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审美判断与艺术假定性
审美判断与艺术假定性

审美判断与艺术假定性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德林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2109437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我相信罗曼·罗兰这句话:”最美的理论只有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时才有价值。“准确新颖独到的审美判断来自对作品和创作实践的心领神会。在著书立说之前,先问问自己作品读了多少,是否读懂了,领悟了,别忙于先建立一个”庞大“而”完美“的理论体系。 ——张德林
上一篇:海军墙报文选下一篇:印度之行
《审美判断与艺术假定性》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文艺的本体特征与审美判断 1

第一节文学的本体特征与社会意识形态属性 1

一、文学是什么? 1

二、对文学的历时态考察与共时态考察 2

三、批评两种流行观点 6

第二节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7

一、两种思维性质的一致性 7

二、两种思维的特点和区别性 12

第三节内容与形式 25

一、内容与形式的哲学内涵 25

二、内容与形式的文学内涵 26

三、内容和形式的相对性与相互转化 29

四、各种文艺门类对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要求 32

第二章文艺的创作实践与审美判断 38

第一节时代主旋律与艺术多样化 38

第二节阳刚美与阴柔美 42

一、从“太阳文学”与“月亮文学”说起 42

二、我们既重视创作中的阳刚美,也提倡风格的多样化 44

三、当代小说中有体现阳刚美的力作 47

四、关于阳刚美与阴柔美的融合 50

第三节感情倾向与艺术创造 52

一、感情:文学的生命 52

二、感情呈示的不同形态 55

三、关于“非人格化” 61

一、新人形象与“二为”方向 68

第四节关于新人形象 68

二、提倡塑造新人形象不同于鼓吹“高大全”、“三突出” 71

三、关于“非英雄化”与性格的多面性 72

四、创作与评论导向 74

第五节关于“审丑” 77

一、审丑能否代替审美 77

二、文学艺术中的丑不同于生活中的丑 79

三、“化丑为美”的关键在于创作主体的审美导向 82

第六节关于“性文学”的两个艺术参照系 84

一、关于小说性描写的两种不同观点 85

二、现实主义小说性描写的审美特征之一:鲜明的意向性 86

三、现实主义小说性描写的审美特征之二:性描写是人物典型性格描写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91

四、现实主义小说性描写的审美特征之三:含而不露,掌握艺术的分寸感 93

五、关于小说性描写两个不同艺术参照系的比较 97

第三章艺术假定性——环境、情境、人物设计与审美判断 101

第一节艺术想象与假定性情境设计 101

一、艺术的假定形式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101

二、再现性想象与假定性情境设计 105

三、表现性想象与假定性情境设计 115

第二节环境与人物 119

一、环境的内涵 119

二、环境与人物的双向同构 121

三、性格核心的多种表现形态与环境的随机性与动态化 128

第三节为人物而设计环境 138

一、人物与环境是种双向交流的动态结构 138

二、人物对环境的投影与环境对人物的投影 139

三、陌生环境与人物性格火花 144

四、特异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150

一、从“在清水里泡三次”说起 155

第四节非常态情境与人物心态设计 155

二、一次实际体验 156

三、在非常态情境中的人物的常态行动 157

四、在非常态情境中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160

五、情境设计与性格开掘,不能背离艺术真实性 163

第五节强化性格与情境设计 164

一、在严峻的情境、尖锐的态势中强化性格 164

二、设计独特情境,多角度地强化性格 169

第六节情境设计的艺术凝聚力 173

一、从契诃夫、茨威格的创作经验谈起 173

二、场景设计的高密度分子结构 175

三、在内、外宇宙交叉点上设计场景 181

一、人的意识活动的复杂性及其表现形态 188

第七节人物意识流动的深层次结构 188

二、“自由联想”和人物的心理定势 192

三、新时期小说中人物意识流动深层次描绘的四种方式 195

第八节内心视象与艺术创造 201

一、内心视象与艺术假定性 201

二、内心视象的特点 203

三、内心视象的表现形态 205

第九节“自我”与“非我” 208

一、“灵魂的探索” 208

二、“自我”与“非我”的辩证关系 209

三、设身处地,推己及人 210

四、从“安娜之死”看“自我”与“非我” 211

第一节关于现实主义创作美学特征的思考 218

一、“在全部赤裸和真实中来再现生活” 218

第四章现实主义文学审美判断 218

二、人物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双向同构、对位效应 221

三、现实主义创作的三大艺术功能 223

四、现实主义的客观描绘与作家主体性体现 225

五、现实主义不是一种自我封闭体系,它也在发展变化 234

第二节“生活流”: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一种表现形态 241

一、“生活流”——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反映社会和人生命运 241

二、“生活流”是创作主体艺术地把握世界的一种观念和方式 241

三、“生活流”与“意识流” 244

四、从“生活流”创作看生活与艺术的辩证关系 245

五、“生活流”创作的三个艺术特征 246

第五章艺术表现方法与审美判断 255

第一节叙述视角 255

一、问题的提出 255

二、外视角的艺术功能 256

三、内视角的艺术功能 258

四、内外视角的交叉互补 267

第二节情节淡化 272

一、“情节淡化”是新时期小说走向世界的标志吗? 273

二、在小说与散文交叉状态中出现的“情节淡化” 274

三、“情节淡化”是否扬弃了传统小说的“情节模式”? 276

四、现代派式的“情节淡化”,虽可备此一格,但评价不宜过高 281

第三节典型化 282

一、典型化与类型化 283

二、典型化与个性化 286

三、典型化:共性与个性两极分化中的统一 289

四、典型化:以少总多、形神兼备、虚实相生 292

第四节陌生化与奇特美 295

后记 3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