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崂山县志
崂山县志

崂山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山东省崂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青岛:青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43604760
  • 页数:961 页
图书介绍:暂缺《崂山县志》简介
《崂山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13

第一篇 建置 47

第一章 地理位置 47

第二章 隶属演变 47

第三章 境域区划 48

第一节 德、日侵占时期 48

第二节 胶澳商埠 48

第三节 青岛市乡区 48

第六节 青岛市人民政府崂山办事处 49

第五节 胶州专署崂山行政办事处 49

第四节 南海专署崂山行政办事处 49

第七节 青岛市崂山郊区人民政府 50

第八节 青岛市崂山郊区人民委员会 50

第九节 崂山县 50

第四章 乡、镇、村区域现状 51

第一节 李村镇 51

第二节 棘洪滩镇 55

第三节 城阳镇 58

第四节 惜福镇 61

第五节 上马镇 63

第六节 王哥庄镇 66

第七节 夏庄镇 69

第八节 河套乡 73

第九节 流亭镇 74

第十节 北宅乡 77

第十一节 红岛乡 80

第十二节 中韩镇 82

第十三节 沙子口镇 84

第二篇 地理环境 89

第一章 地质 89

第一节 地质形成 89

第二节 地层 89

第三节 构造 89

第一节 山脉 90

第二章 地貌 90

第二节 不同地貌类型 92

第三章 海域 93

第一节 海岸 93

第二节 沿海沉积物 93

第三节 岛屿、岩礁、海湾 94

第四节 潮汐 99

第五节 潮流 100

第六节 海浪 101

第七节 海水表层温度 101

第一节 特征 102

第八节 海水表层盐度 102

第四章 气候 102

第二节 云和日照 103

第三节 气温 106

第四节 降水 108

第五节 气压和风 111

第六节 物候 111

第五章 河流 112

第六章 土壤植被 114

第一节 土壤 114

第二节 植被 116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17

第七章 自然资源 117

第二节 水资源 118

第三节 矿藏资源 119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120

第八章 自然灾害 122

第一节 旱灾 122

第二节 水灾 123

第三节 雹灾 125

第四节 风灾 126

第五节 海啸 128

第六节 冻害 128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29

第三篇 人口 129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29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31

第三节 人口密度 132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33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33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36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38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38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38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39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40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41

第四章 婚姻、家庭、生育 142

第一节 婚姻 142

第二节 家庭 142

第三节 生育 142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4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3

第二节 管理办法 143

第三节 计划生育成果 147

第一节 机构 149

第一章 农业体制 149

第四篇 农牧业 149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 153

第二章 经营管理 15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54

第二节 劳动管理 156

第三节 收益分配 157

第三章 农业种植 160

第一节 主要农作物布局 160

第二节 农作物结构 164

第二节 能量投入 166

第一节 整地改土 166

第四章 耕作制度 166

第三节 间作套种 167

第五章 农业机具 169

第一节 旧式农具 169

第二节 农具改进 170

第三节 农机具供应与维修 178

第六章 作物栽培 179

第一节 良种推广 179

第二节 栽培技术 181

第三节 主要病虫害 182

第一节 畜禽种类 183

第七章 畜牧 183

第二节 饲养量 185

第三节 饲养管理体制 188

第四节 饲料 189

第五节 主要疫病及防治 189

第五篇 林业 191

第一章 林木资源 191

第一节 种类 191

第二节 分布 193

第三节 古树 195

第一节 育苗 197

第二章 植树造林 197

第二节 造林 198

第三节 “四旁”植树 200

第三章 林木管理 201

第一节 机构 201

第二节 林场 202

第三节 队伍 204

第四节 保护 204

第五节 采伐利用 205

第六篇 果业 207

第一章 果树种类 207

第一节 水果 207

第一节 栽植区域 211

第二节 干果 211

第二章 果树分布 211

第二节 结 214

第三节 专业村 216

第三章 栽培与管理 219

第一节 队伍 219

第二节 栽培 219

第三节 管理 221

第四章 购销、储藏、加工 223

第一节 产量 223

第二节 购销 225

第四节 加工 227

第三节 贮藏 227

第七篇 水产 229

第一章 管理体制 229

第一节 机构 229

第二节 体制 230

第二章 海洋捕捞 231

第一节 渔船 232

第二节 渔网 233

第三节 渔期、渔场 236

第四节 捕捞量 238

第五节 资源保护 239

第一节 海水养殖 240

第三章 水产养殖 240

第二节 滩涂养殖 242

第三节 淡水养殖 243

第四章 渔港码头 243

第一节 天然渔港 244

第二节 人工渔港码头 245

第三节 灯塔、灯标 248

第五章 购销、调拨、加工 248

第一节 购进 248

第二节 销售、调拨 250

第四节 冷藏 251

第三节 加工 251

第六章 渔需物资供应 253

第一节 供应机构 253

第二节 渔船动力供油管理 253

第八篇 蔬菜 255

第一章 蔬菜品种 255

第二章 生产基地 258

第一节 商品菜基地 258

第二节 社会菜基地 261

第三章 种植管理 261

第一节 露地、保护地种植 261

第三节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263

第二节 淡季菜种植 263

第四章 供应城市 264

第一节 机构 264

第二节 储运 264

第三节 供应量 265

第四节 物资供应 267

第九篇 水利 269

第一章 管理体制 269

第一节 体制 269

第一节 河道治理 270

第二章 综合治理 270

第二节 机构 270

第二节 涝碱治理 272

第三节 水土保持 272

第四节 防汛、抗旱 273

第三章 水利设施 273

第一节 塘坝、平塘 273

第二节 水库 275

第三节 机井、扬水站 279

第四章 农田灌溉 280

第一节 井灌 280

第三节 引河灌溉 281

第二节 库、塘灌溉 281

第四节 扬水站灌溉 282

第五节 喷灌 282

第六节 污水灌溉 282

第五章 饮水 283

第一节 水质 283

第二节 人畜吃水 285

第十篇 工业 287

第一章 工业体制 287

第一节 所有制 287

第二节 机构 292

第一节 轻工 293

第二章 轻纺工业 293

第二节 纺织 298

第三章 机电工业 303

第一节 机械 303

第二节 电器仪表 308

第四章 建材工业 310

第一节 水泥 310

第二节 砖瓦 312

第十一篇 乡镇企业 315

第一章 管理体制 315

第一节 机构 315

第二节 体制 315

第三节 职工队伍 316

第二章 企业布局 317

第一节 重点企业 317

第二节 签协内联企业 320

第三节 村办企业 321

第三章 产业结构 323

第一节 机械制造业 323

第二节 纺织业 324

第三节 建材业 324

第四节 食品业 326

第五节 化学工业 326

第六节 缝纫皮革业 327

第七节 塑料制品业 328

第八节 木器加工业 328

第九节 文教用品业 328

第四章 个体经营 332

第一节 苗木花卉庭院栽培 332

第二节 土木建筑 332

第三节 运输 333

第四节 养殖 334

第五节 家庭缝纫 334

第六节 生活服务 336

第一节 古道 339

第二章 道路与桥涵 339

第十二篇 交通 339

第一章 机构 339

第二节 公路 340

第三节 桥涵 344

第四节 公路养护 350

第三章 公路运输 351

第一节 货运 351

第二节 客运 356

第二节 港湾、码头 358

第三节 船舶修造 358

第一节 海运 358

第四章 海上运输 358

第五章 铁路、民航 359

第一节 崂山地区内的铁路 359

第二节 中国民航青岛站 360

第六章 交通监理 360

第一节 车辆监理 361

第二节 安全管理 362

第三节 事故处理 362

第十三篇 邮电 363

第一章 邮政 363

第一节 邮路 363

第二节 投递 364

第四节 邮政业务 365

第三节 运递工具 365

第二章 电信 367

第一节 电报 368

第二节 长途电话 369

第三节 市内电话 370

第四节 农村电话 371

第五节 村镇电话 372

第三章 邮电财务 373

第四章 邮电工业 374

第五章 邮电机构 374

第二章 粮、油购销 377

第一节 统购 377

第一章 机构 377

第十四篇 粮食 377

第二节 统销 380

第三节 议购、议销 386

第四节 票证管理 387

第三章 粮油加工 388

第一节 粮食加工 388

第二节 油料加工 389

第三节 熟食品加工 390

第四章 粮油储运 390

第一节 仓房建设 390

第二节 仓储病虫防治 391

第三节 创“四无”粮仓 392

第四节 粮油运输 393

第十五篇 商业 395

第一章 经营体制 3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5

第二节 经营机构 395

第二章 商品经营 402

第一节 生活用品经营 402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412

第三节 果品经营 413

第四节 废旧物资及杂品经营 414

第五节 经营变革 416

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 417

第一节 饭店 417

第二节 浴池 418

第三节 照相 418

第四节 理发 418

第四章 商品储运 419

第一节 商品储藏 419

第二节 商品运输 419

第五章 对外贸易 419

第一节 出口商品 419

第三节 进口物料 422

第二节 加工与储藏 422

第六章 物资经营 423

第一节 机构 423

第二节 物资采购 423

第三节 物资供应 424

第四节 物资交流 426

第十六篇 财政金融 427

第一章 财政 427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27

第二节 财政收支 428

第三节 财政管理 431

第一节 旧时赋税 433

第二章 税务 433

第二节 人民税收 436

第三章 金融 441

第一节 金融机构 441

第二节 货币 442

第三节 存款 444

第四节 工商信贷 447

第五节 农村信贷 449

第六节 信用合作社 452

第七节 基建拨款与监督 454

第八节 保险 455

第一节 城区规模 457

第十七篇 城乡建设 457

第一章 县城基础设施 457

第二节 道路、桥涵 459

第三节 公共交通 463

第四节 城区建筑 463

第五节 供电、电讯 467

第六节 供水、排水 467

第七节 园林绿化 468

第八节 环境卫生 469

第二章 建置镇基础设施 469

第一节 农民住宅 472

第三章 农村建设 472

第二节 公共建筑、生产建筑 473

第三节 供电、供水 475

第四节 文明村庄 476

第四章 建筑队伍 477

第一节 概貌 477

第二节 从业人员 477

第三节 设计施工 478

第四节 管理机构 478

第十八篇 环境保护 479

第一章 环境污染 479

第一节 大气 479

第二节 海域 481

第三节 地面水、地下水 483

第四节 噪声 489

第二章 环境管理 4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0

第二节 监测管理 490

第三节 征收排污费 492

第四节 调处污染纠纷 493

第五节 审批新上项目 493

第三章 污染治理 494

第一节 锅炉、窑炉治理 494

第六节 维护山区环境 494

第二节 工业废水治理 495

第三节 改善城阳饮水 496

第十九篇 经济管理 497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97

第一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管理 497

第二节 工业项目审批 497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498

第四节 物资统配 498

第五节 农业区划 499

第二章 统计管理 499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 500

第三章 工商管理 500

第二节 经济合同管理 506

第三节 商标注册管理 507

第四节 集市管理 516

第四章 物价管理 524

第一节 建国前的物价 524

第二节 建国后的物价 526

第三节 物价管理 527

第五章 计量标准管理 530

第一节 计量管理 530

第六章 审计 531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531

第二十篇 党派社团 53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崂山地方组织 533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533

第二节 党的思想建设 537

第三节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538

第四节 纪律检查 543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崂山地方组织 545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崂山地方组织 546

第四章 群众团体 547

第一节 工会 547

第二节 农民团体 548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549

第四节 妇女团体 551

第五节 工商业团体 554

第六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555

第五章 宗教 555

第一节 佛教 555

第二节 道教 556

第三节 基督教 557

第四节 天主教 560

第一章 权力机构 561

第一节 解放前的权力机构 561

第二十一篇 政权政协 561

第二节 解放后的权力机构 562

第三节 选举 569

第二章 行政机构 570

第一节 解放前的行政机构 570

第二节 解放后的行政机构 571

第三章 县政协 577

第一节 历届县政协委员会 577

第二节 县政协的主要工作 579

第二十二篇 公安司法 581

第一章 公安 58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81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582

第三节 社会治安管理 584

第四节 预防打击刑事犯罪 585

第五节 消防 586

第二章 检察 58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86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87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88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8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89

第三章 审判 58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89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91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9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91

第五节 纠正冤假错案 59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92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 592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592

第三节 律师 592

第四节 公证 593

第五节 调解 594

第三节 义务 595

第一节 招募 595

第二节 志愿 595

第二十三篇 军事 595

第一章 兵役制度 595

第四节 预备役 596

第二章 地方武装 596

第一节 崂山县人民武装部 596

第二节 人民地方武装 597

第三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 600

第四节 土匪武装 602

第三章 驻军 603

第一节 旧时驻军 603

第二节 国民党驻军 604

第一节 国防工事 605

第二节 人防工事 605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 605

第四章 军事设施 605

第五章 民兵 606

第一节 民兵组织 606

第二节 民兵训练 607

第三节 民兵业绩 609

第六章 重大战事述略 612

第一节 兵事行动 612

第二节 兵灾战祸 614

第三节 解放崂山之战 616

第一节 劳动就业 619

第二十四篇 劳动人事 619

第一章 劳动管理 619

第二节 徒工培训 622

第三节 安全生产 622

第二章 人事管理 624

第一节 青岛市乡区职官 624

第二节 崂山地区伪职人员 624

第三节 干部管理 625

第三章 工资 626

第一节 旧时工资 626

第二节 供给制、工资制 627

第三节 调整工资 628

第四节 理顺工资 629

第四章 职工福利 632

第一节 劳动保险 632

第二节 退职、退休、离休 633

第三节 丧葬抚恤 633

第四节 医疗保健 634

第二十五篇 民政 635

第一章 优抚安置 635

第一节 拥军优属 635

第二节 抚恤 636

第三节 烈士褒扬 637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638

第一节 救灾扶贫 641

第二章 社会福利 641

第二节 遣送盲流人口 644

第三节 赡养鳏寡孤独 644

第四节 救济残疾人 644

第五节 创办社会福利企业 645

第三章 婚丧管理 646

第一节 婚姻登记 646

第二节 殡葬改革 647

第一节 华侨、侨眷 648

第二节 归侨安置 648

第四章 侨务 648

第五章 信访 652

第一节 县委、县政府信访 652

第二节 民政信访 655

第三节 司法信访 656

第二十六篇 科技 657

第一章 机构队伍 6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57

第二节 科普组织 657

第三节 专业科技队伍 659

第四节 群众科技队伍 660

第二节 科技情报 662

第一节 科普刊物 662

第二章 科普活动 662

第三章 科技成果 663

第一节 解放前科技状况 663

第二节 解放后科技成果 664

第三节 部分获奖成果简介 666

第四章 地震 670

第一节 地震因素 670

第二节 宏观监测 670

第三节 微观监测 671

第四节 地震史料 671

第二节 沼气 673

第一节 机构 673

第五章 能源 673

第三节 节柴灶 674

第四节 太阳能利用和风力发电 674

第二十七篇 教育 675

第一章 机构 675

第二章 私塾 676

第三章 幼儿教育 677

第一节 幼教发展 677

第二节 师资来源与培训 679

第三节 幼教管理 679

第一节 建国前的小学 680

第四章 小学教育 680

第二节 建国后的小学 682

第三节 学制与课程 684

第四节 教学与考试 685

第五节 思想品德教育 686

第五章 中学教育 687

第一节 建国前的中学 687

第二节 建国后的中学 687

第三节 学制与课程 690

第四节 教学与考试 691

第五节 思想政治教育 693

第六节 重点中学 693

第一节 中等师范学校 695

第六章 中等专业和职业教育 695

第二节 中等技术、职业学校 697

第七章 成人教育 700

第一节 建国前的成人教育 701

第二节 建国后的成人教育 702

第八章 特种教育 706

第九章 教师队伍 707

第一节 教师选用 707

第二节 教师培训 708

第三节 教师待遇 708

第一节 教育基本建设 714

第十章 教育基本建设与教学设备 714

第二节 教学设备 715

第十一章 教育经费 716

第一节 教育经费的来源 716

第二节 教育经费的支出 718

第二十八篇 文化艺术 721

第一章 文学创作 721

第二章 文艺活动 723

第一节 音乐 723

第二节 美术、书法、摄影 724

第三节 民间舞蹈 725

第四节 戏剧 726

第五节 灯会 729

第三章 文化机构 729

第四章 图书 730

第一节 图书发行 730

第二节 图书阅览 731

第五章 档案 732

第一节 档案机构 732

第二节 收集保存 733

第三节 档案管理 733

第四节 提供利用 733

第一节 崂山人民广播电台 735

第二十九篇 广播 电视 735

第一章 广播 735

第二节 崂山调频广播电台 738

第三节 乡镇广播站 739

第二章 电视 739

第一节 崂山电视台 739

第二节 乡镇电视差转台 741

第三节 闭路电视、共用天线 742

第三章 广播电视管理 74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42

第二节 音象制品管理 742

第一节 崂山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743

第二节 电影放映 743

第四节 广播电视器材供应 743

第四章 电影 743

第三节 共用天线、闭路电视管理 743

第一节 中小学体育 744

第三节 电影发行、宣传 745

第四节 技术管理 746

第五章 报纸 746

第三十篇 体育 747

第一章 学校体育 747

第二节 业余体育学校 751

第一节 体育项目 754

第二章 群众体育 754

第二节 体育比赛 759

第三章 体育设施 762

第四章 体育机构 76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63

第二节 单项体育协会 763

第三十一篇 卫生医药 765

第一章 防疫 765

第一节 免疫接种 765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765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767

第五节 结核病防治 769

第四节 皮肤病防治 769

第六节 食品卫生 770

第二章 爱国卫生 770

第三章 医疗 773

第一节 医疗机构 773

第二节 医疗设备 776

第三节 诊断治疗 777

第四章 保健 781

第一节 妇幼保健 781

第四节 职工保健 782

第三节 学生保健 782

第二节 儿童保健 782

第五节 农民保健 783

第六节 干部保健 784

第五章 药品、药检 785

第一节 药品 785

第二节 药检 786

第三十二篇 文物名胜 787

第一章 古遗址 787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遗址 787

第二节 商周遗址 789

第三节 秦汉遗址 790

第二章 古墓 791

第三章 古建筑 794

第一节 书院 794

第二节 庙宇 795

第四章 出土文物 812

第五章 崂山刻石 813

第一节 太平宫刻石 813

第二节 华严寺刻石 818

第三节 上清宫、明霞洞刻石 819

第四节 太清宫刻石 822

第五节 华楼宫刻石 827

第六节 北九水刻石 828

第七节 其他景点刻石 831

第一节 华楼山风景区 833

第六章 风景名胜 833

第二节 九水风景区 834

第三节 巨峰风景区 837

第四节 崂山东麓风景区 838

第五节 明霞洞风景区 840

第六节 太清宫风景区 841

第七节 石老人风景区 841

第三十三篇 风俗 843

第一章 生活习俗 843

第一节 衣饰 843

第三节 住房 844

第二节 饮食 844

第四节 用具 845

第二章 婚丧嫁娶 846

第一节 嫁娶 846

第二节 寡妇改嫁 847

第三节 丧葬 847

第四节 喜庆 847

第五节 亲友称呼 848

第五节 禁忌 849

第四节 巫婆 849

第三节 “收法”治病 849

第二节 许愿治病 849

第三章 迷信、陋习 849

第一节 算卦、相面、抽书 849

第六节 流俗陋习 850

第四章 节日 851

第一节 传统节日 851

第二节 新节日 853

第五章 社会新风 853

第一节 扶贫致富 853

第二节 五好家庭 854

第三节 舍己救人 855

第四节 尊老爱幼 855

第一节 崂山方言的特点 857

第二节 崂山方言的内部差异 857

第三十四篇 方言 857

第一章 概况 857

第二章 语音分析 858

第一节 声母 858

第二节 韵母 859

第三节 声调 859

第四节 变调 859

第五节 崂山方言声母、韵母拼合关系表 860

第六节 崂山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861

第二节 日常生活 864

第三章 语汇 864

第一节 天文地理 864

第三节 动作行为 866

第四节 性质状态 868

第五节 农事生物 870

第四章 语法 871

第五章 方言记音举例 872

第一节 谚语、歇后语 872

第二节 儿歌、民谣 873

第三节 故事 874

第一章 人物传略 879

第三十五篇 人物 879

第二章 著名烈士小传 892

第三章 烈士名录 894

第一节 崂山县籍烈士 894

第二节 外籍烈士 911

附录 921

第一章 崂山行政区域沿革文件辑存 921

第二章 有关崂山名称由来等几个问题的论文与著述 930

第三章 历代艺文目录辑存 938

第四章 《崂山县志》历届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948

崂山县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事纪略 9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