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通论  第3卷  科学论
自然辩证法通论  第3卷  科学论

自然辩证法通论 第3卷 科学论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小礼主编;吴义生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04007303X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通论 第3卷 科学论》目录

前言 1

一、科学观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1

第一章 科学 1

第一节 现代建立的科学概念 2

一、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体系 3

二、科学学和现代科学观 5

三、《科学论》的理论内容和体系结构 9

二、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 10

三、科学的社会建制 15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性质 21

一、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范畴 22

二、科学技术是物质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三、科技研究活动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阶段 26

四、科学是社会生产力的一种特殊形式 27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9

一、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第一位变革作用 31

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33

三、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 35

四、科学研究工作要走在生产前面 37

五、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 39

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1

第一节 科学家的职业特点 44

一、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44

第二章 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 44

二、科学家的职业特点 48

第二节 科学家组织形式和科学共同体 51

一、科学组织形式及其演变 51

二、科学共同体 55

三、科学学派 58

第三节 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64

一、科学家的职业特点与科学家的特殊素质 64

二、科学家的智力因素 69

三、科学家的道德素质 70

第四节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80

一、探求客观真理,否证错误认识 80

二、促使科学造福人类 81

三、科学家对社会责任认识的变化 82

第三章 科学的社会功能 91

第一节 对科学的社会功能的反思历程 91

一、圣西门和孔德的见解 91

二、谢勒和韦伯的认识 92

三、20世纪对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研究 95

第二节 认识世界的功能 97

一、科学帮助人类认识未知 98

二、科学增强人类的认识能力 99

第三节 改造世界的功能 100

一、变革自然和保护自然 101

二、改造社会 104

三、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 108

第四节 政治功能 109

一、扩大政治影响 110

二、政治较量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112

三、增强军事实力 113

第五节 文化功能 116

一、科学是一种社会文化力量 116

二、科学文化 117

三、科学促进社会意识变革 118

第四章 科学发展的规律性 121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加速律 121

一、科学加速发展思想的提出 121

二、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 123

三、科学发展加速律的表现形式 125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 126

一、物质生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 127

二、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 132

三、军事斗争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136

四、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文化传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38

第三节 科学系统的内部矛盾 139

一、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的相互作用 140

二、科学理论间和科学学派间的争论 144

三、学科间的相互作用 145

第四节 科学发展动力的研究 147

一、科学和经济的相互作用 150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150

第五章 科学与经济 150

二、围绕赫森论文的争辩 151

三、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对科学的制约 154

第二节 科学与经济增长 155

一、科学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155

二、科学进步与经济“起飞” 157

第三节 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 159

一、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159

二、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全球化 161

三、科学技术推动经济活动的科学化 162

一、科学研究活动的划分 163

第四节 研究与开发 163

二、科学研究的经济效益 165

三、科研经费的投资 170

第五节 迎接新的技术革命 172

一、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 172

二、技术革新的实质 173

三、技术革新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 175

四、技术革新与消费革命 178

第六章 科学与教育 181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181

一、保存与传递文化 181

二、促进入的社会化 182

三、影响社会分层 183

五、推动经济发展 184

四、促进科学进步 184

第二节 科学对教育的影响 189

一、科学促进古典教育传统的革新 189

二、现代科学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192

第三节 教育制约科学的发展 195

一、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196

二、培养高级科技人员 197

三、更新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 198

四、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 198

第四节 教育改革和现代化 201

一、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203

二、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203

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204

三、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204

第七章 科学与伦理 208

第一节 科学与价值 208

一、价值与价值关系 209

二、科学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 211

三、科学与价值的联系 213

四、科学的价值 218

第二节 科学中的道德问题 221

一、人体实验 221

二、人体器官和组织移植 222

三、试管婴儿 223

四、优生、遗传工程 224

五、关于安乐死问题 226

六、环境道德问题 228

七、生态道德 229

八、核能应用 231

九、工程技术伦理学 232

十、宇宙伦理问题 233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与道德进步 235

一、几种不同看法 235

二、科学技术发展推动道德进步 238

三、道德进步反作用于科学技术 243

第八章 科学与宗教 245

第一节 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根源 245

一、宗教的本质 245

二、宗教产生的根源 247

第二节 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和斗争 250

一、科学与宗教的区别 250

二、宗教与科学的冲突 254

第三节 宗教与科学的相互作用 257

一、宗教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积极作用 257

二、新教伦理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59

三、科学对宗教的影响 262

第四节 宗教与科学关系的新变化 263

第五节 自然科学家的宗教信仰 267

一、几种主要的类型 267

二、爱因斯坦对宗教的态度 270

一、应做全面的历史的分析 272

第六节 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复杂性 272

二、信仰宗教的自由与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74

第九章 科学面临的挑战 275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75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酝酿与形成 275

二、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78

三、科学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 280

第二节 人口 281

一、人口的爆发式增长 281

二、人口与科学技术进步 283

三、人口与粮食 284

四、人口的老龄化 286

一、资源与文明 287

第三节 资源 287

二、矿物资源的有限性 289

三、水资源的匮乏 291

四、森林的退缩 293

第四节 环境 294

一、新兴的环境科学 294

二、世界性的生态危机 297

三、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 299

四、没有破坏的发展 302

第五节 对科学中立性的挑战 303

一、科学是“中立”的吗? 303

二、科学的“功”和“罪” 305

三、科学和反科学 307

第十章 科技政策和科技立法 309

第一节 科技政策的性质和作用 309

一、科技政策的特点 310

二、科技政策的作用 310

三、科技政策研究的兴起 312

第二节 科技政策研究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313

一、科技政策的指导思想 313

二、协调科技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系 314

三、完善科学技术的组织体制 315

四、把握重大比例关系的平衡 316

五、选择科学技术的重点发展领域 319

六、摆正自力更生与技术引进的关系 320

第三节 科技政策的发展趋势 321

一、科技政策的历史演变 321

二、20世纪90年代科技政策的发展趋势 325

三、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328

第四节 科技立法 329

一、科技立法的必要性 330

二、科技立法的原则 332

三、我国的科技立法 334

主题索引 336

人名索引 338

主要参考文献 341

后记 3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