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宁县志
中宁县志

中宁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27013901
  • 页数:593 页
图书介绍:
《中宁县志》目录

序一 1

大事记 1

序二 3

序三 5

凡例 7

概述 37

第二节 地层 43

第一节 构造 43

第一篇 地质 43

第一卷 自然环境志 43

第三节 史前生物化石 44

第四节 地震地质 45

第二篇 地貌 47

第一节 黄河冲积平原 47

第二节 清水河下游洪积平原 47

第三节 天景山、米钵山山地 47

第五节 中宁北山山地 48

第四节 牛首山——烟洞山山地丘陵 48

第三篇 气候 49

第一节 气温 49

第二节 降水 50

第三节 蒸发量 50

第四节 风沙 50

第五节 霜 50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50

第四篇 水文 51

第一节 地表水 51

第二节 地下水 53

第五篇 土壤 56

第一节 土壤类型 56

第二节 土壤肥力 57

第六篇 植被和野生动物 58

第一节 植被 58

第二节 野生动物 5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60

第二节 光热资源 60

第七篇 自然资源 60

第三节 水资源 63

第四节 矿产资源 64

第五节 生物资源 65

第八篇 自然灾害 66

第一节 水灾 66

第二节 冰雹 68

第三节 旱灾 69

第四节 风灾 69

第五节 冷冻害 69

第六节 病虫害 70

第七节 地震 71

第一篇 人口规模 73

第一节 人口数量 73

第二卷 人口志 73

第二节 人口分布 75

第三节 人口密度 76

第二篇 人口变动 76

第一节 自然变动 76

第二节 机械变动 78

第三篇 人口构成 79

第一节 年龄构成 79

第三节 民族构成 80

第二节 性别构成 80

第四节 文化构成 81

第五节 职业构成 81

第四篇 婚姻 生育 家庭 83

第一节 婚姻和生育 83

第二节 家庭 84

第五篇 计划生育 85

第一节 宣传和机构 85

第三节 地方法规 86

第二节 节育技术措施 86

第三卷 行政建置志 88

第一篇 州 县建置 88

第一节 沿革 88

第二节 置县纪事 89

第三节 县域变迁 91

第二篇 行政区划 9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92

第二节 解放以来的行政区划 93

第三篇 政区概况 96

第一节 城关镇 96

第二节 各乡、地区、吊庄 97

第三节 自治区属国营农场 106

第四篇 地名考录 108

第一节 眴卷县故治考 108

第二节 丰安县故治考 108

第三节 沙泉驿故址考 109

第五节 历史地名录 110

第四节 边远地名考录 110

第四卷 城乡建设志 112

第一篇 县城 112

第一节 沿革 112

第二节 县署 113

第三节 街道 114

第四节 公共设施 115

第一节 新堡 116

第二篇 集镇 116

第二节 鸣沙 117

第三节 石空 118

第四节 古城 118

第五节 恩和堡 118

第六节 枣园堡 119

第七节 渠口堡 119

第八节 长农 119

第三篇 乡村 120

第四篇 建筑业 122

第一节 施工队伍 122

第二节 建筑设计 123

第三节 质量监督 124

第五篇 房产业 124

第一节 公房建设 124

第二节 房产管理 124

第二节 污染防治 125

第一节 污染状况 125

第六篇 环境保护 125

第五卷 党派 群众团体志 126

第一篇 中国共产党 126

第一节 党在中宁的早期活动 126

第二节 中共宁夏工委中宁支部 128

第三节 边区党组织与中宁的联络 128

第四节 党员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129

第五节 中共中宁县委员会 133

第六节 县委工作机构 135

第七节 基层组织和党员 140

第二篇 中国国民党及三民主义青年团 141

第一节 国民党中宁县党部 141

第二节 三青团中宁县团部 142

第三篇 民主党派 14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宁县支部 143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中宁县支部 143

第二节 农会 144

第一节 工会 144

第四篇 群众团体 144

第三节 共青团 145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146

第五节 工商界团体 147

第六卷 政权 政协志 149

第一篇 人民代表大会 149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4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150

第三节 选举 152

第二篇 政府 15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县政府 153

第二节 中宁县人民政府 154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所属机构 154

第四节 基层政权建设 158

第三篇 检察院 法院 159

第一节 检察院 159

第二节 法院 161

第四篇 人民政协 162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162

第二节 工作和机构 163

第七卷 政务志 165

第一篇 公安 165

第一节 公安机构 165

第二节 社会治安、消防 165

第三节 户籍管理 166

第四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168

第二篇 司法 169

第一节 法制宣传 169

第二节 人民调解 170

第三节 公证、律师业务 170

第三篇 民政 170

第一节 烈士的褒扬和抚恤 170

第二节 军烈属的优待和补助 171

第三节 社会救济 172

第四节 社会福利 173

第五节 抗灾救灾 174

第六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175

第七节 迁移安置 176

第八节 禁烟和改造游民 178

第四篇 劳动人事 178

第一节 劳动就业 178

第四节 工资 179

第三节 干部队伍 179

第二节 职工队伍 179

第五节 劳动保护 181

第五篇 档案 来信来访 183

第一节 档案 183

第二节 来信来访 183

第八卷 军事志 185

第一篇 战事 185

第一节 古代战事 185

第二节 近代战事 186

第三节 现代战事 188

第二篇 武备 195

第一节 军事设施 195

第二节 古代防务 197

第三节 民国防务 198

第四节 当代防务 199

第二节 民国兵役 201

第一节 古代兵役 201

第三篇 兵役 201

第三节 当代兵役 202

第九卷 水利志 205

第一篇 河南老灌区 205

第一节 七星渠沿革 205

第二节 七星渠中宁段干渠设施 206

第三节 七星渠的支干渠 208

第四节 七星渠的支渠 212

第五节 七星渠干渠扬水站 213

第六节 北滩渠 215

第七节 机井 216

第八节 灌溉面积 216

第二篇 河北灌区 216

第一节 跃进渠的修建 216

第二节 干渠建筑物 217

第三节 旧渠裁并 218

第四节 支渠 219

第六节 灌溉面积 220

第五节 扬水站 220

第三篇 长山头扬灌区 221

第一节 固海渠中宁段 221

第二节 同心渠 223

第三节 泉、井、洪灌溉 224

第四篇 排水 225

第一节 南河沟 225

第二节 北河沟 226

第三节 河北灌区干支沟 226

第四节 农田排水网络 226

第五篇 治河治山 227

第一节 黄河治理 227

第二节 长山头水库 228

第三节 清水河改道工程 229

第六篇 管理 231

第一节 灌溉管理 231

第五节 水土保持 231

第四节 山区泉、井 231

第二节 渠道养护 236

第三节 水利经费 236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37

第十卷 农业志 241

第一篇 农业体制 241

第一节 封建经济关系 241

第三节 互助组、合作社 242

第二节 土地改革 242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 245

第五节 人民公社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248

第六节 县办农场 248

第七节 自治区属国营农场 248

第二篇 耕地 249

第一节 耕地开发 249

第二节 园田建设 250

第三节 土地管理 251

第一节 品种 252

第三篇 农作物 252

第二节 种植面积 254

第三节 产量 256

第四篇 农技农艺 260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60

第二节 肥料 262

第三节 栽培技术 263

第四节 防治病、虫、草害 265

第二节 改良农具 267

第三节 农业机械 267

第一节 传统农具 267

第五篇 农业机具 267

第六篇 管理机构 268

第一节 县属行政机构 268

第二节 县属经营管理机构 269

第三节 自治区国营渠口农场 270

第四节 自治区国营长山头机械化农场 271

第一节 营养成分 272

第十一卷 枸杞志 272

第一篇 品质 用途 272

第二节 药用 273

第三节 食用 274

第二篇 栽培品种 275

第一节 栽培简史 275

第二节 良种特征 275

第三节 园地分布 278

第三篇 茨园建设 279

第一节 园地条件 279

第二节 育苗 279

第三节 定植 280

第四篇 茨园管理 281

第一节 园地耕作 281

第二节 施肥 281

第三节 灌水 282

第四节 整形修剪 283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284

第六节 秋果生产管理 287

第五篇 采收 加工 287

第一节 采收 287

第二节 分等包装 287

第六篇 经济效益 288

第一节 产量、产值 288

第二节 经销 290

第三节 茨乡收益 290

第十二卷 林业志 293

第一篇 植树造林 293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93

第二节 成片造林 294

第三节 农田林网 295

第四节 四旁植树 296

第二篇 果树 296

第二节 红枣 297

第一节 苹果 297

第三节 杂果 298

第三篇 林场 298

第一节 国营林场 298

第二节 集体林场 302

第四篇 林木管护 304

第一节 山林权属 304

第二节 林政管理 304

第四节 管理机构 306

第三节 防治病虫害 306

第十三卷 畜牧 养殖志 309

第一篇 草场 309

第一节 草场类型 309

第二节 草场管理 311

第二篇 畜禽饲养 312

第一节 畜禽种类 312

第二节 饲养管理 315

第二节 人工放养 320

第三篇 渔业 320

第一节 天然捕捞 320

第四篇 养蜂 321

第五篇 管理机构 321

第一节 畜牧管理机构 321

第二节 渔业经营管理机构 322

第十四卷 工业志 323

第一篇 结构与布局 323

第一节 行业结构 323

第二节 主要产品 326

第三节 工业布局 326

第二篇 国营工业 328

第一节 县属企业 328

第二节 部属、自治区属企业 335

第三篇 集体所有制工业 336

第一节 二轻工业 336

第二节 乡办工业 339

第三节 镇办工业 341

第四篇 私营工业 342

第一节 采煤业 342

第二节 纺织业 342

第三节 砖瓦业 343

第五篇 管理机构 343

第一节 县属机构 343

第二节 自治区属机构 343

第十五卷 交通 邮电志 345

第一篇 交通线路 345

第一节 古道 345

第二节 部管、自治区管公路 346

第三节 县(乡)管公路 348

第四节 铁路 348

第五节 航道 348

第二篇 交通设施 349

第一节 桥梁 349

第六节 管道 349

第二节 渡口 350

第三节 运输站点 351

第三篇 运输 352

第一节 运输工具 352

第二节 国营运输 354

第三节 集体运输 354

第四节 个体运输 355

第五节 车辆维修保养 356

第四篇 公路交通管理 356

第一节 道路养护 356

第二节 交通监理 357

第三节 管理机构 357

第五篇 邮电 358

第一节 驿传 358

第二节 邮政 359

第三节 电信 361

第四节 经营管理机构 362

第十六卷 商业志 364

第一篇 商品购销 364

第一节 粮油 364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 368

第三节 石油 369

第四节 主要土特产品 370

第五节 肉、菜、副食品 373

第六节 日用工业品 375

第七节 医药 378

第二篇 商业体制 379

第一节 国营商业系统 379

第二节 国营粮食系统 382

第三节 国营农业机械供应公司 384

第四节 自治区所属各国营公司 384

第五节 供销合作社 386

第六节 集体店、组 387

第七节 私营商业 388

第三篇 饮食 服务业 391

第一节 饮食业 391

第二节 服务业 391

第四篇 农贸市场 392

第十七卷 财税 金融志 396

第一篇 财政 396

第一节 财政收入 396

第二节 财政支出 398

第三节 监察审计 399

第二篇 税务 400

第一节 农业税 400

第二节 工商税 403

第三节 税务机构 406

第三篇 金融 407

第一节 货币 407

第二节 农村信贷 408

第三节 工商信贷 410

第四节 储蓄 411

第五节 公债、国库券 412

第六节 保险 413

第七节 金融机构 413

第十八卷 国民经济管理志 416

第一篇 计划管理 416

第一节 五年计划 416

第二节 中长期计划 420

第三节 基本建设与产业结构 421

第五节 管理机构 424

第四节 物资管理 424

第二篇 物价 425

第一节 市场物价 425

第二节 物价管理 430

第三篇 工商行政 432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 432

第二节 经济合同管理 434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434

第五节 管理机构 435

第四节 经济检查 435

第四篇 计量 436

第一节 计量制度 436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36

第十九卷 教育志 438

第一篇 教育制度沿革 438

第一节 社学、私塾、义学 438

第二节 学堂、学校 439

第二篇 教育行政 44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40

第二节 管理体制 440

第三篇 幼儿教育 441

第一节 幼儿园 441

第二节 学前班 442

第四篇 小学教育 44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42

第二节 教学、教研活动 444

第五篇 中学教育 44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46

第二节 完全中学简介 447

第六篇 职业技术教育 449

第一节 职业教育 449

第二节 师范教育 449

第三节 农业中学 449

第四节 “大跃进”、“文革”时期的县办院校 450

第七篇 成人教育 451

第一节 农民扫盲教育 451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452

第三节 教师函授教育 453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 454

第八篇 教师 455

第一节 队伍状况 455

第二节 培养、培训、进修 456

第一节 经费 457

第九篇 经费 设施 457

第二节 设施 458

第二十卷 科技志 461

第一篇 科技试验及成果 461

第一节 科技试验 461

第二节 科技成果 461

第二篇 科技服务 463

第一节 水文测报 463

第二节 气象测报 465

第三节 地震监测 465

第三篇 科技队伍 466

第四篇 科技机构 46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68

第二节 科研机构 468

第三节 科技团体 468

第一篇 群众文化 470

第一节 群众文化机构 470

第廿一卷 文化新闻志 470

第二节 群众文艺活动 472

第二篇 戏剧 475

第一节 秦腔和眉户戏 475

第二节 皮影戏 476

第三篇 广播 电影 电视 477

第一节 广播 477

第二节 电影 478

第一节 图书 480

第三节 电视 480

第四篇 图书 著述 480

第二节 著述 481

第五篇 文物 名胜 484

第一节 古遗址 484

第二节 古建筑 484

第三节 古墓葬 485

第四节 金石 485

第五节 馆藏文物 487

第六节 名胜 488

第廿二卷 卫生志 490

第一篇 卫生防疫 490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490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492

第三节 计划免疫 494

第四节 卫生防疫单位 495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495

第二节 西医医疗 497

第一节 中医医疗 497

第二篇 医疗 497

第三节 医疗单位 498

第四节 医疗制度 500

第五节 医政、药政管理 500

第三篇 妇幼保腱 501

第一节 新法接生 501

第二节 妇科病查治 502

第四节 妇幼保健单位 503

第三节 幼儿保健 503

第廿三卷 体育志 504

第一篇 学校体育 504

第一节 中学体育 504

第二节 小学体育 506

第三节 课外体育活动 507

第二篇 群众体育 508

第一节 职工体育 508

第二节 农村体育 510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511

第三篇 传统体育 512

第一节 武术 512

第二节 其它 513

第四篇 体育竞赛 515

第一节 参加省、区竞赛情况 515

第二节 县运动会 515

第二节 设施 516

第一节 机构 516

第五篇 机构 设施 516

第廿四卷 民族 民情志 518

第一篇 民族 518

第一节 汉族 519

第二节 回族 520

第三节 东乡、满、蒙古等族 521

第二篇 宗教 521

第一节 佛教 521

第二节 伊斯兰教 522

第三节 天主教 524

第四节 道教、基督教 525

第三篇 人民生活 526

第一节 农民生活 526

第二节 职工生活 527

第四篇 风俗 528

第一节 汉族风俗 528

第二节 回族风俗 532

第一节 语音系统 534

第五篇 方言 534

第二节 常用特殊词语 536

第三节 语法特点 542

第六篇 谣谚 545

第一节 歌谣 545

第二节 谚语 546

第廿五卷 人物志 548

第一篇 人物传 548

第二篇 人物表 564

第一节 烈士英名录 564

第二节 省(区)部级模范、先进人物 567

附录 568

一 文献 568

二 中宁县边界文献辑录 571

三 碑记 574

四 古代诗词 580

五 地方歌曲 5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