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长江流域水旱灾害
长江流域水旱灾害

长江流域水旱灾害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俊,王善序主编;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8405587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中国水旱灾害系列专著长江卷,书中以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全面论述了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在总结历史防灾减灾和灾害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对策、措施和展望。
《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目录

概论篇 3

第一章 长江流域自然地理环境与水旱灾害 3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3

一、流域概况 3

二、水文气象特征 4

第二节 地理环境和气候背景 5

一、自然地理环境与气候 5

二、流域的降水 15

第二章 国民经济与水旱灾害概况 20

第一节 社会经济概况 20

一、国民经济概况 20

二、农业概况 21

三、城市和工业概况 21

四、交通运输概况 22

第二节 治江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22

一、治江成就 22

二、自然灾害与存在的问题 24

洪灾篇 29

第三章 长江洪水灾害 29

第一节 概述 29

一、洪灾种类 29

二、洪水灾害概况 31

第二节 长江典型洪水年灾害 36

一、历史典型洪水年灾害 36

二、近代典型洪水年灾害 40

第三节 区域性洪水灾害 44

一、上游地区洪水灾害 44

二、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 49

三、城市洪灾 54

第四章 洪灾成因 58

第一节 暴雨 58

一、暴雨的气候特征 58

二、致洪暴雨类型 68

三、暴雨形成的若干物理条件 69

四、暴雨的环流背景 72

第二节 洪水 73

一、洪水的主要特征 73

二、湖泊和水利工程对洪水的调蓄作用 77

三、主要大洪水 78

四、径流的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 81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几次大洪水 84

一、1991年洪水 84

二、1995年洪水 84

三、1996年洪水 86

四、1998年洪水 87

五、1999年洪水 90

第五章 洪水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93

第一节 洪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93

一、洪灾统计资料 93

二、重大洪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6

三、洪灾经济损失变化趋势 97

第二节 洪灾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影响 98

一、分洪、决口造成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影响 98

二、洪水泛滥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98

第六章 长江防洪减灾对策 99

第一节 长江防洪建设成就 99

一、历史上的长江防洪建设 99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长江防洪建设 99

三、防洪经济效益 114

四、防洪减灾综合评价 114

第二节 长江防汛 117

一、长江防汛指挥机构 117

二、长江防汛工作的主要环节 117

三、长江中下游防御特大洪水的方案 120

第三节 长江防洪减灾措施与展望 121

一、抓紧实施既定的防洪规划 121

二、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 124

三、加速防洪系统现代化建设 125

四、加快流域水土保持治理 126

五、加强全社会防洪意识教育 127

第四节 长江洪水情报预报 127

一、洪水情报预报技术的发展 128

二、洪水预报服务效益 134

涝渍篇 141

第七章 长江涝渍灾害与治理 141

第一节 长江流域涝渍与治理简况 141

一、致涝原因 142

二、流域的涝渍特征与分布 142

三、长江治涝发展与建设成就 144

四、主要存在问题 145

五、防治涝渍灾害的基本对策 145

第二节 长江流域治涝规划 146

一、1959年治涝规划 146

二、1990年治涝规划 151

第三节 分区的治涝规划与建设 153

一、江汉平原 153

二、洞庭湖区(湖南部分) 165

三、鄱阳湖区 170

四、通扬区 178

第四节 城市排涝 179

一、上海市(城区) 180

二、南京市(城区) 183

三、武汉市(城区) 187

第五节 平原圩区内湖治涝与综合利用问题 194

一、排涝与防洪的关系 194

二、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圩区概况 194

三、圩区致涝与防涝的发展 195

四、圩区内湖的综合利用问题 196

五、提高内湖综合利用的效益 198

干旱篇 203

第八章 农业干旱 203

第一节 基本背景及干旱分区 203

一、干湿区分布 203

二、土地利用 204

三、主要农作物分布 204

四、干旱统计分区 204

五、干旱指标及等级 205

第二节 干旱特征 210

一、易旱季节及地区分布 210

二、干旱的区域特征 212

三、干旱的随机性和持续性 219

第三节 大区域干旱时空分布 225

一、降水分配不均与农作物需水 225

二、干旱频度及灾害面积特点 225

三、大区之间干旱遭遇分析 228

四、大区干旱趋势及其周期性 229

第四节 历史干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干旱灾害 230

一、历史干旱 230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干旱灾害 234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旱情演变趋势 241

第九章 城市和农村人畜干旱缺水 244

第一节 主要城市干旱缺水及危害 244

一、城市分布和社会经济情况 244

二、主要城市干旱缺水状况 245

三、干旱缺水对城市的危害 249

四、城市供水工程措施 250

第二节 农村人畜饮用水困难及危害 250

一、农村人畜饮用水困难情况 251

二、农村人畜饮用水缺乏地区的分布和困难程度 253

三、农村人畜饮用水困难的主要原因 255

四、农村干旱人畜饮用水困难的危害性 256

五、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的措施 257

第三节 伴随干旱派生的其他灾害及影响 257

一、干旱诱发的疫病、虫害 257

二、干旱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 259

三、干旱对航运交通的影响 259

四、干旱导致的森林灾害 261

五、间接经济损失及其社会影响 261

第十章 干旱灾害的主要成因 263

第一节 自然地理因素 263

一、地形、地貌的影响 263

二、植被、土壤的影响 263

第二节 水文、水资源因素 264

一、降水特征 265

二、蒸发特征 267

三、气温特征 269

第三节 干旱的天气气候背景 271

一、季风活动与长江流域的季节性干旱 271

二、干旱年的降雨时空分布 272

三、干旱环流背景分析 274

四、干旱趋势分析 275

第四节 社会经济因素 275

一、人口增长和粮食增产加大了农业用水 276

二、城市发展和工业用水量增大引起水环境污染 276

三、蓄、引、提水工程不断增加提高了抗旱能力 277

四、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277

第十一章 抗旱减灾成就和效益 279

第一节 已建成的各类抗旱减灾工程及其他措施 279

一、各类抗旱减灾蓄、引、提灌溉工程 279

二、流域内抗旱的其他工程措施 285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抗旱能力 286

一、水利建设 286

二、水资源利用现状 286

三、水资源利用率 289

四、水利工程抗旱能力 290

第三节 各类水利工程措施对抗旱减灾的经济效益 291

第四节 非工程措施的经济效益 293

一、发挥政策威力,加强组织领导 293

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抗旱中的作用 293

第五节 抗旱减灾的社会效益 294

第十二章 抗旱减灾对策及展望 29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 296

一、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296

二、工农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等方面的分配调度 297

三、搞好工程设施管理对节水挖潜方面的作用 299

四、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304

第二节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305

一、当前水资源利用程度 305

二、水资源利用开发前景 307

第三节 抗旱减灾主要对策 309

一、农业抗旱措施 309

二、城市工业和生活供水措施 313

三、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314

四、兴建骨干水利工程增辟新水源 316

五、其他措施 317

第四节 抗旱减灾展望 320

一、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 321

二、坚持计划生育和坚决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322

三、变人类经济活动的负面效应为积极因素 322

四、研究干旱演变规律,监测和预报干旱灾害 323

五、遭遇非常干旱时的抗旱减灾对策 323

参考文献及参考资料 3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