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财政公务员必备知识与实践指南
财政公务员必备知识与实践指南

财政公务员必备知识与实践指南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贤敏,戴新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4439827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
《财政公务员必备知识与实践指南》目录

财政基础知识财政 3

公共财政 3

地方财政 3

效益财政 3

财政政策 4

财政体制 4

财政宏观调控 5

财政发展战略 5

财政信用 6

财政补贴 6

财务管理 6

财务分析 7

财务报表 7

财源培植 7

行政、事业性收费 8

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 8

财政贴息 9

财政绩效 9

财政法规 9

财政监察 10

财经纪律 10

财政监督 11

国家金库 11

税收 11

税收征管 11

税法 12

纳税人 12

小规模纳税人 12

税收管理体制 12

税务机关 13

税务代理 13

纳税申报 13

税种 14

税率 14

税负 15

税务稽查 15

税务行政处罚 15

国民收入 15

国内生产总值 16

产业结构 16

产业政策 16

规模经济 17

所有制结构 17

法人制度 17

经济布局 18

通货膨胀 18

金融危机 19

买方市场 19

有限责任公司 19

股份有限公司 19

股票交易所 20

期货市场 20

银行汇票 20

商业汇票 21

银行本票 21

支票 21

现金管理 21

票据法 22

外汇 22

汇率 23

关税 23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23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23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24

BOT投资方式 24

政府审计 24

同级财政审计 25

注册会计师审计 25

国家赔偿法 25

行政诉讼法 26

预算管理 29

预算管理 29

预算管理的职能与内容 29

国家预算的基本特征 31

预算的组成 31

中央预算 31

地方预算 32

预算管理原则 32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33

统收统支预算管理体制 33

分级管理预算管理体制 33

“以收定支,五年不变”预算管理体制 34

“总额分成,一年一变”预算管理体制 35

“财政收支包干”预算管理体制 36

“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预算管理体制 36

“固定比例包干”预算管理体制 36

“增收分成,收支挂钩”预算管理体制 37

“定额包干”预算管理体制 37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预算管理体制 37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预算管理体制 39

“多形式的包干”预算管理体制 40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41

分税制下收支平衡的计算公式 42

分税制下税收返还的核定 43

国家预算的编制 43

国家预算编制的程序 44

国家预算的法定审批程序 44

中央预算的编制 45

地方总预算的编制 45

单式预算 45

复式预算 46

因素推演法 46

拟定计划年度收支指标 46

颁发编制国家预算草案的指示和具体规定 47

国家预算执行的组织体系 47

国家预算执行的任务 48

国家预算收入执行的机构 48

预算缴款的依据 48

预算收入的缴库 48

预算收入的缴款书 49

库款划分与报解 49

收入退库 50

划拨资金 50

限额拨款 50

银行支出数 51

实际支出数 51

预算调整 51

预算执行报告制度 51

财政统计 51

预算执行检查分析 52

决算 53

决算的组成 53

决算编报办法 53

年终收支清理 54

单位决算编制方法 54

总决算的编制方法 54

决算说明的编写 55

决算审查的形式 55

决算审查的内容 56

汇编决算的程序 57

决算的审批程序 57

预算外资金 57

预算外资金特点 57

政府性基金 58

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审批 59

综合财政计划 59

财政“专户储存” 59

预算外资金收支分类管理 60

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管理 60

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 61

违反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处罚 61

财政收入 65

财政收入 65

中央财政收入 65

地方财政收入 65

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 65

中央固定收入 66

地方固定收入 66

中央“两税”收入 66

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收入 66

一般预算收入 67

基金预算收入 67

专用基金收入 67

资金调拨收入 67

财政周转金收入 67

公共预算收入 67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收入 68

社会保障预算收入 68

税收收入 68

国有资产收入 68

专项收入 68

其他收入 68

债务收入 69

非正常收入 69

补助收入 69

上解收入 69

调入资金 69

上年结余收入 69

财政退库 69

中央税 70

消费税 70

关税 70

海关代征税收 70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 70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71

增值税 71

资源税 71

证券交易印花税 71

地方税 71

营业税 71

企业所得税 72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72

企业收入 72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 72

个人所得税 72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73

城市维护建设税 73

房产税 73

土地增值税 73

车船使用税 73

屠宰税 73

筵席税 74

农业“四税” 74

牧业税 74

农业特产税 74

耕地占用税 74

契税 74

遗产和赠予税 75

城镇土地使用税 75

印花税 75

工商税收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 75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75

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75

行政性收费收入 75

罚没收入 75

土地和海域有偿使用收入 76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 76

专项收入 76

排污费收入 76

城市水资源费收入 76

教育费附加收入 76

其他收入 76

规费收入 76

事业收入 77

国有资源管理收入 77

公产收入 77

审计地方财政违纪罚没收入 77

捐赠收入 77

对外贷款归还收入 77

追回赃款赃物变价款收入 77

工交部门基金收入 77

商贸部门基金收入 77

文教部门基金收入 77

社会保障基金收入 77

农业部门基金收入 78

其他部门基金收入 78

电力建设基金收入 78

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 78

养路费收入 78

车辆购置附加费收入 78

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收入 78

邮电附加费收入 78

铁路建设基金收入 78

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收入 79

烟草商业专营利润收入 79

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 79

育林基金 79

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 79

旅游发展基金收入 79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79

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 79

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 80

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 80

农牧业税附加收入 80

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 80

渔业建设附加收入 80

正税 80

附加税 80

实物税 80

货币税 80

直接税 80

间接税 80

从价税 80

从量税 81

退税 81

出口退税 81

流转税 81

收益所得税 81

财产税 81

行为税 82

涉外税 82

工商税收 82

预提所得税 82

再投资退税 82

船舶吨税 82

工商统一税 82

产品税 82

盐税 83

工商业税 83

临时商业税 83

摊贩业税 83

工商税 83

货物税 83

棉纱统销税 83

商品流通税 83

建筑税 84

国营企业调节税 84

国营企业奖金税 84

薪给报酬所得税 84

存款利息所得税 84

利息所得税 84

烧油特别税 85

集市交易税 85

城市房地产税 85

地产税 85

交易税 85

牲畜交易税 85

文化娱乐税 85

特种消费行为税 85

公粮 85

进口税 85

出口税 86

过境税 86

两金 86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86

国家预算调节基金 86

国内债务收入 86

国外债务收入 87

国库券收入 87

财政支出 91

购政支出 91

购买支出 91

转移支出 91

经常性支出 91

建设性支出 91

财政支出原则 91

基本建设支出 92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92

简易建筑费 92

地质勘探费 92

科技三项费用 93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93

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 93

农业综合开发支出 93

流动资金 93

城市维护费 93

文化事业费 94

出版事业费 94

文物事业费 94

教育事业费 94

党政群干部训练事业费 94

卫生事业费 94

中医事业费 94

公费医疗经费 95

体育事业费 95

档案事业费 95

地震事业费 95

海洋事业费 95

通讯事业费 95

广播事业费 95

计划生育事业费 95

科学事业费 95

工业交通等部门事业费 95

流通部门事业费 95

税务统计财政审计等部门事业费 96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 96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96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96

行政管理费 97

公检法司支出 97

财政补贴 97

排污费支出 97

教育费附加支出 97

城市土地开发建设支出 97

国防支出 97

外交外事支出 98

武装警察部队支出 98

预备费 98

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 98

基本工资 98

补助工资 98

其他工资 98

职工福利费 98

社会保障费 99

助学金 99

公务费 99

设备购置费 99

修缮费 99

业务费 99

其他费用 100

预算会计 103

预算会计 103

预算会计的职能 103

预算会计体系 103

预算会计平衡公式 103

预算会计核算方法 103

预算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103

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关系 103

税收会计 103

农业税征解会计 103

关税会计 103

国库会计 103

基本建设拨款会计 104

财政总预算会计 104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资产 104

财政性存款 104

国库存款 104

其他财政存款 104

在途款 104

有价证券 105

预拨经费 105

基建拨款 105

上下级往来 105

暂付款 105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负债 105

借入款 105

暂存款 105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净资产 105

各项结余 105

预算周转金 105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收入 106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支出 106

年终清理 106

财政体制结算 106

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 106

事业单位会计 106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107

事业单位预算的内容 107

事业单位编制预算原则 107

资产 107

流动资产 107

现金管理原则 107

事业单位汇兑损益核算 107

未达账项核对 108

应收票据核算 108

应收账款核算 108

预付账款核算 108

其他应收款核算 108

存货管理 108

材料计价与核算 109

产成品管理与核算 109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 109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 109

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 109

事业单位的负债 109

借入款项 110

应付票据 110

应付账款 110

预收账款 110

其他应付款 110

应缴预算款 110

应缴财政专户款 110

应缴税金 110

事业单位收入 110

财政补助收入 110

上级补助收入 111

拨入专款 111

事业收入 111

经营收入 111

附属单位缴款 111

其他收入 111

事业单位支出 111

事业支出列支报销口径 111

事业支出 112

经营支出 112

拨出经费 112

拨出专款 112

专款支出 112

结转自筹基建 112

销售税金 112

上缴上级支出 112

对附属单位补助 112

事业结余 112

事业单位结余的概念与核算 112

经营结余 113

结余分配 113

固定基金 113

专用基金 113

职工福利基金 113

医疗基金 113

住房基金 114

事业基金 114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 114

行政单位会计 114

行政单位资产 114

行政单位负债 114

净资产 114

行政单位收入 114

专款 114

预算外资金管理 114

结转自筹基建 115

行政单位支出 115

国有资产 119

国有资产 119

国有资产的类别 119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职能 119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19

国有资产管理的特征 120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 120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20

经营性国有资产存量 120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基本原则 121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121

国有资产存量优化配置 121

国有资产存量保全 122

国有资产保值考核方法 122

经营性国有资产增量 122

国有资产增量形成方式 122

国有资产增量管理的原则 122

国有资产投资决策 123

国有资产增量管理的内容 123

国有资产投资资金筹集 123

国有资产投资宏观管理 123

国有资产投资项目评估 124

国有资产预算 124

国有资产预算的职能和作用 124

国有资产预算收支和平衡 124

国有资产决算 124

国有资产清产核资 125

国有资产清查 125

国有资产价值重估 125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125

国有资产评估及其特点 126

国有资产评估原则 126

国有资产评估程序 126

金融性国有资产 127

金融性国有资产的特征 127

金融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 127

金融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方式 128

资源性国有资产 129

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 129

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方式 129

境外国有资产 129

境外国有资产投资的必要性 130

境外国有资产投资的条件方式 130

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方法 130

境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 130

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 131

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范围和内容 131

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确认的原则 131

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的确认 132

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原则 132

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形式 132

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制度 13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13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征 133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地位和作用 133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 133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 133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方式 134

企业财务会计财务 137

财务管理 138

企业财务通则 139

财务通则与分行业财务制度的关系 139

财务通则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140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141

企业会计准则 141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142

会计主体 142

持续经营假设 143

会计期间假设 143

货币计量假设 143

会计六要素 144

复式记账法 144

借贷记账法 145

客观性原则 145

相关性原则 146

可比性原则 146

一致性原则 147

及时性原则 147

明晰性原则 147

配比原则 147

谨慎原则 147

历史成本原则 148

全面性原则 148

重要性原则 149

权责发生制 149

收付实现制 150

资产 150

负债 151

所有者权益 151

收入 151

费用 151

利润 152

会计等式 152

损益表及编制 153

财务状况变动表及其编制 153

合并会计报表及其编制 154

会计报表附注 155

财务情况说明书 155

财务评价及财务分析 156

销售利税率 156

资产负债率 156

流动比率 156

速动比率 156

应收账款周转率 157

存货周转率 157

资本金利润率 157

工业企业财务制度 157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157

资产的分类 158

现金及货币资金的核算 158

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和核算 159

坏账损失的核算 160

应收票据的核算 161

短期投资 161

存货的计价方法 161

存贷的核算 161

长期与短期投资的区分 163

股票投资的成本法 163

股票投资的权益法 163

债券的溢价与折价 164

投资收益的确认 164

固定资产的计价 164

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165

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166

固定资产折旧 166

固定资产修理 167

无形资产的分类 167

无形资产的核算 167

递延资产的核算 168

负债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168

应收应付业务的核算 169

借款业务的核算 170

资本金的构成及筹集 170

投入资本的核算 171

资本公积金的核算 171

产品成本 171

期间费用 172

制造成本法 172

制造成本的计算程序 173

营业收入的确认 173

其他业务收入 174

营业外收支 174

利润总额的计算 174

税后利润分配 175

汇兑损益的核算 175

外币买卖的核算 176

企业清算 176

会计报表 177

资产负债表 177

损益表 178

现金流量表 178

合并会计报表 178

财务评价 179

运输企业财务制度 179

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 180

运输(铁路)企业会计制度 180

运输(民用航空)企业会计制度 181

工作量折旧法 182

邮电通信企业财务制度 182

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制度 183

集邮商品的财务处理 184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 184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 185

商品采购成本的核算 185

库存商品的核算 186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 187

连锁经营的核算 187

“两条线运行”的核算 188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财务制度 189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制度 191

旅游饮食服务企业财务制度 192

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制度 193

电影新闻出版企业财务制度 193

书刊音像制品企业提成差价的财务处理 193

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 194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195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 196

施工企业周转材料的核算 196

开发企业周转房的核算 198

工程施工成本的核算 198

房地产开发产品成本的核算 199

施工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 200

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 200

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 201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202

保险企业会计制度 202

农业企业财务制度 203

农业企业会计制度 204

农业企业存货计价 204

农业企业成本核算体制 204

农业生产成本计算期 205

家庭农场的财务管理 206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206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208

应付税款法 208

纳税影响会计法 209

财政政策 213

财政政策 213

财政政策主体 213

财政政策目标 214

财政政策工具 214

财政政策功能 215

紧缩性财政政策 216

扩张性财政政策 217

税制结构 217

税率 218

税收优惠与税收惩罚 220

税收转嫁与归宿 221

国债 222

政府采购制度 222

政府投资 224

社会保障制度 224

财政补贴 226

财政平衡 227

财政赤字 227

财政、税收、会计法规财政法 231

财政法的调整对象 231

财政法的作用 231

财政立法的原则 231

财政立法的程序 231

财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231

财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231

财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231

财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232

财政法律的关系 232

预算法 232

预算的组成体系 232

预算管理原则 232

预算年度和预算收支的计算单位 232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预算的管理职权 232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预算管理职权 233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 233

乡、民族乡、镇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 233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 233

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 234

预算法的监督 234

违反预算法的法律责任 234

税收征管法 234

税收征管的基本原则 234

税务登记 235

纳税申报 235

税款征收原则 235

税款征收方式 235

应纳税额核定 235

税款缴纳 235

减税免税管理 235

税款抵缴 235

纳税担保 235

税收保全 236

税务检查 236

纳税人违反税务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 236

偷税与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 236

骗取出口退税的法律责任 236

抗税的法律责任 237

会计法的立法宗旨 237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职责 237

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责任 237

会计工作主管部门 237

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 237

会计核算的内容 237

会计年度 238

记账本位币 238

填制会计凭证的要求 238

财产清查制度 238

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 238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内容 238

会计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 238

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 239

会计机构内部牵制制度 239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职责 239

会计人员的任免 239

注册会计师法立法宗旨 239

注册会计师的性质 239

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 239

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性质与职责 240

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职责 240

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利、义务 240

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制度 240

注册会计师的注册制度 241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241

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 241

国库券的发行形式 242

国库券流通转让的规定 242

对伪造和倒卖国库券的处罚 242

特种国债 242

保值公债 242

财政职业道德道德 247

道德规范 247

道德修养 247

道德评价 247

社会主义道德 247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247

社会主义职业理想 247

社会主义职业态度 247

社会主义职业责任 248

社会主义职业技能 248

社会主义职业纪律 248

社会主义职业荣誉 248

社会主义职业作风 248

公务员道德的本质 248

公务员道德的功能 248

公务员道德的原则 248

公务员道德的规范 249

财政工作职业特征 249

财政公务员职业道德标准 249

一岗两责 250

“服务创一流、岗位争先进”活动 250

“四职”教育活动 250

“四个一”活动 250

文明办公制度 250

服务承诺制度 250

行政监察与财政监察行政监察 253

行政监察的性质 253

行政监察的职责 253

行政监察的地位 253

行政监察的作用 254

行政监察的对象 254

行政监察对象的管辖 254

行政监察工作方针 255

行政监察工作基本原则 255

行政监察工作程序 256

执法监察 256

执法监察的依据 256

执法监察的主体 257

执法监察的客体 257

执法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 257

执法监察工作的基本原则 257

执法监察的特征 257

执法监察的作用 258

执法监察的内容 259

执法监察的程序 259

效能监察 260

效能监察的对象 260

效能监察的目的 260

效能监察的任务 260

效能监察的内容 261

效能监察的原则 261

财政监察 262

财政监察机构的任务 262

财政监察人员的职权 262

对财政监察人员的要求 262

财政监察查处案件的程序 263

财经纪律检查的目的 263

财经纪律的内容 263

财经纪律检查的基本方法 265

财政监督 265

财政监督的性质 265

财政监督的对象 265

监察公文 266

监察公文的作用 266

监察公文的特点 266

监察公文的分类 267

对监察公文结构的基本要求 267

监察公文的结构 267

监察公文的行文关系 268

监察公文的审批 269

监察公文的基本要求 269

监察档案管理 269

国家公务员制度和财政部门机构设置国家公务员 273

国家公务员的基本义务 273

国家公务员的基本权力 273

国家公务员纪律 273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274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275

公务员录用制度 276

公务员考核制度 278

公务员奖惩制度 280

公务员升降制度 282

公务员任免制度 283

公务员培训制度 284

公务员交流制度 285

公务员回避制度 286

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制度 287

公务员退休制度 289

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 289

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 290

附:财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