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当代江苏简史
当代江苏简史

当代江苏简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定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0928039
  • 页数:496 页
图书介绍:
《当代江苏简史》目录
标签:简史 主编

总序 1

序[陈焕友] 1

引言 1

第一章 江苏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省人民政府的成立 11

第一节 南京政府覆亡,江苏全境解放 11

一、淮海战役的胜利和苏北解放 11

二、苏南和南京人民迎接解放的斗争 14

三、东路大军胜利渡江 18

四、南京政府覆亡和苏南解放 20

第二节 接管城市,建立人民政权 22

一、接管苏北城市,建立苏北行署 22

二、接管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 27

三、整治南京社会秩序,彻底治理“烂摊子” 30

四、接管苏南城市,建立苏南行署 33

第三节 平抑物价,稳定市场,恢复工业生产 37

一、三次平抑物价 37

二、统一财政经济工作,财政状况初步好转 39

三、老解放区公营工业生产的新发展 40

四、国营工业的建立 41

五、私营工商业政策的调整和生产的恢复 42

第四节 抗洪救灾,导沂治淮,恢复农村经济 44

一、抗洪抢险,救灾救民 44

二、导沂整沭与治理淮河 47

三、加强农村工作,恢复农业生产 50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完成土地制度改革,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52

一、镇压反革命 52

二、恢复区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再次确立 54

三、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 56

四、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 59

第六节 开展“三反”、“五反”,进行社会改革 61

一、开展“三反”运动,树立廉政新风 61

二、开展“五反”运动,巩固人民政权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64

三、进行社会改革,荡涤污泥浊水 67

四、坚持宗教自主,反对外来干涉 69

五、贯彻《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71

六、进行司法改革 71

第七节 教育和文化事业的调整与发展 73

一、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 73

二、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初步发展 75

三、科技事业初获成就 78

四、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起步 79

五、知识分子的学习与思想改造 84

第八节 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 86

一、打击投机倒把,继续稳定物价 86

二、平衡财政收支,组织城乡物资交流 88

三、新民主主义制度确立,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 89

二、恢复江苏省建制,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 92

一、南京、苏南、苏北合并的背景 92

第九节 南京、苏南、苏北合并,恢复江苏省建制 92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提前实现 96

第一节 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江苏“一五”计划 96

一、深入宣传和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96

二、江苏“一五”计划的制定 98

第二节 粮食统购统销 99

一、粮食统购统销势在必行 99

二、粮食统购统销在全省积极有序地进行 101

一、土地改革后江苏农村的变化 104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104

二、农业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 105

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 107

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过猛 109

第四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1

一、从单个工业企业的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 111

二、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8

三、对手工业和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9

一、抗御1954年洪灾 122

第五节 抗御特大洪涝灾害 122

二、大力兴修水利 124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共江苏省首届代表大会 127

一、中共江苏省第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27

二、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128

三、中共江苏省第三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129

第七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江苏初步建立 129

一、全省进行选并召开地方各级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29

二、各级人民委员会的普遍建立 131

第八节 政协江苏省各级委员会的建立 133

一、政协江苏省地方各级组织的产生 133

二、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实现“一五”计划开展工作 135

第九节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初步发展 138

一、“一五”期间农业生产达到新水平 138

二、“一五”期间工业生产的全面增长 140

三、发展教科文卫事业,改进知识分子工作 149

四、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风气良好 152

第十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55

一、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 155

二、从整风到反右派的转变 157

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后果和教训 160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1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贯彻和挫折 162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贯彻 162

二、从大修水利到大炼钢铁的“大跃进” 164

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67

四、事与愿违的挫折 169

第二节 初步纠“左”和继续“大跃进” 171

一、发现和着手纠正“左”的错误 171

二、初步整顿人民公社 172

三、适当调整经济计划高指标 175

四、开展“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 176

第三节 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78

一、“八字”方针的贯彻 178

二、农业政策的调整 180

三、工业的调整 183

四、经济管理体制的探索 185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新发展 186

一、调整后的恢复和发展 186

二、为现代化建设建立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 188

三、干部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 190

第五节 科教文卫事业的盲目扩张和调整后的发展 191

一、“大跃进”浪潮中的科教文卫事业 191

二、科教文卫事业的调整 192

三、调整后的发展 194

第六节 中共江苏省第四届代表大会 195

一、中共江苏省第四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5

二、中共江苏省第四届代表大会第二、三次会议 196

第七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克服困难中开展工作 198

一、省人民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和主要工作 198

二、市、县和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 199

四、松江、崇明等十县划归上海市管辖 200

三、乡、镇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 200

第八节 省政协为促进国民经济好转作贡献 201

一、省二届政协期间的主要工作 201

二、省三届政协会议的举行和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 203

第九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04

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动 204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曲折发展和结束 206

一、从评《海瑞罢官》到“五·一六”通知 211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 211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前奏 211

二、文化教育界人士遭受点名批判和揪斗 213

三、红卫兵“破四旧”与大串联 215

四、派遣工作组与批判“资反路线” 216

第二节 打倒一切,全面内乱 218

一、南京“一·三事件” 218

二、“一·二六夺权” 221

三、军管会的成立 223

四、武装与全面内乱 224

五、对党政机关和思想文化领域造成的严重危害 228

第三节 从省革委会成立到“批林批孔”运动 230

一、江苏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230

二、派驻工宣队、军宣队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31

三、中共江苏省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32

四、“清理阶级队伍”和清查“五·一六”运动 233

五、“批林批孔”运动及其在江苏的影响 235

第四节 全面整顿及其反复 237

一、全面整顿在江苏 237

二、江青、王洪文直接向江苏省委发难 238

三、南京事件的发生,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帮派骨干的反扑 239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江苏经济 243

一、极左思潮对经济工作的影响 243

二、全省经济的曲折发展 244

三、江苏经济曲折发展的原由 246

第五章 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 250

第一节 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在江苏的帮派体系 250

一、发动群众开展揭批斗争 250

二、揭批斗争的收获及其局限性 254

一、开始清算经济领域“左”的错误影响 255

第二节 积极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 255

二、农副业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迅速发展 256

三、社队企业在“夹缝”中成长 258

四、工业、交通运输逐步恢复,生产秩序渐趋正常 261

五、改建、扩建、新建一批骨干工程 263

六、恢复和发展商业、服务业,推进物资协作和对外贸易 265

七、经济工作尚未摆脱“左”的影响,要求过急,指标过高 266

一、教育事业的整顿与恢复 267

第三节 整顿与恢复教科文卫事业 267

二、加强对科技工作领导,着手抓科技队伍建设 269

三、文化艺术与新闻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271

四、卫生、体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提到重要议程 272

第四节 中共江苏省第六次代表大会 275

第五节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76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 276

二、江苏各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78

三、促进思想解放与平反冤假错案 279

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 281

第一节 学习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281

第六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81

二、落实政策,调动积极因素 283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批判右倾思潮 286

四、学习“历史决议”,统一思想认识 286

第二节 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287

一、调查研究,为国民经济的调整作准备 287

二、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整顿工业企业 290

第三节 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改革 293

一、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省逐步推行 293

二、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96

三、改革给农村经济增添了巨大活力 298

第四节 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苏南模式 299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久盛不衰 299

二、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成功之路 303

三、乡镇企业的兴起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305

第五节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苏北农业的崛起 307

一、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村改革 307

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行农业现代化试验 309

三、里下河和淮北新商品粮基地的崛起,江苏农业南北协调发展 312

一、实行省辖市领导周围县的行政管理体制 315

第六节 实行市领导县新体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15

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展开 317

三、放开市场调节,发展横向经济联合 320

第七节 全面推进对外开放 324

一、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324

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和出口商品构成提高 325

三、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成就 328

四、开发区建设和群星灿烂的工业卫星镇 332

五、活跃的对外交流和旅游业 333

第八节 国家重点项目相继兴建,大中小型企业逐步合理配置 334

一、仪征化纤、扬子乙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建成 334

二、大中型企业骨干作用的发挥和大中小型企业的配置 337

三、中小企业的改组、改造和提高 340

第九节 治理整顿和持续发展 343

一、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343

二、经济波动的特征和原因 346

三、市场启动与经济复苏 347

四、经济持续增长的十三年 349

一、1979年溧阳县的抗震救灾工作 353

第十节 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353

二、1984年黄海发生地震 354

三、1990年常熟、太仓发生地震 354

第十一节 抗洪救灾、再兴水利 355

一、1991年的特大洪涝灾害 355

二、震撼人心的抗洪救灾斗争 357

三、减灾建设和大灾之年无大疫 360

四、大灾后反思,反思后大干 363

第一节 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366

一、中共江苏省第七次代表大会 366

第七章 新时期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366

二、分期分批进行整党 368

三、中共江苏省第八次代表大会 369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恢复和完善 371

一、拨乱反正,恢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71

二、逐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72

第三节 全省政协工作的恢复和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 382

一、全省政协恢复工作 382

二、认真落实政策,履行政协职能 383

三、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387

一、工会组织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 392

第四节 工会、共青团、妇联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 392

二、共青团组织青年发挥突击队作用 395

三、妇联组织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 397

第五节 科技兴省,教育为本 400

一、科技兴省战略的确立和科技环境的改善 400

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火炬”带的建设 403

三、企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兴农的发展 404

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406

五、教育改革和改善办学条件 41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 411

第六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安定团结 411

二、1989年的政治风波在江苏 414

三、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415

第七节 端正党风,反腐倡廉 417

一、贯彻《准则》,积极开展党风党纪教育 417

二、采取措施,大力纠正不正之风 419

三、查办大案要案,严厉打击经济领域内的犯罪活动 421

四、加强监督,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制度建设 423

一、认真学习,解放思想 425

第一节 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 425

第八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425

二、参观考察,拓宽思路 426

三、明确目标,作出部署 426

第二节 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27

一、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427

二、积极探索企业改革 429

三、加快建设市场体系 431

四、整体推进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432

一、加快开发区建设 434

第三节 扩大开放,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 434

二、对外贸易高速增长 436

三、利用外资有新突破 436

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步伐明显加快 437

五、国际旅游、对外交流有新发展 438

第四节 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439

一、江苏经济登上新台阶 439

二、农业及其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较快 440

三、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442

四、重点建设进程加快 444

五、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446

六、财政金融形势稳定发展 447

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448

第五节 计划生育,珍惜土地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执行 449

一、推进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449

二、加强土地管理,重视耕地保护 452

三、积极治理污染,认真保护环境 454

第六节 坚持“两手抓”方针,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456

一、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群众 456

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 458

三、繁荣理论、教育、文化和新闻出版事业 460

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462

第七节 标本兼治,坚决、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464

一、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464

二、大力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466

三、专项治理,纠正不正之风 468

四、深入开展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加强制度建设 471

第八节 中共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 472

一、中共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472

二、中共江苏省第九届三次全会通过“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 474

一、全省五级人大代表同期换届选举 475

第九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 475

二、选举产生地方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 476

三、加快经济立法步伐 478

四、组织人大代表评议本级“一府两院”工作 479

五、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的检查督促 480

六、加强地方各级人大自身建设 481

第十节 政协工作在开拓中前进 482

一、省、市、县政协同期换届 482

三、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活动 483

二、组织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政协新《章程》 483

四、开展海外联络工作和人民外交活动 486

五、文史资料工作有新的进展 487

第十一节 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纲领开了个好头 488

一、国民经济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 488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迈出新的步伐 489

三、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重大突破 490

四、合理调整行政区划 491

五、作出建设文化大省的部署 491

后记 4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