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村教育论  新世纪版
农村教育论  新世纪版

农村教育论 新世纪版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少元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4339707
  • 页数:490 页
图书介绍:
《农村教育论 新世纪版》目录

引言 1

上编 农村教育概论 9

第一章 农村教育沿革——借鉴吸收论 9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历史经验 9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历史沿革 9

(二)旧中国的农村教育改良实验 12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教育 15

二、发达国家农村教育的历史经验 20

(一)普及义务教育是兴国的奠基工程 20

(二)重视发展农(职)业教育 24

(三)依靠科技教育发展现代农业 28

三、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教育经验 32

(一)重视普及初等教育和扫除文盲 32

(二)改革普通教育,引进技术教育 35

(三)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38

(四)建设乡村综合教育基地 41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改历程 44

(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提出 44

(二)实施“燎原计划”的构想与部署 48

(三)建立百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50

(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与扩展 52

第二章 农村教育观念——科教兴农论 57

一、教育与振兴农村实业 58

(一)教育的历史性发展 59

(二)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 61

(三)农村学校要关心农村经济建设 65

二、教育与农村科技进步 68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8

(二)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有效手段 73

(三)农村教育必须介入科技普及、推广 77

三、教育与农村发展 82

(一)确立正确的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战略 82

(二)农村教育要为农村发展服务 85

(三)农村学校要加强升学指导 90

四、农科教结合实施科教兴农 93

(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93

(二)推进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社会工程 96

(三)农科教结合的广阔发展前景 97

第三章 农村教育环境——协调共荣论 101

一、我国农村环境的基本状况 101

(一)我国农村的自然环境 101

(二)我国农村人口与家庭状况 107

(三)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 112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 116

(一)农业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 116

(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119

(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轨 120

(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124

三、农村环境下我国农村教育的特点 127

(一)农村教育功能的丰满性 127

(二)农村教育任务的艰巨性 129

(三)农村教育的低重心多层次性 132

(四)农村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134

(五)影响农村教育发挥作用的多因性 136

四、遵循客观规律,实现教育与环境的协调共荣 138

(一)农村教育要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138

(二)农村教育发展要以社会经济环境为基础 141

(三)农村教育要把握自身社会功能递增的趋势 144

(四)农村教育与社会经济环境要实现协调共荣 146

中编 农村教育格局 153

第四章 农村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论 153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53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地位 153

(二)农村基础教育的作用 155

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状况 173

(一)成就 174

(二)问题 177

(三)解决途径探讨 181

三、素质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模式的良好选择 188

(一)单纯“应试教育”不可取 188

(二)“素质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分 190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192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素质的更高要求 194

(五)创新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几个问题 197

第五章 农村职业教育——直接适应论 202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202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 202

(二)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 204

(三)农民技术教育的特点 212

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217

(一)农业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218

(二)农村职业学校教育 222

(三)农民技术教育 228

三、直接适应——农村职业教育模式选择的理性思考 231

(一)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231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要适需、适度、适用 233

(三)农村职业教育要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240

第六章 农村教育结构——三教统筹论 247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基本格局与区域差别 247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基本格局 247

(二)我国农村教育的区域差别 253

二、三教统筹是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产物 257

(一)三教统筹(结合)的涵义 258

(二)三类教育的分工与组合 260

(三)处理三类教育关系的几项准则 269

三、三教统筹的运行机制与模式选择 275

(一)三教统筹的运行机制 276

(二)三教统筹结合的模式选择 281

第七章 农村社区教育——终身教育论 291

一、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状况 291

(一)什么是农村社区教育 291

(二)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概况 298

二、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经验 305

(一)思想认识先行 305

(二)建立组织机构 307

(三)加强社会参与 309

(四)改善家庭教育的环境 311

(五)增强社区意识 313

三、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 315

(一)“全面教育”——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构想 315

(二)“全面教育”的主要特征 317

(三)实施“全面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327

四、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现存问题与对策 330

(一)主要问题 330

(二)对策建议 334

下 编 教育教学改革 343

第八章 农村教育改革——综合改革论 343

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依据 344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 34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 346

(三)实施“科教兴农”发展战略的产物 349

(四)贯彻新时期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352

(五)现代系统科学观念和方法渗透的结果 355

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做法和经验 358

(一)转变观念 358

(二)加强领导 361

(三)实行三教统筹 363

(四)推进农科教结合 364

(五)实施“燎原计划” 366

(六)高校和科研单位参与 369

(七)实行分类指导 371

三、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意义 371

(一)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转折 372

(二)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得力措施 376

(三)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381

(四)“穷国办大教育”的大规模实验探索 388

第九章 农村教学改革——整体育人论 395

一、搞好农村教育的“整体育人” 395

(一)教书育人与活动育人 396

(二)环境育人与服务育人 404

二、在整体育人中坚持德育首位 411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411

(二)德育内容序列化 414

(三)德育方式形象化 419

(四)德育渠道多样化 422

(五)德育管理科学化 425

三、整体育人中的教学改革 429

(一)农村学校教学改革概况 430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435

(三)构建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 443

第十章 思维方式变革——教育综合论 453

一、农村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453

(一)综合化趋势的呼唤 453

(二)“大教育观”的要求 456

(三)农村教育复杂性的反映 458

(四)科学思维方式的产物 460

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462

(一)系统思想、方法与工程 462

(二)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意义 465

(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环节 469

(四)科学方法论的落脚点 471

三、农村教育综合论的方法论原理 472

(一)整体统筹与综合实施 475

(二)良性循环与动态适应 478

(三)结构优化与有机结合 481

(四)反馈调节与机制保障 4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