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平江县志
平江县志

平江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南省平江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汇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2604061
  • 页数:90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宋史新编下一篇:现代上海大事记
《平江县志》目录

目 录 1

卷一 总 述 1

卷二 大事记 23

卷三 地 理 31

第一篇 建 置 47

第一章 沿革·境域 49

第一节 沿革 49

第二节 境域 50

附 县境边界异动情况 51

第三节 今县治鹤岭 53

第二节 唐代县治中县坪 53

第一节 汉代县治金铺观 53

第二章 县治 53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4

第一节 清代的行政区划 5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55

第三节 苏维埃政府时期的行政区划 58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 58

第四章区、乡简况 65

第一节各区简况 65

第二节 乡、镇概况 71

第五章 地 名 73

第一节 地名普查 73

第二节 部份地名由来 73

附部份地名更名录 75

第一章 地 质 78

第一节 地层 78

第二篇 自然地理 78

第二节 岩体 79

第三节 褶皱与断裂 80

第四节 地震 81

第二章 地 貌 82

第一节 地貌类型 82

第二节 地貌分区 83

第三章 山脉·河流 85

第一节 山脉 85

第二节 河流 87

第一节 日照·气温·降水 89

第四章 气候 89

第二节 风·霜·雾·雪 92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93

附 物 候 94

第五章 自然灾害 96

第一节 水灾 96

第二节 旱灾 97

第三节 风灾 97

第四节 雹灾 97

第五节 大雪·冰冻 98

第六节 虫灾 98

第一节 土地资源 99

第六章 自然资源 99

第二节 水资源 100

第三节 生物资源 101

第四节 矿物资源 102

第五节 能源 103

第三篇 人口 103

第一章 人口状况 105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05

第二节 人口变动 106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 108

第二章 人口结构 111

第一节 户口·民族结构 111

第二节 性别·年龄结构 113

第三节 城与乡·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结构 114

第四节 在业人口·不在业人口结构 115

第五节 劳动适龄人口 116

第三章 人口素质 117

第一节 人口体质 117

第二节 人口寿命 118

第三节 文化程度 119

第四节 专业技术 120

第五节 残疾人口 120

第四章 婚姻·生育 121

第一节 婚姻 121

第二节 生育 122

第二节 人口控制 124

第五章 人口再生产管理 124

第一节 管理结构 124

第三节 人口统计与人口普查 125

第六章 姓氏 127

第一节 姓氏普查 127

第二节 150个姓氏迁平简况 127

第三节 几个主要姓氏迁平原因考 133

卷四 经 济 133

第四篇 综合经济 135

第一章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135

第一节 总产值 135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 136

第四节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长速度 138

第三节 国民财产总值 138

第二章 计划管理 140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 140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140

第三节 计划物资管理 141

第三章 劳动力管理 144

第一节 劳动力调配利用 144

第二节 就业·待业 145

第三节 职业培训 146

第四节 职工劳动保护 146

第二节 土地开发 148

第一节 管理制度 148

第四章 土地管理 148

第三节 土地征用 149

第四节 查田定产 149

第五章 分配管理 151

第一节 农村收益分配 151

第二节 工商企业收益分配 152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154

第一节 登记·发照 154

第二节 商标·广告 155

第三节 合同·仲裁 155

第四节 市场管理 156

第一节 物价监督检查 158

第七章 物价管理 158

第二节 价格变化 160

第三节 工农业产品比价 163

第八章 标准计量管理 165

第一节 度量衡变化 165

第二节 计量与标准化管理 165

第九章 统计·审计 167

第一节 统计 167

第二节 审计 167

第五篇 农业 167

第一章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170

第一节 总产值·总收入 170

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变化 172

第四节 农业投资 173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水平 173

第五节 农业商品率 174

第六节 农业经济效益 175

第二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178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78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79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80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82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 183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 185

第二节 耕地·水面 185

第三章 农业生产力状况 185

第三节 水利灌溉 188

第四节 畜力·机具 188

第五节 肥料·饲料·牧草·蜜源 189

第四章 农技、农艺 192

第一节 品种改良 192

第二节 栽培技术 194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96

第四节 植物保护 197

第五章 种植业 198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98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00

第一节 家畜饲养 202

第六章 养殖业 202

第二节 禽、蜂、蚕饲养 205

第三节 渔业 207

第四节 疫病防治 209

第七章 乡镇企业 211

第一节 种类·数量 211

第二节 经济效益 211

第三节 名优产品 213

第八章 基地·农场 215

第一节 基地 215

第二节 农场 216

第九章 农业区划 217

第一节 农业生产区划 217

第二节 综合农业区划 219

第六篇 林业 220

第一章 森林资源 220

第一节 林业用地 220

第二节 树种 220

附 古树选介 221

第三节 森林面积 223

第四节 森林蓄积量 223

第二章 山林权属·森林分布 224

第一节 山林权属 224

第二节 森林分布 224

第三节 造林 228

第二节 植树 228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28

第三章 植树造林 228

第四节 育林 229

第四章 森林保护 231

第一节 病虫害及其防治 231

第二节 森林防火 231

第三节 制止乱砍滥伐 232

第五章 林业基地·林场 233

第一节 林业基地 233

第二节 林场 233

第六章 木材采运及林产品产量 237

第一节 木材采伐及林区运输 237

第二节 林产品产量 238

第七篇 工 业 243

第一章 手工业 243

第二章 工业企业 246

第一节 企业数量 246

第二节 企业设置 246

第三节 企业选介 251

第三章 工业门类 255

第一节 纺织·造纸工业 255

第二节 食品工业 257

第三节 采掘·建材工业 258

第四节 电力工业 261

第五节 机械·电器工业 262

第六节 化学与日用品工业 263

第四章 投资·生产·效益 266

第一节 投资 266

第二节 原料·设备 267

第三节 产品·产量 270

第四节 效益 271

第八篇 水利·水电 276

第一章 水利工程 276

第一节 平塘·堰坝 276

第二节 小型水库 277

第三节 中型水库 279

第五节 水轮泵站 280

第四节 灌区 280

第六节 防洪工程·河道治理 282

第二章 水电工程 283

第一节 县办电站 283

第二节 区、乡办电站 284

第三节 村、组、户办电站 287

第四节 电网 287

第三章 水利水电管理 289

第一节 工程管理 289

第二节 灌溉管理 289

第三节 发、供、用电管理 290

附:水利水电建设成果 291

第二节 水土保持 293

第四章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293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93

第九篇 城乡建设 295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95

第一节 县城概况 296

第二节 城垣·街道 297

第三节 供水·排水 298

第四节 照明·电讯 299

第五节 环境卫生·园林绿化 299

第六节 住宅 300

第二章 乡镇建设 301

第一节 乡村建设 301

第二节 集镇建设 302

第三章 公共用房建设 308

第一节 办公用房建设 308

第二节 工商企业用房建设 310

第三节 文教卫生用房建设 311

第四节 房产管理 312

第四章 建筑业 314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14

第二节 设备与技术 314

第三节 设计与施工 315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17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17

第二节 环境治理 318

第十篇 交通·邮电 320

第一章 陆路交通 320

第一节 民路·民桥 320

第二节 公路·公路桥 321

第二章 水路交通 329

第一节 航道 329

第二节 渡口·码头 329

第三节 船闸·筏道 332

第三章 路道养护 333

第一节 公路养护 333

第二节 航道养护 334

第一节 运输工具 335

第四章 运输 335

第二节 客运 337

第三节 货运 338

第四节 装卸搬运 338

第五章 交通监理 339

第一节 车船监理 339

第二节 牌照发放 339

附:主要交通事故 340

第六章 邮 政 342

第一节 邮政局所 342

第二节 邮政业务 342

第三节 邮件投递 344

第二节 电话 347

第七章 电 信 347

第一节 电报 347

第三节 传真 348

第十一篇 贸易 351

第一章 商业类型·商业管理 351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351

第二节 集体商业 351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 352

第四节 国营商业 353

第五节 商业管理 354

第一节 批发网点 356

第二节 零售网点 356

第二章 商业网点 356

第三节 饮食、服务业网点 357

第四节 乡、镇集市 358

附商业企业选介 360

第三章 地方产品收购 361

第一节 粮、油收购 361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 362

第三节 地方工业(手工业)产品收购 364

第四节 外贸商品收购 365

第五节 废旧物资回收 366

第四章 商品调、存 367

第一节 商品调入 367

第二节 商品调出 367

第三节 商品储存 368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与销售 370

第五章 商品供应与销售 370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供应 371

第三节 粮、油供应 373

第四节 其它生活资料供应与销售 374

第十二篇 财税金融 381

第一章财 政 381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81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81

第一节 税收体制 388

第二节 税种、税率变化 388

第二章 税 务 388

第三节 税收稽征 395

第四节 税收减免 397

第三章 金 融 398

第一节 金融组织 398

第二节 货币 399

第三节 存款与储蓄 401

第四节 信贷 404

第五节 代理业务 406

第四章 保险 407

第一节 保险种类 407

第二节 保险理赔 408

第一节 物质生活消费习惯 410

第一章 消费习惯 410

第十三篇 消费 410

第二节 文化生活消费习惯 411

第二章 消费水平 412

第一节 消费总额 412

第二节 消费购买力 413

第三节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413

第四节 主要生活消费品消费量 414

第三章 居民消费 416

第一节 居民商品消费与自给性消费 416

第二节 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416

第二节 社会消费构成 421

卷五 政 治 421

第一节 社会消费额 421

第四章 社会消费 421

第三节 控制社会集团消费 422

第十四篇 人大·政协 423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23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423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426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26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29

第五节 人大常委会 430

附县议会·参议会 430

第一节 政协平江县委员会 432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 432

第二章 政 协 432

第三节 工作机构和主要活动 433

第十五篇 政府 435

第一章 机构设置 435

第一节 平江县公署 435

第二节 平江县政府 436

第三节 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抗日民主政府 436

第四节 平江县人民政府 437

附平江县人民政府机构设置演变一览表 440

第五节 基层政权机关 442

第一节 人员录用 443

第二节 人员编制 443

第二章 人 事 443

第三节 干部管理 446

第四节 奖励处分 447

第五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定 448

第三章 工资福利 451

第一节 工资制度与职工工资 451

第二节 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 455

第三节 奖金、补贴与加班工资 456

第四节 职工福利待遇 457

第四章 民 政 460

第一节 优抚 460

第二节 社会福利·救济 463

第三节 扶助老根据地建设 465

第四节 安置 467

第五节 婚姻登记 468

第五章 信访·侨务·涉外事务 469

第一节 信访 469

第二节 侨务 469

第三节 涉外事务 470

第十六篇 党派群团 47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平江县地方组织 472

第一节 县级党组织 472

第二节 基层党组织 473

第三节 党员 473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 476

第五节 党务 477

第六节 纪律检查 482

第七节 党的中心工作 48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平江县地方组织 489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89

第二节 党员 489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489

第四节 党务 490

附1、三民主义青年团平江县组织 490

附2、 中统平江县组织 491

第三章 其他党派 492

第一节 自由党 492

第二节 青年党 492

第一节 工会组织 493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93

第二节 农会组织 494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95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496

第五节 其他组织 497

第十七篇 公安司法 499

第一章 机构设置 499

第一节 清末时期的司法机构 499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司法机构 499

第三节 苏维埃政府时期的司法机构 500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公安司法机构 500

第二章 公 安 502

第一节 治安管理 502

第三节 消防 505

第二节 刑事案件侦察 505

第四节 政治保卫 506

第三章 检察 508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08

第二节 监所检察 509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09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09

第四章 审 判 510

第一节 审判制度 510

第二节 审判活动 510

第三节 案件复查纠错 510

第二节 法制教育 512

第五章 司法行政 512

第一节 法律实施 512

第三节 狱政管理 513

第四节 律师·公证 514

第五节 民事调解 514

第十八篇 军事 515

第一章 军事要地·军事设施 515

第一节 军事要地 515

第二节 军事设施 517

第二章 地方军事机构及武装 519

第一节 清代地方军事机构及武装 519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军事机构及武装 51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地方军事机构及武装 520

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平江组织 520

第三章 兵役·民兵 522

第一节 兵役 522

第二节 民兵 523

第四章 驻 军 526

第一节 清兵 526

第二节 南、北政府军 526

第三节 国民革命军 526

第四节 中国工农红军、新四军、八路军 527

第五节 人民解放军 527

第二节 北伐平江之役 528

第五章 重大兵事 528

第一节 太平军进攻平江 528

第三节 栗山巷阻击战 529

第四节 九岭阵地争夺战 529

第五节 浯口保卫战 530

附 日本侵略军侵犯平江的罪行 531

卷六 文 化 531

第十九篇 科技 533

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队伍 533

第一节 科技管理机构 534

第二节 科研单位 534

第三节 科技团体 535

第四节 科技队伍 536

第二章 科学普及 538

第一节 科普活动 538

第二节 科技服务 539

第三节 科技应用 540

第三章 科技研究 545

第一节 主要科技成果 545

第二节 新发明 551

第三节 新发现 551

第四章 科技管理 554

第一节 科技成果管理 554

第二节 技术承包与协作 555

第三节 专利申请与技术转让 556

第二十篇 教育 558

第一章 学 校 558

第一节 清代学校 558

第二节 现代学校 559

第二章 教 师 569

第一节 教师队伍 569

第二节 教师素质 570

第三节 教师待遇 572

第三章 教 学 572

第一节 学制 572

第二节 课程设置 572

第三节 课堂教学 576

第四节 教学研究 577

第五节 考试 577

第六节 勤工俭学 578

第七节 教育成果 578

第四章 管 理 581

第一节 教育行政管理 581

第二节 教学管理 581

第三节 教育经费 582

第二十一篇 文化 585

第一章 文化组织 585

第一节 戏班·剧团 585

第三节 图书馆、室 587

第二节 文化馆、站 587

第四节 电影院、队 588

第五节 书店 589

第二章 文学艺术 590

第一节 著述创作 590

第二节 民间文学艺术 593

第三章 出版·广播·电视 598

第一节 出版 598

第二节 广播 599

第三节 电视 600

第一节 历史文物 601

第四章 文 物 601

第二节 近、现代文物 603

第三节 文物保护 604

第五章 档案·县志编纂 605

第一节 档 案 605

第二节 县志编纂 606

第二十二篇 医药·卫生·体育 610

第一章 医 药 610

第一节 中药 610

第二节 西药 610

第三节 医药经营 611

第四节 药政管理 611

第一节 医疗单位 614

第二章 医疗单位·医务人员 614

第二节 医务人员 616

第三章 医疗技术·医疗设施 618

第一节 医疗技术 618

第二节 医疗设施 620

第三节 非直接医疗 621

第四章 卫生防疫 622

第一节 卫生防疫组织 622

第二节 免疫接种 622

第三节 传染病管理 623

第一节 妇幼保健组织 624

第二节 接生 624

第五章 妇幼保健 624

第三节 儿童保健 625

第四节 妇女病防治 625

第六章 爱国卫生运动 626

第一节 环境卫生 626

第二节 食品·饮水卫生 626

第三节 学校·厂矿卫生 627

第七章 疾病防治 629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629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629

附疑难特殊病例 631

第八章 卫生行政管理 633

第一节 医院管理 633

第二节 农村卫生管理 634

第三节 医疗事故管理 635

第九章 体 育 636

第一节 体育机构·设施 636

第二节 传统体育 636

第三节 群众体育 637

第四节 学校体育 637

第五节 体育竞赛 637

第二十三篇 风俗·方言·宗教 639

第一章 社会民俗 639

第一节 民风民规 639

第二节 称谓 640

第三节 婚丧喜庆 641

第二章 生产(行业)习俗 643

第一节 农业习俗 643

第二节 商业习俗 643

第三节 手工业习俗 643

第四节 运输业习俗 644

第五节 其他服务业习俗 644

第三章 生活习俗 645

第一节 饮食 645

第二节 服饰 646

第三节 住房 647

第四节 用具 647

第一节 岁时节日 648

第四章 信仰民俗 648

第二节 迷信习俗 650

第三节 禁忌 650

第五章 方言归属及内部差异 651

第一节 方言归属 651

第二节 内部差异 651

第六章 平江语系 654

第一节 声母 654

第二节 韵母 654

第七章 地方词汇 658

第一节 词汇例举 658

第二节 谚语 663

第三节 歇后语 666

第八章 地方语法 667

第一节 词类 667

第二节 词法 668

第三节 语序 669

第九章 宗教 670

第一节 佛教 670

第二节 道家 670

第三节 天主教 671

卷七 苏区志 671

第二十四篇 苏区建置沿革 671

第四节 基督教 672

第一章 概 述 673

第二节 境域 675

第三节 行政区划 675

第一节 沿革 675

第二章 建 置 675

附:苏区机关驻地 677

第二十五篇 苏区政治·军事 679

第一章 苏区政治 679

第一节 党、政、群团组织 679

第二节 苏维埃政纲与决议 681

第三节 重大政治活动 682

第二章 苏区军事 686

第一节 武装暴动 686

第二节 武装组织 690

第三节 军事建设 691

第四节 扩红支前 692

第三章 “围剿与反“围剿 694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对苏区的“围剿 694

第二节 苏区人民的反“围剿 695

附“平江惨案及国民党政府对平江共产党组织的破坏 696

第二十六篇 苏区经济·文化 699

第一章 苏区经济 699

第一节 苏区的经济政策 699

第二节 苏区农业 699

第三节 苏区工业 700

第四节 苏区商业 700

第五节 苏区财政 701

第六节 苏区金融 701

卷八 人 物 703

第三节 群众文化 703

第二章 苏区文化 703

第一节 苏区教育 703

第二节 新闻出版 703

第四节 卫生事业 704

第二十七篇 人物传略 705

第一章 英烈 705

黄腾鸿 705

胡轮 705

向钧 705

罗纳川 706

陈茀章 706

周仁绪六兄弟 706

毛简青 707

邹平、侯金武、方国民 707

余贲民 708

李宗白 708

赖汝樵四兄弟 709

李华英 709

邓希之 709

高咏生 710

张警吾 710

胡筠 711

陈孟根一家六烈士 711

邱训民一家三代五烈士 712

邓湘君 712

张金楼 712

魏平 713

方维夏 713

黄启东 714

平江惨案六烈士 714

涂正坤 714

罗梓铭 714

曾金声 714

鄄济民 715

李淑陶 715

徐秋香 715

赵禄吟 715

吴贺泉 715

吴渊 715

余本健 716

冯杏娥 716

周桂生 716

钟昌基 716

胡荣 717

凌则民 717

曾国旗 718

张文彬 718

吴光远 718

复兴山灭火十一烈士 719

欧阳煌、欧阳翰 720

余虎恩 720

第二章 军界人物 720

朱德树 720

唐国华 720

黄鸾鸣 721

陈楚赟 721

凌敏刚 721

余韶 721

孔峭矾 721

徐德操 722

钟赤兵 722

吴自立 722

罗湘涛 722

王赤军 722

谢福林 723

苏振华 723

傅秋涛 724

李桂林 724

何维忠 724

邱创成 725

黄连秋 725

杨尚高 725

谢忠良 725

钟伟 725

甘渭汉 726

余光文 726

李梓斌 727

张书详 727

张令彬 728

赖毅 728

何能彬 728

舒适存 728

张平凯 728

钟期光 729

秦化龙 730

吴信泉 730

李元度 731

李有棻 731

第三章 政界人物 731

张岳龄 731

李积芳 732

董纯 732

邱一涵 732

李茇 732

陈长簇 733

吴溉之 733

李六如 733

黄耀南 734

杨奇清 734

陈再励 734

徐敏 735

吴克坚 735

喻杰 736

曹瑛 736

第四章 科教文卫界人物 737

钟显英 737

湛辛彝 737

苏舆 737

凌容众、李樵松 737

周勺泉 738

方克刚 738

胡意诚 738

李蕃熙 739

张健甫 739

方授楚 739

向恺然 739

方福贤 740

李航寰 740

李季 740

吴维岳 741

刘溉源 741

罗合如 741

毛节喜 741

凌敏猷 742

李昌鄂 742

彭泽淘 742

第五章 农工商界人物 744

凌霞新 744

方鸣皋 744

第六章 其他界别人物 745

释卧云 745

周仲平 745

李泰阶 745

余维翰 746

唐柳生 746

余洒度 746

张子谋 746

黄雍 747

孔荷宠 747

唐炳初父子 747

赖逸休 748

第二十八篇 名 录 749

第一章 军政界人物 749

第一节 清末军政界人物 74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政界人物 75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军政界人物 751

第二章 老红军 753

第三章 县籍在外科教文卫界人物 756

第四章 本县近、现代职官 761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主要职官 761

第二节 苏区地方组织负责人 766

第三节 解放后的主要职官 770

第五章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799

第一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799

第二节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800

第六章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809

第一节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809

第二节 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812

第七章 县籍在台知名人士 815

第八章 侨居国外知名人士 817

第九章 英烈 818

第一节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烈士 818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英烈 873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烈士 875

卷末 附 录 877

一、文献辑要 877

(一)明清时期文告 877

(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文告 878

(三)平江县政府文告 882

(四)平江县人民政府文告 884

二、杜甫墓研究资料 887

三、奇闻异事 891

四、索引 892

(一)湖南省平江县地方志丛书索引 892

(二)《平江县志》表格索引 893

(三)本届修志查阅资料索引 89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