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中国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农业生态问题与综合治理
中国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农业生态问题与综合治理

中国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农业生态问题与综合治理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文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09126176
  • 页数:5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17章,在全面分析我国目前典型农业生态问题及其变化趋势与驱动因素与基础上,对全国重点区域农业生态问题给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提出重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的方案与途径,为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农业生态问题与综合治理》目录

总论 3

农业生态问题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3

一、我国农业生态现状与基本评价 3

(一)治理初见成效 3

(二)问题依然严峻 9

(三)潜在威胁堪忧 13

二、我国农业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6

(一)自然因素 16

(二)社会经济因素 18

(三)政策因素 20

(四)发展理念与技术因素 23

三、农业生态问题综合治理对策与建议 23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确立现代生态农业的战略主导地位 23

(二)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24

(三)重视传统知识的保护与挖掘和已有经验的总结与提高 25

(四)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因地制宜实施区域农业生态工程 26

(五)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科学研究和能力建设 28

主要参考文献 29

分论 33

第一章 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33

一、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3

(一)水土流失的现状 33

(二)不同区域水土流失评价 34

(三)水土流失发展变化趋势 40

(四)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41

二、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一)气候因素 43

(二)地形因素 44

(三)地质因素 45

(四)土壤因素 46

(五)森林植被防止土壤侵蚀效应 48

(六)人为活动因素 49

三、水土流失防治经验 50

(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治理 50

(二)国家、省、县层层办重点,点面结合 50

(三)户、专、群多种治理责任制相结合,双层经营 51

(四)开发性治理,治理与开发利用结合 51

(五)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建设,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51

(六)资金使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投资效益 51

(七)把水土保持纳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 52

四、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对策 52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52

(二)实施综合技术体系 53

(三)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54

(四)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建设 56

(五)加强水土保持组织建设 57

(六)加强水土保持机制建设 57

主要参考文献 58

第二章 荒漠化与盐渍化及其综合治理 59

一、荒漠化及防治现状 59

(一)中国的荒漠化状况 59

(二)中国荒漠化成因分析 63

二、荒漠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67

(一)土地退化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67

(二)荒漠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68

三、国内外防治荒漠化的成就、经验和教训 69

(一)国外荒漠化防治的经验与教训 69

(二)我国荒漠化防治经验和问题 70

四、荒漠化防治重点布局与战略对策 71

(一)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战略目标 71

(二)我国荒漠化防治重点区域分区(类)布局 71

(三)加大荒漠化防治科技支撑力度 72

(四)建立荒漠化监测和工程效益评价体系 74

(五)完善荒漠化防治的管理体制 75

(六)建立荒漠化防治的创新机制 76

五、盐渍化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78

(一)西北地区土壤盐渍化演变 79

(二)盐渍化成因分析 80

(三)盐渍化治理的综合措施 83

主要参考文献 84

第三章 农业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其综合治理 86

一、农业生物多样性现状 86

(一)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利用 86

(二)农业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87

(三)生物入侵的现状 90

(四)生物安全的现状 91

二、农业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 92

(一)“绿色革命”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和问题 92

(二)生物入侵造成的原因 93

(三)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94

三、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95

(一)生物入侵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95

(二)转基因物种发展的生态风险 97

四、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综合治理对策 99

(一)通过生态农业建设保护生物安全 99

(二)通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03

(三)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103

(四)加强生态保护教育,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104

(五)生物入侵的综合治理对策 105

主要参考文献 106

第四章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态的相互影响及其对策 108

一、气候变化的事实及趋势 108

(一)IPCC最新认识 108

(二)气候变化的趋势 109

二、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生态的影响 112

(一)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生态的直接影响 112

(二)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生态的间接影响 116

(三)对未来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119

(四)气候变化对未来农业生产的影响 122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124

(一)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 124

(二)农业土地利用、生物质变化与碳吸收 127

(三)对未来农业生物质能的影响 128

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对策 130

(一)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130

(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 132

(三)减缓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建议 134

主要参考文献 135

第五章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及其综合治理 140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 140

(一)物种丰富,类型多样 140

(二)区域性分布特征明显,空间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141

(三)森林资源绝对量高,但总量不足,人均水平低,增长缓慢 142

(四)森林资源质量有所改善,但总体质量不高 143

(五)人工林面积大,生态服务功能弱 146

(六)林业发展后劲较大,森林资源向有利于可持续利用发展 147

二、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及其原因 148

(一)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问题 148

(二)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152

三、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对农业的影响 157

(一)侵蚀土壤,毁坏农业生态条件 157

(二)引起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作物减产 161

(三)改善区域农田小气候的能力下降 162

(四)防治御风灾的能力下降 163

(五)控制农田生物灾害的能力下降 164

(六)保护野生作物资源多样性的功能下降 164

四、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对策 165

(一)以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加速森林资源培育力度 165

(二)坚持分区指导,实行分类经营 166

(三)坚持科学造林和营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 167

(四)实行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培育健康森林生态系统 168

(五)加快森林结构的调整,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169

(六)充分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170

(七)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建立林业发展长效机制 171

(八)应对全球变暖,拓展林业发展新领域 173

(九)把深化林业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173

主要参考文献 174

第六章 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及其综合治理 176

一、草原生态系统及其利用现状 176

(一)草原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 176

(二)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79

(三)草地资源利用现状 183

二、草原退化及其危害 186

(一)草原退化的类型 186

(二)草原退化的现状与趋势 187

(三)草原退化的危害 188

三、草原退化的原因 189

(一)自然因素 189

(二)人为因素 190

四、草原退化的综合治理对策 194

(一)因地制宜,分区治理 194

(二)严格执法,强化管理 195

(三)加强草原生态工程建设 195

(四)提高草原地区综合发展能力 196

(五)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197

(六)加强草地生态恢复与保护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198

主要参考文献 200

第七章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及其综合治理 203

一、我国湿地的类型与分布 203

(一)湿地的概念 203

(二)湿地的类型 204

(三)我国湿地的类型面积与分布 205

二、湿地的主要生态问题 209

(一)天然湿地的大面积丧失 209

(二)湿地的退化 212

三、湿地退化对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18

(一)加剧了洪涝与干旱灾害 218

(二)湿地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219

(三)湿地萎缩使渔业资源受损 220

(四)土壤侵蚀和海岸侵蚀加剧 221

四、湿地的生态保育与综合治理对策与湿地恢复策略 222

(一)确立正确的湿地生态保育的原则 222

(二)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加强保护区的保护能力建设和有效管理 223

(三)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推进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226

(四)以流域为单元,对防洪工程、水资源开发项目、湿地保护进行统一规划和优化管理 227

(五)将湿地保护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天然湿地用途转化许可证和湿地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实现天然湿地的“零损失” 228

(六)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制体系,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经济调节机制 228

(七)加强湿地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 230

(八)建立有序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231

主要参考文献 232

第八章 农田和农村生态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234

一、农田和农村的主要生态问题 234

(一)农村废物处理系统的缺失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234

(二)农业生产的工业品投入增加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238

(三)工业扩散对农田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244

二、农田和农村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 247

(一)国家政策未落实到位,农村公共投入严重不足 247

(二)部门或者企业在经济上的急功近利 248

(三)缺乏科研积累和技术储备 248

(四)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249

三、农田和农村生态问题综合治理对策 250

(一)加强生态规划,调整农村政策,不断增加农村公共投入 250

(二)加快生态农业建设,逐步建立循环农业体系 250

(三)研发并推广农田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 251

(四)加强科研、教育和推广工作,为生态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254

主要参考文献 256

第九章 水的生态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258

一、水的生态问题 258

(一)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258

(二)水多的问题 260

(三)水少的问题 261

(四)水脏的问题 263

(五)水浑的问题 265

(六)水生态失衡的问题 266

(七)水贫困的问题 268

二、水的生态服务与生态需水 268

(一)水的生态服务功能 268

(二)水足迹与虚拟水资源 271

(三)生态需水分析 274

三、水生态问题的综合治理对策 277

(一)提高水安全意识 277

(二)开辟水资源来源 278

(三)优化水资源配置 279

(四)提高水资源效率与效益 280

(五)减少水环境污染,提高水生态功能 281

主要参考文献 281

第十章 东北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285

一、区域概况 285

(一)土地资源 286

(二)水资源 288

(三)气候和植被分区 288

(四)农业发展及社会经济概况 289

二、主要农业生态问题及其驱动因素 291

(一)水土流失与黑土退化 291

(二)土地盐碱化 295

(三)土地沙漠化 297

(四)草地退化 299

(五)森林资源的破坏 302

(六)湿地萎缩和污染 303

(七)水资源短缺加剧,地下水超采与水位下降 306

三、农业生态问题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307

(一)粮食生产能力下降 307

(二)加剧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波动大 308

(三)水土污染危及饮用水安全和食物安全 309

(四)阻碍草地畜牧业发展 312

四、综合治理对策 313

(一)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黑土保护工程 313

(二)遵循自然规律,加强东北西部土地“三化”的综合防治 314

(三)加强天然湿地的保护与退化湿地恢复 318

(四)加强水污染防治,合理配置水资源 318

(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319

主要参考文献 320

第十一章 华北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322

一、区域概况 322

(一)自然状况 322

(二)社会经济状况 326

(三)农业发展状况 327

二、主要农业生态问题及其原因 327

(一)水资源短缺和干旱及其原因 327

(二)氮肥过量施用与污染问题及其原因 331

(三)湿地萎缩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其原因 331

(四)盐渍化问题及其原因 333

(五)森林破坏及其原因 334

(六)草场退化及其原因 334

三、农业生态问题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335

(一)传统农业面临的挑战 335

(二)生态农业面临的挑战 336

(三)农民增收面临的挑战 336

(四)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337

四、综合治理对策 338

(一)综合治理战略 338

(二)农业发展与综合治理模式 339

(三)中低产区生态农业模式 344

(三)综合治理关键技术 349

(四)苦干政策建议 353

主要参考文献 356

第十二章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358

一、区域位置与农业生态分区 358

(一)区域位置 358

(二)农业生态分区 358

(三)农业现状 362

二、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农业生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363

三、农业生态问题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371

(一)干旱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71

(二)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71

(三)风沙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76

四、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对策 376

(一)确立科学理念,树立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是长期任务,生态改善是渐进的生态建设观 376

(二)建设坝系高效稳产基本农田,实现粮食农产品自给,是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态化害为利的基本措施 378

(三)依靠自然恢复功能,封管造结合,以水定树搞好植被恢复与建设 379

(四)建立农业生态综合治理的调控技术体系 382

(五)因地制宜地确定农业生态治理与发展模式 384

(六)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391

(七)深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地方法规和乡规民约自律体系建设 392

主要参考文献 392

第十三章 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395

一、区域概况 395

(一)区域范围与特点 395

(二)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 396

(三)涉农社会条件 403

二、主要农业生态问题 403

(一)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干旱缺水是首要问题 403

(二)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天然绿洲逐渐萎缩 405

(三)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草地退化面积剧增 409

(四)盐渍化问题依然严重 410

(五)河湖萎缩、干涸断流 412

(六)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重,危害农业生产 414

三、综合治理对策 414

(一)认真解决西北内陆区的缺水与河湖萎缩问题 414

(二)狠抓西北内陆区的荒漠化防治工作 415

(三)草原退化治理对策 418

(四)合理开发和保护绿洲 419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西北内陆区农业发展难题攻关 421

(六)宏观策略与政策法规 422

主要参考文献 425

第十四章 中亚热带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427

一、区域概况 427

二、主要农业生态问题及其原因 429

(一)耕地锐减 430

(二)生态破坏 432

(三)水土流失 435

(四)湿地萎缩 438

(五)环境污染 442

(六)土壤退化 450

(七)生物入侵 453

(八)生物多样性降低 459

(九)食品安全面临挑战 460

三、综合治理对策 461

(一)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 461

(二)加强水利建设,增强蓄水抗灾能力 462

(三)采取综合措施,整治生态环境 462

(四)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以法维护生态安全 463

(五)加强生态教育,提升生态素质 464

(六)建立激励机制,实行有偿保护 464

(七)增加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 464

(八)强化科学研究,确保农业生态安全 465

主要参考文献 466

第十五章 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469

一、区域概况 469

(一)地形地貌条件 469

(二)气候资源状况 470

(三)水资源状况 471

(四)生物资源状况 471

(五)农业生产状况 471

二、主要农业生态问题及其原因 472

(一)森林破坏 472

(二)水土流失 473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475

(四)生物入侵 476

(五)湿地萎缩 477

(六)环境污染 479

三、农业生态问题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481

(一)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 481

(二)农作物病虫害失控,农业生产成本和经济损失增加 483

(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生产风险增加 484

(四)全方位的农业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问题将日益突出 485

四、综合治理对策 489

(一)恢复与营建大江大河中上游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两大绿色生态屏障 489

(二)加强对石灰岩地区、红壤丘陵地区等典型生态脆弱地区的恢复与重建 490

(三)以生态农林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水产业为载体,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492

(四)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493

(五)全面推进生态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494

(六)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业生态补偿制度 495

(七)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城市,促进区域大环境的改善 496

(八)建立农业灾害与生态安全评估与预警系统 497

主要参考文献 498

第十六章 西南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500

一、区域概况 500

(一)自然条件 500

(二)社会经济状况 505

二、农业生态问题及其原因 506

(一)主要的农业生态问题 506

(二)不同地区的农业生态问题 513

(三)农业生态问题的影响因素 519

三、综合治理对策 525

(一)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25

(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减轻农村生态压力 527

(三)市场导向下农业生产形式的多样化 528

(四)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工程 529

(五)完善农业产品进入市场管理体制 531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32

(七)在生态脆弱地区有计划地实施生态移民 532

(八)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岩溶区石漠化 533

主要参考文献 536

第十七章 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态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539

一、区域概况 539

(一)气候资源特征 539

(二)大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布格局 541

(三)青藏高原农牧业发展的现状 543

二、主要农业生态问题 546

(一)农林地带 546

(二)农业地带 547

(三)牧业地带 553

(四)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556

三、综合治理对策 562

(一)农林区 562

(二)农业区 563

(三)牧区 566

主要参考文献 568

第十八章 综合治理的对策与政策建议 570

一、农业生态问题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570

二、综合治理对策 572

主要参考文献 583

课题组成员名单 5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