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四川省眉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220016743
- 页数:1109 页
概述 1
大事记 1
建置篇 36
第一章 沿革 36
第二章 境域 37
第三章 行政区划 38
第一节 解放前 38
第二节 解放后 40
第四章 治所——眉山镇 43
区乡镇篇 46
第一章 眉城区 46
第一节 眉城乡 47
第二节 大石桥乡 48
第三节 象耳镇 49
第四节 鲜滩乡 50
第五节 松江乡 50
第六节 张坎镇与张坎乡 51
第七节 白马铺乡 51
第二章 太和区 52
第一节 太和镇与太和乡 53
第二节 镇江乡 54
第三节 回龙乡 54
第四节 悦兴乡 55
第三章 崇礼区 55
第一节 崇礼乡 56
第二节 土地乡 57
第三节 富牛乡 57
第五节 复盛乡 58
第四节 新华乡 58
第六节 家相乡 59
第七节 光华乡 59
第四章 永寿区 60
第一节 永寿镇 61
第二节 石伏乡 61
第三节 罗平镇与罗平乡 62
第四节 复兴乡 62
第五节 五皇乡 63
第六节 柳圣乡 63
第七节 金花乡 64
第五章 思蒙区 64
第一节 思蒙镇 65
第二节 修文乡 66
第四节 龙兴乡 67
第三节 山宝乡 67
第五节 黄家乡 68
第六节 崇仁镇 68
第七节 娴婆乡 68
第八节 莲花乡 69
第六章 多悦区 69
第一节 多悦镇与多悦乡 71
第二节 尚义乡 71
第三节 中店乡 72
第四节 郑军乡 72
第五节 正山口乡 73
第六节 海珠乡 74
第七章 万胜区 74
第一节 万胜镇与万胜乡 75
第二节 伏东乡 76
第四节 三苏乡 77
第三节 广济乡 77
第五节 新四乡 78
第六节 秦家乡 79
第七节 盘鳌乡 79
第八节 晋凤乡 80
第九节 五峰乡 80
自然地理篇 82
第一章 地质 82
第一节 构造 82
第二节 地层 83
(一) 三迭系 83
(二) 侏罗系 83
(三) 白垩系 83
(一) 钙芒硝、石膏 84
第三节 矿藏 84
(五) 第四系 84
(四) 第三系 84
(二) 石油、天然气 85
(三) 泥炭 85
(四) 建筑石料 85
(五) 沙金 85
第四节 地震 85
第二章 地貌 86
第一节 类型 86
(一) 平坝 86
(二) 阶地 87
(三) 浅丘 87
(四) 深丘 87
(五) 低山 87
(四) 长楸山脉 88
(三) 文家坳山脉 88
(一) 象耳山脉 88
第二节 山脉 88
(二) 蟆颐山脉 88
(五) 三峰山脉 89
第三章 气候 89
第一节 温度 89
(一) 气温 89
(二) 地温 91
第二节 降水 95
(一) 降水量 95
(二) 空气湿度 96
(三) 霜雪 96
(四) 蒸发量 96
第三节 日照 97
第四节 气压 97
(一) 低温 98
第五节 风 98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98
(二) 干旱 99
(三) 洪涝 99
(四) 冰雹 101
(五) 大风 101
第四章 水文 102
第一节 地表水 102
(一) 岷江 102
(二) 思蒙河 103
(三) 醴泉江 103
(四) 娜江 104
(五) 王店子河 104
(二) 遂宁组 105
(一) 沙溪庙组 105
(三) 蓬莱镇组 105
第二节 地下水 105
第五章 土壤 105
第一节 母质 105
(四) 夹关组 112
(五) 灌口组 112
(六) 中更新统 112
(七) 上更新统 112
(八) 全新统 112
第二节 类型 112
第六章 植物、动物 113
第一节 植物 113
(一) 植被 113
(二) 境内主要植物 113
(二) 鸟纲 114
(三) 爬行纲 114
(一) 哺乳纲 114
第二节 动物 114
(四) 两栖纲 115
(五) 鱼纲 115
(六) 昆虫纲 115
(七) 多足类 115
(八) 甲壳纲 115
(九) 蛛形纲 115
(十) 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 115
人口篇 116
第一章 发展 116
第一节 解放前 116
第二节 解放后 116
第一节 自然区域分布 123
第二章 分布 123
第二节 行政区域分布 124
第三节 城乡分布 125
第三章 结构 125
第一节 性别 125
第二节 年龄 126
第三节 民族 128
第四节 文化程度 128
第五节 职业 129
第四章 管理 131
第一节 机构 131
第二节 人口普查 131
第三节 颁发身份证 132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32
第二节 措施 133
第一节 机构 133
第三节 宣传教育 134
第四节 技术与设备 135
党群政协篇 13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眉山县委 136
第一节 组织发展 136
第二节 代表大会 138
(一) 第一次代表大会 138
(二) 第二次代表大会 138
(三) 第三次代表大会 138
(四) 第四次代表大会 139
(五) 第五次代表大会 139
(一) 办事机构 140
第三节 组织与机构设置 140
(七) 第七次代表大会 140
(六) 第六次代表大会 140
(二) 党组 141
(三) 党委 142
(四) 支部 143
第四节 领导与决策 146
(一) 领导体制 146
(二) 决策 151
(三) 自身建设 154
第五节 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156
(一) 组织建设 156
(二) 组织管理 159
(三) 党员教育 159
(四) 理论学习 161
(五) 群众宣传 162
第六节 纪律检查 163
(一) 纪律教育 163
(二) 违纪查处 164
(三) 甄別、复查 164
第七节 统战工作 165
(一) 团结爱国民主人士 165
(二) 联系民主党派 166
(三) 落实统战政策 166
(四) 对台工作 166
(五) 外事侨务 166
(六) 民族、宗教工作 167
第八节 机要保密 167
第九节 信访 168
第十节 档案 169
附:中共眉山地委 170
第十一节 党史资料征集 170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眉山支部 171
第二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眉山支部 171
第二章 民主党派 171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眉山小组 172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172
第一节 国民党眉山县党部 172
(一) 组织沿革 172
(二) 党务活动 173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眉山县分团 174
第三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眉山县党部 175
第四节 中国青年党眉山县党部 175
第一节 工会 176
(一) 总工会 176
第四章 群众组织 176
(二) 教育工会 180
第二节 农民组织 180
(一) 农会 180
(二) 农民协会 181
(三) 贫农下中农协会 183
第三节 青年组织 184
(一) 共产主义青年团 184
附:少年先锋队 188
(二) 民主青年联合会 188
第四节 妇女组织 189
(一) 妇女协进会 189
(二) 妇女会 189
(三) 妇女联合会 189
(一) 科学技术协会 192
第五节 科技工作者组织 192
(二) 专业学会、协会、研究会 193
第六节 工商业者组织 194
(一) 商会 194
(二) 工商联合会 194
第五章 人民政协 197
第一节 组织 197
第二节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200
第三节 提案办理 201
第四节 组织学习 201
第五节 生产、科研、咨询 202
第六节 文史资料征集 203
第七节 祖国统一工作 203
(二) 临时参议会 205
(一) 议事会、参事会 205
第一节 议会 205
第一章 清末、民国政权 205
政权篇 205
(三) 参议会 206
第二节 州、县政府 207
(一) 州衙 207
(二) 县署(府) 207
第三节 区、乡组织 208
(一) 区署(公所) 208
(二) 乡镇(联保)公所 208
第四节 重要政事 210
(一) 查禁鸦片烟毒 210
(二) 清查共产党员 210
(三) 特种工程 211
(六) 济赈粮荒 212
(四) 二五减租 212
(五) 选举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 212
附:四川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213
第二章 建国后的权力机构 21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14
(一) 第一届各代会 214
(二) 第二届各代会 214
(三) 第三届各代会 21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215
(一) 第一届人代会 216
(二) 第二届人代会 216
(三) 第三届人代会 216
(四) 第四届人代会 217
(五) 第五届人代会 217
(八) 第八届人代会 218
(六) 第六届人代会 218
(七) “三代会” 218
(九) 第九届人代会 219
(十) 第十届人代会 219
(十一) 第十一届人代会 220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20
(一) 机构 220
(二) 重要决议、决定 221
(三) 监督、视察 222
(四) 干部任免 223
(五) 选举工作 223
第三章 建国后的政府机构 224
第一节 机构 224
(一) 县级机构 224
(二) 派出机构 233
(三) 乡(镇) 234
第二节 政务 234
(一) 领导体制 234
(二) 行政管理 236
附: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眉山区专员公署 240
政事篇 241
第一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0—1956年) 241
第一节 剿匪反霸 241
第二节 抗美援朝 242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242
第四节 土地改革 242
第五节 “三反一五反” 244
第七节 农业合作化 246
第六节 粮油统购统销 246
第八节 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48
第九节 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248
第二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 249
第一节 整风反右 249
第二节 大跃进 251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253
第四节 反右倾 254
第五节 整风整社 255
第六节 调整、恢复国民经济 256
(一) “精兵简政” 256
(二) 加强农业 256
(三) 调整工业 257
(四) 调整商业 257
(二)“大四清” 258
(一) “小四清” 258
第七节 “四清” 258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259
第一节 红卫兵运动 259
第二节 派性斗争 261
第三节 “二月镇反” 262
第四节 “三支两军” 262
第五节 建立革命委员会 264
第六节 清理阶级队伍 264
第七节 “一打三反” 265
第八节 干部下放 265
第九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66
第十节 批林整风 267
第十一节 农业学大寨 268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 271
第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6— ) 271
第二节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272
第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 273
第四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74
第五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79
(一) 增强企业活力 280
(二) 搞活流通 281
(三) 物价改革 283
(四) 金融体制改革 284
第六节 政治体制改革 285
(一)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85
(二) 党政职能分开 285
(三) 机构改革 286
(四) 改革干部管理体制 288
第二节 民政科 290
第一节 堂局 290
第一章 机构 290
民政篇 290
第三节 民政局 291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 291
第一节 选举 291
第二节 体制改革 292
第三节 地名普查 294
第三章 拥军优抚 300
第一节 慰问 300
第二节 支前 301
第三节 安置 302
第四节 优待 303
第五节 抚恤 305
第六节 凭吊 306
第四章 社会福利 308
第一节 “五保” 308
第二节 济贫 310
(一) 城镇社会救济 310
(二) 农村扶贫 311
第三节 救灾 314
第四节 补助 315
第五章 管理 316
第一节 婚姻登记 316
第二节 殡葬改革 316
第三节 收容遣送 318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19
第二节 公安机构 319
第一章 机构 319
政法篇 319
第三节 检察机构 321
第四节 审判机构 321
第二章 司法行政 322
第一节 法制宣传 322
第二节 调解 324
第三节 律师事务 325
第四节 公证 326
第三章 公安 327
第一节 侦察 327
第二节 预审 328
第三节 看守 329
第四节 治安管理 330
(一) 取缔反动会道门 330
(二) 查禁烟赌 331
(三) 查禁淫秽物品 332
(四) 户口管理 332
(五) 枪支管理 333
(六) 爆炸物品管理 333
(七) 特业管理 333
(八) 监督、管制、帮教 334
第五节 交通管理 335
(一) 公路交通管理 335
(二) 铁路治安管理 335
(三) 自行车管理 336
第六节 消防 336
第七节 治安处罚 337
第四章 检察 338
第一节 刑事检察 338
第三节 经济检察 339
第四节 监所检察 339
第二节 法纪检察 339
第五节 案件复查 340
第六节 受理控告、申诉 341
第五章 审判 341
第一节 法庭 341
第二节 刑事审判 342
第三节 民事审判 343
第四节 经济审判 344
第五节 申诉复查 345
劳动人事篇 346
第一章 干部 346
第一节 结构 346
第二节 任用 347
(一) 吸收录用 347
(二)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348
(三)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349
第三节 管理 350
(一) 管理权限 350
(二) 调配 351
(三) 内调干部 352
(四) 专业技术于部 352
(五) 顾问、调研员、视察员 353
(六) 干部监察 353
第二章 工人 354
第一节 用工形式 354
(一) 民国时期 354
(二) 解放后 355
第二节 队伍形成及发展 355
(一) 形成 355
(一) 招工 356
(二) 发展 356
第三节 管理 356
(二) 补员 357
(三) 调配 357
(四) 培训 359
第四节 劳动保护 360
(一) 安全生产 360
(二) 防护保健 361
(三) 待业保险 362
第五节 劳动就业 362
第三章 工资、福利 364
第一节 工资 364
(一) 工资制度 364
(二) 工资调整 366
(三) 工资区类别调整 366
(一) 福利费 367
第二节 福利 367
(二) 休假 368
(三) 抚恤 369
第四章 离休、退休、退职 370
第一节 离休 370
第二节 退休 370
第三节 退职 371
军事篇 372
第一章 机构 372
第一节 军事科和国民兵团部 372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 372
(一) 县人民武装指挥部 372
(二) 县人民武装部 373
(四) 区、乡人民武装部 374
(三) 县人民武装委员会 374
第二章 兵役 375
第一节 兵役制度 375
(一) 募兵与抓丁 375
(二) 志愿兵役制 375
(三) 义务兵役制 376
第二节 兵役工作 376
(一) 兵役登记 376
(二) 兵员征集 377
第三章 地方武装 378
第一节 团练 378
第二节 警察队 379
第三节 国民兵队 379
第五节 武警中队 380
第四节 警卫队 380
第四章 民兵 381
第一节 组织 381
第二节 训练 382
第三节 勤务 383
(一) 清匪 383
(二) 护桥、护厂、护库 385
(三) 抗洪救灾 385
第四节 民兵代表会 385
第五章 驻军 386
第一节 民国时期 386
第二节 解放后 388
第六章 战事 388
第一节 顺天军血战眉州 388
第三节 汤古山战斗 389
第二节 保路同志军的斗争 389
第四节 解放眉山的战斗 390
第七章 拥政爱民 391
第一节 巩固政权 391
(一) 清剿土匪 391
(二) 组建和训练地方武装 392
第二节 共建精神文明 392
第三节 支援生产建设 394
(一) 兴修水利 394
(二) 支援工农业生产 395
(三) 协助城市建设 395
(二) 灭火 396
第五节 学雷锋做好事 396
(一) 防洪 396
第四节 救灾抢险 396
综合经济篇 398
第一章 生产建设 398
第一节 物质生产 398
(一) 工农业生产 398
(二) 建筑、运输和邮电 400
(三) 商业 401
第二节 产业结构 402
(一) 社会生产结构 402
(二) 农、轻、重比例 403
(三) 农村经济结构 403
(四) 工业内部结构 404
第三节 生产效益 405
(一) 工业资金利税率 405
(二) 国民收入 405
第二章 人民生活 407
(三) 劳动生产率 407
第一节 城镇 408
(一) 收入 408
(二) 生活费用 409
(三) 居住条件 409
第二节 农村 409
(一) 收入 409
(二) 生活费用 410
(三) 居住条件 410
第三章 计划管理 41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10
第二节 生产计划 412
(一) 农业计划 412
(三) 交通运输计划 413
(二) 工业计划 413
第三节 商品流通计划 414
第四节 社会集团消费计划 414
(一) 范围 414
(二) 控制 415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415
第六节 人口、劳动力计划 416
第四章 物价管理 41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17
第二节 商品价格涨落 417
第三节 差价、比价 419
(一) 差价 419
(二) 比价 420
(一) 优待 422
(二) 补贴 422
第四节 优待、补贴 422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42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23
第二节 集市贸易 423
(一) 交易市场 423
(二) 逢场日期 424
(三) 市场管理 424
(四) 市场管理费 425
第三节 企业登记 426
(一) 发证登记 426
(二) 换证登记 426
(三) 查证验证 427
第四节 经济合同 427
第五节 商标 428
第七节 个体工商户 429
第六节 广告 429
第六章 生产资料管理 430
第一节 土地 430
(一) 耕地 430
(二) 地政 430
第二节 建材 431
第三节 农资 432
(一) 机构 432
(二) 国合分工 433
(三) 分级管理 433
(四) 供应 433
第四节 种子 434
(一) 机构 434
(二) 引种 434
(三) 制种 434
(二) 调查 435
(一) 体制 435
第七章 统计、审计、计量、标准化 435
第一节 统计 435
(三) 分析 436
(四) 报表 436
第二节 审计 437
(一) 体制 437
(二) 审务 437
(三) 公证 437
第三节 计量、标准化 438
(一) 体制 438
(二) 计量 439
(三) 标准化 440
(四) 质量 440
第一章 经济体制 441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441
农业篇 441
第二节 生产工具变革 442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 443
第四节 经营管理 444
(一) 计划管理 445
(二) 劳动管理 445
(三) 财务管理 446
(四) 物资管理 447
(五) 收益分配 447
第五节 经济效益 449
第二章 生产条件 450
第一节 土地 450
第二节 土壤 451
(一) 沙坝经作区 451
(五) 浅丘黄泥、紫色土粮、桑、果区 452
(四) 黄泥台地粮、果、经作区 452
(二) 冲积平坝粮、经区 452
(三) 黄泥再积平坝粮、油区 452
(六) 黄泥台地粮、林、茶区 453
(七) 低山紫色士粮、桑、渔、牧区 453
第三节 劳动力 453
第四节 机具 454
(一) 耕作 454
(二) 排灌 454
(三) 植保 455
(四) 脱粒 455
(五) 加工 455
第三章 农田基本建设 456
第一节 耕地土质 456
(六) 运输 456
第二节 改造田、土 457
(一) 改造冬水田 457
(二) 改造下湿田 458
(三) 地变田 458
(四) 改士造地 459
第三节 培肥地力 459
(一) 稿秆还田 459
(二) 种植绿肥 460
(三) 培养菌肥 460
第四章 农作物种植 461
第一节 耕作制度 461
(一) 种植制度 461
(一) 推广良种 463
第二节 生产技术 463
(二) 耕耘制度 463
(二) 作物栽培 468
(三) 施用肥料 473
(四) 植物保护 474
第三节 作物产量 477
(一) 粮食作物 477
(二) 经济作物 477
第五章 林、果、茶、花生产 478
第一节 林业 478
(一) 分布 478
(二) 生产 478
(三) 管理 481
(一) 发展 482
第二节 水果 482
(四) 林产品 482
(二) 优质品种 483
(三) 苗木繁殖 484
(四) 丰产栽培 484
(五) 贮藏保鲜 484
第三节 茶叶 485
(一) 分布 485
(二) 栽培 485
(三) 加工 486
第四节 玫瑰 486
(一) 品种资源 486
(二) “蜀玫”培育 486
第一节 畜禽 487
(一) 饲养种类 487
第六章 养殖业 487
(二) 品种改良 491
(三) 饲料生产 491
(四) 疫病防治 492
第二节 蚕桑 494
(一) 发展 494
(二) 蚕种 495
(三) 栽桑 495
(四) 饲养 496
第三节 水产 496
(一) 鱼类资源 497
(二) 苗种繁殖 497
(三) 放养水域 498
(四) 集约化养鱼 498
(六) 鱼病防治 499
(五) 江河捕捞 499
(七) 渔政管理 500
第七章 国营农场 500
第一节 规模 500
第二节 机构 501
第三节 体制改革 501
第四节 经营项目 502
第五节 经济效益 502
第八章 农业科教 503
第一节 四级农科网 503
第二节 技术培训 503
(一) 当季生产技术培训 503
(二) 农村干部培训学校 504
第三节 农业教育 505
(一) 蟆颐堰 506
第一节 引水 506
第一章 水利工程 506
水利篇 506
(二) 通济堰支渠 507
(三) 东风渠支渠 508
(四) 醴泉堰 509
(五) 西来堰 510
第二节 蓄水 511
(一) 库 511
(二) 塘 517
(三) 石河堰 517
(四) 屯水田 518
第三节 提水机具 519
(一) 竹木具提水 519
(二) 机电提灌 519
(三) 喷灌 520
第二章 江河治理 521
第一节 根治境内岷江 521
第二节 山溪河治理 523
第三章 防洪 524
第一节 机构 524
第二节 防汛 524
(一) 堤防 524
(二) 队伍 525
(三) 物资 525
第三节 抗洪 526
第四章 管理 527
第一节 机构 527
第二节 工程管理 527
(三) 整治病害水库 528
(一) 夏修整补 528
(二) 岁修 528
第三节 用水管理 529
(一) 统一水权,分级管理 529
(二) 计划用水,集中轮灌 529
第四节 经营管理 529
(一) 综合经营 530
(二) 水费 530
工业篇 533
第一章 经济成份 533
第一节 私营 533
第二节 集体 534
第三节 国营 534
(一) 粮油 535
第一节 食品 535
第二章 行业 535
(二) 屠宰及肉类加工 537
(三) 制糖 537
(四) 饮料 538
附:三苏酒厂简介 539
(五) 糖果糕点 539
(六) 调味品 539
(七) 罐头食品 540
第二节 纺织缝纫皮革及其制品 540
(一) 缫丝 541
(二) 纺织 542
(三) 缝纫 542
(一) 造纸及纸制品 543
第三节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 543
(四) 羽绒制品 543
(五) 皮革及其制品 543
(二) 印刷 544
(三) 文教用品 545
第四节 化工 545
(一) 火柴 546
(二) 火硝 547
(三) 芒硝 547
(四) 硝铵 547
(五) 氮、磷、钾肥 548
(六) 塑料制品 549
(七) 其他化工产品 549
第五节 建材、非金属矿物及其制品 549
(一) 石灰 549
(四) 土陶 550
(五) 石膏及其制品 550
(二) 砖瓦 550
(三) 沙石 550
(六) 水泥 551
(七) 大理石制品 551
第六节 机械 551
(一) 农机 552
(二) 印刷机 553
(三) 金属制品与维修 554
(四) 其他设备制造 554
第七节 采金与治炼 554
(一) 采金 554
(二) 铸造 555
(三) 炼铁 555
(二) 竹藤棕编织 556
(一) 木制品与家具制造 556
(四) 轧钢 556
第八节 木竹藤棕草制品 556
(三) 草编 557
第九节 饲料 557
第十节 其他 557
(一) 自来水 558
(二) 电 558
(三) 煤及煤制品 558
(四) 衡器制造 558
(五) 缝纫划片 558
(六) 弹花 559
第三章 市属以上厂简介 559
第一节 行政管理 560
(一) 机构 560
第四章 管理 560
(二) 体制 562
第二节 企业管理 563
(一) 组织结构 563
(二) 领导制度 564
(三) 管理制度 565
(四) 奖惩 566
(五) 企业扩权 569
(六) 经营承包 569
乡镇企业篇 571
第一章 企业发展 571
第一节 五级办企业 571
(一) 乡(镇)办企业 571
(五) 户办企业 572
(四) 联户办企业 572
(二) 村办企业 572
(三) 村民小组办企业 572
第二节 划归企业 574
(一) 手工业系统划归 574
(二) 供销、粮食系统划归 574
(三) 交通、水电系统划归 574
第三节 资金来源 575
(一) 自筹 575
(二) 减免税收 575
(三) 银行贷款 575
第四节 横向联合 576
(一) 筹资性联合 576
第二章 企业门类 577
(二) 技术性联合 577
(三) 加工性联合 577
第一节 种植养殖业 578
(一) 种植业 578
(二) 养殖业 578
第二节 工业 579
(一)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582
(二) 化学工业 582
(三) 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 582
(四) 食品加工 583
(五) 饮料制造 584
(六) 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 584
(十) 印刷 585
(九) 造纸 585
(十一) 有色金属矿采选 585
(七) 缝纫 585
(八) 羽绒制品 585
(十二) 其他 586
第三节 建筑业 586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587
第五节 商业(含饮食业、服务业) 588
第三章 管理 589
第一节 机构 589
(一) 管理机构 589
(二) 经营机构 589
(三) 收入分成 590
(四) 全奖全赔 590
(五) 大包干 590
(一) 定包奖赔 590
第二节 经营责任制 590
(二) 定额包交 590
(六) 抵押承包 591
第三节 分配 591
(一) 工分制 591
(一) 固定资产 592
(三) 利润分配 592
(二) 管理费 592
第四节 财务管理 592
(二) 工资制 592
第五节 安全管理 593
(一) 机构、制度 593
(二) 劳动保护 593
(三) 环境保护 594
第六节 技术培训 594
第四章 效益 594
第一节 经济效益 594
(四) 交纳税金 596
(三) 劳务输出 596
第二节 社会效益 596
(一) 转移劳力 596
(二) 丰富市场 596
(五) 支援农业 597
能源篇 598
第一章 电力 598
第一节 生产 598
(一) 火力发电 598
(二) 水力发电 599
(三) 单位自发电 601
第二节 建网 602
(一) 变电站 602
(二) 网 路 603
第三节 供电 605
(一) 分配 605
(一) 机构 606
(二) 计费 606
第四节 管理 606
(二) 计划调节 607
(三) 安全管理 607
附:眉山供电分局简介 607
第二章 煤、石油、天然气 608
第一节 煤炭 608
(一) 开采 608
(二) 调进 608
(三) 供应 609
(四) 加工 610
(五) 节煤 611
(六) 煤价补贴 611
(三) 供应 612
(二) 调配 612
第二节 石油 612
(一) 购销机构 612
(四) 节油 613
第三节 天然气 614
第三章 沼气 614
第一节 机构 614
第二节 建设 615
(一) 技术队伍 615
(二) 资金、材料 615
(三) 池型结构 616
(四) 应用设备 616
(五) 发展利用 617
(四) 国内外效应 618
(三) 减少疫病 618
(二) 提高肥效 618
(一) 节能增收 618
第三节 效益 618
第四节 管理 619
附:沼气事故 619
第四章 柴草 620
第一节 利用 620
第二节 节柴 620
交通篇 622
第一章 道路 622
第一节 公路 622
(一) 省道 623
(二) 县道 623
(三) 乡道 626
(四) 专用道 627
(六) 环城路 628
(五) 连网路 628
第二节 航道 629
(一) 长航河道 629
(二) 短运水路 629
第三节 铁路 630
第二章 津梁 630
第一节 桥梁 630
(一) 大道桥 630
(二) 古桥 631
(三) 公路桥 637
(一) 古津 639
(二) 渡口 639
第二节 津渡 639
(四) 铁路桥 639
(三) 汽车渡 642
第三章 水陆站口 643
第一节 码头 643
(一) 城郊码头 643
(二) 沿江场镇码头 645
第二节 车站 645
(一) 汽车站 645
(二) 火车站 646
第四章 客货运输 646
第一节 木船运输 646
(一) 长航 646
(三) 渡运 647
(二) 短航 647
附:造船 648
第二节 人畜力车运输 648
(一) 独轮车(鸡公车) 648
(二) 人力车(黄包车) 649
(三) 板板车 649
(四) 架架车 649
(五) 气轮车 649
(六) 畜力车 649
(七) 自行车 650
第三节 机动车运输 650
(一) 拖拉机 650
(二) 汽车 651
第四节 火车运输 653
第五节 联合运输 655
第六节 搬运装卸 656
第五章 管理 657
第一节 机构 657
(一) 行政 657
(二) 企、事业单位 657
(三) 驻县省、市机构 658
第二节 安全 658
(一) 港航监督 658
(二) 渡口安全 660
(三) 车辆监理 660
附:重大交通事故 661
第三节 路政 662
(一) 养护 662
第四节 营运 663
(一) 市场 663
(二) 绿化 663
(二) 运价 664
邮电篇 666
第一章 机构 666
第一节 驿铺 666
第二节 邮政局 666
第三节 电信局 667
(一) 电报局 667
(二) 交换所 667
(三) 无线电台 667
(四) 乡村电话管理所 667
(五) 线路工务段 668
第四节 邮电局 668
第一节 邮路 669
第二章 邮务 669
第二节 邮运 670
第三节 邮递 670
第四节 业务 671
(一) 函包 671
(二) 储汇 672
(三) 发行 672
(四) 机要通信 672
(五) 邮资 672
(六) 集邮 673
第三章 电信 673
第一节 线路 673
(一) 长话线 673
(二) 市话线 674
(三) 农话线 674
(一) 长话机械 675
(四) 电报线 675
第二节 设备 675
(二) 市话机械 676
(三) 农话机械 676
(四) 电报机械 676
(五) 电源 676
第三节 业务 677
第四节 电话电报费 677
(一) 长途 677
(二) 市话 678
(三) 农话 678
第四章 管理 680
第一节 组织管理 680
(五) 会议电话 680
(四) 电报 680
第二节 业务技术管理 681
第三节 财务管理 681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 682
商业篇 683
第一章 经济成份 683
第一节 私营商业 683
第二节 国营商业 684
第三节 集体商业 686
(一) 供销商业 686
(二) 集体商店 688
第二章 商品购销 689
第一节 粮食、油料 689
(一) 粮食 689
(二) 油料 691
(一) 猪、禽、蛋 692
第二节 副食品 692
(二) 糖、酒、烟 693
(三) 蔬菜 693
(四) 食盐 693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 694
第四节 中、西药 696
第五节 生产资料 698
(一) 工业生产资料 698
(二) 农业生产资料 699
(三) 农机具 700
(四) 耕牛 701
第六节 农副土特产品 701
第八节 废旧物资 703
第七节 出口商品 703
第三章 商业市场 704
第一节 综合市场 704
第二节 专业市场 705
(一) 米、柴、炭市 705
(二) 牛市 706
(三) 叶烟市 706
(四) 线子市 706
(五) 蚕茧市 707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 707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708
第一节 饮食业 708
第二节 服务业 709
第三节 名食品 709
(一) 东坡肘子 709
(三) 眉州火腿 710
(二) 东坡鱼 710
(四) “仿绍”酒 711
(五) 甜黄蛋 711
(六) 李合脂 711
(七) 红苕粑 711
(八) 熊黄糕 711
(九) 宋凉粉 712
(十) 莫稀饭 712
(十一) 三苏大曲 712
(十二) 龙眼酥 712
(十三) 精酿香醋 713
第五章 商品储运 713
第一节 仓储 713
第二节 运输 714
(一) 商业局 715
第六章 商业管理 7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15
(二) 粮食局 716
(三) 供销合作社 716
(四) 酒类、烟草专卖局 716
(五) 物资局 717
(六) 外贸公司 717
第二节 企业管理 717
(一) 计划管理 717
(二) 财会管理 718
财税篇 721
第一章 机构 721
第一节 财政 721
第二节 税务 722
第一节 财政体制 723
第二章 体制 723
(一) 统收统支 724
(二) 收入分类分成 724
(三) 以收定支 724
(四) 总额分成 725
(五) 定收定支 725
(六) 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分成 725
(七) 定收定支,总额分成 725
(八)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725
第二节 税收制度 726
(一) 管理体制 726
(二) 税制变革 727
(三) 征收管理制度 728
(一) 田赋 729
第一节 田赋、农业税 729
第三章 财政收入 729
(二) 农业税 731
第二节 企业收入 733
第三节 工商税收入 734
(一) 民国时期捐税 734
(二) 解放后税收 737
第四节 其他收入 740
第四章 培养税源 744
第一节 支持发展生产 744
第二节 促进财务核算 745
第三节 帮助搞活企业 745
第五章 财政支出 746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费 746
(一) 行政费 746
(二) 事业费 747
第二节 基本建设投资 748
第三节 支农资金 749
(一) 无偿投资 749
(二) 无息周转金 749
第四节 其他支出 750
第六章 债券 752
第一节 民国时期债券 752
第二节 解放后的债券 753
第七章 管理监督 754
第一节 预算管理 754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 755
第三节 财税监督 756
(一) 财政审计监督 756
(三) 利润监交 757
(二) 税务监察 757
金融篇 758
第一章 金融实业组织 758
第一节 民间信用组织 758
(一) 典当 758
(二) 钱庄 758
(三) 字号、商号 758
(四) 钱铺、钱摊 759
(五) 金号、银楼、金银手饰店 759
第二节 金融机构 759
(一) 民国时期 759
(二) 解放后 760
第三节 合作金融组织 761
(一) 民国时期 761
第一节 货币与流通 762
(一) 清末 762
第二章 货币 762
(二) 解放后 762
(二) 民国时期 763
(三) 解放后 764
第二节 货币管理 765
第三章 存款 767
第一节 单位存款 767
(一)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767
(二) 国营企业存款 768
(三) 集体企业存款 768
(四) 农业社队及乡镇企业存款 768
第二节 储蓄存款 769
(一) 城镇储蓄 769
(二) 农村储蓄 770
第四章 贷款 771
第一节 国营工业贷款 772
第二节 国营商业贷款 772
第三节 集体企业贷款 773
第四节 农业贷款 774
第五节 乡镇企业贷款 775
第六节 固定资产贷款 775
第七节 其他贷款 776
(一) 私营工商业贷款 776
(二) 支持信用合作社贷款 776
(三) 结算贷款 776
(四) 耐用消费品贷款 776
(七) 信托贷款 777
(六) 特种贷款 777
(五) 专项贷款 777
第五章 结算 778
第一节 同城结算 779
第二节 异地结算 779
第六章 保险 780
第一节 险种与规模 780
(一) 人身保险 780
(二) 财产保险 780
(三) 运输保险 781
(四) 牲畜保险 781
第二节 承保与收费 781
第三节 责任与赔偿 782
第七章 基本建设投资管理 782
第八章 代理国库 783
第一节 国家基本建设拨款 783
第二节 自筹基建资金监督 783
第一节 金库(国库) 784
第二节 拨款 784
第三节 其他 784
(一) 公债(国库券) 784
(二) 期票 785
城乡建设篇 786
第一章 机构 786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86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786
(一) 房产管理所 786
(五) 公共汽车公司 787
(四) 建筑设计室 787
(六) 沼气办公室 787
(二) 自来水厂 787
(三) 城区市政园林环卫管理所 787
(七) 建筑公司 788
(八) 环境监测站、监理站 788
(九) 工程质量监督站 788
(十) 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所 788
第二章 县城建设 788
第一节 城垣 788
第二节 街道 789
(一) 演变 789
(二) 整修 791
第三节 公共设施 792
(一) 自来水 792
(三) 排水 793
(四) 环境卫生 793
(二) 公共汽车 793
(五) 街灯 794
(六) 行道树 794
(七) 其他 795
第三章 乡镇建设 796
第一节 建制镇建设 796
(一) 街道 796
(二) 公共设施 797
第二节 乡村建设 798
(一) 乡集镇建设 798
(二) 农村住房 799
第四章 城乡规划 800
第一节 县城总体规划 800
第二节 县域城镇规划 801
第三节 乡镇规划 801
(一) 市政工程管理 802
第一节 城镇建设管理 802
第四节 农村规划 802
第五章 城乡建设管理 802
第五节 规划实施 802
(二) 县城市容管理 803
(三) 城管监督 803
(四) 工程质量监督 803
(五) 建筑市场管理 803
第二节 城镇房产管理 804
(一) 管理制度 804
(二) 私房改造 805
(三) 房产普查 805
第三节 农村建房用地管理 806
(一) 审批 806
(三) 收费 807
(二) 清理 807
第六章 城乡建设资金 808
第一节 来源 808
(一) 公房租金收入 808
(二) 税费收入 808
(三) 省、地、县专项拨款 809
第二节 使用 809
(一) 城乡建设支出 809
(二) 公房管理支出 809
(三) 环境保护支出 810
第七章 建筑 810
第一节 建筑风格和技术 810
(一) 古建筑 810
(二) 现代建筑 811
第三节 建筑设计 812
第四节 建筑用材 812
第二节 建筑工具 812
第五节 建筑队伍 813
第八章 环境保护 813
第一节 环境污染 814
第二节 环境监测 814
(一) 污染源监测 814
(二) 环境状况例行监测 814
(三) 污染事故监测 815
第三节 环境监理 815
第四节 治理污染 816
(一) 宣传教育 816
(二) 基建环保同步 816
(三) 治理 817
(四) 绿化 818
科技篇 820
第一章 机构 820
第一节 农业推广所 820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820
第三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 821
第四节 农业科学研究所 821
第五节 科技顾问团 821
第六节 科技服务单位 822
第二章 科技队伍 822
第一节 普查 822
(一) 调查 822
(二) 登记 824
(三) 发证 824
(二) 中级 825
(一) 初级 825
第二节 归队 825
第三节 评职称 825
(三) 高级 826
第四节 待遇 827
(一) 任用 827
(二) 经济待遇 827
(三) 生活福利 827
第五节 科技人员流动 827
第三章 科技活动 828
第一节 科普宣传 828
(一) 橱窗展览 828
(二) 幻灯、电影 828
(三) 举办讲座 828
(二) 短期培训 829
(三) 专业培训 829
第二节 技术培训 829
(一) 组织参观 829
(四) 资料、图书 829
(四) 农技校 830
(五) 现场会 830
(六) 聘专家讲课 830
第三节 科技情报 830
(一) 机构 830
(二) 刊物 830
(三) 收集与交流 831
第四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831
(一) 科技制作品选展 831
(二) 珠算竞赛 831
(三) 智力问答 831
(三) 胡豆青、早玉米连作晚稻 832
(二) 三熟三高产试验 832
(四) 不同熟制的研究总结 832
第一节 农业科研 832
第四章 科技实验与研究 832
(一) 伏花生连作晚稻 832
(五) 辐恢系稻田制种 833
(六) 温室无土育秧 833
(七) 早、中稻品比试验 833
(八) 辐恢系品比试验 834
(九) 玉米稻、高梁稻育成 834
(十) 成都香糯“6208”引种 834
(十一) 小麦“76-3-3”新品种育成 834
(十二)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835
(十三) 小麦选、留种及播期试验 835
(十四) 蓄、留再生稻 835
(十七) 喷射“九二○”激素 836
(十八) 大面积群众性农作物高产实验 836
(十六) 沼气肥 836
(十五) 稻田养萍利用 836
第二节 工业科研 837
(一) 含钾磷肥试制成功 837
(二) 试制微尘粉笔 837
(三) 磷酸二氢钾中间试验项目 837
(四) 混凝士空心小砌块 838
(五) MB-280型模式手压泵 838
(六) 石膏新制品 838
(七) 榨机防堵器 838
第三节 多种经营科研 838
(一) 红浮萍养猪 838
(六) 推广配合饲料 839
(五) 人工饲养粹蛇和龟 839
(四) “钴60”辐射蚕种 839
(二) 夏橙低温保果 839
(三) 聚合草 839
(七) 柑桔留种保鲜 840
(八) 良种鸡繁育 840
(九) 引种低芥酸“奥诺”油菜 840
(十) 试用“诱蕊”杀甘蔗螟 840
(十一) 自动售粮器 840
(十二) 研制自控恒温箱(器) 840
第四节 医卫科研 841
(一) 新方杀虫丸散 841
(二) 针麻手术 841
(三) 血吸虫病防治研究 841
(四) 抗癫痫中药 841
(二) 提供资料 842
第三节 自然资源调查及利用 842
第二节 技术合作与转让 842
第一节 科技咨询 842
(一) 提供技术 842
第五章 科技服务 842
第四节 科技市场 843
第六章 科技成果 844
第一节 获奖成果 844
第二节 获奖成果应用 846
(一) 农用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 846
(二) “川油9号选”油菜良种 847
(三) 小麦疏株密植栽培法 847
(四) 眉山9号脐橙 847
(一) “81-5”小麦良种 848
(七) 柴油机车节油新技术 848
第三节 引进成果推广 848
(五) 渠道网箱流水养鱼 848
(六) 蜜蜂带罩长途运输 848
(二) “双推”技术 849
(三) 推广饲养“建川杂交鸭” 849
(四) 两段育秧新技术 849
(五) 万亩杂交水稻制种 849
(六) 花生“条播、壅针、喷磷”新技术 850
(七) 推广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 850
教育篇 851
第一章 机构 851
第一节 行政机构 851
(四) 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852
(一) 教育会 852
第三节 教育团体 852
(二) 国民教育巡回辅导站 852
(三) 教学研究室 852
(一) 国民教育研究会 852
第二节 专业机构 852
(二) 教育学会 853
第二章 管理 853
第一节 学校管理 853
(一) 行政管理 853
(二) 思想教育 854
(三) 学生组织 855
第二节 教育经费 856
第三节 教学设施 856
第四节 勤工俭学 858
第一节 教学方法 859
第三章 教学 859
第二节 教学研究 860
(一) 教研组及网点 860
(二) 教研活动 861
第三节 考试制度 862
第四章 学前教育和普通教育 863
第一节 幼儿教育 863
第二节 小学教育 863
(一) 学校 863
(二) 学制 864
(三) 课程 864
第三节 中学教育 869
(一) 学校 869
(三) 课程 870
(二) 学制 870
第五章 专业技术教育 874
第一节 师范 874
第二节 中技 877
第三节 职业中学 878
第六章 成人教育 878
第一节 扫盲 878
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 879
第三节 “五·七”大学 880
第四节 干部、职工教育 880
第五节 函授、电视教育 882
(一) 函授 882
(二) 电视大学 883
第六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883
第七章 教职员队伍 883
第一节 发展 883
第二节 素质及培训 884
第三节 待遇 885
第四节 民办教师队伍整顿 887
文化体育篇 888
第一章 机构 888
第一节 文化局 888
(一) 民众教育馆 888
(二) 文化馆 888
(三) 图书馆 889
(四) 书店 889
(五) 三苏博物馆 890
(六)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890
(七) 川剧团 890
第四节 县志办公室 891
第三节 体育运动委员会 891
第二节 广播电视局 891
第二章 文化艺术 892
第一节 文艺团体 892
(一) 川剧 892
(二) 话剧 893
(三) 京剧 893
(四) 曲艺 893
第二节 文化活动 894
(一) 文化馆馆办活动 894
(二) 图书借阅 895
(三) 图书发行 895
(四) 川剧表演 896
第三节 影剧场所 897
(一) 剧场 897
(二) 电影院 898
(一) 彩灯 899
(二) 民歌 899
第四节 民间艺术 899
(三) 民间故事 900
(四) 火绘 901
(五) 汉白玉雕 901
(六) 苏裱 901
第三章 文艺创作 901
第一节 创作活动 901
第二节 创作辅导 902
第三节 文化艺术团体 902
(一) 眉山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以下简称文联) 902
(二) 摄影家协会 902
第一节 风景名胜 903
(二) 蟆颐观 903
(一) 三苏祠 903
(四) 东坡画院 903
第四章 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 903
(三) 三苏书画家协会 903
附:古人咏蟆颐观诗 904
(三) 大旺寺白塔 905
(四) 寨子城 906
(五) 苏坟山 906
附:有关老翁井、苏坟山诗文 907
(六) “连鳌山”与“兰坡”石刻字 908
(七) 松江野渡 908
(八) 中坝渔村 908
第二节 古建筑 909
(一) 木结构建筑 909
(二) 石结构建筑 910
第三节 摩崖造像 911
(一) 仙人洞摩崖造像 911
(二) 石碓窝摩崖造像 912
(三) 法宝寺摩崖造像 912
(四) 天门关摩崖造像及题刻 913
(五) 陈沟千佛崖 913
(六) 临界摩崖造像 913
(七) 宋坪摩崖造像 913
(八) 三峰寺摩崖造像 913
(九) 洞口门摩崖造像 913
(三) 凤凰崖墓群 914
(二) 白马山崖墓群 914
(一) 猫山崖墓群 914
第五节 古墓葬 914
(三) 碑刻 914
(二) 王祠堂牌坊 914
(一) 李祠堂石刻 914
第四节 题刻和碑刻 914
(四) 凌江堰古墓 915
(五) 永丰古墓 915
(六) 白鹤翁墓 915
(七) 毛隆恩墓 915
(八) 赵坟山墓群 916
(九) 瓦场坎墓群 916
(十) 李家大坟园 916
(十一) 陈家山墓群 916
(十二) 徐坟山墓群 916
(十三) 川爷庙墓群 916
第一节 报刊 917
第五章 新闻、广播、电视 917
(一) 晋凤农民协会会址 917
第六节 革命文物 917
(二) 烈士陵园 917
第二节 广播 918
(一) 广播事业的发展 918
(二) 放大站建设及通讯员 919
(三) 自办节目 919
第三节 电视、录像 920
第六章 州、县志编修 921
第一节 始修 921
第二节 再修 921
第一节 群众体育 922
(一) 民间体育 922
第七章 体育 922
第三节 新修 922
(二) 学校体育 923
(三) 职工体育 924
第二节 体育设施 925
(一) 人民体育场 925
(二) 灯光球场 925
(三) 室内训练房 925
(四) 游泳池 926
(五) 运动员接待室 926
(六) 基层体育设施 926
第三节 培训、竞赛 926
(一) 业余体校 926
(二) 竞赛 926
(三) 人才选拔及先进体育工作者 928
第一章 建祠 929
三苏祠篇 929
第一节 殿堂 930
(一) 正门 930
(二) 前厅 930
第二章 园林 930
(三) 飨殿 931
(四) 启贤堂 931
(五) 木假山堂 931
(六) 来凤轩 931
(一) 云屿楼 932
(二) 披风榭 932
第二节 亭榭 932
(七) 厢房 932
(三) 瑞莲亭及瑞莲池 933
(四) 百坡亭 933
(五) 抱月亭 933
(六) 快雨亭 933
(七) 式苏轩 933
(八) 景苏楼 934
(九) 绿洲亭(又名水竹轩) 934
(十) 半潭秋水一房山(又名月亭) 934
(十一) 采花舫 934
(十二) 船坞 934
(十七) 西门 935
(十六) 绿筠轩 935
第三节 古树 935
(一) 榕树(附老榆树) 935
(十四) 茗香轩 935
(十三) 碑亭 935
(十五) 疏竹轩 935
(二) 银杏 936
(三) 黄荆树 936
(四) 雪松(附古柏) 936
(五) 并蒂丹荔 936
(六) 古柏 936
(七) 桢楠 936
第四节 渠池、假山、花圃 937
(一) 渠池 937
(二) 假山 937
第一节 东坡手迹刻石 938
(一) 马券碑 938
(三) 花圃 938
第三章 碑刻 938
(二) 柳州碑 939
(七) 中山松醪赋碑 940
(十一) 登州海市诗碑 940
(十) 武昌西山诗并叙碑 940
(九) 寒食诗碑 940
(八) 记承天寺夜游碑 940
(六) 洞庭春色赋碑 940
(五) 丰乐亭记碑 940
(四) 醉翁亭记碑 940
(三) 表忠观碑 940
(十二) 十二月一日雨后微雪诗碑 941
(十三) 书黄鲁直言碑 941
(十四) 过于海舶得迈寄书酒诗碑 941
(十五) 楚颂碑 941
(十六) 寄西湖诸友诗碑 941
第二节 其他刻石 942
(一) 苏符行状碑 942
(十七) 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诗碑 942
(十八) 任氏乳母墓志铭碑 942
(二) 东坡盘陀画像碑 943
(三) 眉州八景诗碑 944
(四) 三苏先生祠记碑 945
(五) 三苏祠诗碑 945
(六) 新建木假山房记碑 945
(七) 重修苏祠新置祠田兼筑方墙门道记事碑 945
(八) 谒三苏祠诗碑 945
(九) 题寄三苏祠壁碑 945
(十) 宋赠太子太师苏老泉之墓碑 945
(十一) 宋礼部尚书苏公符白鹤翁墓碑 946
(十二) 培修眉州三苏祠记碑 946
(一) 王寅重九怀舍弟子由诗 947
(三) 梅、竹、菊图 947
(二) 墨竹图 947
(十三) 四川省政府布告碑 947
第三节 木刻 947
(十五) 《冬日杂吟》诗碑 947
(十四) 题三苏祠诗碑 947
(四) 老梅、吊菊图 948
(五) 一天云水贴 948
(六) 佛寿图 948
(七) 东坡戴笠着屐图并行书赞诗 948
(八) 三苏图 948
(九) 东坡笠屐图 948
(一) 元代刻《王状元集诸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 949
第一节 三苏文献版本 949
(十) 当代刻苏轼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949
第四章 书画 949
(二) 元代刻《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 950
(三) 元代刻《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诗》 950
(四) 明代眉山刻《三苏先生全集》 950
(五) 明代嘉靖眉山刻《三苏文集》 950
(六) 清代刻《三苏全集》 950
第二节 书画 951
(一) 明张伯起行书苏轼《后赤壁赋》长卷 951
(二) 明许光祚車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单条 951
(三) 清何绍基行书苏轼祠《落日绣帘卷》、《玉骨那悉瘴雾》、《夜饮东坡醒复醉》屏 951
(四) 清张船山車书屏 951
(五) 清龚晴皋草书单条 951
(九) 朱德《题三苏祠》诗,正楷单条 952
(一) 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三苏全集》木板 952
第三节 其他 952
(七) 齐白石画鼠、徐悲鸿补猫的《捕鼠图》 952
(八) 清童二树画梅花中堂 952
(六) 清翁方纲苏轼《后赤壁赋》片段单条 952
(二) 三苏塑像 953
(三) 苏东坡盘陀塑像 953
(四) 明代铁钟(三苏祠明末战火遗物之一) 953
(五) 东汉抚琴陶俑 953
(六) 东汉庖厨俑 953
(七) 清端溪砚 953
(八) 白玉带扣一副 953
第五章 题咏 954
第一节 诗词 954
第二节 散文 960
第三节 楹联 962
第一节 陈列 964
第六章 纪念活动 964
第二节 祭扫苏坟 965
第三节 东坡会 965
第四节 学术研究 966
第七章 管理 9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66
第二节 祀田管理 967
第三节 经营管理 968
医药卫生篇 969
第一章 机构 96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969
(一) 县卫生局 969
(二) 县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 969
(三)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969
(一) 县属 970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970
(四) 县医药管理局 970
(二) 区属 971
(三) 乡属 971
(四) 村办 972
(五) 企事业单位办 972
第三节 卫生团体 972
(一) 三皇会(药王会) 972
(二) 医师公会 972
(三) 县中医师公会 972
(四) 四川省国医分馆眉山支馆 973
(五) 卫生促进会 973
(六) 县卫生工作者协会 973
(七) 中华医学会四川省眉山分会 973
(二) 设备 974
(一) 基本建设 974
第一节 设施 974
第二章 医疗 974
第二节 技术 975
(一) 科室 975
(二) 技术 976
第三节 医疗制度 978
(一) 护理制度 978
(二) 就诊、收费制 978
(三) 公费医疗制 978
(四) 合作医疗制 979
(五) 农村健康保险 979
第四节 医疗管理 979
第五节 中医 980
附:《苏沈良方》简介 981
第六节 西医 981
(一) 骨科 983
第七节 中西医结合 983
第八节 专科 983
(二) 癲痫 984
(三) 精神病 984
(四) 痔瘘 984
第九节 社会医疗服务 984
第三章 卫生防疫 985
第一节 卫生运动 985
第二节 卫生管理与监测 986
(一) 饮食行业卫生管理 986
(二) 饮水卫生管理 986
(三) 公共场所及服务行业 987
(四) 学校卫生管理 987
(一) 疫情 988
(五) 工业卫生管理 988
第三节 血吸虫病防治 988
(二) 防治 989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 990
(一) 疫情 990
(二) 防治 991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 992
(一) 疫情 992
(二) 防治 992
第四章 妇幼保健 993
第一节 妇女保健 993
(一) 接生 993
(二) 妇女病防治 994
第二节 儿童保健 994
第二节 西药 995
第一节 中草药 995
第五章 医药 995
第三节 药政管理 996
民俗篇 998
第一章 家庭、宗祠 998
第一节 家庭 998
第二节 宗祠 998
第二章 会馆、行会、帮会 999
第一节 会馆 999
第二节 行会 999
第三节 帮会 1000
(一) 哥老会 1000
(二) 青帮 1001
第三章 宗教 1001
第一节 佛教 1001
第二节 道教 1002
(一) 天主教 1003
(二) 基督教 1003
第三节 天主教 1003
第四章 庙会、迷信、禁忌 1004
第一节 庙会 1004
第二节 迷信 1005
(一) 跳端公 1005
(二) 算命 1005
(三) 测字、抽彩头 1005
(四) 看风水 1005
(五) 看相 1005
(八) 送童子、拜干亲 1006
第三节 禁忌 1006
(六) 打醮、耍水龙、断屠、闭南门 1006
(七) 吃斋 1006
第五章 习俗 1007
第一节 起居 1007
(一) 服饰 1007
(二) 饮食 1008
(三) 居住 1008
(四) 行止 1008
(一) 嫁娶 1009
第二节 礼仪 1009
(二) 丧葬 1010
(三) 庆贺 1010
(四) 祭祀 1011
第三节 生产习俗 1011
(一) 打春牛 1011
(二) 开秧门 1011
(一) 传统节日 1012
第四节 节日 1012
(三) 新米饭喂狗 1012
(五) 上邛崃进糖房 1012
(四) 人市 1012
(二) 法定节日 1014
第五节 恶风陋习 1016
(一) 匪患 1016
(二) 吸毒 1016
(三) 赌博 1017
(四) 宿娼 1017
(五) 弃婴和拐卖妇女 1017
(六) 蓄婢 1017
第六节 美德 1017
(一) 舍己救人 1017
(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018
(二) 奉献精神 1018
(四) 热心公益 1019
(五) 拾金不昧 1019
(六) 尊老爱幼 1019
(七) 爱劳动 1019
第六章 方言 1020
第一节 语音 1020
(一) 声母 1020
(二) 韵母 1023
(三) 声调 1025
第二节 词汇 1025
第三节 谚语 1026
第四节 歇后语 1026
第一节 歌谣 1027
(一) 号子 1027
第七章 歌谣、传说 1027
(二) 报路歌 1028
(三) 民歌 1029
(四) 儿歌 1031
第二节 民间传说 1031
(一) 裴城 1031
(二) 白马铺 1031
(三) 松江夜渡 1032
(四) 美女峰和金牛山 1032
(五) 苏氏兄妹猜谜 1033
(六) 东坡夜题“连鳌山” 1033
(七) 东坡肘子 1034
(八)
- 《雷山县志 1988-2015 上》雷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专业用 生物化学 本科》张又良,郭桂平主编 2016
- 《雷山县志 1988-2015 下》雷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民国 思南县志稿》马震昆 2019
- 《汇兑统制 国联经济财政委员会报告》朱通九译 1939
- 《兴安县志》张永年主编;兴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2
- 《江口县志 1986-2005》《江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2014
- 《无锡文库 第1辑 (康熙)江阴县志 (乾隆)江阴县志 1》(清)龚之怡修;(清)沈清世续修;(清)陈芝英纂;(清)朱廷鋐续纂 2011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44 道光安平县志 光绪镇宁州志 民国镇宁县志》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凤冈县志 1978-2007》罗胜明主编 2011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远去的老调》经典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
-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膜工业卷 3》(中国)郑祥,魏源送,王志伟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