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文学导论的性质及其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
(一)性质 1
(二)对象 3
(三)任务 4
二、文学导论的指导思想及其意义 5
(一)指导思想 5
序言 1— 7
目 录 7
(二)意义 9
三、文学导论的内容及其方法论的运用 10
(一)内容 10
(二)方法论 11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17
一、唯心主义的文学观 17
第一章 文学的艺术本质 17
第一编 作品论 17
二、唯物主义的文学观 21
三、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 24
(一)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4
(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26
第二节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28
一、文学以形象反映生活 28
(一)形象释义 28
(二)形象的特征 33
二、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38
(一)典型释义 39
(二)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42
第三节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 49
一、文学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49
二、文学反映对象的审美意义 51
三、形象的塑造是美的创造 53
第二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 57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 57
一、文学作品内容释义 57
二、文学作品内容构成诸因素 59
(一)题材 59
(二)主题 65
(三)题材和主题的关系 72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式 73
一、文学作品形式释义 73
二、文学作品形式构成诸因素 73
(一)文学语言 73
(二)结构 81
(三)情节 86
(四)文学体裁 90
第三节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08
一、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09
二、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 112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精神气质 114
第一节 文学作品精神气质的构成 114
一、情志 114
(一)“言志”说 115
(二)“缘情”说 117
二、意象 119
(一)释“意象” 119
(二)意象的产生 120
(三)意象的特征 121
三、气势 122
(一)释“气势” 122
(二)气势的表现 122
(三)气势的形成 126
第二节 文学的精神风貌 127
一、神韵 127
(一)释“神韵” 127
(二)神韵的表达 128
二、韵味 129
(一)释“韵味” 129
(二)韵味的审美特征 131
三、意境 131
(一)释“意境” 131
(二)意境的审美特征 134
第三节 文学的精神品格 136
一、风骨 137
(一)释“风骨” 137
(二)风骨的形成 138
(三)风骨的特征 139
二、俊秀 140
(一)释“俊秀” 141
(二)俊秀的特征 141
第四章 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143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 143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文学起源论 143
(一)神话说 143
(二)宗教说 145
(三)摹仿说 146
(四)游戏说 148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起源论 149
(一)文学起源于劳动 149
(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154
一、文学发展的动力 155
(一)生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155
第二节 文学的发展 155
(二)人民群众是文学发展的动力 160
二、文学发展的传统和革新 162
(一)文学发展的继承性 162
(二)文学发展的革新和创造 168
三、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171
四、文学自身的矛盾运动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因素 175
(一)文学语言的变迁 176
(二)生于民间,死于庙廊 177
第二编 创作论 183
第五章 创作的准备和创作的思维 183
第一节 创作的准备 183
一、丰富的生活积累 184
二、渊博的文化知识 185
三、独创的艺术技巧 187
四、进步的艺术思想 189
五、自由的创作环境 190
第二节 文学的创作过程 191
一、文学是生活的艺术创造 191
二、文学创作的艺术构思 192
(一)蓄积阶段 192
(二)开掘阶段 193
(三)凝聚阶段 193
(四)传达阶段 193
三、文学的艺术创造 194
(一)文学的创新追求 194
(二)文学的典型化创造 195
第三节 创作过程的思维方式 198
一、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 198
(一)形象思维的存在根据 198
(二)形象思维释义 199
(三)形象思维的构成因素 200
(四)形象思维的特征 204
(五)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作用 208
二、文学创作中的潜意识或潜思维 210
(一)潜意识或潜思维 211
(二)文学创作的潜思维 213
第六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 222
第一节 创作方法是作家艺术手段的集中体现 223
一、作家对创作方法的把握和运用 223
(一)创作方法释义 223
(二)创作方法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224
二、创作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26
(一)创作方法的历史制约性 226
(二)创作方法的可变性和相对稳定性 229
一、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制约作用 231
第二节 作家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 231
二、创作方法的能动作用 235
第三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237
一、现实主义 237
(一)现实主义释义 237
(二)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239
(三)现实主义的历史形态 244
二、浪漫主义 249
(一)浪漫主义释义 249
(二)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251
(三)浪漫主义的历史形态 25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259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59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59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261
(一)革命现实主义的客观基础 263
二、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中的革命现实主义 263
(二)革命现实主义的历史任务 264
(三)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65
第七章 风格、流派、思潮 267
第一节 文学风格 267
一、风格释义 267
(一)修辞说 269
(二)媒介说 269
(三)形式说 270
(四)内容与形式统一说 270
(五)个性说 271
二、风格的特征 273
(一)独特性 273
(二)丰富性 275
(三)稳定性 276
(四)可变性 277
三、风格美的类型 278
四、风格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281
(一)风格的时代性 281
(二)风格的民族性 283
第二节 文学流派 286
一、文学流派释义 286
二、文学流派的历史制约性 288
三、文学流派的作用 289
第三节 文学思潮 290
一、文学思潮释义 290
二、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291
(一)社会变革的产物 291
(二)哲学思想的影响 291
(三)审美风尚的需要 292
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 293
四、新时期的文学思潮 293
(四)文学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293
第三编 实践论 299
第八章 文学鉴赏 299
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对象和意义 299
一、文学鉴赏的对象 299
二、文学鉴赏的意义 302
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过程 306
一、文学鉴赏的审美认识过程 306
(一)美的形象系统的再创造 306
(二)从形式美到内容美的飞跃 307
(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09
二、文学鉴赏过程中的思维特点 310
(一)形象思维的丰富性 310
(二)形象思维的独特性 312
(三)形象思维的可变性 315
三、文学鉴赏过程中的感情色彩 316
(一)文学鉴赏过程中的感情体验 316
(二)鉴赏主体和鉴赏对象的感情交流 317
(三)感情的阶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318
第三节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 321
一、共鸣现象的存在根据 321
(一)共鸣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21
(二)永久的艺术魅力 323
二、共鸣现象的原因 324
(一)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传统 324
(二)道德情操的普遍要求 324
(三)人的共同心理机制 325
(四)特定感情的触发和交融 326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329
(一)文学批评释义 329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329
第九章 文学批评 329
(二)文学批评和创作、鉴赏的关系 332
二、文学批评的任务 337
(一)评价作家作品,繁荣文学创作 337
(二)开展文艺斗争,发扬艺术民主 337
(三)总结文学经验,推动文学运动 338
(四)加强理论建设,提高批评素质 339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 339
一、批评标准的相对性和阶级历史的制约性 339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 341
(一)思想标准 342
(二)艺术标准 344
三、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 347
第三节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 349
一、提高自觉性,加强科学性 349
二、尊重艺术规律,发扬优秀传统 350
三、提倡评论自由,促进文学繁荣 351
第十章 文学实践 353
第一节 文学实践的意义 354
一、文学实践是一种社会消费 354
(一)文学实践释义 354
(二)扩大社会消费,促进文学生产 356
二、检验文学的尺度 358
(一)时代风貌的窗口 358
(二)社会生活的缩影 358
(三)鉴赏和批评的尺度 359
第二节 文学实践的作用 360
一、审美认识作用 360
二、审美教育作用 362
(一)描绘“四化”建设的彩图 363
(二)谱写社会主义新人的乐章 364
后记 366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研究论稿》雷恩海主编 2018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典藏书系 散文卷 1》冯骥才著 2017
- 《物联网导论》张翼英主编 2020
- 《材料导论》张会主编 2019
- 《化工传递过程导论 第2版》阎建民,刘辉 2020
- 《绅士阶层与中国现代文学》罗维斯著 2019
- 《写给孩子的趣味天文学》(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