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  《刑事证据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研究成果之一
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  《刑事证据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研究成果之一

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 《刑事证据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研究成果之一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敏等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10111922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
《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 《刑事证据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研究成果之一》目录

第一部 分关于刑事证据的概念和基本属性 1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 1

(一)一般证据的概念 1

(二)诉讼证据的概念 1

(三)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5

二、刑事证据的本质属性 6

(一)刑事证据究竟有哪些本质属性 7

(二)刑事诉讼证据是否具有阶级性 8

(三)关于刑事证据客观性的讨论 14

(四)关于刑事证据相关性的讨论 20

(五)刑事证据是否具有合法性 24

(六)有关证据属性方面的其他见解 27

第二部 分关于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概括和表述 33

一、证据制度的概念 33

二、历史上存在过的几种证据制度 34

(一)神示证据制度 35

(二)法定证据制度 37

(三)自由心证制度 45

(一)我国证据制度研究情况概述 52

三、关于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 52

(二)我国证据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53

(三)“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56

(四)“循法求实”(或“依法求实”)的证据制度 59

(五)“实事求是的客观验证”(或“客观验证无疑”)的证据制度 61

(六)“法定确信”的证据制度 63

(七)“以证求实”的证据制度 64

(八)“鞫实主义”的证据制度 66

一、刑事证明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69

(一)刑事证明的概念 69

第三部 分关于刑事证明理论 69

(二)刑事证明的任务 70

(三)刑事证明的意义 72

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74

(一)证明对象的分类 74

(二)证据事实是否可作为证明对象 76

(三)在确定证明对象时应注意的问题 77

三、证明程度(证明要求) 79

(一)刑事证明程度的一般要求 79

(二)如何把握刑事证据的确实性和充分性 81

(三)关于“两个基本”问题 83

四、证明责任 85

(一)对证明责任的历史借鉴 86

(二)关于证明责任概念的探讨和争论 89

(三)关于刑事被告人是否承担举证责任的讨论 91

(四)如何看待国家司法机关的证明责任 100

第四部 分关于证据的种类 106

一、证据种类的概念及范围 106

(一)证据种类的概念 106

(二)证据种类的范围 107

(一)物证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109

二、物证 109

(二)物证的意义 110

(三)物证的收集和审查判断 111

三、书证 112

(一)书证的概念 112

(二)书证的种类和表现形式 113

(三)书证的特征以及书证与物证的区别 114

(四)书证的审查判断 115

四、证人证言 115

(一)证人资格 115

(二)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点 117

(三)证人的权利、义务 121

(四)证人证言的收集 124

(五)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127

五、被害人陈述 130

(一)被害人陈述的概念和特点 130

(二)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和审查判断 132

六、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34

(一)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意义 134

(二)口供的特点以及收集、审查、判断口供应注意的问题 137

(三)同案被告人的攀供是否可以互为证人证言 140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和特征 148

七、鉴定结论 148

(二)鉴定结论的证明作用 150

(三)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 151

八、勘验、检查笔录 153

(一)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和范围 153

(二)勘验、检查笔录的作用 155

(三)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 156

第五部 分关于刑事证据的分类 157

一、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 157

(一)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划分的依据 157

(三)辩护证据 158

(二)控诉证据 158

(四)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的划分仅具有相对的意义 159

二、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160

(一)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划分的依据 161

(二)有罪证据 161

(三)无罪证据 161

(四)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划分的意义 162

(一)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划分的依据 163

(二)言词证据(人证) 163

三、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人证和物证) 163

(三)实物证据(广义的物证) 165

(四)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分类的意义 167

四、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68

(一)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划分的依据 168

(二)原始证据 168

(三)传来证据 169

(四)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分类的意义 171

(五)外国证据法中有关传来证据的某些不同规定 172

五、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74

(一)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分类概述 174

(二)直接证据 175

(三)间接证据 179

(四)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分类的意义 188

(五)对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分类的异议 190

六、主证和旁证 198

(一)主证和旁证划分的依据 199

(二)主证(人证、物证) 199

(三)旁证(侧面证据) 200

(四)旁证与间接证据的实质区别 201

(五)主证与旁证分类的意义 202

(一)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203

第六部分关于刑事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203

一、收集证据 203

(二)对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204

(三)如何收集证据 206

(四)收集证据的若干特殊方法 211

(五)有关辩护律师收集证据的问题 215

(六)关于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的问题 220

(七)非法获取的事实和材料能否作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 223

二、证据的固定和保全 224

(一)固定、保全证据的意义 224

(二)对证据固定、保全的要求 225

(三)固定、保全证据的具体方法 226

第七部 分关于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 229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229

(一)关于对“判断证据”的概念表述 229

(二)对“判断证据”提法的质疑 230

(三)对“‘判断证据’质疑”的再商榷 231

二、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地判断证据 233

(一)关于判断证据的主体 233

(二)对办案人员素质的要求 233

(三)判断证据应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234

(一)判断证据是否应有个标准 236

三、关于判断证据标准的讨论 236

(二)应当以什么作为判断证据的标准 238

四、是否应当引入“内心确信”作为判断证据的原则 246

(一)引入说 246

(二)否定说 248

五、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方法 250

(一)两分法的审查判断证据方法 251

(二)三分法的审查判断证据方法 254

(三)五分法的审查判断证据方法 257

(一)如何排除假证 259

六、对审查判断证据中若干具体问题的研究和论述 259

(二)互相矛盾的材料能不能作为证据 262

第八部分关于无罪推定问题 269

一、关于无罪推定的讨论概述 269

(一)五十年代的第一次讨论 269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第二次讨论 270

二、无罪推定原则的涵义 270

(一)我国学者对无罪推定的不同理解 271

(二)资本主义各国的立法和启蒙思想家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表述 272

(三)无罪推定中“推定”的法律意义究竟是什么 274

(四)“无罪推定”的译法是否确切 276

三、无罪推定原则的产生以及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历史评价 278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产生和确立 278

(二)近世各国对无罪推定原则的态度 280

(三)对无罪推定原则历史作用的认识 282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实行无罪推定原则 284

(一)我国刑事诉讼应当实行无罪推定原则 284

(二)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决不能搞无罪推定 288

(二)应当批判地继承无罪推定原则 291

附录:建国以来出版或发表的刑事证据著作目录 293

(三)如何看待审查证据中的言词、直接原则 36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