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成都市龙泉驿区志
成都市龙泉驿区志

成都市龙泉驿区志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峰总编;龙泉驿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成都:成都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5751110
  • 页数:763 页
图书介绍:
《成都市龙泉驿区志》目录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建置沿革 28

第一章 沿革 28

第一节 建区前建制沿革 28

第二节 成都市龙泉驿区建置 31

第一节 境域 32

第二章 政区 32

第二节 区划 36

第二篇 自然地理 48

第一章 地质 48

第一节 地质与岩性 48

第二节 地质构造 50

第二章 地貌 53

第一节 地形 53

第二节 地貌类型 53

第三节 山脉山峰 56

第四节 水系 58

第三章 植被 61

第一节 类型 61

第二节 分区 62

第四章 气候 63

第一节 气候特点 63

第二节 日照 64

第三节 气温 66

第四节 地温 68

第五节 降水 69

第六节 蒸发 70

第七节 湿度 70

第八节 气压与风 71

第九节 降雪与霜 72

第十节 雷电与雾 72

第五章 土壤 73

第一节 土壤构成 73

第二节 类型及分布 73

第二节 水资源 76

第六章 自然资源 76

第一节 土地资源 76

第三节 矿藏资源 77

第四节 林木资源 78

第五节 动物资源 80

第六节 药材资源 81

第七章 自然灾害 82

第一节 干旱 82

第三节 冰雹 84

第二节 洪涝 84

第四节 雷击 大风 85

第五节 低温 霜冻 85

第六节 滑坡 86

第七节 泥石流 86

第八节 地震 86

第三篇 人口 88

第一章 总量 88

第一节 发展 88

第二节 分布与密度 89

第一节 文化素质 93

第二章 素质 93

第二节 身体素质 94

第三章 构成 95

第一节 民族构成 95

第二节 年龄结构 96

第三节 性别构成 98

第四节 职业构成 99

第一节 生死 100

第四章 变动 100

第二节 迁移 102

第五章 生育 103

第一节 自然生育 103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03

第四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108

第一章 城市建设 108

第一节 城区 108

第二节 旧城改造 111

第三节 街道 112

第四节 房屋 117

第五节 公用设施 118

第六节 规划 120

第二章 乡镇建设 122

第一节 集镇 122

第二节 乡场 125

第三节 农房 125

第一节 队伍 126

第三章 建筑 126

第二节 机具 127

第三节 技术 127

第四章 管理 128

第一节 行政管理 128

第二节 规划管理 129

第三节 城建资金管理 129

第四节 建筑施工管理 129

第五节 房产管理 130

第六节 园林管理 134

第五章 环境保护 135

第一节 污染源 135

第二节 监测 138

第三节 治理 139

第四节 管理 14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143

第一节 党的地下活动 143

第五篇 政党 政协 群团 143

第二节 建区前党组织 144

第三节 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员会 145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 149

第五节 党务工作 150

第六节 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155

第二章 其他政党 156

第一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 156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156

第一节 机构 会议 157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员会 157

第二节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158

第三节 献策出力 159

第四章 群众团体 160

第一节 工人组织 160

第二节 农民组织 162

第三节 妇女组织 162

第四节 青年组织 164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166

第一节 临时参议员与立法委员选举 167

第二节 乡镇民代表选举 167

第六篇 政权 167

第一章 民国选举 167

第三节 乡镇自治人员选举 168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168

第一节 代表选举 168

第二节 代表会议 170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176

第一节 解放前行政机构 178

第三章 行政机构 178

第二节 建区前行政机构 182

第三节 区人民政府 183

第四节 乡(镇)政府 186

第五节 乡镇以下行政组织 188

第四章 主要政务 189

第七篇 政法 军事 196

第一章 公安 196

第一节 侦察 197

第三节 社会治安 198

第二节 预审 198

第四节 户政 201

第五节 消防 201

第六节 武警 202

第七节 看守所 202

第二章 检察 202

第一节 刑事检察 203

第二节 经济检察 203

第四节 监所检察 204

第三节 法纪检察 204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205

第三章 审判 205

第一节 刑事审判 205

第二节 民事审判 206

第三节 经济审判 207

第四节 信访申诉 207

第二节 公证 208

第三节 法制宣传 208

第一节 律师 20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08

第四节 人民调解 209

第五章 军事 210

第一节 地方武装与驻军 210

第二节 兵事 210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213

第四节 兵役 214

第五节 民兵 216

第六节 人民防空 218

第一章 优抚 安置 220

第一节 优抚 220

第八篇 民政 人事 劳动 220

第二节 安置 223

第二章 社会福利 225

第一节 敬老抚孤 225

第二节 助残 226

第三节 福利生产 226

第一节 社会救济 227

第四节 收容遣送 227

第三章 赈灾救济 227

第二节 扶贫 228

第三节 赈灾 229

第四章 地名 婚姻 殡葬 230

第一节 地名工作 230

第二节 婚姻登记 230

第三节 殡葬改革 230

第一节 干部来源 231

第五章 人事 231

第二节 干部结构 232

第三节 干部管理 233

第四节 机构编制 235

第六章 劳动就业与管理 236

第一节 就业 236

第二节 管理 237

第七章 工资 福利 238

第一节 工资 238

第二节 福利 241

第八章 离、退休退职 242

第一节 离休 242

第二节 退休退职 243

第九章 上山下多 244

第一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44

第二节 城镇居民上山下乡 244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245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经济 245

第九篇 经济总貌 245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经济 246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 247

第二章 经济发展 248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248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 250

第三节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251

第四节 国民收入 251

第三章 基本建设投资 251

第一节 投资方向 252

第二节 农村集体基本建设投资 253

第三节 居民基本建设投资 253

第四章 人民生活 254

第一节 城乡居民收入 254

第二节 城乡居民耐用品拥有量 256

第三节 城镇居民住房 256

第四节 城乡居民病床占有量 257

第五节 城乡居民储蓄 257

第一节 小农生产 259

第一章 农业生产体制 259

第十篇 农业 畜牧 259

第二节 互助合作化 261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262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265

第二章 农作物 268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68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70

第三章 农业技术 272

第一节 耕作制度 272

第二节 品种改良 272

第三节 施肥 274

第四节 植物保护 275

第四章 区划与农田建设 277

第一节 土壤普查 277

第二节 农业区划 278

第三节 田地改造与水土保持 279

第一节 传统农具 281

第五章 农业机具 281

第二节 农业机械 283

第六章 畜牧 285

第一节 品种 285

第二节 饲养 287

第三节 品种改良 298

第四节 饲料 299

第七章 疫病防治 300

第一节 主要疫病 300

第二节 预防 302

第三节 检疫 303

第十一篇 水利 水产 305

第一章 引水(东风渠) 305

第一节 总干渠 305

第二节 东干渠 306

第三节 老南干渠 306

第四节 水闸 渡槽 307

第五节 渠系 309

第一节 水库 313

第二章 蓄水 313

附:水电站 313

第二节 塘堰 316

第三节 拦河堰 318

第三章 供水 319

第一节 传统车具提水 319

第二节 机械提灌 319

第三节 喷灌 320

第四节 电力提灌 321

第五节 人畜饮水 322

第四章 防洪与抗旱 323

第一节 防洪救灾 323

第二节 抗旱 324

第五章 水利管理 3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5

第二节 用水管理 325

第三节 工程管理 326

第四节 水费 327

第一节 生产 328

第六章 水产 328

第二节 鱼病虫害及防治 332

第十二篇 果业 林业 333

第一章 果业生产 333

第一节 发展演变 333

第二节 品种与分布 334

第三节 引种 336

第四节 栽培技术 338

第一节 产量 342

第二章 果品产量与销售 342

第五节 区划 342

第二节 销售 344

第三章 林木采伐与植树造林 345

第一节 林木采伐 345

第二节 植树造林 345

第四章 林木管理与森林保护 348

第一节 林政 348

第二节 森林保护 350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 354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企业 354

第十三篇 工业 354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354

第三节 私营企业 355

第二章 主要行业 357

第一节 建材业 357

第二节 机械业 358

第三节 电子业 358

第四节 冶炼铸造业 358

第六节 食品业 359

第五节 化工业 359

第七节 医药制品与医疗用品业 361

第八节 造纸及纸制品业 361

第九节 印刷业 361

第十节 纺织缝纫皮革业 362

第十一节 竹木加工业 362

第十二节 电力 363

第十三节 其他行业 363

第一节 区属企业 368

第三章 主要厂家 368

第二节 省、市属企业 370

第四章 生产经营 372

第一节 生产条件 372

第二节 速度 效益 373

第十四篇 乡镇企业 374

第一章 企业门类 374

第一节 农业 374

第二节 工业 375

第四节 建筑业 378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378

第五节 商业 服务业 379

第二章 生产经营 381

第一节 规模 资金 381

第二节 设备 技术 383

第三节 产品 384

第四节 速度 效益 385

第三章 企业管理 3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7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88

第十五篇 商业 391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391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91

第二节 国有商业 393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394

第四节 集体商业 396

第二章 集贸市场 397

第一节 集市 397

第二节 物资贸易会 399

第三章 商品购销 400

第一节 粮油 400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 406

第三节 工业品 409

第四节 农副土特产品 411

第五节 副食品 415

第六节 日用杂品 417

第七节 外贸 419

第一节 行业经营 420

第四章 饮食 服务 420

第二节 名小吃 421

第五章 管理 422

第一节 票证 422

第二节 管理机制 424

第三节 综合经营 426

第十六篇 交通 邮电 427

第一章 道路 427

第一节 古道 427

第二节 公路 428

第三节 水路 432

第四节 铁路 432

第二章 桥梁 432

第一节 人行桥 432

第二节 公路桥 435

第三章 交通工具 439

第一节 人力工具 439

第二节 畜力车 439

第三节 机动车 440

第一节 货运 441

第四节 船只 441

第四章 运输 441

第二节 客运 443

第三节 联运 443

第四节 运输单位 444

第五节 汽车站 446

第五章 管理 446

第一节 路政 447

第二节 交通运输 447

第三节 公路养护 448

第四节 港航 449

第六章 邮电 449

第一节 机构 449

第二节 邮政 450

第三节 电信 452

第十七篇 财税 金融 454

第一章 财政 45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54

第二节 收入 457

第三节 支出 460

第四节 监督 462

第二章 税务 464

第一节 税制 464

第二节 征收 465

第三节 管理 471

第三章 金融 473

第一节 金融机构 473

第四节 促产 473

第二节 货币 475

第三节 存款储蓄 477

第四节 贷款 481

第五节 结算 485

第六节 保险 486

第七节 代理业务 488

第十八篇 综合经济管理 490

第一章 计划 统计 490

第一节 计划管理 490

第二节 统计 491

第二章 土地管理 49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2

第二节 地籍管理 493

第三章 物价管理 494

第一节 物价演变 494

第二节 物价检查 495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49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6

第二节 集市管理 496

第三节 工商登记 497

第四节 合同管理 498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498

第六节 违章违法处理 499

第五章 物资管理 50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00

第二节 物资供应 501

第六章 标准 计量 5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1

第三节 计量 502

第二节 标准 502

第七章 审计 503

第一节 内部审计 504

第二节 专项审计 504

第十九篇 科学技术 505

第一章 科技组织 5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5

第二节 学术团体 506

第三节 科研机构 507

第一节 人才普查 508

第四节 四级农科网 508

第二章 科技队伍 508

第二节 职称评定 509

第三节 重视人才 511

第三章 科技活动 511

第一节 科普宣传 511

第二节 科技培训 512

第四节 科技交流 513

第三节 试验示范 513

第五节 咨询服务 514

第四章 科研 515

第一节 课题 515

第二节 成果 520

第二十篇 教育 528

第一章 学校 528

第一节 书院 义学 私塾 528

第二节 幼儿院 529

第三节 小学 531

第四节 中学 533

第二章 教师 538

第一节 教师任用 538

第二节 经济待遇 539

第三节 社会地位 540

第四节 师资培训 541

第三章 教育变革 544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544

第二节 管理体制 544

第三节 学制 545

第四节 课程 546

第五节 教法 547

第六节 思想教育 548

第七节 考试与招生 549

第八节 勤工俭学 551

第九节 教育研究 552

第四章 经费与校舍设备 553

第一节 经费 553

第二节 校舍 设备 554

第五章 成人教育 555

第一节 扫除文盲 555

第二节 文化补习 555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 556

第四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556

第五节 社会办学 557

第二十一篇 文化 558

第一章 文化事业 558

第一节 广播 影视 558

第二节 图书 档案 562

第三节 文化馆站 563

第二章 文艺 564

第一节 戏剧 曲艺 564

第二节 音乐 舞蹈 566

第三节 歌谣 故事 569

第四节 文艺创作 573

第五节 民间工艺 575

第三章 文物 576

第一节 文物普查 576

第二节 馆藏文物 579

第三节 碑刻 石雕 580

第四节 文物保护 582

第二十二篇 风景名胜 584

第一章 风景 584

第一节 龙泉湖 584

第二节 百工堰公园 585

第三节 宝狮湖 585

第四节 龙泉花果山 586

第一节 古镇洛带 587

第二章 名胜 587

第二节 明蜀王陵墓群 588

第三节 藏传佛教圣地石经寺 589

第四节 避暑胜地长松山 590

第五节 大佛崖碑刻造像群 591

第六节 古迹 592

第三章 历代名人题记 597

第一章 卫生事业 604

第一节 医疗体系 604

第二十三篇 卫生 体育 604

第二节 机构 人员 606

第三节 药政 609

第四节 医疗费用 610

第二章 医疗 611

第一节 设备 611

第二节 中医 612

第三节 西医 613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614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 614

第三章 防疫 614

第二节 卫生监测 616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618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 620

第四章 保健 623

第一节 妇幼保健网 623

第二节 妇女保健 624

第三节 幼儿保健 625

第四节 婚姻保健 626

第一节 学校体育 627

第五章 体育 627

第二节 群众体育 629

第三节 体育竞赛 633

第四节 设施与管理 634

第二十四篇 人物 637

第一章 人物传 637

传记 637

传略 645

征粮、剿匪牺牲人员 650

第二章 英名录 650

抗美援朝牺牲人员 652

中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牺牲人员 655

平息西藏叛乱、“文革”支“左”牺牲人员 656

国防施工、执行军事任务牺牲人员 656

第三章 名人录 658

本籍名人 658

客籍名人 664

第一节 宗族 670

第一章 社会组织 670

第二十五篇 社会风土 670

第二节 行会 671

第三节 帮会 672

第四节 会馆 672

第二章 宗教信仰 673

第一节 佛教 673

第二节 道教 673

第四节 天主教 674

第三节 基督教 674

第三章 风俗习惯 675

第一节 婚姻 675

第二节 丧葬 676

第三节 祝贺 676

第四节 饮食 677

第五节 服饰 679

第六节 住宅 680

第七节 节日 680

第八节 庙会 683

第九节 禁忌 684

第十节 迷信 685

第十一节 陋习 686

第四章 社会风尚 687

第一节 传统风尚 687

第二节 艰苦奋斗 688

第三节 学雷锋树新风 689

第四节 拥军爱民 689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 690

第五章 方言、词语 691

第一节 语音 691

第二节 词语 692

第三节 句式 698

第六章 谚语 歇后语 700

第一节 谚语 700

第二节 歇后语 701

第一章 五镇 704

第二十六篇 乡镇概况与驻区单位 704

第二章 十七乡 709

备录 721

第三章 驻区单位 722

附录 730

一、1989—1994年大事记略 730

二、杂记 745

三、文存 749

后记 7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