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三国演义》作者对我说
《三国演义》作者对我说

《三国演义》作者对我说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雪良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08043566
  • 页数:205 页
图书介绍:《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正如惺园退士所说,它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魃魅魍魉,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其写君子也,如睹道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腑,描其声态,画图所不能到者,笔乃足以达之”。卧闹草堂刻本评说:“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由此可见,《儒林外史》以生动形象的笔墨,逼真地反映了社会。正因为如此,考据家们曾经把书中的人物一一与历史上真人真事相比照,推断出书中人物的艺术原形。还有人特地跑到茶馆中去体验现实,名之为“温习《儒林外史》”。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儒林外史》的成功与伟大。《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几百年来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特别是它对封建社会的礼教及科举制度的虚伪本质入木三分的讽剌鞭挞,为老百姓所称道。本书采用与原著作者吴敬梓对话的形式,将这部名著的写作背景、创作手法、艺术意蕴、人物塑造,以及有关作者本人身世的种种情况深入浅出地一一道来,对读者理解原著的深刻含意大有裨益,是一部普及中国古典名著的优秀通俗读物。
《《三国演义》作者对我说》目录

目录 1

作者身世篇 1

《三国演义》果真是“三国时期”史实的演义吗? 3

为何把《三国演义》归入历史演义类小说? 4

《三国演义》早期版本题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道理何在? 5

为何说陈寿是《三国演义》的第一个作者? 6

为何说裴松之亦可视为《三国演义》的早期作者? 7

晋人和南朝人的笔记、小说对丰满三国人物形象起了哪些作用? 11

能将唐、宋、元“说三分”的民间艺人亦视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吗? 14

为何说使三国故事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当是罗贯中? 18

为何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有志图王者”的启示录? 20

如何理解《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三本”思想? 20

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同毛氏父子评改本《三国演义》有哪些差异呢? 24

为何说《三国演义》一书的作者实际上是一个跨越千年的群体? 26

创作背景篇 27

《三国演义》创作过程越千年,是否亦意味着它的创作背景也会与时俱变? 29

为何说不同时代的正统观念深深影响着三国人物形象 29

的塑造? 29

刘、曹、孙三家各以为自己是正统的,其依据何在? 31

陈寿的《三国志》为何以魏为正统? 33

《三国志》以魏为正统是如何表述出来的呢? 35

东晋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36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对“三国间事”以“据其功业之实”为正宗,这意味着什么? 37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为何又以为“蜀承汉祚”呢? 38

《三国演义》诸多版本都以“按鉴”相标榜,“按鉴”实指什么? 39

产生《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的背景是什么样子的? 40

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是怎样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低贱地位鸣不平的? 42

毛氏父子修改《三国演义》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43

艺术意蕴篇 45

怎样看待《三国演义》一书的“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47

《三国演义》的“七分事实”反映在哪里? 48

《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是否都以“七分事实”为依据的? 53

《三国演义》在“三分虚构”上有哪些特色? 55

《三国演义》是如何大量采入民间故事的呢? 58

《三国演义》中是否有甩开史实妙手生发、大胆想象的地方呢? 59

《三国演义》如何将艺术化和道德化合二而一的? 61

忠与奸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道德课题,请问:该书是怎样表述这一道德课题的? 62

在人物道德化过程中,作者为何要着意强调一个“义” 66

字? 66

“桃园三结义”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68

《三国演义》既讲了正义,又讲了情义,作者是怎样摆正二者关系的? 69

《三国演义》如何以不仁不义的人物作为反衬的? 71

可不可以把《三国演义》当作一部英雄主义的史诗来读? 74

《三国演义》写到三国,但不是平均分配笔墨的,其描述的中心是什么? 78

怎样理解蜀魏之争是《三国演义》一书的主线? 80

《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它可分为哪几个段落? 81

把《三国演义》称为“真正的战争文学”妥当吗? 85

《三国演义》是怎样处置写战争和写人的关系的? 86

有人认为,《三国演义》重在写人,而重中之重是写人谋,是这样吗? 89

《三国演义》之写人谋,最后归结为人心,是这样的吗? 90

有人指出,《三国演义》蕴涵着九九归元的统一思想,是这样的吗? 92

《三国演义》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者是在强调分呢,抑是合? 97

人物形象篇 101

怎样看待《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真真假假”? 103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是“类型化典型”吗? 104

人物的类型化是否会使人物成为“抽象伦理品德的化身”? 106

人物类型化与人物个性化的关系怎样? 108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中怎样运用“衬”的手法? 109

有人批评说,《三国演义》极少心理描写,是这样吗? 117

怎样看待《三国演义》中人物“定型化”这种创作现象? 120

《三国演义》评论中有“三绝”、“三明主”、“四战略家”之说,它们分别指哪些人物? 123

为何说诸葛亮既是智慧的化身,又是道德的化身? 124

诸葛亮这个人物“真正统摄了全书”吗? 124

诸葛亮的韬略智慧有何特点? 128

诸葛亮具有怎样的辩说智慧? 131

怎样理解诸葛亮的自律品格? 138

鲁迅批评《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怎么理解? 141

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是忠义和义勇的化身,准确吗? 142

《三国演义》中关于关羽“勇”的描述对其“义”的形象有何价值? 144

为何关羽的“义勇”能深入民心? 146

“华容放曹”是“完全虚构”的,它在《三国演义》中的价值何在? 147

关羽最大的性格弱点是“刚而自矜”,这对他的悲剧结局有何影响? 149

历史上的曹操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何区别? 152

《三国演义》丑化曹操的资料源于何处? 154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从哪些层面看是“奸”到了“绝”的地步? 155

如何理解三国“三明主”这一提法? 159

怎样理解刘备之“仁”? 161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吗? 163

怎样理解“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164

不少学者称孙策是东吴的创业者,孙权是东吴的守业者,这样说妥当吗? 168

有人称诸葛亮、鲁肃、曹操、司马懿为三国“四大战略家”,妥当吗? 171

历史上的鲁肃与《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有哪些不同? 172

为什么说《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只是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喜剧陪衬”? 173

为什么说司马懿和诸葛亮一样是旷世奇才? 176

为什么说司马懿是“大智若怯”? 177

司马懿在“善晓军机”上有哪些表现? 179

篇外篇 181

所谓“罗贯中之谜”指的是什么? 183

为什么《三国演义》比之《水浒》《红楼梦》拥有更大层面的读者? 185

所谓《三国演义》“应用学上的魅力”指的是什么? 187

《三国演义》是如何改铸历史上的关羽、诸葛亮、曹操形象的呢? 188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郭沫若先生发难的“为曹操翻案”,其意义何在? 195

与“为曹操翻案”相联系的是编写新历史剧,这有必要吗? 196

《三国演义》有哪些技术性错误? 196

三国故事和人物演绎出不少成语和歇后语,能对这一现象作些分析吗? 198

《三国演义》一书在世界各地的流传状况怎样? 202

《三国演义》为何会受到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的喜爱? 2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