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民法学原理  多卷本  物权法原理
民法学原理  多卷本  物权法原理

民法学原理 多卷本 物权法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慧星主编;陈华彬著
  • 出 版 社: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400259
  • 页数:832 页
图书介绍:民法学著作,大体分为教科书、专题研究著作和体系书三个层次。《民法学原理(多卷本)》,即属于体系书。民法教科书,旨在阐明民法之基本原理,整理民法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体系,为民法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民法教科书,为法学本科教学之讲义,为学习民法入门之阶梯,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民法学之进步,依赖于民法学专题研究和民法学体系书。80年代初,拨乱反正,重建法制,振兴法学教育,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组织编写的法学各学科统编教材,其中的民法教材,系由各校民法教师集体编写,曾作为各校民法教材,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大约自80年代中期,各校开始自编民法教材,其中亦有若干佳构,为发展民法教学发挥了作用。但是,因受现行法的局限,在民法概念、结构、体系上均有所欠缺。90年代中,法学教材编辑部组织编写“九五”规划教材,鉴于现有民法教材仅相当于一部民法概论,不能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之民法基础知识,遂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将民法教材分为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法总论、合同法、侵权行为法、人格权法、亲属法、继承法八种,加上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票据法、证券交易法、保险法、破产法和海商法,共十五种,组成“九五”规划高等学校法
《民法学原理 多卷本 物权法原理》目录

目录 1

民法学原理(多卷本)序言 梁慧星 1

第一章 物权的意义 1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与性质 1

第二节 物权之缘起与物权的两种观念 10

第三节 物权与债权 14

第四节 物权与知识产权和继承权 20

第二章 物权法的基础理论 25

第一节 物权法的意义、调整对象与地位 25

第二节 物权法的性质 28

第三节 近现代物权法的基本体系与物权法的发展 31

趋势 31

第四节 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37

第三章 物权的客体 49

第一节 物权的客体 49

第二节 一物一权主义 54

第三节 物权客体的分类 57

第四章 物权的类型体系 69

第一节 物权法定主义 69

第二节 物权的类型 78

第五章 物权的效力 90

第一节 概述 90

第二节 物权的排他效力 91

第三节 物权的优先效力 92

第四节 物权的追及效力 95

第五节 物权请求权 97

第六章 物权的变动 106

第一节 概说 106

第二节 物权行为 109

第三节 物权变动 141

第四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原则 156

第五节 物权消灭的原因 180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与社会作用 183

第七章 所有权通说 183

第二节 所有权的变迁与演进史考察 195

第三节 所有权的权能 213

第四节 所有权的限制 219

第五节 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 224

第六节 时效取得制度 233

第八章 土地所有权 256

第一节 概述 256

第二节 土地所有权的基础理论 259

第三节 上地的单独所有形态与共同所有形态 269

第四节 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 273

第五节 从土地法到空间法——空间权法理的产生 286

与发展 286

第六节 不动产所有权诸利益关系的调整 302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萌芽、形成发展 308

第九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308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基础理论 314

第三节 专有所有权与共有所有权 326

第四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成员权 333

第五节 关于建立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 349

问题 349

第十章 不动产相邻关系 356

第一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的基础理论 356

第二节 土地相邻关系 369

第三节 建筑物相邻关系 379

第十一章 动产所有权 400

第一节 概述 400

第二节 善意取得 402

第三节 遗失物之拾得 439

第四节 埋藏物之发现 445

第五节 先占 449

第六节 添附 454

第七节 货币所有权 466

第十二章 共有 469

第一节 概述 469

第二节 共同共有 472

第三节 按份共有 480

第四节 准共有 495

第十三章 用益物权概述 497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意义 497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特质与社会作用 502

第三节 用益物权的种类 506

第十四章 基地使用权 511

第一节 基地使用权的基础理论 511

第二节 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与存续期间 519

第三节 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义务 522

第四节 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525

第五节 空间基地使用权(区分基地使用权) 529

第十五章 农地使用权 531

第一节 农地使用权的基础理论 531

第二节 农地使用权的取得 534

第三节 农地使用权的效力 535

第四节 农地使用权的消灭 536

第十六章 地役权 539

第一节 地役权的基础理论 539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 551

第三节 地役权的效力与消灭 553

第四节 空间役权(空间地役权) 557

第十七章 担保物权概述 560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意义与社会作用 560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种类 563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本质与特性 567

第一节 抵押权的意义与特性 571

第十八章 抵押权 571

第二节 抵押权的沿革与发展 575

第三节 抵押权的取得 595

第四节 抵押权的效力(一) 599

第五节 抵押权的效力(二) 610

第六节 抵押权的消灭 636

第七节 特别抵押权(一) 637

第八节 特别抵押权(二) 654

第十九章 质权 683

第一节 概述 683

第二节 动产质权 693

第三节 权利质权 717

第二十章 留置权 731

第一节 概述 731

第二节 留置权的沿革、立法例与社会作用 736

第三节 留置权的取得 738

第四节 留置权的效力 747

第五节 留置权的消灭 752

第六节 特殊留置权 754

第二十一章 非典型担保 756

第一节 概述 756

第二节 让与担保 761

第三节 假登记担保 773

第四节 所有权保留 776

第二十二章 占有 787

第一节 概述 787

第二节 占有的取得 800

第三节 占有的效力 803

第四节 占有的保护 812

第五节 占有的消灭与准占有 821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824

后记 8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