 862

第四节 舞蹈、音乐 862

第一节 广播 865

第三章 新闻影视 865

第二节 报纸 866

第三节 电影 867

第四节 电视、录相 868

第四章 图书 刊物 870

第一节 图书发行 870

第二节 藏书、借阅 871

第三节 刊物 872

第一节 地方志 873

第五章 地方文献 873

第二节 档案 875

第三节 其它文献 875

第四节 著述选目 877

第六章 诗文选辑 879

第一节 诗词 879

第二节 记 891

第七章 体育 896

第一节 机构设施 896

第二节 体育活动 897

第三节 出县参赛 899

文物志 907

第一章 遗址遗存 907

第一节 古遗址 907

第二节 古墓葬 908

第三节 古城堡 911

第四节 石窟 920

第五节 古建筑 923

第六节 革命遗迹 924

第一节 陶瓷器 925

第二章 馆藏文物 925

第二节 玉骨料器 927

第三节 铜铁器 927

第四节 金银器 931

第五节 石刻 932

第六节 字画 934

第三章 文物管理 93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36

第二节 文物管护 937

第三节 研究、展出 938

民族宗教志 945

第一章 回族 945

第一节 源流、分布 946

第二节 姓氏 948

第二章 汉族 949

第一节 源流、分布 949

第二节 姓氏 950

第三章 宗教 952

第一节 伊斯兰教 952

第二节 道教 955

第三节 佛教 956

第四节 基督教 957

民情风俗志 961

第一章 人民生活 961

第一节 农民 961

第二节 城镇居民 967

第二章 民情 971

第一节 习性 971

第二节 礼仪 971

第三节 禁忌 972

第四节 良风美德 973

第五节 谚语 975

第六节 行帮会道 977

第七节 陋习 980

第三章 民俗 982

第一节 服饰 982

第二节 饮食 983

第三节 宅居 984

第五节 回族特殊生活习俗 985

第四节 器用 985

第四章 礼俗 987

第一节 婚嫁 987

第二节 丧葬 989

第三节 喜庆 991

第四节 祭祀 992

第五章 节日 994

第一节 传统节日 994

第二节 公历节日 996

第一节 声母 1001

第一章 语音 1001

方言志 1001

第二节 韵母 1002

第三节 声调 1004

第四节 基本音节 1005

第五节 变调、轻声与儿尾 1006

第六节 常用同音字汇 1007

第二章 词汇 1025

第一节 词语特殊音读 1025

第二节 特殊词语举例 1026

第三节 词语本字例 1029

第三章 语法 1036

第一节 词法 1036

第二节 句法 1039

第四章 回族特殊用语 1042

人物志 1047

第一章 人物传 1047

第二章 人物表 1072

第一节 历史人物 1072

第二节 革命烈士 1079

第三节 当代名人录 10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