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发展哲学导论
发展哲学导论

发展哲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耕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0429932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资助课题:发展哲学是在严密的哲学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关于社会发展最一般的理论体系。本书力图从正面角度对发展哲学的理论框架进行剖析和构建,以确立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
《发展哲学导论》目录

第一章 发展哲学概论 1

第一节 发展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 1

一、发展哲学的研究对象 1

序言 韩庆祥 1

二、发展哲学的社会功能 3

第二节 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 8

一、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8

二、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 12

一、发展哲学与哲学的关系 13

第三节 发展哲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13

二、发展哲学与发展学的关系 14

第四节 发展哲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17

一、发展哲学的学科性质 17

二、发展哲学的特点 19

第五节 发展哲学的产生 21

一、发展哲学产生的发展问题根源 21

二、发展哲学是发展研究理论的升华 25

一、发展哲学所具有的观念认识意义 28

第六节 发展哲学研究的重大意义 28

二、创建发展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现实化和具体化的尝试 29

三、发展哲学是当今中国发展实践的理论自觉 31

第二章 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观的学问 34

第一节 发展观的理论形态 34

一、发展观的三种形态 34

二、发展观是发展认识论、发展方法论和发展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体 35

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 37

四、新旧发展观的价值底蕴 39

一、当代发展观演变的历史轨迹 44

第二节 当代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44

二、当代发展观转折的逻辑底蕴 53

第三节 扬弃旧的发展观 确立新的发展观 58

一、旧发展观的表现及其局限性 58

二、新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65

三、新发展观和旧发展观的具体区别 69

四、树立新的发展观是21世纪成为合格的发展主体的重要标志 71

第三章 社会发展是发展哲学的核心范畴 74

一、社会发展的含义 75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含义和特征 75

二、社会发展的特征 80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结构和功能 85

一、社会发展的类型 86

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素 88

三、社会发展的功能 90

第四章 社会发展的九大趋势 93

第一节 人体化趋势 93

一、生产劳动的人性化趋势 94

二、保护人权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95

三、业余时间的增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关键条件 96

四、人本化趋势的哲学分析 97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持续化趋势 99

一、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 100

二、持续化浪潮的兴起和发展 100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跨世纪中国的重大战略选择 102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科技化趋势 104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点 105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功能 107

三、不应忽视科学技术的负效应 111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知识化趋势 112

一、知识:社会发展的新主导性力量 112

二、知识经济是知识化趋势的物质基础 115

三、知识贫困是一切贫困之源 117

四、我们正在步入学习化的社会 119

第五节 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 121

一、清洁生产和绿色营销是生态化运动的主角 121

二、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重要的生活时尚 123

三、生态化的政治活动和法规建设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125

四、生态文化使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深入到了思想领域 128

第六节 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130

一、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130

二、全球化的成因 133

三、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35

第七节 社会发展的加速化趋势 137

一、社会加速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 138

二、加速发展的负效应值得重视 140

三、应对社会的加速发展趋势适当控制 142

第八节 社会发展的信息化趋势 143

一、生产活动的信息化 144

二、生活方式的信息化 146

第九节 社会发展调控的强化趋势 150

一、社会发展的调控强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51

二、加强调控是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紧迫课题 154

三、社会发展调控强化趋势的表现 155

第五章 发展主体与发展客体 157

第一节 发展主体 157

一、发展主体的含义 158

二、发展主体的属性 160

三、发展主体的要素结构和形式结构 162

第二节 发展客体 168

一、发展客体的含义 168

二、发展客体的类型 169

三、发展客体的性质 171

第三节 发展主体和发展客体的关系 176

一、发展主体和发展客体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176

二、发展主体和发展客体之间的多重关系 181

三、发展主客体关系的演化历程 183

第六章 发展哲学的规律体系 185

第一节 发展意识适合发展存在状况的规律 186

一、发展存在与发展意识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总体矛盾 187

二、发展存在和发展意识的辩证关系 189

三、发展意识适合发展存在状况的规律 192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代价规律 194

一、代价的定义、表现及其特征 194

二、社会发展的代价规律 197

三、代价规律与代价意识 203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协调规律 205

一、协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06

二、社会发展的协调规律 210

三、提出社会发展协调规律的重要意义 213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创新规律 214

一、创新概述 214

二、社会发展的创新规律 220

三、从自发创新的时代走进自觉创新的时代 224

第五节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律 227

一、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涵义 227

二、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类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存在 232

三、提出可持续发展规律的重要意义 234

第七章 发展哲学的若干理论原则 236

第一节 社会发展力理论 236

一、社会发展力的含义 236

二、社会发展力的构成 239

三、社会发展力要素间的辩证关系及其评价尺度 243

四、当代社会发展力所遇到的严重危害 244

五、提高发展力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45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选择理论 247

一、选择的基本内涵 248

二、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2

三、主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256

四、主体选择的客观制约性 258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普遍受益理论 262

一、普遍受益原则的内涵界定 263

二、倡导普遍受益原则的必要性 266

三、实现普遍受益的方法论问题 271

一、发展预测的基本内涵 275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预测理论 275

二、科学的预测是当代社会发展所亟须的 281

三、预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87

第八章 发展哲学与中国的发展 292

第一节 邓小平发展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主导形态 292

一、邓小平发展观的内容 293

二、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16

三、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邓小平发展观 319

第二节 稳定与发展:新世纪中国社会的两大战略主题 321

一、稳定、发展的含义及其关系 322

二、为什么说稳定与发展是当今中国的两大主题 326

三、如何确保稳定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实现 329

第三节 大文明建设是中国社会全面持续发展的主导性内容 334

一、大文明的内涵界定 334

二、关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深入研讨 339

三、提出大文明的理由和依据 343

四、提出和建设大文明理论和实践意义 347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文明 350

重要参考文献 354

后记 35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