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当代中国经济概述
当代中国经济概述

当代中国经济概述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剑编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18002501
  • 页数:586 页
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经济概述》目录

目录 3

第一编 中国经济的发展(1949年10月至1985年) 3

第一章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3

第一节旧中国的经济结构 3

一、旧中国的生产关系 3

二、极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10

第二节恢复国民经济的战略决策和主要工作 12

一、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势力 13

二、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和扩大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4

三、完成土地改革 16

四、统一财政经济管理,稳定金融物价,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18

五、调整工商业 21

六、开展“三反”和“五反”运动 23

七、努力恢复生产 25

一、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26

第三节 恢复国民经济的成就 26

二、工业生产迅速上升 27

三、交通运输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29

四、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物价稳定,商业繁荣 29

五、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30

第二章 胜利完成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3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6

第二节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6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分配和生产指标 38

第三节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0

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步骤 40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43

第四节 国家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8

第五节 国家对个体手工业和小商小贩的社会主义改造 52

一、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2

二、小商小贩的社会主义改造 54

一、基本建设进展顺利,工农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 55

第六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 55

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工业生产迅速发展 57

三、农业生产的发展 61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发展 63

五、国内外商业的发展 64

六、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66

第一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曲折 68

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68

第三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曲折和60年代的经济调整 68

二、“大跃进”运动 70

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72

四、开始纠正错误和“反右倾”运动 75

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后果 77

第二节60年代的经济调整 80

一、加强对国民经济的集中统一管理 81

二、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81

三、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调整投资方向 82

四、压缩重工业生产,对某些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 83

五、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稳定市场物价 84

第三节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取得的成就 87

一、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一定成效 87

二、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新兴工业部门迅速成长 88

三、教育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89

第四章第三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国民经济 91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91

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91

一、国民经济的进展 9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一定进展和经济工作中的“左”倾 95

错误 95

二、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98

第五章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国民经济 104

第一节两年徘徊 104

一、1977和1978两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04

二、1977和1978两年国民经济工作中的失误 107

一、全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11

第二节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及贯彻执行 111

情况 111

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112

三、1979和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 113

四、国民经济在调整中继续前进 119

第六章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第七个 121

五年计划 121

第一节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121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21

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 134

进展 134

第二节 “七五”计划时期的主要任务和经济 143

发展目标 143

一、“七五”计划时期的主要任务 143

二、“七五”计划时期经济发展目标 144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153

第一章中国的经济体制及其改革 156

第二编 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 156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演变 157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 157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演变 160

第二节全面改革经济体制 163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63

二、1979年到1984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165

三、全面改革中国经济体制的纲领 168

四、全面改革的第一年 171

第三节计划体制改革 172

一、原有计划体制的特点和弊端 172

二、改革计划体制 173

第四节财政体制改革 179

一、财政体制改革 179

二、税制改革 181

第五节价格改革 184

一、价格和价格体系 184

二、中国商品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 185

三、中国价格改革的进展 188

第六节改革工资制度 192

一、中国原来的工资制度及其弊端 192

二、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195

三、工资制度改革的进展 197

第二章 中国的经济结构 200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200

一、1979年以前中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 201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成就 204

三、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05

四、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 207

组成部分 207

五、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209

六、中外合营企业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210

第二节产业结构 211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 212

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问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213

第三编 中国的三次产业 222

第一章第一产业 222

第一节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23

第二节农村经济改革 225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起因 225

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227

三、改革农村人民公社体制 229

四、农村专业户 231

五、农村新型经济联合体 232

六、中国农村的第二步改革 234

第三节国营农场 235

一、国营农场的建立和发展 235

二、国营农场的分布和生产情况 237

三、农工商联合企业 239

四、国营农场的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241

一、粮食种植业 245

第四节种植业 245

二、经济作物种植业 248

第五节林业 252

一、林业资源 252

二、林业建设和生产 253

三、林业经营方式 257

四、林业发展目标 258

第六节畜牧业 260

一、畜牧业资源 260

二、畜牧业生产状况 261

三、畜牧业生产结构 263

四、畜牧业经营管理体制 264

五、大力发展畜牧业,改善中国人民的食物结构 266

第七节渔业 267

一、渔业资源 267

二、渔业生产 268

三、渔业的经营管理 270

第八节乡镇企业 273

四、渔业发展目标 273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 274

二、乡镇企业结构 276

三、乡镇企业的巨大作用和发展规划 277

第二章第二产业 280

第一节工业的发展和工业结构 280

一、工业的发展 280

二、工业部门结构 287

三、工业地区布局 291

第二节工业管理体制和工业企业 293

一、工业管理体制 293

二、工业企业 295

第三节轻工业 303

一、轻工业的门类和发展 303

二、食品工业 305

三、造纸工业 306

一、纺织工业的成就 307

第四节纺织工业 307

二、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11

三、中国纺织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313

第五节能源工业 314

一、中国的能源及其分布 314

二、能源工业的发展、构成和前景 315

三、煤炭工业 317

四、石油工业 319

五、电力工业 321

第六节冶金工业 324

一、钢铁工业 325

二、有色金属工业 329

第七节机械工业 330

一、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状况 330

二、农业机械工业 333

三、汽车工业 333

四、航天工业 334

第八节化学工业 337

一、化学工业发展的特点 337

二、化学肥料工业 339

三,石油化学工业 340

第九节电子工业 341

一、中国电子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341

二、电子计算机工业 344

第十节建筑业 346

一、建筑业的成就 346

二、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349

第三章第三产业 353

第一节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 355

一、交通运输的现状、特征 355

二、铁路运输 355

三、水路运输 358

四、公路运输 362

五、民航和管道运输 364

六、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366

七、邮电通信事业 368

第二节国内商业 371

一、商业的所有制结构和商业企业 372

二、市场商品货源日益丰富,供应不断扩大 381

三、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前景 386

第三节对外经济贸易 387

一、对外开放政策 387

二、中国的对外贸易 388

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395

四、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及其改革 401

五、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 404

第四节物资流通 409

一、物资流通体制 410

二、物资管理机构和物资分类分级管理 412

三、物资分配和流通形式 414

第五节旅游业 417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417

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及其特色 420

三、旅游机构和旅游体制 423

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426

第六节金融 427

一、金融事业的发展 428

二、金融体制及其改革 430

三、金融体系 434

第七节科学技术事业 439

一、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成就 439

二、科学技术管理和研究机构 442

三、科技体制及其改革 443

四、对外科学技术合作和交流 445

五、编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迎接新技术革 447

命的挑战 447

第一章东部地带的经济 451

第四编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451

第一节北京市经济 452

第二节天津市经济 456

第三节上海市经济 461

第四节辽宁省经济 467

第五节河北省经济 471

第六节山东省经济 474

第七节江苏省经济 479

第八节浙江省经济 482

第九节福建省经济 487

第十节广东省经济(含新建的海南省) 491

第十一节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 496

第二章中部地带的经济 501

第一节黑龙江省经济 501

第二节吉林省经济 506

第三节 山西省经济 510

第四节内蒙古自治区经济 514

第五节安徽省经济 517

第六节江西省经济 521

第七节湖南省经济 526

第八节湖北省经济 530

第九节河南省经济 535

第三章西部地带的经济 540

第一节 四川省经济 540

第二节云南省经济 545

第三节贵州省经济 549

第四节西藏自治区经济 552

第五节陕西省经济 556

第六节甘肃省经济 561

第七节青海省经济 565

第八节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 569

第九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 573

后记 579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58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