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长宁县志
长宁县志

长宁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四川省长宁县志编纂委员会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5235678
  • 页数:893 页
图书介绍:
《长宁县志》目录

目录 1

第一节 建县前隶属 29

第一章 建置 29

第一编 建置沿革 29

第二节 建置变化 31

第二章 境域 34

第一节 明清政区 39

第三章 政区 39

第二节 民国政区 4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政区 41

第二节 原县城 46

第一节 今县城 46

第四章 县城 46

第一节 双河区 48

第五章 区乡 48

第二节 梅硐区 50

第三节 花滩区 51

第四节 相岭区 53

第五节 农胜区 55

第六节 古河区 57

第一节 地层 59

第一章 地质 59

第二编 自然地理 59

第二节 构造 63

第三节 矿藏 64

第一节 低中山地 66

第二章 地貌 66

第三节 岩溶槽谷 67

第二节 溶蚀盆地 67

第六节 深切高地 68

第五节 深丘 68

第四节 浅丘 68

第一节 气候概况 69

第三章 气候 69

第二节 日照与太阳辐射 70

第三节 气温 71

第四节 降水 75

第五节 湿度风 76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77

第一节 地表水 79

第四章 水文 79

第二节 地下水 81

第一节 土壤类型 84

第五章 土壤 84

第二节 土壤性能 85

第一节 特征、类型及分布 93

第六章 植被 93

第二节 野生植物 94

第三节 鱼类 96

第二节 禽类 96

第七章 动物 96

第一节 兽类 96

第一节 干旱 97

第八章 自然灾害 97

第四节 爬行类 97

第五节 两栖类 97

第六节 昆虫类 97

第二节 洪涝 99

第三节 风雹 100

第五节 雷击 102

第四节 霜雪 102

第七节 滑坡裂陷 103

第六节 地震 103

第一节 人口变化 105

第一章 人口概况 105

第三编 人口 105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08

第三节 人口构成 111

第四节 人口变动 116

第一节 计划生育 117

第二章 人口控制 117

第二节 政策措施 119

第三章 人口普查 12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25

第一节 民国时期概况 125

第四编 经济综述 125

第一章 经济发展 12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30

第二章 经济结构 130

第二节 社会生产结构 131

第三节 农业产业结构 132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33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33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135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36

第四章 综合管理 136

第二节 统计管理 139

第三节 物价管理 142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145

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 151

第六节 物资管理 154

第七节 审计管理 155

第一节 革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58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与调整 158

第五编 农业 158

第二节 互助合作 159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60

第三节 人民公社 160

第一节 耕地劳力 161

第二章 耕作条件 161

第二节 土壤分区 162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165

第四节 农作机具 166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68

第三章 种植业 168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72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73

第四节 种子 175

第五节 农技农艺 178

第六节 植保植检 182

第一节 畜牧业 186

第四章 养殖业 186

第二节 渔业 192

第三节 养蚕养蜂 195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97

第五章 经营管理 197

第二节 劳动管理 199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00

第四节 收益分配 201

第一节 林地及蓄积量 205

第一章 林业资源 205

第六编 林业 205

第二节 竹木品种 207

第二章 林业生产 208

第三节 林副产品 208

第一节 采种育苗 209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10

第三节 林木抚育 213

第四节 竹木采伐 214

第一节 南竹 216

第三章 基地建设 216

第二节 茶叶 217

第三节 柑桔 218

第四节 松林 219

第一节 护林 220

第四章 护林与管理 220

第五节 杉木林 220

第二节 管理 223

第一节 蓄水 227

第一章 水利 227

第七编 水利电力 227

第三节 提灌 230

第二节 引水 230

第四节 地下水利用 232

第六节 水利管理 233

第五节 水土保持 233

第一节 发电 234

第二章 电力 234

第二节 供电 237

第三节 用电 239

第四节 电力管理 240

第一节 乡办企业 244

第一章 经营层次 244

第八编 乡镇企业 244

第二节 村办企业 245

第五节 户办企业 246

第四节 联办企业 246

第三节 组办企业 246

第一节 农业 247

第二章 行业结构 247

第二节 工业 248

第五节 其他企业 252

第四节 建筑业 252

第三节 运输业 252

第一节 经济效益 254

第三章 效益 254

第二节 社会效益 255

第三节 收益分配 256

第一节 劳动管理 257

第四章 企业管理 257

第三节 质量管理 259

第二节 财务管理 259

第四节 安全管理 260

第二节 全民工业 262

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 262

第九编 工业 262

第一章 经济成分 262

第三节 集体工业 264

第一节 造纸工业 268

第二章 行业构成 268

第二节 化学工业 269

第三节 机械工业 270

第四节 建材工业 272

第五节 能源工业 273

第七节 印刷工业 274

第六节 矿冶工业 274

第八节 纺织工业 275

第九节 食品加工业 276

第十节 其他工业 279

第三章 工业管理 282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83

第四节 财务管理 284

第三节 劳动管理 284

第二节 质量管理 284

第五节 经济责任制 285

第一节 水路 292

第一章 交通建设 292

第十编 交通邮电 292

第二节 陆路 295

第一节 水运 302

第二章 运输 302

第二节 陆运 305

第一节 交通监理 307

第三章 交通运输管理 307

第二节 运输管理 308

第三节 航政、路政管理 309

第四节 安全管理 310

第一节 邮政网路 311

第四章 邮政 311

第二节 邮政业务 313

第一节 电报 314

第五章 电信 314

第二节 电话 3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8

第六章 邮电管理 318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19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22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322

第十一编 商业 322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323

第二节 国营商业 323

第四节 其他集体商业 324

第一节 中心市场 325

第二章 市场 325

第五节 公私合营商业 325

第二节 集市贸易 326

第四节 物资交流会 327

第三节 网点 327

第三章 商品购销 328

第一节 农副产品 329

第二节 废旧物资 332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 335

第四节 副食品 342

第五节 医药 347

第六节 生产资料 348

第七节 外贸商品 352

第一节 饮食业 356

第四章 饮食服务 356

第二节 服务业 35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59

第五章 商业管理 359

第二节 仓储管理 360

第三节 经济效益 361

第一节 征购 364

第一章 粮食征购与销售 364

第十二编 粮油 364

第二节 销售 366

第一节 统购派购 370

第二章 油脂油料购销 370

第三节 议购议销 370

第二节 油脂销售 372

第一节 仓储 373

第三章 储运 373

第三节 油脂油料议购议销 373

第二节 保管 374

第三节 调运 375

第一节 粮食加工 376

第四章 加工 376

第一节 粮食复制品 377

第五章 综合经营 377

第二节 油料加工 377

第一节 计划、财务管理 378

第六章 管理 378

第二节 饲料 378

第四节 粮油市场 379

第三节 加工管理 379

第二节 票证管理 379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81

第一章 财税体制 381

第十三编 财政税务 381

第二节 税收体制 382

第一节 财政收入 383

第二章 财政收支 383

第二节 财政支出 386

第三节 预算外收支 390

第一节 财务管理 391

第三章 财务管理与财政监督 391

第二节 控购及冻结存款 394

第三节 财政监督 395

第一节 国家债券 396

第四章 债券 396

第一节 税收变革 397

第五章 税收 397

第二节 地方债券 397

第二节 征收税种 399

第一节 税收征管 402

第六章 税收管理与监督 402

第三节 税收减免 403

第二节 利润监交 403

第一节 银行 406

第一章 金融机构 406

第十四编 金融 406

第二节 保险公司 407

第一节 币种 408

第二章 货币 408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408

第二节 货币流通 411

第三节 现金管理 413

第四节 金银收兑和配售 414

第一节 单位存款 415

第三章 存款 415

第二节 储蓄存款 416

第三节 信托委托存款 417

第一节 农业贷款 418

第四章 贷款 418

第二节 工业贷款 419

第三节 商业贷款 421

第四节 基本建设贷款 423

第六节 信托、委托贷款、租赁 424

第五节 信用社贷款 424

第七节 贷款减免、豁免 426

第二节 农业拨款 428

第一节 基本建设拨款 428

第五章 拨款 428

第一节 结算种类 429

第六章 结算 429

第三节 拨款监督 429

第二节 结算变革方式 430

第一节 承保 431

第七章 保险 431

第二节 理赔 432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35

第十五编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435

第一节 街道 436

第二节 房屋 438

第三节 桥梁渡口 440

第四节 公共设施 441

第一节 场镇建设 445

第二章 乡村建设 445

第二节 农村住房 446

第三节 沼气建设 447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48

第三章 建筑 448

第二节 设计施工 449

第三节 建筑技术 450

第四节 建筑设备 451

第一节 房地管理 452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452

第二节 房产管理 453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55

第三节 私房改造 455

第一节 污染 456

第二节 治理 457

第一节 中共长宁地下组织 45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58

第十六编 党派群团 458

第二节 中共长宁县委 462

第三节 代表大会 465

第四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467

第五节 县委工作机构 468

第六节 基层组织 472

第七节 党务 473

第一节 国民党 48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481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484

第四节 青年党 485

第三节 民主社会党 485

第一节 工会组织 486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86

第二节 农会组织 488

第三节 共青团组织 489

第四节 妇女组织 491

第五节 科协组织 493

第六节 工商业组织 494

第七节 个体劳动组织 495

第一节 县政府 497

第一章 民国政府及代议机构 497

第十七编 政权政协 497

第二节 乡、镇公所 498

第三节 县代议机构 500

第四节 乡、镇民代表会 502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04

第二章 人民权力机构 50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506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510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512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513

第三章 人民政府 513

第二节 派出机关 524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525

第一节 政协会议 526

第四章 人民政协 526

第二节 政协常委会 528

第二节 推行“新生活运动” 531

第一节 预征田赋 531

第十八编 政事 531

第一章 川政统一前后 531

第一节 抗日运动 532

第二章 抗日战争至解放前夕 532

第三节 二五减租 533

第二节 实施“新县制” 533

第一节 征粮 534

第三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534

第三节 土地改革 535

第二节 清匪、反霸、减租、退押 535

第五节 “三反”、“五反”运动 536

第四节 抗美援朝 536

第六节 “三大改造” 537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539

第四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539

第七节 粮、油、棉统购统销 539

第二节 “大跃进”运动 540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541

第四节 “反右倾”斗争 542

第五节 贯彻“八字”方针 543

第六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44

第七节 农业学大寨 545

第一节 “文革”开始和“夺权” 546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546

第二节 成立革委会复建党组织 547

第三节 “斗、批、改” 548

第四节 “批林批孔”与“反击右倾翻案风” 549

第三节 落实政策 550

第二节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55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50

第一节 揭、批、查工作 550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 551

第一节 机构 553

第一章 公安 553

第十九编 公安司法 553

第二节 治安管理 554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559

第四节 监所管理 560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62

第一节 机构 562

第二章 检察 562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65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65

第一节 机构 567

第三章 审判 567

第五节 监内外检察 56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68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71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73

第一节 机构 57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74

第五节 申诉复查 574

第三节 调解 575

第二节 法制宣传 575

第五节 公证 576

第四节 律师 576

第一节 团练局军事科 578

第一章 机构 578

第二十编 军事 578

第二节 人武都武委会 579

第二节 国民政府军 583

第一节 护国军军阀部队 583

第二章 过境部队与驻军 583

第一节 保安团队 584

第三章 县属武装 584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 584

第四节 国民兵团 585

第三节 保安队 585

第二节 铲共义勇队 585

第七节 县大队、警卫营 586

第六节 警察队 586

第五节 民众自卫队 586

第一节 募兵征兵 587

第四章 兵役 587

第八节 县中队 587

第二节 志愿兵义务兵 588

第三节 预备役 589

第一节 民兵组织 590

第五章 民兵 590

第二节 军政训练 592

第三节 主要活动事迹 593

第一节 土匪、军阀战乱 594

第六章 兵事 594

第二节 革命武装斗争 595

第三节 剿匪 597

第一节 民主建政 602

第一章 基层政权建设 602

第二十一编 民政 602

第二节 普选 603

第一节 优待 605

第二章 优待抚恤复退安置 605

第二节 抚恤 608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612

第一节 灾害救济 613

第三章 救济 613

第二节 一般救济 614

第四节 城镇福利 617

第三节 农村扶贫与“五保户”供养 617

第一节 婚姻登记 619

第四章 婚丧管理 619

第二节 殡葬改革 620

第一节 干部队伍 622

第一章 干部 622

第二十二编 劳动人事 622

第二节 干部管理 624

第三节 干部培训 628

第二节 用工形式 629

第一节 工人队伍 629

第二章 工人 629

第三节 工人管理 630

第一节 工资 632

第三章 工资奖金 632

第四节 职业培训 632

第一节 劳动保护 636

第四章 劳保福利 636

第二节 奖金 636

第二节 劳动保险 638

第三节 职工福利 639

第二节 退休 640

第一节 离休 640

第五章 离休退休退职 640

第三节 退职 641

第二节 精减安置 643

第一节 失业安置 643

第六章 劳动就业 643

第四节 待业安置 644

第三节 知识青年安置 644

第五节 就业服务 645

第一节 学前教育 647

第一章 学校教育 647

第二十三编 教育科技 64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649

第三节 中学教育 653

第四节 中专、职校教育 656

第一节 业余学校教育 658

第二章 成人教育 658

第二节 函授教育 659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660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 660

第一节 学制课程 661

第三章 教育教学 661

第二节 教学工作 66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664

第五节 考试与招生 666

第四节 体育卫生 666

第六节 勤工俭学 668

第一节 构成 669

第四章 教师队伍 669

第二节 培训 671

第三节 待遇 672

第二节 经费 674

第一节 机构 674

第五章 教育管理 674

第三节 设备 676

第一节 科研机构 677

第六章 科技组织 677

第二节 四级农科网 678

第三节 群众学术团体 679

第七章 科技队伍 680

第一节 概况 681

第一节 科普宣传 682

第八章 科技工作 682

第二节 职称评定 682

第三节 培训 682

第二节 引进推广 683

第四节 科技情报 685

第三节 咨询服务 685

第六节 沼气推广 686

第五节 气象预报与地震测报 686

第一节 获奖项目 687

第九章 科技成果 687

第二节 主要成果 688

第十章 科技管理 690

第三节 成果管理 691

第二节 经费管理 691

第一节 项目管理 691

第二节 活动 694

第一节 文化馆、站 694

第二十四编 文化 694

第一章 群众文化 694

第一节 诗文小说 698

第二章 文学 698

第二节 民间文学 699

第一节 戏剧 702

第三章 戏剧曲艺 702

第二节 摄影 704

第一节 书法 704

第二节 曲艺 704

第四章 书法摄影美术工艺 704

第三节 美术工艺 705

第一节 音乐 706

第五章 音乐舞蹈 706

第二节 舞蹈 709

第一节 电影 710

第六章 电影电视 710

第二节 电视 711

第一节 图书 712

第七章 图书档案 712

第二节 档案 713

第一节 文物 714

第八章 文物名胜 714

第二节 名胜 723

第一节 广播 724

第九章 广播报刊通讯 724

第二节 报刊 725

第三节 通讯 726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728

第一章 医疗 728

第二十五编 卫生体育 728

第二节 医疗设备 730

第三节 业务技术 731

第四节 医疗制度 735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737

第二章 防疫 737

第二节 食品卫生管理 738

第三节 主要传染病、地方病防治 739

第一节 妇女保健 744

第三章 妇幼保健 744

第二节 儿童保健 745

第一节 药品生产 746

第四章 药品生产与管理 746

第二节 药政管理 747

第一节 场地设施 748

第五章 体育运动 748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49

第三节 群众体育 750

第四节 游泳活动 752

第一节 人才培训 753

第六章 体育培训与比赛 753

第二节 县级比赛 754

第三节 参加地区级比赛 757

第四节 创、破省级以上纪录 758

第一节 家庭 761

第一章 家庭宗族姓氏 761

第二十六编 社会风俗 761

第二节 宗族 762

第三节 姓氏 763

第一节 生活习俗 764

第二章 风俗习惯 764

第二节 岁时习俗 768

第三节 礼仪习俗 771

第四节 庙会香会 777

第五节 陋习 778

第六节 优良风尚 779

第三章 宗教 781

第一节 佛教 781

第二节 道教 782

第三节 天主教 783

第四节 基督教 783

第五节 伊斯兰教 784

第四章 行帮 784

第一节 行会 784

第二节 帮会 786

第一节 方言 789

第五章 方言俗语 789

第二节 词汇 791

第三节 谚语 797

第四节 歇后语 799

第一章 竹海概貌 80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801

第二十七编 竹海旅游 801

第二节 竹海风光 802

第三节 物产 803

第二章 主要景区 804

第一节 竹海中心区 804

第二节 仙寓洞~天宝洞景区 805

第三节 龙吟寺景区 807

第四节 墨溪~忘忧谷景区 807

第六节 挂榜岩景区 808

第七节 外围景区——长宁河景区 808

第五节 翡翠长廊景区 808

第三章 旅游 811

第一节 交通游程 811

第二节 旅游设施 813

第四章 要事简记 815

第一节 领导视察 815

第三节 接纳规模 815

第二节 影视拍摄 816

第三节 其他要事 817

第五章 附记 818

第一节 文存 818

第二节 民间传说 828

第三节 万岭箐名称考 829

一、传记 831

杜关杜黄 831

人物 831

王泽嘉 834

袁敦厚 835

王学勤 836

王瑞华 836

雷步云 836

余泽鸿 838

邓楷 839

王世方 839

吴承善 840

梁彬文 841

叶枝彩 842

吴绍玉 842

余文涵 842

涂开敏 844

王安云 845

高树华 846

张伯升 847

向言思 849

李世兴 849

杨昌贵 851

张福兴 851

叶志刚 852

叶九如 852

杨义明 853

二、名表 854

三、革命烈士英名录 857

四、抗日殉国者 870

附录 874

一、文告选存 874

二、诗歌选录 877

三、重要轶文 879

四、县事部分著作存目 884

五、县人部分著作存目 885

六、历代《长宁县志》序言选录 886

七、本届修志要录 8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