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佛学研究方法论
佛学研究方法论

佛学研究方法论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汝钧著
  • 出 版 社:台湾学生书局
  • 出版年份:1983
  • ISBN:
  • 页数:513 页
图书介绍:
《佛学研究方法论》目录

第一部份 资料与理论 3

日本及欧美之佛学研究点滴 3

一、关于佛学与佛教学 5

二、佛教学与印度学 5

三、佛学研究的方法 7

四、佛学研究的语文 14

五、文法书与辞典 17

六、日本及欧美的佛学研究中心 20

七、结语——回顾与展望 27

德国之佛学研究 37

一、文献学的方法论 38

二、佛学研究的开展 40

三、中亚细亚抄本的发现及研究 43

四、小乘经论及有关方面的研究 45

五、大乘经论的研究 48

六、西藏及西域有关方面佛学的研究 51

附述:德奥学者的西藏、蒙古之旅 55

七、佛教知识论的研究 56

八、禅佛教的研究(一) 58

九、禅佛教的研究(二) 63

十、辞典之编纂 65

十一、中国佛学的研究(禅学以外者) 67

十二、有关德国的佛教活动 71

十三、结语 73

附注 78

佛学研究与方法论——对现代佛学研究之省察 91

一、释题 91

二、佛学研究方法论 93

三、文献学方法 97

四、文献学方法之作用 102

五、文献学方法之限制 110

六、考据学方法 115

七、思想史方法 121

八、哲学方法 125

九、维也纳学派之方法 133

十、京都学派与宗教遇合 141

十一、京都学派之佛学研究方法 146

十二、实践修行法、白描法及其他 153

附注 158

一、「新佛教辞典」 中村元 183

第二部份 研究法之运用示例 183

文献学方法:佛教「爱」之释义 中村元等原著 183

二、「佛教语大辞典」 中村元 184

三、「佛教学辞典」 多屋赖俊、横超慧日、舟桥一哉 187

四、「禅学大辞典」 驹泽大学 188

五、「佛教辞典」 宇井伯寿 189

考据学方法:楞伽宗考 胡适著 191

一、引论 191

二、菩提达摩 193

三、慧可 197

四、楞伽经与头陀行 204

五、法冲所记楞伽师承 211

六、道信与弘忍 217

七、神秀 225

八、楞伽宗的被打倒 229

思想史方法:初期的中国佛教 柳田圣山原著 235

第一章 奇迹的魅力 235

一、「高僧传」的世界 235

二、神异与瞑想 237

三、怪力乱神 238

四、神通是智慧的表现 240

五、吸引中国民族的神通的魅力 241

六、中国佛教的特色 243

七、佛图澄的来华 244

八、神异的种种相状 245

九、神异的加深化 247

十、鸠摩罗什的来华与大乘禅经 248

第二章 宴坐——大乘的坐禅 250

一、大乘佛教的兴起 250

二、般若波罗蜜 251

三、维摩的批判 253

四、「般若经」所说的瞑想 254

五、菩萨的条件 255

六、好坐禅,善乎哉 256

七、真正的禅定 258

八、只有非道,才是佛道 259

九、不生道心 261

第三章 般若波罗蜜 262

一、玄学与格义佛教 262

二、僧肇的出现 264

三、无与般若的空 265

四、本无说与即色说 267

五、对于般若的错误理解 268

六、触事而真 269

七、中国思惟的命运 271

八、体用论 272

九、佛教的老庄式的变质 274

十、无为而无不为 275

一、依存性——关于缘起 277

哲学方法:龙树之逻辑 梶山雄一原著 277

二、对本体的否定 285

三、对原因与结果的否定 289

四、对运动与变化的否定 295

五、对主体及其作用的否定 299

六、对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否定 304

七、对语言与对象的关系的否定 310

八、本体的逻辑与现象的逻辑 316

维也纳学派方法:陈那之认识论 服部正明原著 329

一、正理学派对佛教的批判 329

二、龙树对正理学派的批判 334

三、正理学派的认识论 335

四、早期佛教的认识论 338

五、胜论学派的实在论 341

六、唯识学派的认识论 346

七、陈那论直接知觉与概念 348

八、陈那与胜论论概念的歧异 351

九、对于词语认识的考察——他者之排除 352

十、有形象认识论——知识与知识手段的同一 356

十一、世亲对外界实在论的批判 358

十二、陈那对外界实在论的否定——认识对象的两个条件 360

十三、认识的对象即是知识的形象 363

十四、知识之外无对象 365

附注 366

京都学派方法(一):从「有」「无」问题看东西哲学的异向 Abe Masao原著 371

一、西方的有无观——肯定原理的强调 372

二、东方的有无观——否定原理的强调 375

三、绝对无 377

四、绝对无与最高真实 381

五、生与死,善与恶 382

六、西方强调否定原理的传统 384

京都学派方法(二):禅与西方思想 阿部正雄原著 387

一、三个根源的范畴:存在、当为、虚无 387

二、亚里斯多德的「有」与康德的「理」 391

三、龙树的「空」、「无」 395

四、基督教思想的「神之义」 397

五、西方有「有」、「理」,而无「无」 400

六、无之异于「有」、「理」之处 404

七、禅的教外别传 408

八、禅的立场 411

九、无住之本 415

十、禅的绝对无相 418

实践修行法(一):如何阅读禅籍 芳贺洞然原著 423

一、「标月之指」 423

二、修行逸话的禅籍 424

三、说理的禅籍 425

四、正宗的禅籍 426

五、语言文字与禅的直截传达方式 427

六、象徵的与偈颂的禅 430

七、学禅切在修行 432

八、禅籍的具体阅读法 434

九、结语 436

实践修行法(二):云门禅 柴山全庆原著 437

一、有关云门的略传 437

二、云门的宗风 441

三、云门的答话 444

白描法:南宗禅 H.Dumoulin原著 447

译者按语 447

绪论 452

第一章 禅在唐代的黄金时期 452

第二章 五家 462

第三章 宋代公案禅的发展 473

附注 480

附录:论我国佛学研究的现代化问题 497

一、我国的佛学研究的衰微 498

二、佛学研究的现代化与实施的具体步骤 504

甲、要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506

乙、要有好的工具书——佛教大辞典 508

丙、要利用现代佛学研究的成果 509

丁、要办佛教大学和研究院 5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