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番禺县志
番禺县志

番禺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番禺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18012300
  • 页数:1118 页
图书介绍:
《番禺县志》目录

目录 1

大事记 8

第一编 建置区划 91

第一章 建县历史 91

第一节 县名由来 91

第二节 建县和隶属 92

第三节 境域变动 93

第二章 行政区划 99

第一节 明、清区划 99

第二节 民国区划 103

第三节 建国后区划 105

第三章 区镇乡村 110

附录:珠江华侨农场 120

第一节 地质 121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21

第一章 地质地貌 121

第二节 地貌 124

第二章 气候物候 125

第一节 气候 125

第二节 物候 129

第三章 水文 132

第一节 地表水 132

第二节 地下水 136

第三节 水资源总量和水质 137

第四章 土壤植被 138

第一节 土壤 138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40

第一节 动物 140

第二节 植被 140

第二节 植物 142

第四节 可开发的土地资源 143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43

第三节 矿物 143

第一节 低温阴雨 144

第二节 干旱与咸害 144

第三节 水灾风灾 145

第四节 其他自然灾害 148

第一章 发展变动 150

第一节 人口发展 150

第三编 人口 150

第二节 生卒变动 152

第三节 迁移变动 153

第四节 人口密度 154

第一节 民族 156

第二节 性别 156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56

第三节 年龄 157

第四节 文化程度 161

第五节 职业 162

第一节 晚婚 164

第二节 节育 164

第三章 计生优生 164

第三节 优生 165

第四节 优育 165

第一章 建国前的番禺经济 167

第一节 农业状况 167

第四编 经济综述 167

第二节 工商业状况 170

第二章 建国后的经济发展 172

第一节 发展过程、规模和速度 172

第二节 经济构成 174

第三节 经济效益与发展水平 181

第三章 国民收入和建设投资 185

第一节 国民收入 186

第二节 财政收支 190

第三节 建设投资 191

第四章 经济管理 196

第一节 计划统计 197

第二节 计量、标准管理 199

第三节 审计 201

第四节 土地管理 202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203

第六节 物价管理 207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及经济体制变革 213

第一节 土地改革前土地占有及经营 213

第五编 农业 213

第二节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业合作化 215

第三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216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

第二章 种植业 220

第一节 建国前的耕作制度 220

第二节 建国后的耕作制度 222

第三节 栽培技术的改进 226

第四节 良种推广 230

第五节 农具与农机 232

第三章 林果业 233

第一节 造林与“四旁”绿化 234

第二节 水果 235

第三节 花卉 239

第四章 禽畜业 239

第一节 畜禽生产 240

第二节 品种改良和技术改进 245

第三节 畜禽病疫防治 246

第五章 渔业 247

第一节 水产养殖 248

第二节 江海捕捞 252

第三节 渔业合作组织及渔政管理 254

第六章 副业 255

第一节 家庭副业的演变 256

第二节 合作化后集体和个人副业 258

第二节 东风农场 260

第一节 良种繁殖场 260

第七章 县属农、林场 260

第四节 南沙林场 261

第三节 庙贝农场 261

第五节 县种子公司及其他 262

第一节 水利条件与特点 263

第一章 水文特征和治水古今 263

第六编 水利围垦 263

第二节 水资源 264

第三节 建国前治水概况 265

第四节 建国后的水利建设 266

第一节 建国前的围垦 268

第二章 围垦 268

第二节 建国后的围垦工程 269

第三节 重点工程——蕉门口门围垦 276

第四节 围垦工程的成本与效益 277

第一节 江堤工程 280

第三章 联围筑闸防洪拒潮 280

第二节 海堤工程 282

第四章 河道整治 290

第二节 磨碟头及榄核涌整治 291

第一节 拆除河障观音坝 291

第三节 骝岗水道整治 292

第一节 蓄水工程 293

第五章 农田灌溉 293

第四节 丹山河整治 293

第三节 提水、引水工程 294

第二节 引水工程 294

第四节 田间渠系整治 296

第一节 建国前的工业、手工业 298

第一章 工业发展概况 298

第七编 工业 298

第二节 建国后的工业发展 300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304

第二章 工业体制 304

第二节 二轻系统工业 306

第四节 私营工业 307

第三节 镇村工业 307

第七节 专业公司和归口管理 308

第六节 联办工业 308

第五节 “三资”工业 308

第一节 建国前的制糖业 311

第三章 制糖、食品工业 311

第二节 建国后的制糖业 312

第三节 粮油加工 314

第四节 米面制品和糖果糕点 315

第五节 制酱、果菜加工 316

第六节 饮料制造 317

第四章 纺织制衣、玩具工艺业 318

第七节 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保鲜 318

第二节 染整业 319

第一节 纺织业 319

第四节 玩具业 320

第三节 制衣业 320

第六节 工艺品业 321

第五节 皮革手袋 321

第一节 制砖瓦业 322

第五章 建材、化学工业 322

第二节 石矿开采加工 323

第四节 化肥农药 324

第三节 水泥及水泥制品 324

第五节 制鞋和橡胶、塑料制品 325

第六节 造纸 326

第六章 机械电机电器 327

第七节 制药及其他化工产品 327

第一节 机械业 328

第三节 印刷 329

第二节 冶金业 329

第四节 电机电器 330

第一节 金属制品 331

第七章 金属、木、竹等制品业 331

第五节 电子及仪表加工业 331

第三节 竹、藤、草、麻、纸制品业 333

第二节 木器制品 333

第一节 造船业 334

第八章 造船汽车修造 334

第二节 汽车修造业 335

第一节 电力 336

第九章 电力自来水业 336

第二节 自来水 339

第一节 航道 348

第一章 水路交通 348

第八编 交通邮电 348

第二节 港口 350

第三节 渡口 351

第四节 航运 354

第一节 公路 356

第二章 陆路交通 356

第二节 公路养护 358

第三节 桥梁 360

附录:大型桥梁简介 365

第四节 公路运输 367

第一节 搬运装卸 369

第三章 民间运输 369

第一节 交通管理机构 370

第四章 交通管理 370

第二节 单车马车 370

第三节 运输市场管理 371

第二节 运价管理 371

附录:重大交通事故 372

第四节 交通安全管理 372

第二节 邮电局 374

第一节 驿站 374

第五章 邮电机构沿革 374

第一节 邮政网路 375

第六章 邮政 375

第三节 邮政业务 376

第二节 邮政设备 376

第二节 长途电话 378

第一节 电报 378

第七章 电信 378

第四节 农村电话 379

第三节 市内(县城)电话 379

第五节 无线传呼及移动电话 380

第九编 商业 381

第二节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82

第一节 建国前商业 382

第一章 私营商业和集市贸易 382

第四节 集市贸易 383

第三节 个体商业 383

第一节 集体商业 384

第二章 集体、联营、部门商业 384

第三节 部门商业 385

第二节 联营商业 385

第二节 建国后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 38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合作社 386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386

第三节 辖属公司 387

第一节 国营商业的建立和发展 390

第四章 国营商业 390

第二节 商业局系统商业 392

附录:知名商店 395

第三节 其他系统商业 396

第一节 钢材机电 397

第五章 生产资料购销 397

第二节 原煤水泥 398

第三节 石油化工 399

第四节 化肥农药 400

第五节 木材毛竹 402

第六节 耕牛农具 403

第一节 百货文具 404

第六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404

第二节 五金交电 406

第三节 日用杂品 407

第一节 禽畜产品 409

第七章 副食品购销 409

第二节 水产品 410

第三节 蔬菜水果 411

第四节 糖烟酒 412

第八章 土特产品购销 413

第五节 副食品 413

第二节 黄麻棉蚕 414

第一节 水草柴炭 414

第一节 粮食市场 415

第九章 粮油购销和储运 415

第三节 茶叶黄姜 415

第二节 粮油购销 416

第三节 饲料供应 419

第四节 粮食储运、保管 420

第二节 地产中药材 421

第一节 经营机构 421

第十章 药品购销 421

第三节 西药医疗器械 422

第一节 旅游景区 423

第一章 旅游业 423

第十编 旅游饮食服务 423

第二节 旅行社旅游酒店 427

第一节 饮食服务公司 430

第二章 饮食业 430

第三节 集体商业、部门和个体饮食业 432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系统饮食业 432

附录:番禺美食 433

第三章 服务业 435

第三节 照相业 436

第二节 理发业 436

第一节 旅店业 436

第六节 其他服务业 437

第五节 文化娱乐服务 437

第四节 修理业 437

第十一编 外经贸海关口岸 439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 440

第一节 对外经贸机构 440

第一章 外贸机构和事业发展 440

第一节 工艺品和轻工业品 443

第二章 主要出口商品 443

第三节 食品土产药品 445

第二节 纺织品 445

第四节 五金矿产机械化工 446

第二节 商品收购和储运 447

第一节 经营权限和方式 447

第三章 出口经营 447

第一节 对外加工装配 448

第四章 外资利用 448

第三节 “三资”企业 449

第二节 中小型补偿贸易 449

第五章 海关 450

第一节 货运运输工具物品监管 451

第二节 关税征收 452

第六章 口岸 453

第三节 查缉走私 453

第二节 货运口岸 454

第一节 客运口岸 4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457

第一章 财政 457

第十二编 财税金融 457

第二节 财政预算收支 459

第三节 财政预算外收支 464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 46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赋税 467

第二章 赋税 467

第二节 建国后的税收 474

第一节 建国前的金融状况 481

第三章 金融 481

第二节 建国后的金融机构 482

第三节 存款与信贷 484

第四节 保险事业 487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488

第一节 市桥镇 489

第一章 城镇建设 489

第二节 大岗镇莲花山镇 494

第一节 建国前乡村房屋概况 495

第二章 乡村建设 495

第二节 建国后乡村的民房建设 496

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 497

第一节 用地规划与管理 498

第四章 建筑业 499

第二节 商品房的建筑与出售 499

第二节 建筑施工 500

第一节 建筑勘测设计 500

第四节 建筑工程及安装、装修企业 501

第三节 建筑管理 501

第一节 环境污染 503

第五章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503

第二节 环境保护 506

第一节 虎门之战和三元里抗英 508

第一章 晚清时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508

第十四编 政治综述 508

第二节 反进城反租地 510

第四节 反侵占反傀儡 511

第三节 天地会“洪兵”起义 511

第五节 反清革命活动 512

第一节 县长的更迭和贪污舞弊 514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县政 514

第三节 兵匪祸患 515

第二节 捐税、地租和恶霸盘剥 515

第四节 日伪盘踞期间的罪行 516

第一节 “五四”前后番禺人民的新觉醒 517

第三章 民国时期番禺人民的抗争 517

第二节 大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 518

第三节 抗日救亡 520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 522

第一节 民主建政 523

第四章 解放后十七年的政事 523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524

第二节 抗美援朝 524

第四节 土地改革中的斗争 525

第五节 “三反”、“五反”运动 527

第六节 肃反、审干运动 528

第八节 “大跃进”和三年调整 529

第七节 反右派 529

第一节 “文革”初期的动乱 531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与拨乱反正 531

第二节 革命委员会成立与斗、批、改 532

第三节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534

第一节 改革体制和廉政建设 535

第六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新县政 535

第二节 民主和法制建设 536

第三节 加强统一战线 537

第四节 兴办利民实事 538

第一节 番禺县、区党部组织 540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番禺党部 540

第十五编 党派群团 540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41

第一节 党的建立和发展 54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番禺地方组织 545

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和历届领导人 549

第三节 组织机构 553

第四节 党的建设 557

第五节 宣传工作 559

第六节 纪律检查 560

第七节 统一战线 562

第一节 民主同盟 565

第三章 民主党派 565

第二节 农工民主党 567

第一节 工人组织 568

第四章 社会团体 568

第二节 农民组织 570

第三节 妇女组织 572

第四节 青年组织 575

第五节 工商组织 580

第六节 其他组织 581

第一节 民国时期县政权 583

第一章 建国前的县乡政权 583

第十六编 政权政协 583

第三节 区乡政权 586

第二节 参议会 586

第四节 抗日民主政权 587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588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589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89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593

第一节 县人民委员会 596

第三章 县人民政权 596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601

第二节 县革命委员会 601

第四节 基层政权 608

第一节 县政协机构 609

第四章 政治协商委员会 609

第二节 县政协领导人 611

第三节 主要工作 612

第一节 军事地形 615

第一章 军事地形与设施 615

第十七编 军事 615

第二节 军事设施 61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 618

第二章 兵役 618

第二节 建国后的兵役 619

第一节 驻军 620

第三章 军事组织 620

第二节 地方武装 621

第二节 军事训练 623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23

第四章 民兵 623

第三节 重要活动 624

第一节 抗英战斗 625

第五章 战事 625

第三节 剿匪战斗 626

第二节 反清战斗 626

第四节 抗日战争 627

第五节 解放战争 629

第一节 治安机构 631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治安 631

第十八编 治安司法 631

第二节 盗匪 632

第五节 消防 633

第四节 械斗 633

第三节 烟赌拐骗 633

第一节 公安机构 634

第二章 建国后的治安 634

第二节 剿匪镇反肃反 635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636

第四节 水上和边防治安 637

第一节 禁烟禁赌 638

第三章 社会治安管理 638

第三节 枪支、特种行业和危险品管理 639

第二节 制止械斗骚乱 639

第四节 户籍和出入境管理 640

第五节 消防管理 641

第一节 检察机构 642

第四章 检察 642

第六节 公路交通管理 64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43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44

第四节 法纪检察 645

第六节 监所检察和社改检察 646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646

第一节 审判机构 647

第五章 审判 64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48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49

第四节 经济案件审判 651

第六章 司法行政 652

第一节 法制宣传 653

第二节 律师 654

第三节 公证 656

第四节 调解 657

第二节 建国后的劳动就业 659

第一节 建国前的劳动就业 659

第十九编 劳动人事 659

第一章 劳动就业 659

第三节 知识青年下乡及就业安置 663

第一节 劳动保护安全生产 664

第二章 劳动保护、工资与福利保险 664

第二节 劳动工资 665

第三节 劳动福利与保险 668

第一节 劳动管理 669

第三章 劳动管理和职工教育 669

第二节 职工培训和教育 670

第一节 干部状况及管理机构 671

第四章 干部 671

第二节 干部管理 672

第一节 民政机构 678

第一章 民政 678

第二十编 民政信访 678

第三节 拥军优属褒扬抚恤 679

第二节 城乡基层政权建设 679

第四节 复退安置老区建设 681

第五节 社会福利救灾救济 683

第六节 婚姻登记管理 687

第七节 殡葬改革 688

第二节 信访内容 689

第一节 信访机构 689

第八节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 689

第二章 信访 689

第三节 立案结案 690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的反帝爱国诗文 691

第一章 反帝反封建的人文现象 691

第二十一编 人文综述 691

第二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文化 693

第三节 民国期间番禺的进步文化 694

第一节 科举制的衰落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696

第二章 近代文明的输入和文教科技的发展 696

第二节 朝致用、革新方向发展的文化事业 697

第三节 西医的输入和中西医结合 699

第四节 西方科技的输入和推广应用 700

第三章 社会习俗、心态和宗教信仰 701

第一节 衣食住行的变异更新 702

第二节 社会意识和心态 703

第三节 宗教信仰和迷信活动 706

第一节 与穗港澳的地缘、人缘关系 707

第四章 番禺与穗港澳的人文关系 707

第二节 港澳经济文化对番禺社会的影响 708

第二十二编 文化 711

第一节 诗文书画 712

第一章 文学艺术 712

第二节 戏曲舞乐 714

第三节 民间歌谣 716

第四节 民间舞蹈 717

第五节 民间工艺 719

第六节 扮“色” 720

第二章 县人著述要目 721

第一节 民国时期书目 722

第二节 当代书目 723

第一节 文化机构 726

第三章 社会文化 726

第二节 图书事业 727

第三节 电影放映 729

第四节 演出场所 731

第五节 档案管理 733

第二节 粤剧团体 734

第一节 边纵文工团 734

第四章 文艺表演团体 734

第三节 农村文艺宣传队 735

第四节 轻音乐队 736

第五节 业余戏曲团体 737

第一节 建国前的报刊 738

第五章 新闻报刊 738

第二节 建国前的通讯社 739

第三节 建国后的报刊 740

第四节 县机关内部刊物 741

第五节 其他出版物 742

第一节 广播 744

第六章 广播电视 744

第二节 电视 745

第一节 出土文物 746

第七章 文物胜迹 746

第二节 遗址 748

第三节 墓葬 751

第四节 祠堂 753

第五节 名胜 754

第七节 古桥 755

第六节 井泉 755

第八节 纪念碑 756

第一节 建国前的番禺教育 758

第一章 教育事业的发展 758

第二十三编 教育科技 758

第二节 建国后教育事业的发展 759

第三节 教育事业的主要变化 760

第四节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761

第一节 书院 763

第二章 书院私塾 763

第二节 私塾 764

第一节 幼儿教育的发展 765

第三章 幼儿教育 765

第二节 幼儿园选介 766

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发展 767

第四章 小学教育 767

第二节 小学选介 773

第一节 中学教育的发展 774

第五章 中学教育 774

第二节 中学选介 782

第六章 中等专业教育 784

第一节 师范学校 785

第二节 农业学校 786

第三节 其他职业学校 789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790

第七章 成人教育 790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791

第一节 教师数量和素质 792

第八章 教师队伍 792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792

第四节 成人中专教育 792

第二节 教师进修 794

第三节 教师待遇 796

第一节 教育经费 798

第九章 教育经费与校舍设备 798

第二节 校舍设备 800

第一节 科技机构 802

第十章 科技机构与队伍 802

第二节 科技团体和组织 804

第三节 科技队伍 805

第一节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806

第十一章 科技推广应用 806

第二节 农业机械科技推广应用 809

第三节 工业科技推广应用 810

第四节 建筑与公路桥梁科技推广应用 811

第二节 获奖项目 812

第一节 学术论文 812

第十二章 学术论文及获奖项目 812

第三节 成果选介 814

第一节 公立医疗单位管理 817

第一章 医政药政 817

第二十四编 卫生体育 817

第二节 农村卫生站管理 818

第三节 个体从医者管理 819

第四节 保健制度 820

第一节 建国前的医疗机构 821

第二章 医疗护理 821

第五节 药品管理 821

第二节 建国后的医疗卫生机构 824

第三节 中医药 827

第四节 西医 828

第一节 院房建设 829

第三章 医疗设施 829

第五节 护理 829

第二节 设备 830

第一节 食品卫生 831

第四章 卫生防疫 831

第三节 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办医 831

第二节 预防接种 832

第三节 主要疾病防治 834

第二节 儿童保健 838

第一节 妇女保健 838

第五章 妇幼保健 838

第三节 妇幼卫生示范县建设 840

第一节 城镇卫生 841

第六章 公共卫生 841

第二节 劳动卫生 842

第三节 饮水卫生 843

第一节 划龙舟 844

第七章 传统体育 844

第四节 卫生村建设 844

第三节 醒狮舞龙 846

第二节 武术 846

第一节 建国前的体育赛事 847

第八章 现代体育 847

第四节 象棋 847

第二节 建国后的体育工作 848

第三节 体育设施及竞赛成绩 850

第二节 疍民 858

第一节 南越族 858

第二十五编 居民方音 858

第一章 居民来源和聚居地 858

第三节 外来移民 860

第四节 聚居地 862

第一节 姓氏分布 864

第二章 氏族 864

第三节 公尝 868

第二节 祠堂族谱 868

第四节 会馆会社 869

第一节 婚嫁观念 870

第三章 婚姻家庭 870

第二节 家庭结构 872

第一节 农户生活 873

第四章 居民生活 873

第二节 职工生活 875

附录:外地民工 877

第一节 市桥话音系 882

第五章 方音 882

第二节 各片语音特点 883

第一节 节日 888

第一章 节日婚丧 888

第二十六编 风俗宗教 888

第二节 婚嫁 891

第三节 其他喜事 896

第四节 传统殡葬 898

第五节 其他丧礼 901

第一节 服饰 902

第二章 生活习尚 902

第二节 饮食 903

第三节 居室 904

第五节 社交 906

第四节 代步 906

第二节 义举 908

第一节 公益事业 908

第三章 传统美德 908

第三节 敬老尊师 910

第一节 旧俗 911

第四章 其他习尚 911

第二节 神诞 913

第三节 陋习 915

第四节 恶嗜 916

第一节 佛教 917

第五章 宗教 917

第二节 道教 919

第三节 基督教 920

第一节 出国原因 923

第一章 华侨 923

第二十七编 华侨港澳同胞 923

第二节 侨居概况 924

第三节 侨团会所 928

第二节 职业概况 931

第一节 移居沿革 931

第二章 旅港澳同乡 931

第三节 同乡会所 932

第二节 社会福利 934

第一节 舍身为国 934

第三章 贡献 934

第一节 侨务工作 937

第四章 侨务侨乡 937

第三节 创办企业 937

第二节 侨乡社会 939

第三节 难侨安置 940

第四节 荣誉市民 941

第一章 军政人物 943

第二十八编 人物 943

第二章 科教文人物 974

第三章 农工商人物 1008

第四章 华侨港澳人物 1013

一、英烈志士表 1019

第五章 人物表 1019

二、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表 1044

附:(一)洪兵新造大营主要头目名单 1050

(二)兴中会、同盟会会员 1051

(三)黄埔军校学员 1053

(四)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 1054

(五)解放前番禺共产党员 1055

附录 1058

一、政令文告 1058

二、碑刻 1086

三、统计资料选 1096

四、古今县志编 修述要 1109

撰写或提供资料一章以上的撰稿人 111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