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
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

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著;高铦,高戈译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495004
  • 页数:385 页
图书介绍:
《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目录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以及对历史的比较认识 1

一、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与演变 2

二、分类理论 7

表1——1 思想型式与马克思主义学派 9

表1——2 马克思主义危机的趋向 10

表1——3 马克思主义诸方向 11

表1——4 进步用语 12

表1——5 主要辩论与转折点 15

三、比较方法 15

四、历史上的案例研究 21

(一)体制发展 23

(二)过渡 24

(三)权威与权力 28

(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9

(五)阶级 31

(一)地区研究 34

五、历史研究 34

(二)两国比较 40

(三)单一国家研究 40

参考书目 43

第二章 关于过渡的理论 51

一、前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 52

二、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54

(一)过渡的时机 56

表2——1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57

(二)封建主义的崩溃 57

(三)推动力 58

(四)劳工与阶级斗争 60

(五)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道路 64

(六)世界体系与调节 71

三、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76

(一)农业问题 80

(二)先锋党 81

(三)对生产资料的控制 82

(四)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计划 83

(五)现存国家社会主义的陨落和社会主义的前景 85

(六)文化与社会主义 86

(七)社会主义与民主 87

参考书目 88

第三章 阶级理论 104

一、起源 104

表3——1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108

二、阶级以及多元主义和个人选择的悖论 110

三、阶级与结构主义 116

(一)结构范畴 121

四、阶级分析 121

(二)权力与资本家阶级 123

(三)中产阶级 125

表3——2 矛盾性阶级定位 128

(四)民主与社会运动 132

五、阶级分析的例子 136

参考书目 140

表4——1 国家的自由派概念与进步概念 158

第四章 国家理论 158

一、国家的两个概念 159

(一)自由派国家 159

(二)进步国家 162

表4——2 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变体 164

(三)对两分法的评价 169

表4——3 古典国家理论的主题 171

二、走向一项国家理论 172

表4——4 当代的国家理论 176

多元主义资本主义观点 176

(一)主流理论 176

三、当前关于国家的思想学说 176

体制观点 177

社团主义观点 178

官僚独裁主义观点 180

新自由派观点 181

多元主义社会主义观点 182

(二)替代理论 182

马克思主义体制主义观点 184

工具主义观点 185

结构观点 186

调节观点 190

女权主义观点 191

四、国家理论诸问题 192

表4——5 当代进步的国家理论 193

参考书目 196

第五章 帝国主义理论 209

表5——1 帝国主义理论 212

一、传统的和古典的帝国主义 212

(一)马克思 213

(二)霍布森 216

(三)希法亭 222

(四)卢森堡 224

(五)布哈林 229

(六)列宁 232

(七)考茨基 236

(八)熊彼得 238

二、当代的帝国主义分析 241

(一)使古典帝国主义适应于新情况 242

(一)发展理论中涉及帝国主义的内容 249

三、对帝国主义的应答:认识发达与不发达 249

表5——2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层面 252

(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层面 252

扩散主义发展 253

(三)对发展的政策观点 253

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发展 256

(一)改良主义的、民族主义的与资本主义的理论 259

四、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的革新理论 259

发展极 260

自主发展 260

联系的依附性资本主义发展 261

国内殖民主义 261

世界体系理论 262

调节思想 263

(二)革命的和社会主义的理论 264

依附论 265

不平等的发展 265

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发展 265

晚期资本主义 266

不平等交换 266

结合的不平衡发展 267

生产方式观 268

五、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和问题 271

六、帝国主义理论与发展理论向何处去? 273

参考书目 279

第六章 民主理论 300

一、民主与资本主义 307

二、民主与社会主义 316

三、替代的方向:走向参与制民主 322

(一)围绕道德与人的问题进行动员 323

(二)新的社会运动与认同政治 324

(三)市场社会主义 325

(四)自我管理 326

(五)后自由主义 327

(六)参与制民主的时刻 329

(七)授权与转型的模式 331

参考书目 335

其他参考书目 349

人名对照 35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