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科学发现论
科学发现论

科学发现论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耀坤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36426348
  • 页数:577 页
图书介绍:
《科学发现论》目录
标签:发现 科学

导论 1

1 什么是科学方法论的中心问题 1

2 科学发现学是关于科学发现问题的专门学问 7

3 科学的发现与发明 14

4 科学发现的分类 24

5 科学发现的模式 38

起点论 44

1 科学发现起点 44

1.1 从“科学始于观察”到“科学只能发端于问题” 45

1.2 科学认识的系统发生与个体发生 52

1.3 发现起点的描述性含义 60

2 科学只能发端问题吗 63

2.1 科学问题与简单问题 64

2.2 观察渗透着理论与理论凝结着经验 69

2.3 单一的问题起点模式与证伪主义 71

3 科学发现的多种起点模式 75

3.1 观察模式 75

3.11 观察模式的合理性 76

3.12 观察模式的意义 83

3.2 问题模式 87

3.21 问题模式的合理性 87

3.22 问题模式的意义 90

3.23 问题模式的局限 96

3.3 范式模式 99

3.31 范式模式的合理性 99

3.32 范式模式的意义 102

3.4 审美模式 104

3.41 审美模式的合理性 104

3.42 审美模式的意义 109

3.5 思辨模式 111

3.51 思辨模式的合理性 111

3.52 思辨模式的意义 113

3.61 信念模式的合理性 116

3.6 信念模式 116

3.62 信念模式的意义 118

4 多模式论的意义 120

4.1 多种模式交错、重合的现象 120

4.2 多模式论的意义 123

突破论 129

1 常规思维阶段 129

1.1 常规思维的基本特征 129

1.11 力图以经验事实为依据 129

1.12 力求通过逻辑的途径建立理论 131

1.13 以现有理论为思维框架 133

1.2 常规思维的各种形式 135

1.211 演绎 136

1.21 从一般到个别--演绎、分析 136

1.212 分析 139

1.22 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概括 143

1.221 归纳 143

1.222 概括 153

1.23 认识的双向运动--比较、抽象、综合 155

1.231 比较 155

1.232 抽象 157

1.233 综合 160

1.31 常规思维的根本缺陷 162

1.3 常规思维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中断 162

1.32 常规思维在科学创造中的中断 165

2 非常规思维阶段 167

2.1 科学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167

2.11 关于科学创造的几种流行解释 167

2.12 思维内容的非经验性 173

2.121 西方哲学三百年的沉思 173

2.122 科学创造中的经验因素和非经验因素 182

2.13 思维形式的超逻辑性 187

2.131 科学创造非逻辑说辨析 187

2.132 有否科学创造的逻辑模式 190

2.133 超逻辑--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 195

2.134 从机器思维的局限看科学创造性思维的超逻辑特征 198

2.1341 机器思维的实质和局限 198

2.1342 造成机器思维局限的根源 208

2.1343 机器思维不可能作出科学上的创造 214

2.14 思维程序的倒置性 219

2.141 心理学对科学创造机制的研究 219

2.142 哲学对科学创造机制的研究 225

2.143 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模式 228

2.144 科学创造性思维程序的根本特征 243

2.145 科学创造的一般规律 255

2.2 科学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 263

2.21 思辨 264

2.211 思辨方法的历史演进 264

2.212 两类不同层次的思辨 272

2.213 思辨的非经验性 276

2.214 思辨的超逻辑特征 283

2.215 思辨是科学创造性思维基本的思维形式 288

2.22 创造想象 294

2.221 创造想象的特点及其作用方式 294

2.222 创造想象在科学发现中的地位和作用 298

2.223 创造想象同思辨的辩证统一 301

2.3 科学探索中的助发现因素 305

2.31 相似和类比 306

2.311 类比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思维方法 306

2.312 类比的主观随意性和创造性 310

2.313 类比的助发现功能 313

2.32 科学审美意识 317

2.321 科学创造的强烈动因 317

2.322 科学创造观念的重要来源 322

2.33 直觉和潜意识 326

2.331 直觉的本质 326

2.332 直觉的作用机制 330

2.333 直觉的作用和局限 336

确立论 339

1 科学确立是什么 339

1.1 科学确立唯检验论剖析 340

1.2 价值评价不只是科学确立的手段 351

1.3 逻辑论证不只是提供科学理论的形式 355

1.4 经验论证是科学确立的基本步骤和决定环节 359

1.5 科学确立的称谓之争不只是语词之争 364

2 经验论证 366

2.1 辩证逻辑的论证包括经验论证 366

2.2 经验论证的一般程序 367

2.21 从假说中推导出可与经验事实对照的命题 368

2.22 对导出的事实命题进行验证 371

2.23 根据实验验证结果对假说进行论证 373

2.3 经验论证的复杂性 374

2.31 经验论证标准的复杂性 374

2.32 直接验证的复杂性 381

2.33 经验论证对象的复杂性 384

2.34 经验证据支持的复杂性 389

2.35 经验论证结果的复杂性 395

2.4 经验论证的地位和作用 400

2.41 证实、证伪、确证和论证 400

2.42 观察证据的可靠性 402

2.43 经验论证在科学确立中的地位和作用 408

3 逻辑论证 410

3.1 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 410

3.2 逻辑论证的基本内容 414

3.21 逻辑论证的目标 414

3.22 理论内部一致性的逻辑论证 417

3.23 理论外部相容性的逻辑论证 420

3.3 逻辑论证的地位和作用 423

3.31 逻辑论证与经验论证 423

3.32 逻辑论证与因果说明 426

3.33 逻辑论证与真理的连贯论 430

3.34 逻辑论证的地位和作用 433

4 价值评价 436

4.1 审美价值评价 437

4.11 由美判真的合理性 437

4.12 和谐是科学美的灵魂 439

4.13 科学美的基本原则 443

4.131 统一中的和谐 443

4.132 简单中的和谐 445

4.133 对称中的和谐 450

4.134 奇异中的和谐 453

4.21 科学理论的善的功能 457

4.2 工具性价值评价 457

4.22 实用价值评价 459

4.23 理论认识价值评价 461

4.3 理论信念评价 463

4.4 社会--文化传统意识评价 467

5 科学确立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473

5.1 科学确立的程序问题 473

5.2 科学确立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476

5.3 科学认识是成果获取与科学确立不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 484

理论内涵论 502

1 本体论层面 502

1.1 科学与形而上学 502

1.2 科学是“发现的事业” 505

1.3 科学是“发明的事业” 509

1.4 科学发现本体论内涵的语义学方面 511

1.5 抽象理论创造的本体论内涵 515

2 认识论层面 518

2.1 科学发现的认识结构 518

2.11 科学发现的主体和客体 519

2.12 科学发现的主客关系问题 522

2.2 科学发现的认识目标 525

2.21 真理是真善美的统一 525

2.22 科学进步的可能性 530

2.23 科学确立的合理性 538

2.3 科学发现的认识路线 541

3 方法论层面 545

3.1 科学方法的结构 545

3.11 科学方法的外延结构与内涵结构 545

3.12 科学方法的运行结构 547

3.2 科学方法的运用 557

3.21 科学创造的个性特征 558

3.22 科学创造的普遍特征 562

3.3 科学方法的逻辑和理性 565

4 科学发现的理论内涵 569

后记 57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