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语用频率效应研究
语用频率效应研究

语用频率效应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邹韶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100033551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语用频率效应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现代汉语语用频率与语义的关系”的最终成果。《语用频率效应研究》对语用频率效应的研究立足于现代汉语,它不是对这种效应的全面、系统即穷尽性的研究,而是带有抽样的性质。全书分为四个板块,每个板块中的各部分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用”指词语及句式(有时也包括语素)在语言中的运用,“语用频率”指词语及句式在一定的语言材料中运用的次数,“语用频率效应”指因词语及句式在语用中出现次数的多寡而对语言的意义、结构等产生的不同影响。
《语用频率效应研究》目录

前言 1

中性词的语义偏移 1

一、中性词的语义偏移现象 1

(一)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 1

(二)中性词语义偏移的制约条件 2

(三)中性词语义偏移的表现 3

二、中性词语义偏移的原因 25

(一)心理因素 25

(二)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语用频率 27

(三)语用频率效应 39

(四)个别中性词偏向消极意义的解释 41

“那个”的贬义分析 56

一、“那个”的贬义 56

二、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的语用频率 57

(一)《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数据 57

(二)近指代词与远指代词的分布 58

三、近指、远指与褒义、贬义 64

四、“那个”贬义的出现条件 65

附录 “这个/那个”100用例 70

方位词的定义、范围及“里”、“外”的不对称性 78

一、方位词的定义 78

(一)方位词的由来 78

(二)对现有定义的考虑 80

二、方位词的范围 85

(一)方位词的形式分类 85

(二)三家方位词比较 85

(三)可以考虑增添的方位词 87

三、“里”、“外”的不对称性 89

(一)关于不对称性 89

(二)语料说明 89

(三)分布考察 90

(四)不对称分析 94

(五)认知心理上的解释 97

《红楼梦》“里”、“外”对比研究 101

一、“里”、“外”使用频率比较 101

二、“里”、“外”的标记现象描写 104

三、“里”、“外”不对称的认知基础 108

常用5000词中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词汇使用频率比较 110

一、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的界说 110

(一)直接体现褒贬色彩的 110

(二)搭配体现褒贬色彩的 110

(三)隐含取舍评价态度的 113

(四)具有对立计量意义的 113

二、统计依据 114

三、比较分析 114

(一)褒义和贬义 115

(二)大义和小义 115

(四)结论 116

(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116

附录 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词表 117

歧义的倾向性 122

一、言内歧义与言外歧义 122

二、动态的分化与静态的倾向 123

三、逻辑制约的倾向 124

四、心理制约的倾向 126

五、语频制约的倾向 130

六、余论 133

“VP+NP1+de+NP2”结构的分化 134

一、“VP+NP1+de+NP2”结构 134

(一)VP+NP1+de+NP2 134

(二)V结构的性质 135

(三)关于V结构分化的两个问题 135

二、关于语言材料的说明 136

三、逻辑制约的分化 137

四、语用制约的分化 143

(一)V结构的语感倾向 143

(二)语频调查及分析 145

(三)谓语中心说 147

附录“VP+NP1+de+NP2”结构1000例 150

动词连用的中心 192

一、动词连用是汉语语法的一个特点 192

二、动词连用中心的性质 193

三、关于动词连用中心的几种观点 194

(一)赵元任的观点 194

(二)吕叔湘的观点 195

(三)吕冀平的观点 195

(四)朱德熙的观点 197

(五)小结 197

四、从语感看动词连用的语义中心 198

五、从语境中考察动词连用的中心 202

六、结论 206

积极性特征对“比”字句的结构及语义的制约 208

一、“比”为动词的“比”字句 208

(一)比+名 208

(二)比+动 209

(三)比+形 209

二、“比”为介词的“比”字句 210

(一)肯定式 210

(二)否定式 211

三、x比y有N 214

(一)N必须隐含评价色彩 214

(二)N必须隐含积极意义的评价色彩 215

(三)反义分布的不均衡性 217

附录 “比”字句294例分析 218

一、语法规范的必要性 233

语法规范的习性原则 233

二、语法规范的复杂性 237

(一)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问题 237

(二)名转形问题 238

(三)所谓“重言”现象 239

三、名家论规范 240

(一)叶斯柏森(Jens Otto Harry Jespersen) 241

(二)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 241

(三)赵元任 241

(四)王力 242

(五)吕叔湘 242

四、理性原则和习性原则 242

(一)理性原则 243

(二)习性原则 244

(一)“青春”等的词性 245

五、习性原则运用举例 245

(二)“出品”的词性 250

(三)“看你V/A de! ”中de的写法 255

附录一 AABB式重叠的形容词词例 265

附录二 名转形词例 271

词类划分与词性标注 281

一、存在的问题 281

(一)标准不统一 283

二、问题的症结 283

(二)依据不一致 284

(三)语感不相同 285

三、解决的途径 287

(一)依据不等于标准 287

(二)依据与标准的作用 289

(三)语用频率统计的客观可行性 291

参考文献 295

后记 2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