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华文学通史  第9卷  当代文学编
中华文学通史  第9卷  当代文学编

中华文学通史 第9卷 当代文学编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炯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华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0398455
  • 页数:736 页
图书介绍:中华文学通史,ISBN:9787800398452,作者:张炯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编
上一篇:怎样欣赏音乐下一篇:鼓书艺人
《中华文学通史 第9卷 当代文学编》目录

第四节 “湘军”的崛起和《芙蓉镇》等小说当代小说 3

第一节 当代小说的历史成就与地位 3

第一章 当代小说发展概说 3

第二节 当代短篇小说的发展 7

第三节 当代中篇小说的发展 10

第四节 当代长篇小说的发展 12

第一节 老一辈小说家建国后的努力 16

第二章 老一辈小说家的新作 16

第二节 巴金、老舍的小说新作 18

第三节 丁玲、陈学昭等的新小说 20

第四节 艾芜、沙汀及李劼人 23

第五节 萧军、舒群、骆宾基的小说新作 27

第一节 解放区小说家群的重要历史地位 31

第三章 来自解放区的小说家群(上) 31

第二节 赵树理及其《三里湾》和马烽等“山药蛋”派小说家 35

第三节 孙犁的小说创作 41

第四节 梁斌和他的系列长篇小说《红旗谱》 45

第五节 康濯、方纪等的小说 50

第六节 李英儒、徐光耀等的小说 55

第一节 柳青和他的《创业史》 61

第四章 来自解放区的小说家群(中) 61

第二节 杜鹏程及其《保卫延安》与王汶石的小说 65

第三节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等小说 71

第四节 陈登科等的小说 75

第五节 草明、雷加、马加、萧也牧等的小说 79

第六节 碧野、韶华等的小说 91

第一节 杨沫的“青春三部曲”及其他 96

第五章 来自解放区的小说家群(下) 96

第二节 欧阳山的《一代风流》及其他 105

第三节 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与《长城万里图》 108

第四节 冯德英、柳溪、管桦的小说 113

第五节 刘知侠、峻青的小说 117

第六章 “五七”历劫归来的小说家 123

第一节 “五七”历劫小说家的共同命运与创作特色 123

第二节 王蒙的小说探索 127

第三节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等小说 131

第四节 从维熙、张贤亮的“大墙内”小说 133

第五节 陆文夫、邓友梅的“市井小说” 137

第六节 高晓声、汪曾祺的“乡情小说” 142

第七节 鲍昌、张锲、张弦等的小说 146

第一节 乡土小说概述 151

第七章 扎根乡土的小说家群 151

第二节 李準及其《黄河东流去》 153

第三节 刘绍棠和浩然、林斤澜、陈昌本的乡土小说 156

第五节 张一弓等的中原乡土小说 168

第六节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的《白鹿原》 172

第七节 大西南的乡土小说家 176

第八节 陈残云等岭南小说家的乡土小说 183

第九节 张炜、矫健和齐鲁乡土作家 186

第十节 陆俊超、邓刚等的海疆风情小说 190

第十一节 鲁彦周、陈世旭等的小说 195

第一节 知青运动和知青小说的渊源 199

第八章 知青小说和知青作家群 199

第二节 叶辛、张抗抗等的小说 202

第三节 张承志、梁晓声等的小说 207

第四节 王安忆、史铁生等的小说 213

第五节 知青小说的历史回响 218

第一节 文化寻根派的出现及其理论主张 223

第九章 文化寻根派 223

第二节 钟阿城的《棋王》与韩少功的《爸爸爸》等小说 226

第三节 李杭育、郑万隆等的寻根小说 229

第四节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及其他 231

第十章 都市风情派 234

第一节 都市风情小说的发展 234

第二节 建国初工人作家笔下的都市 236

第三节 程树臻、焦祖尧等的小说 242

第四节 刘心武的《钟鼓楼》等小说 247

第五节 冯骥才的“津门文化”小说 251

第六节 蒋子龙的“企业改革”小说 254

第七节 柯云路的《京都纪事》与陈建功等的小说 258

第八节 俞天白的《大上海沉没》系列 265

第九节 航鹰、程乃珊等的小说 268

第十节 其他描写都市风情的小说 271

第十一章 女性小说与女小说家群 273

第一节 女性意识和女小说家群的崛起 274

第二节 茹志鹃、刘真等的小说 280

第三节 宗璞、谌容的小说创作 286

第四节 张洁的《方舟》和戴厚英的《人啊人》等小说 292

第五节 柯岩、叶文玲、温小钰、马瑞芳等的小说 297

第六节 张辛欣、铁凝、陈染与张海迪 300

第十二章 先锋小说派及其发展 309

第一节 “先锋派”的理论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309

第二节 莫言、马原、洪峰和残雪等人的小说 310

第三节 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的小说 315

第四节 先锋小说的成就与局限 323

第一节 新写实小说的缘起、渊源与特色 327

第十三章 “新写实”小说家群 327

第二节 池莉的《烦恼人生》与方方的《风景》等小说 330

第三节 刘恒、刘震云的小说 332

第四节 叶兆言、范小青等的小说 335

第十四章 军旅小说家群 338

第一节 当代军旅小说家群的发展 338

第二节 刘白羽的军旅小说和魏巍的《东方》 350

第三节 吴强的《红日》和曲波的《林海雪原》等长篇军旅小说 356

第四节 王愿坚等人的短篇军旅小说 359

第五节 徐怀中、黎汝清、彭荆风等军旅小说家 362

第六节 李存葆、朱春雨、韩静霆、周大新等新军旅小说家 368

第七节 朱苏进、刘亚洲、乔良等新军旅小说家 374

第八节 女性军旅小说家和晚生代军旅小说家 379

第一节 当代历史小说概述 383

第十五章 历史小说家 383

第二节 陈翔鹤、冯至、黄秋耘的短篇历史小说 385

第三节 姚雪垠及其《李自成》 387

第四节 徐兴业的《金瓯缺》和凌力的《百年辉煌》 390

第五节 吴因易、二月河、颜廷瑞的帝后系列小说 393

第六节 刘斯奋、杨书案、唐浩明的历史文化小说 398

第七节 任光椿、杨佩瑾、鄢国培、王火等的近历史小说 406

第一节 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及云南各族小说家 414

第十六章 少数民族小说家 414

第二节 陆地与广西各民族小说家 419

第三节 玛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与其他蒙古族小说家 422

第四节 孙健忠和土家族小说家 426

第五节 益希单增等藏族小说家 428

第六节 其他少数民族小说家的创作 432

第一节 台湾五十年代的反共小说 437

第十七章 台湾当代小说创作(上) 437

第二节 早期的乡土小说及钟理和、林海音 439

第三节 钟肇政、李乔、郑清文 443

第四节 传统派与高阳、琼瑶、古龙等的小说 450

第十八章 台湾当代小说创作(中) 458

第一节 台湾六十年代现代派小说的繁荣 458

第二节 白先勇与七等生 463

第三节 “留学生文学”和聂华玲、於梨华、赵淑侠等小说家 467

第一节 台湾七十年代乡土小说的崛起 473

第十九章 台湾当代小说创作(下) 473

第二节 陈映真和黄春明 478

第三节 台湾八十年代崛起的青年女小说家 483

第四节 近期台湾小说多元化及其代表小说家 487

第一节 徐讦、李辉英等与现实主义小说的流变 492

第二十章 香港当代小说 492

第二节 刘以鬯、西西、也斯等与现代主义小说兴衰 513

第三节 梁羽生、金庸及各种流行小说 519

第一章 当代戏剧文学发展的轮廓 539

第四节 亦舒等的言情小说与梁凤仪的财经小说当代戏剧 539

第一节 当代戏曲的新变 540

第二节 当代话剧创作的三次高潮 546

第三节 当代歌剧的新收获 550

第二章 当代戏曲的发展及其走向 554

第一节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方针与戏改中对“反历史主义”倾向的批判 554

第二节 《十五贯》、《白蛇传》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作 559

第三节 京剧现代戏会演和《红灯记》等“样板戏” 567

第四节 新时期戏曲的新收获 573

第一节 人民艺术家老舍及其《龙须沟》、《茶馆》 583

第三章 五十年代的话剧创作 583

第二节 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等 590

第三节 夏衍、曹禺、吴祖光的新作 596

第四节 胡可、陈其通、赵寰等军旅剧作家的创作 604

第五节 “第四种剧本”及其评价 610

第四章 六十年代话剧的浮沉和新时期话剧的复兴 617

第一节 《霓虹灯下的哨兵》和《千万不要忘记》等剧作 617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话剧的沉浮 623

第三节 新时期话剧的复兴与现实主义话剧的发展 627

第四节 苏叔阳、李龙云、宗福先的剧作 634

第五节 新时期初反思革命历史的剧作 650

第一节 话剧探索新潮和刘树纲、锦云等的剧作 657

第五章 八十年代以来话剧创作的新潮 657

第二节 八十年代刘川、漠雁等军旅剧作 665

第三节 沙叶新、丁一三等塑造革命领袖形象的剧作 670

第四节 新时期反映农村和工矿题材的话剧 672

第五节 婚爱题材话剧的新发展与女性剧作家白峰溪、沈虹光等的剧作 680

第六节 历史剧的新收获 685

第七节 关于历史剧的讨论 688

第六章 当代的独幕话剧 699

第一节 建国以来独幕剧的丰收 699

第二节 建国初十七年的优秀独幕剧 703

第三节 新时期的优秀独幕剧 707

第七章 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剧作家 710

第一节 各族剧作家笔下的少数民族生活 710

第二节 超克图纳仁与包尔汉的剧作 711

第三节 索朗次仁与乌·白辛的剧作 716

第四节 武玉笑的剧作 718

第八章 当代歌剧及其民族化 721

第一节 中国歌剧的发展轨迹 721

第二节 《草原之歌》等与当代歌剧中的西方影响和民族特色 723

第三节 深入探索的收获:《洪湖赤卫队》、《江姐》、《刘三姐》等英雄歌剧 726

第四节 当代歌剧的多元发展趋势 730

本卷后记 7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