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化隆县志
化隆县志

化隆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化隆回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24035114
  • 页数:813 页
图书介绍:记载1985年以前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历史与现状。
《化隆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编 地理 45

第一章 位置与境域 45

第一节 位置 45

第二节 境域 45

第二章 建置 46

第一节 建置沿革 46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9

第三章 自然环境 52

第一节 地质 52

第二节 地势地貌 63

第三节 气候 66

第四节 水文 77

第五节 土壤 84

第六节 自然资源 88

第七节 自然灾害 99

第八节 环境保护 106

第四章 乡镇概况 107

第一节 巴燕镇 107

第二节 群科镇 109

第三节 甘都镇 111

第四节 扎巴乡 113

第五节 昂思多乡 114

第六节 支扎藏族乡 116

第七节 雄先藏族乡 117

第八节 查甫藏族乡 118

第九节 牙什尕乡 120

第十节 黑城乡 121

第十一节 德加乡 122

第十二节 二塘乡 123

第十三节 加合乡 124

第十四节 谢家滩乡 126

第十五节 阿什努乡 127

第十六节 沙连堡乡 128

第十七节 德恒隆乡 130

第十八节 石大仑乡 131

第十九节 初麻乡 133

第二十节 金源藏族乡 134

第二十一节 塔加藏族乡 135

第五章 人口 137

第一节 人口发展与分布 137

第二节 人口构成 144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生育 155

第四节 人口普查与人口控制 157

第二编 经济 163

第一章 农业 163

第一节 土地制度 163

第二节 生产体制 169

第三节 耕地与区划 176

第四节 耕作制度 183

第五节 农业生产 184

第六节 农业经济效益 188

第七节 农业技术推广 195

第八节 农业机具 200

第九节 经营管理 207

第十节 农业管理机构 208

第二章 畜牧业 210

第一节 草场和饲料 211

第二节 家畜种类与数量 213

第三节 家畜改良 218

第四节 畜疫防治 220

第五节 畜牧兽医机构 224

第三章 林业 225

第一节 植树造林 225

第二节 林业管理 230

第三节 国营林场与苗圃 234

第四章 水利 235

第一节 水利资源开发 236

第二节 水利建设 236

第三节 水土保持 247

第四节 水利投资和经济效益 249

第五节 水利管理 249

第五章 多种经营 251

第一节 园艺业 251

第二节 养殖业 258

第三节 农副畜产品加工业 259

第六章 工业 260

第一节 轻手工业 262

第二节 机械工业 270

第三节 建材工业 273

第四节 化学工业 276

第五节 采矿冶炼业 277

第六节 电力工业 281

第七节 乡(镇)村工业 283

第八节 管理机构 287

第七章 交通运输 287

第一节 道路 287

第二节 渡口 桥梁 涵洞 290

第三节 运输 294

第四节 交通管理 296

第八章 邮电 302

第一节 机构 302

第二节 邮政 304

第三节 电信 307

第九章 城乡建设 309

第一节 县城建设 309

第二节 集镇建设 316

第三节 乡村建设 318

第四节 建筑与设计 319

第五节 房地产管理 321

第六节 城乡建设管理机构 324

第十章 商业 325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26

第二节 官僚资本商业 328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29

第四节 供销合作商业 330

第五节 国营商业 336

第六节 集市贸易 340

第七节 外贸 344

第十一章 粮食 346

第一节 粮油征购 346

第二节 储运保管 349

第三节 粮油加工 353

第四节 粮油供应 355

第五节 机构与队伍 357

第十二章 财政 金融 358

第一节 财政 358

第二节 税务 365

第三节 金融 374

第十三章 经济管理 385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 385

第二节 物资管理 388

第三节 物价管理 389

第四节 计量 391

第五节 审计 391

第六节 统计 392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95

第三编 政治 39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95

第二节 县党代表大会 403

第三节 县委重要工作会议 406

第四节 党员教育 411

第五节 统战工作 414

第六节 纪律检查 416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418

第二章 国民党 三青团 418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42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21

第一节 工会 421

第二节 共青团 424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430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434

第五节 贫农、下中农协会 435

第六节 工商业联合会、个体劳动者协会 437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 439

第一节 普选 439

第二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41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42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 446

第五章 政府 449

第一节 抚番厅及县政府(附昂索、干户、百户制度) 449

第二节 人民政府 456

第六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6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63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463

第三节 政协工作 466

第七章 民政 469

第一节 救灾救济 469

第二节 社会福利 474

第三节 优抚安置 475

第四节 移民 480

第五节 婚姻登记 481

第六节 人民来信来访 482

第八章 劳动人事 484

第一节 人事管理 484

第二节 劳动就业 491

第三节 劳动工资 496

第四节 职工福利 502

第一节 公安 506

第九章 政法 506

第二节 检察 511

第三节 法院 513

第四节 司法行政 518

第四编 军事 523

第一章 机构 523

第一节 武备衙门 523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525

第二节 保安与壮丁司令部 525

第二章 武装 527

第一节 驻军 527

第二节 地方武装 529

第三章 兵役 532

第一节 募兵制 532

第二节 拔兵制 532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与义务兵役制 534

第一节 组织 536

第四章 民兵 536

第二节 军事训练 537

第三节 武器装备与管理 538

第四节 作战执勤 539

第五章 拥政爱民与军民共建 541

第一节 拥政爱民 541

第二节 军民共建 542

第六章 设施和要地 542

第一节 设施 542

第二节 要地 543

第七章 重大兵事 544

第五编 文化 559

第一章 教育 559

第一节 教育行政 559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63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68

第四节 民族教育 572

第五节 中等专业教育 575

第六节 成人教育 578

第七节 教师 579

第八节 经费与设备 584

第二章 科学技术 586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586

第二节 科普活动与推广 587

第三节 科研成果 590

第四节 其它 591

第三章 文化 592

第一节 文学 592

第二节 民间文学 592

第三节 群众文化 595

第四节 演出团体 600

第五节 书法 美术 摄影 602

第六节 图书 报纸 档案 603

第七节 广播 电影 电视 606

第八节 文物 古迹 名胜 608

第四章 体育 618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618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19

第三节 群众体育 620

第四节 民族体育 620

第五节 体育竞赛 623

第五章 医药卫生 626

第一节 机构 626

第二节 医疗 629

第三节 医疗体制 632

第四节 卫生防疫 633

第五节 妇幼保健 637

第六节 药品 638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639

第一章 人民生活 643

第一节 农民生活 643

第六编 社会 643

第二节 职工生活 650

第二章 民族 656

第一节 回族 656

第二节 汉族 661

第三节 藏族 665

第四节 撒拉族 668

第五节 其它民族 669

第六节 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 670

第三章 宗教 672

第一节 伊斯兰教 672

第二节 佛教 680

第三节 其它宗教 690

第四节 宗教制度改革与宗教管理 692

第四章 民俗 693

第一节 衣食起居 693

第二节 仪礼习俗 697

第三节 传统节日 699

第四节 婚嫁丧葬 701

第五节 禁忌 706

第五章 社会新风 708

第一节 革除陋习 708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 708

第六章 方言 谣谚 710

第一节 方言 710

第二节 谣谚 713

第三节 歇后语 717

第七编 人物 721

第一章 人物传 721

第二章 人物表 756

附录 771

一 地方文献要目 771

二 重要文献辑存 773

《化隆县志》编纂始末 8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