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
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

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楚光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8305000
  • 页数:202 页
图书介绍:
《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目录

第一章 温室效应——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 1

1.1 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 1

1.2 能源与环境 5

1.2.1 环境与环境科学 6

1.2.2 燃烧排放与酸雨污染 7

1.2.3 臭氧层的破坏与燃烧排放 9

1.2.4 燃烧粉尘与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13

1.3 温室效应 14

1.4 全球气候的变化 18

1.4.1 全球变暖 19

1.4.2 气候变化信息的提取 22

1.4.3 对未来气候变暖的预测 23

1.5 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模拟方法 25

1.5.1 气候变化的预测 25

1.5.2 全球气候变化的GCM模型 26

1.5.3 预测结果 29

1.5.4 气候危机 30

1.6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30

1.6.1 循环的加剧 31

1.6.2 海平面上升 32

1.6.3 流流的变化 35

1.6.4 季风和台风 36

1.6.5 雨型的改变 36

1.6.6 植被的迁移和物种灭绝 37

1.6.7 社会经济将受到的影响 39

1.6.7 影响进程在发展、加速 41

1.7 控制温室效应——人类面临的挑战 41

1.7.1 总体对策 42

1.7.2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43

1.7.3 抑制人口增长 43

1.7.4 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烯料的依赖 44

第二章 温室气体的排放源 45

2.1 温室气体 45

2.1.1 大气起源与地球大气圈 45

2.1.2 温室气体的特性 47

2.1.3 温室气体的来源 49

2.2 氟氯烃(CFCs)的排放与抑制 50

2.3 甲烷的排放与抑制 52

2.4 其它微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抑制 54

2.4.1 氧化亚氮 54

2.4.2 臭氧(O3) 56

2.4.3 硫化合物 57

2.5 全球碳平衡 58

2.5.1 碳的赋存形式 58

2.5.2 地球的碳平衡 58

2.5.3 化石燃料的排放 60

2.5.4 森林破坏 61

2.5.5 海洋的吸收 62

2.5.6 不明吸收源 63

2.5.7 地球上的碳平衡说明什么 65

2.6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65

2.6.1 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质 66

2.6.2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66

第三章 能源利用与二氧化碳排放 69

3.1 二氧化碳的排放及主要排放源 71

3.1.1 二氧化碳排放的状况 71

3.1.2 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 72

3.1.3 能源消费构成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75

3.2 能源利用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75

3.2.1 化石燃料 75

3.2.2 生物能源 76

3.2.3 各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76

3.2.4 电力工业与二氧化碳排放 78

3.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80

3.3.1 提高一次能源的转换效率 80

3.3.2 提高终端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约能源资源 82

3.4 发展可再生能源 83

3.4.1 太阳能资源 84

3.4.2 地热资源 86

3.4.3 生物质能 88

3.4.4 风能 90

3.4.5 水力能源 91

第四章 二氧化碳的减排、回收、储存和利用 93

4.1 二氧化碳的自然转化 93

4.1.1 二氧化碳的回收、固定的有机化学方法与能源问题 93

4.1.2 光合作用下藻类生物对二氧化碳的固定 95

4.1.3 地球化学性碳循环和无机化学固碳 96

4.2 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回收 98

4.2.1 烟气回收的一般方法 98

4.2.2 燃煤电站排烟中二氧化碳的回收技术 100

4.2.3 CO2/O2方式下的煤粉燃烧系统 101

4.3 二氧化碳的储存(碳隔离) 103

4.4 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及其发展前景 109

4.4.1 国际二氧化碳市场概况 109

4.4.2 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可行性 109

4.4.3 二氧化碳的物理应用 110

4.4.4 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 112

4.5 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117

第五章 陆地植被与固碳 120

5.1 全球生态系统 120

5.1.1 生态系统的组成 120

5.1.2 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121

5.2 植被与二氧化碳 122

5.2.1 陆地植物的光合作用 122

5.2.2 森林的二氧化碳交换 123

5.2.3 植树造林对二氧化碳的控制作用 124

5.3.1 植树造林的成本 127

5.3 植树造林的费用和评价 127

5.3.2 从必须的营养元素看植树的优势 128

5.3.3 植树造林的综合评价 129

5.4 防止森林破坏和沙漠化问题 130

5.4.1 森林破坏的现状 130

5.4.2 木材的利用和二氧化碳的固定 132

5.4.3 恢复森林植被 133

6.1.1 海洋生物化学过程 136

第六章 海洋与二氧化碳问题 136

6.1 海洋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136

6.1.2 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137

6.2 海洋中二氧化碳的溶解 137

6.2.1 海水的行为 138

6.2.2 二氧化碳向海洋中的溶解 139

6.2.3 碳酸钙的溶解平衡和pH值 142

6.2.4 沿深度方向的浓度变化和大循环的影响 143

6.2.5 深海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和扩散 143

6.3.1 生物活动和元素循环 144

6.3 海洋中的碳循环 144

6.3.2 海洋中碳行为的模型化 145

6.4 利用海洋控制二氧化碳 146

6.4.1 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 146

6.4.2 海洋中二氧化碳的分布和迁移 147

6.4.3 二氧化碳的深层海洋储存 148

6.4.4 海洋生物技术 151

6.4.5 二氧化碳储存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152

6.5 海洋的综合利用 155

7.1.1 我国的能源构成及二氧化碳排放 157

第七章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及其对环境、经济的影响 157

7.1 我国的能源消耗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 157

7.1.2 我国各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58

7.1.3 我国中长期二氧化碳排放量预测 160

7.2 气候变化对我国生态环境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 162

7.2.1 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 162

7.2.2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64

7.2.3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166

7.2.4 气候变化对我国草原及牧业的影响 169

7.2.5 气候变化对我国林业的影响 170

7.2.6 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经济的影响 172

7.3 我国对减排二氧化碳所做的努力及应对措施 176

7.3.1 减排二氧化碳的国际努力 176

7.3.2 我国对减排二氧化碳所做出的积要贡献 177

7.3.3 我国减排二氧化碳的应对措施 179

第八章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行动 187

8.1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活动 187

8.2 减缓国际气候变化的政策及对策 188

8.2.2 其它工业技术对策 189

8.2.1 能源政策及对策前景 189

8.2.3 征收温室气体排放税 190

8.2.4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 191

8.3 我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援助和国际合作 191

8.3.1 常规发展性援助计划 192

8.3.2 全球环境基金(GBF) 192

8.3.3 我国面临的联合履约(JI)的机遇和挑战 195

8.3.4 我国关于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对策 196

8.4 人类社会控制温室气体增加的前景 197

参考文献 2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