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国战争史 上 国民党在陕西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的战争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润宇著
- 出 版 社:西安:三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05465096
- 页数:311 页
第一章 辛亥举义之战 1
第一节 形势与准备 1
一 形势 1
二 准备 5
第二节 攻占西安 7
一 起义日期的最后确定 7
二 起义总指挥的确定 9
三 林家坟会议 10
四 攻占军装局 11
五 攻占“汉城” 13
六 攻占“满城” 15
七 建立革命秩序 16
第三节 东路战役 19
一 潼关举义及失守 20
二 钱鼎东征遇难 21
三 张伯英东征 克复潼关 23
四 进兵河南失利 25
五 再克潼关 27
六 进兵河南又失利 28
七 东路和议 32
第四节 西路右翼战役 34
一 清军东来和长武邠州失陷 34
二 张云山西征 35
三 乾州保卫战 37
四 升允拒和 礼泉失守 41
五 咸阳保卫战 42
六 礼泉攻坚战和薛禄镇伏击战 45
七 和议书的签订 46
第五节 西路左翼战役 47
一 凤翔起义和向省城求援 47
二 万炳南西征 49
三 凤翔保卫战 50
四 岐山失守和清军撤退 52
第六节 各地举义之战 53
一 宝鸡 53
1 一举成功的宝鸡起义 53
2 陇州举义失败 55
二 汉中 56
1 江朝宗等策划对抗革命 56
2 西乡举义被镇压 57
3 南郑举义未果 58
4 略阳起义军受骗 60
5 汉中各县终为革命军占领 62
三 兴安(安康) 62
四 榆林 64
1 举义 64
2 反复 67
五 同官(铜川) 69
一 设粮台 70
第七节 省军政府的粮饷供给 70
二 撙节开支 71
三 劝捐助饷 71
四 发行公债 71
五 整顿厘税 72
六 提前征收粮赋 72
七 开彩筹款 72
第二章 反袁护国和护法之战 74
第一节 白朗过陕 74
一 被逼入陕 74
二 威震商州 75
三 逼近西安 77
四 转战关中 78
五 入甘及返豫 81
第二节 反袁逐陆之战 83
一 陆建章窃陕 陕民武力反抗 83
二 陕西民党人士联络反袁逐陆 84
三 西北护国军成立 87
四 富平兵变 88
五 围攻省城和监狱暴动 90
六 陆建章被驱逐 92
七 西路护国军战史 94
第三节 反段倒陈之战 95
一 陈树藩倒行逆施 95
二 郭坚中陈计讨逆 惨败而归 97
三 白水独立 西安起义 101
四 岐山之战 耿胡密约 103
五 三原起义 蒲城之战 104
六 靖国军三原抗击战 107
七 靖国军联合围西安 108
八 大荔、羌白之战 111
九 关山之战 114
十 陕西靖国军改组 116
十一 靖国军大举攻州夺县 117
十二 南方靖国军入陕 119
十三 奉、直军入陕助陈 靖国军严重受挫 122
十四 划界停战战更烈 124
十五 打垮陈树藩 129
十六 扫陈残部 132
十七 受编派与反受编派高陵之战 135
十八 靖国军杨部最后的战斗 137
第三章 驱逐刘镇华、吴新田之战 141
第一节 刘镇华吴新田残害陕民 141
一 刘镇华对陕民的搜刮 141
二 吴新田对陕民的搜刮 143
三 刘、吴参加直系军阀对川之战 144
第二节 驱逐刘镇华之战 145
一 陕民武力反抗刘镇华搜刮 145
二 直奉二次战争和陕军第一次驱刘 147
三 胡憨之战和陕军第二次驱刘 150
四 刘镇华垮台 153
第三节 驱逐吴新田之战 154
第四节 刘镇华反攻陕西 158
一 截击国民二军于函谷关 158
二 袭占潼关 160
三 数路合围 进逼西安 161
第五节 二虎守长安 163
一 三原军事会议 163
二 杨虎城率部进守西安 164
三 西安被镇嵩军全面包围 166
四 统一部队编制和守城部署 167
五 主要守城战斗 168
六 守城供给 170
七 反对投降破坏 坚持守城到底 172
第六节 关中各地军民配合西安守城抗击嵩山等匪军 174
一 陕东农民抗击镇嵩军 174
二 增援西安之战 175
三 咸阳保卫战 176
四 三原保卫战 177
五 西府军民抗击吴新田 178
六 党玉琨部与甘军陇州之战 180
七 渭北军民抗击麻振武 181
一 国民军联军援陕到西安 184
第七节 西安解围和彻底驱逐刘镇华 184
二 西安解围 186
三 渭华截击战 190
四 梅发魁师向麻振武交械刘镇华的嵩山匪军离陕 193
第四章 国民军(含杨虎城部)主陕时期的其他战争 196
第一节 冯玉祥统一陕西和陕军反冯之战 196
第二节 冯军嫡系进驻陕南之战 199
第三节 黔军王光宗部扰安康 202
第四节 杨虎城破冯军主陕 205
第五节 吴佩孚派牛堉椿等扰汉中 207
第六节 “西北民军”反冯及被杨虎城部剿灭 210
第七节 十七路军平息马青苑叛乱 211
第八节 孙蔚如部入甘平叛 214
第九节 次要战争简介 215
第五章 匪祸与剿匪之战 220
第一节 王三春为祸与被剿灭 220
第二节 袁刚为祸与被剿灭 225
第三节 王友邦为祸与被剿灭 228
第四节 其他巨匪为祸与被剿灭 230
第六章 西安兵谏之战 233
第一节 起因 233
第二节 兵谏战斗 234
一 准备和动员 234
二 东北军活捉蒋介石 240
三 十七路军扣押蒋系诸大员 245
一 张杨配合兵谏的军事部署及反应 247
第三节 西安与南京两度战云密布 247
二 亲日派调重兵讨伐西安 248
三 张学良送蒋回南京遭审讯软禁 252
四 蒋介石背信 武力压迫西安就范 254
第四节 “西安三位一体”被瓦解的战斗 258
一 “西安三位一体”被瓦解 258
二 十七路军将领冯钦哉投蒋叛乱 260
三 东北军将领擅自新等投蒋叛乱 262
第七章 陕西军民对日抗战 266
第一节 潼关保卫战 266
一 十七师平汉路阻敌 267
第二节 陕西子弟军队孙蔚如部抗击日寇之战 267
二 十七师和教导团娘子关阻敌 268
三 十七师和五二九旅太行山游击战 270
四 十七师王屋山封门口阻敌 271
五 三十一军团与日寇永济之战 272
六 教导团韩阳镇阻敌 273
七 三十八军收复芮城 277
八 第四集团军与日寇中条山之战 277
九 三十八军策应百团大战 279
十 三十八军与日寇广武之战 280
十一 第四集团军虎牢关、韩城镇阻敌 281
十二 一七七师与日寇石大山之战 282
一 形势和伊东游击纵队的成立 286
第三节 二十二军高双成部抗击日寇之战 286
二 配合马占山部剿灭康王 287
三 保德、府谷争夺战 287
四 成吉思汗陵保卫战 288
五 大树湾争夺战 288
六 东胜保卫战 288
七 敌后爆破战 289
八 梁家圪头阻击、防空战 290
九 新城争夺战 290
十 出击大树湾 291
十一 进攻柴磴、昭君坟 291
十三 五路出击磴口、大树湾 292
十二 万太兴、树林台争夺战 292
十四 新民堡争夺战 293
十五 府谷保卫战 294
第四节 陕西子弟军队高桂滋部抗击日寇之战 295
一 井儿沟、喜峰寨歼敌 长安岭、沙城子突围 295
二 平型关阻敌 297
三 平遥、沁源阻敌 298
四 太岳山区游击战 299
五 中条山阻敌 303
第五节 防空、后勤工作 307
一 日寇轰炸和防空救护 307
二 补充兵员 307
三 支援前线 308
后记 311
- 《亚历山大继业者战争 上 将领与战役》(英)鲍勃·本尼特,(英)麦克·罗伯茨著;张晓媛译 2019
- 《美国的伤痕 独立战争与美国政治的暴力基因》(德)霍尔格·霍克(Holger Hoock)著 2019
- 《中国抗日战争史 第6卷 战时经济与社会》李学通,金以林,吕迅著;步平,王建朗主编 2019
- 《亚历山大继业者战争 下 军队、战术与战斗》(英)鲍勃·本尼特,(英)麦克·罗伯茨著;张晓媛译 2019
- 《中国国民性演变史》张宏杰著 2020
- 《物种起源 国民阅读经典》达尔文著;谢蕴贞译;伍献文,陈世骧校 2018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 2019
- 《中国唐宋时期的战争》指文烽火工作室著 2019
-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第2卷》崔之清主编 2018
- 《文艺复兴时期的战争艺术》(英)史蒂芬·特恩布尔(StephenTurnbull) 2019
- 《稳定的情绪,是最高级的教养》夏宇著 2019
- 《基于智能信号处理方法的全量程氢气检测系统研究》王冰,张震宇著 2019
- 《师统与学统的调适 宋元两浙朱子学研究》王宇著 2019
- 《冷推理》钟宇著 2019
- 《文章作法》夏丏尊,刘薰宇著 2019
- 《情系红印花》李毅民,李欣宇著 2018
- 《引力起源类猜想与分析》李盛宇著 2017
- 《职业教育新工科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务》陈泽宇著 2019
- 《感性与理性》蒋振宇著 2011
- 《单独中的洞见 2》张方宇著 2013
- 《西安鼓乐图鉴》(中国)乔建中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半小时漫话说西安》嘻夫子著 2019
- 《哈佛出版史》董唯责编;李广良,张琛译者;(美)马克斯·豪尔 2019
-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 生态哲学十讲》王有腔 2020
- 《新时代期刊编辑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吴厚庆 2019
- 《上海市订购苏联情报出版物联合目录与索引 1983》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