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孙逸仙先生传  上
孙逸仙先生传  上

孙逸仙先生传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相湘编撰
  • 出 版 社:远东图书公司
  • 出版年份:1982
  • ISBN:
  • 页数:91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越西县志下一篇:明通鉴 上
《孙逸仙先生传 上》目录
标签:编撰 先生

第一篇 伟大号召 振兴中华 1

第一章 生于优患 1

第一节 中国三千年来的大变局 1

第二节 葡萄牙人进据澳门的影响 5

第三节 菊花诗会蕴蓄民族精神 11

第四节 翠亨村里孙姓农家 13

第五节 上山捡柴 下田插秧 15

第二章 乘风破浪进入新环境 28

第一节 生平转变的重大关键 28

第二节 反对偶像崇拜的行动 30

第三节 香港中央书院人才辈出 34

第四节 行医传教相辅相成 36

第三章 「东方珍珠」启示革命思想 45

第一节 香港市政与华人的团结力 45

第二节 香港西医书院传授科学 49

第三节 何启国是言行的影响 52

第四节 康德黎勉作新知识的主人 55

第五节 茫茫海宇求同志 61

第四章 孙文策略春云初展 75

第一节 邓藻如保护旅美华工 75

第二节 重农桑 禁鸦片 兴文教 78

第五章 赴欧洲留学及移民垦荒计议 89

第一节 匿迹医术策划救国大计 89

第二节 上书李鸿章请发出洋护照 93

第三节 富强治国四大要纲 96

第四节 中国极大的病源所在 98

第五节 北游京津深入武汉的真意 100

第六章 设立兴中会主持广州起义 114

第一节 兴中会首创于檀香山 114

第二节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118

第三节 广州成立农学会 122

第四节 分道进取广州失败 125

第五节 首先为中国共和革命牺牲的烈士 130

第七章 伦敦蒙难祸福演变 145

第一节 革命党名词的由来 145

第二节 在檀岛巧遇康德黎博士 146

第三节 清吏广布罗纲跟踪追缉 148

第四节 甫抵伦敦即被监视 151

第五节 康德黎孟生的忠言 152

第六节 清吏计诱 误入虎口 154

第七节 严密监禁 雇船解送回华 156

第八节 威吓诱骗孙自承亲来使馆 158

第九节 促成柯尔转念的三因素 162

第十节 康德黎获悉孙被囚禁 164

第十一节 康德黎雇侦探监视中国使馆 166

第十二节 英政府正式加以干涉 167

第十三节 孙先生重获自由 170

第十四节 孙逸仙言行传播全球 172

第十五节 马格里成众矢之的 173

第十六节 英政府律师严正公平判断 175

第十七节 英政府严词警告清廷 178

第八章 旅居英国博览群书广交贤豪 185

第一节 大英博物院的常客 185

第二节 会晤伦敦各界人士 188

第三节 公开呼吁英国善持中立 190

第四节 俄国刊行孙先生著述 194

第五节 日本知己南方熊楠 195

第六节 创立三民主义的主张 198

第七节 自英国经加拿大往日本 204

第九章 结交扶桑友人 再图大举 215

第一节 香港坚持不准孙氏居留 215

第二节 结识日本宫崎寅藏犬养毅 218

第三节 孙先生与康梁关系演变 228

第四节 在荆棘中开辟出路 240

第五节 援助菲律宾独立军 246

第十章 关系重大的一九○○年 260

第一节 两广独立计划 260

第二节 香港舟中决定举义大计 270

第三节 努力保全东南半壁河山 275

第四节 国势危殆情势下的救亡策 275

第五节 改变战略再举义旗 279

第六节 史坚如暗杀粤督被逮就义 285

第七节 香港官民同情尊敬革命军 287

第一节 留日学生刊行杂志 299

第十一章 全国大运动的前夕 299

第二篇 革命风潮撼震人心 299

第二节 孙先生开始会晤留学生 301

第三节 章炳麟与孙先生定交 302

第四节 国内学界风潮汹涌 308

第五节 社会主义书籍的译印 310

第六节 南方熊楠与犬养毅对孙友情 317

第七节 再访安南设立兴中分会 320

第八节 洪全福广州起义 322

第九节 重返日本后的言行 325

第十二章 划时期的一九○三年 341

第一节 留日汉满学生冲突大风潮 341

第二节 国内外阻法拒俄运动 343

第三节 上海苏报宣传排满革命 346

第四节 「黄帝魂」、「国民日日报」、「俄事警闻」的刊行 358

第五节 华兴会及光复会的组织 367

第六节 星洲华侨创办图南日报 373

第十三章 檀岛、美国、欧洲之行 398

第一节 组织中华革命军 398

第二节 改组大同日报致公堂总注册 403

第三节 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410

第四节 在欧洲组织革命团体 419

第五节 东归途次星洲会晤陈楚楠等 424

第十四章 中国革命史新纪元 438

第一节 留日学生「非省界」「联合革命」言行 438

第二节 仇俄心理增加排满力量 443

第三节 抗美工约风潮又一伟大民间运动 447

第四节 庚子赔款引起各地人民反抗 468

第五节 留日学生热烈欢迎孙先生 474

第六节 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 479

第七节 同盟会的性质 482

第八节 赴西贡发行债券筹款 487

第九节 外人观察中国充满生机 491

第十五章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革命方略 513

第一节 首次公开说明三民主义的主张 513

第二节 中华民国宪法独创五权分立 517

第三节 革命工作的三个阶段 520

第四节 与东西各国友人研讨中国革命 525

第十六章 主义宣传与武装起义 543

第一节 民报是同盟会发言总枢纽 543

第二节 民报与新民业报大论战 545

第三节 同盟会痛斥康梁附和清廷立宪 550

第四节 星加坡中兴日报是宣传新重镇 557

第五节 上海又成革命宣传神经枢纽 566

第六节 萍醴起义与清廷严重反应 574

第七节 屡仆屡起的滇桂武装起义 582

第八节 开始策动满清新军反正起义 599

第十七章 同盟会的分裂和影响 624

第一节 黄兴雇全革命大局 624

第二节 北一辉推波助澜自相矛盾 624

第三节 章刘张对无政府主义一时狂热 627

第四节 刘师培夫妇叛变献破坏革命十策 629

第五节 严正拒绝章炳麟张继无理要求 631

第六节 陶成章扩大倒孙风波 636

第七节 同盟会经费收付研究 643

第八节 章陶诬冈产生的反应与影响 650

第九节 南洋支部迁移槟城重新组织 653

第十节 黄兴坚强尊崇孙先生领袖地位 656

第十一节 光复会大张旗鼓向后转 662

第十二节 共进会又另树一帜 667

第十八章 两次前往欧美积极活动筹款 685

第一节 暹罗不准居留 685

第二节 旅费凑足启程西行 686

第三节 在美国进行组织同盟会 688

第四节 与美国人商讨借款计划 694

第五节 檀香山同盟会成立 701

第六节 化名潜入日本与同志会商 703

第七节 槟城会议决定广州起义计划 705

第八节 加拿大侨情大转变 710

第九节 美国同盟会致公堂联合 715

第十九章 各地人民抗租抗捐抢粮风潮 733

第一节 广西乡民竟被清兵炮轰「洗村」 733

第二节 江苏八府三州人民大半反抗新政 737

第三节 江西居民用枪炮攻击府城 741

第四节 安徽县民抢米及殴打调查员 744

第五节 湖南长沙省城抢米风潮震惊中外 747

第六节 浙江乡民抗漕焚学堂衙署殴伤知县 751

第七节 直鲁豫晋乡民反抗行动激烈 757

第八节 四川云南贵州民变兵叛 761

第九节 陕甘新疆西藏民变 762

第十节 奉天省抢米风潮 763

第十一节 日本官民对中国民变评论 765

第二十章 清廷假「立宪」「新政」抵制革命无效 771

第一节 国内立宪团体的兴衰 771

第二节 各省谘议局及北京资政院 774

第三节 清廷严禁请开国会运动 778

第四节 皇族内阁出现更增民愤 783

第五节 立宪派的残局 786

第三篇 建立民国 有志竟成 793

第二十一章 广州「三二九」革命志士壮烈行动 793

第一节 槟城会议决定起义要旨 793

第二节 香港设立统筹部积极活动 795

第三节 可报因温生才刺杀清吏被禁 799

第四节 统筹部决定发难计划 800

第五节 选锋与军火先后到广州 802

第六节 黄兴孤军进攻总督署 805

第七节 胡毅生陈炯明姚雨平贻误戎机 807

第八节 被捕党人慷慨就义 809

第九节 黄花冈上凭吊英魂 813

第十节 黄兴朱执信等出险 814

第十一节 革命志人舍身赴义影响重大 816

第十二节 希望日本政府同情中国革命 820

第二十二章 各省人民保路运动 831

第一节 各国争夺中国路权引起国人反抗 831

第二节 四川保路风潮激烈 837

第三节 威宣怀端方坚持强硬手段 841

第四节 赵尔丰屠杀民众自食恶果 844

第五节 四川各地同志军起义 848

第六节 革命党报有关言论 851

第二十三章 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 859

第一节 谭人凤联络湘鄂赣南京各地志士 859

第二节 中部总会的特质 860

第三节 起义战略政略的拟订 863

第四节 黄兴认定「光复之基即肇于此」 864

第二十四章 武昌首义一举成功 873

第一节 湖北的革命团体 873

第二节 决定起义动员计划及日期 879

第三节 武汉各秘密机关破露 881

第四节 十月十日首义第一声 885

第五节 分进合击攻克督署 888

第六节 湖北军政府成立 893

第二十五章 革命军阻击南下清军 911

第一节 革命军扩编进驻汉口 911

第二节 隆重誓师旗开胜利 913

第三节 袁世凯复出督师攻汉口 916

第四节 黄兴到汉口督战 918

第五节 革命军坚守汉阳一月 923

第六节 反攻汉口失利影响汉阳防卫 925

第七节 武昌防卫与停战 932

第八节 南京光复对武昌的影响 933

第二十六章 袁世凯阴谋与南北议和 949

第一节 袁世凯同意外人斡旋停战 949

第二节 海军反正关系重要 951

第三节 杨度、朱芾煌的活动 952

第四节 张謇奔走联络最具有影响力 954

第五节 南北和议的正式与非正式商讨 959

第六节 严复见袁后南下活动 964

第七节 袁世凯取消唐绍仪代表职务的真意 966

第八节 孙先生公布最后解决办法 969

第二十七章 孙先生自美经欧荣归祖国 979

第一节 决定努力国际外交活动 979

第二节 在芝加哥、华盛顿、纽约小住后赴英 980

第三节 在巴黎会晤政界银行界 987

第四节 星洲小驻慰问侨胞 991

第五节 与胡汉民商讨后决定继续北行 992

第六节 十馀年流亡后光荣回春申 993

第七节 各省代表会选举临时大总统 996

第二十八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新犹及其困难 1005

第一节 就职后发布对内对外宣言 1005

第二节 向代表会提出各部部长人选 1007

第三节 尊隆章炳麟不计旧嫌 1009

第四节 张謇藉口汉冶萍问题脱离南京政府 1013

第五节 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合约引起风潮 1017

第六节 同盟会员藉参议院阻挠施政 1021

第七节 在困难中建立宏伟远大的开国规模 1029

第八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48

第九节 向海内外说明辞职推袁自代的理由 1049

第十节 解职后访问各地 1057

第十一节 孙黄先后北上与袁世凯会谈 1060

第十二节 出席国民党成立大会 1066

第二十九章 临时政府北迁与南京留守府 1089

第一节 孙先生辞大总统职推袁世凯自代 1089

第二节 北京兵变及其影响 1093

第三节 袁世凯提名国务总理及国务员 1099

第四节 黄兴据任南京留守 1102

第三十章 各国朝野对辛亥革命建立民国的态度 1117

第一节 英国采不干预政策 1117

第二节 日本野心被欧美各国阻止 1124

第三节 俄国吞并满蒙西疆企图 1131

第四节 德国试图与美国合作 1137

第五节 法国采现实主义的政策 1139

第六节 美国政府冷淡、民间热烈 1148

第四篇 军阀乱政 护法图治 1163

第三十一章 袁世凯不容国民党存在 1163

第一节 第一届国会正式开幕 1163

第二节 宋教仁被袁世凯使人枪杀 1170

第三节 孙先生自日本赶回上海应变 1175

第四节 速战与法律解决两策的争论 1180

第五节 袁世凯得五国财政支援 1183

第三十二章 二次革命失败原因复杂 1193

第一节 国民党内部意见纷歧 1193

第二节 袁世凯先发制人 1199

第三节 民心向背关系重要 1203

第四节 外国支持袁世凯的重大影响 1207

第五节 袁世凯擅自停止国会议员职权 1212

第三十三章 组织中华革命党 1225

第一节 开始筹备即有多人加盟 1225

第二节 秘密结社性质并非政党 1231

第三节 孙黄意见不同各行其是 1235

第四节 黄兴在美仍为孙辩护 1241

第五节 希望美商德崔克援助 1245

第六节 「暂停革命一致对日本」 1248

第七节 成立中华革命军积极讨袁 1252

第三十四章 北洋军阀继承袁世凯衣钵 1274

第一节 孙先生希望事与愿违 1274

第二节 段祺瑞坚持参战的野心 1276

第三节 「中国存亡问题」的发表 1279

第四节 国会被解散段祺瑞假「马厂誓师」再起 1284

第五节 孙先生严责段祺瑞 1286

第六节 德国阻止中国参战的活动 1288

第一节 国会非常会议与军政府 1295

第三十五章 护法运动被军人政客破坏 1295

第二节 踞粤桂军横行轻侮军政府 1300

第三节 唐继尧狂妄自大 1302

第四节 军政府被非法改组 1305

第五节 粤军回师广东逐走桂军 1308

第六节 孙先生主张建立正式政府 1312

第七节 孙先生就任非常大总统 1314

第八节 国内高级知识份子的观点 1319

第九节 广州政府对外关系不佳 1321

第十节 三度至广州主张和平统一 1324

第十一节 收回广东关馀幸有结果 1325

第一节 会议通则最早刊行 1335

第三十六章 潜心著述 积极整顿党务 1335

第二节 孙文学说的撰述与其重要性 1339

第三节 企望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 1343

第四节 三民主义亲撰篇 1352

第五节 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 1357

第六节 外交政策与国防计划 1359

第七节 整理党务为根本大计 1360

第三十七章 注意五四运动 1369

第一节 「五四」的历史意义 1369

第二节 戴季陶等主编星期评论 1372

第三节 胡汉民主编建设杂志 1376

第四节 「建设」称许五四运动 1378

第五节 北大学生与孙先生辩论 1384

第一节 闽南、闽西都被粤军占领 1397

第三十八章 陈炯明在漳州广州的措施及其叛变 1397

第二节 皖系愿助陈炯明反攻 1404

第三节 陈独秀在粤播下有组织的共产种子 1408

第四节 陈炯明反孙原因探讨 1409

第五节 叶举部炮轰总统府 1416

第六节 孙先生移驻永丰舰 1418

第七节 北伐军回师讨逆失利 1422

第八节 各国对事变观感及机密文件被公布 1424

第九节 滇桂军白马会盟出兵克复广州 1430

第十节 陈炯明始终不悔悟 1433

第一节 陈独秀偏激悲观言论 1456

第五篇 唤起民众 共同奋斗 1456

第三十九章 知识份子对国内政象紊乱的苦恼与反应 14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浪潮涌来中国 1458

第四十章 苏俄输出革命来中国 1467

第一节 列宁批评孙先生的政纲 1467

第二节 苏俄两次对华宣言是一骗局 1470

第三节 越飞横蛮无赖态度 1473

第四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 1483

第一节 吴廷康东来推动共产组织 1483

第二节 共产国际大会对民族与殖民地问题提纲 1489

第三节 远东劳苦人民大会 1490

第一节 苏俄代表先后东来 1497

第四十二章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前因后果 1497

第二节 吴廷康拜会孙先生 1501

第三节 齐采林要求承认苏俄 1504

第四节 马林提出国共关系建议 1506

第五节 中共终于遵照莫斯科指示 1512

第六节 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都不能引用于中国 1517

第七节 共产国际与中共对吴佩孚的好感 1520

第八节 孙先生、吴佩孚合作的试探 1522

第九节 蒋中正率代表团赴俄参观 1531

第十节 鲍罗廷来粤据任雇问 1536

第十一节 企望日本觉悟协助中国革命 1542

第十二节 中国必视德国为独一之导师 1546

第一节 民国十一年的改进 1563

第四十三章 国民党的改组及其反应 1563

第二节 鲍罗廷建议国民党大改组 1568

第三节 改组主旨在加强组织与训练 1571

第四节 鲍罗廷在广州积极工作 1575

第五节 国民党主要人士对联俄容共的意见 1579

第六节 仍寄望美国企业家援助中国 1588

第四十四章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595

第一节 筹备工作积极进行 1595

第二节 武昌首义日 大会开幕时 1597

第三节 阐述民生主义以释群疑 1600

第四节 通过大会宣言 1603

第五节 国民党之政纲 1608

第六节 反对帝国主义政策特关重要 1610

第七节 反帝国主义大联盟 1615

第八节 大会正式决定容共案 1619

第九节 空前盛会圆满闭幕 1623

第十节 鲍罗廷在「大会」中的活动 1625

第十一节 监察委员弹劾跨党份子 1627

第四十五章 有系统的讲述三民主义 1647

第一节 开始详细讲述 随时修订 1647

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 1651

第三节 民族主义的对内对外意义 1653

第四节 权能区分是政治学理上的一大发明 1655

第五节 国家的自由与人民的自由 1659

第六节 不平等与真平等 1662

第七节 地方自治以县为单位 1665

第八节 全民政治以行主权在民之实 1667

第九节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互相联系 1669

第十节 五权宪法相互之关系 1673

第十一节 民生主义的历史发展 1675

第十二节 「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诠释 1678

第十三节 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 1679

第十四节 民生史观与社会史观 1682

第十五节 耕者有其田 1687

第十六节 三民主义的连环性 1688

第四十六章 陆军军官学校的创立 1697

第一节 几经周折始告成立 1697

第二节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1702

第三节 学校课务顺利进行 1707

第四十七章 镇压广东商团军叛乱 1713

第一节 全省商团联防的组织 1713

第二节 商团购械显有图谋 1715

第三节 第一次大罢市 1717

第四节 滇军范石生等出面调停 1719

第五节 准备北伐以广东付之广东人民 1720

第六节 第二次大罢市及工团商团冲突 1722

第四十八章 单骑北上谋求和平统一 1729

第一节 北京事变曹吴失败 1729

第二节 发布北上宣言 1731

第三节 在日本讲演大亚洲主义 1734

第四十九章 和平 奋斗 救中国 1741

第一节 甫抵天津肝病发作 1741

第二节 抱病赴北京就医 1744

第三节 遗嘱草稿几经商酌 1747

第四节 中西医疗均无功效 1749

第五节 举国同悲 国人评论赞誉 1751

第六节 今人推崇为世界的公民 1758

第五十章 家庭生活、个性与嗜好 1769

第一节 卢夫人分居、与宋庆龄结婚 1769

第二节 教子读书做人处世 1773

第三节 诚实与读书、奕棋 1776

第四节 风趣与度量 17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