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德本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040077531
  • 页数:41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政治思想史》目录

目 录 1

导言 1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 1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发展 1

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3

四、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价值 4

五、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研究 5

一、中国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 8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 8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 8

二、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特点 10

三、东周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特点 11

第二节 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 14

第三节 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 16

第四节 儒家的政治思想 21

一、儒家学派的若干特点 21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 1 22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22

三、孟子的政治思想 31

四、荀子的政治思想 38

第五节 道家的政治思想 44

一、老子的政治思想 45

二、庄子的政治思想 50

第六节 墨家的政治思想 56

一、兼爱主张 57

二、尚贤主张 58

三、尚同主张 60

四、非攻主张 61

五、节用主张 62

第七节 法家的政治思想 63

一、法家思想的若干特点 63

二、慎到的势治理论 64

三、申不害的术治理论 65

四、商鞅的法治理论 67

五、韩非的政治思想 75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 82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 82

第二节 李斯的政治思想 84

一、废分封、置郡县的政治主张 85

二、“别黑白而定一尊”的文化专制主张 86

三、尊君抑臣的督责之术 87

第三节 汉初以与民休息为核心的黄老思想 89

第四节 陆贾、贾谊、晁错的政治思想 91

一、陆贾的政治思想 91

二、贾谊的政治思想 94

三、晁错的政治思想 99

第五节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 102

一、以“大一统”为核心的专制主义理论 102

二、以“天人合一”论证天子受命于天 104

三、历史循环论 106

四、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学说 107

五、重教化、正法度的德治主张 109

第六节 汉代的经学 111

一、汉代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111

六、限民名田、裁抑兼并的经济主张 111

二、今文经学与谶纬 112

三、桓谭、王充反谶纬经学的思想 113

第七节 王符、仲长统的政治思想 117

一、王符的政治思想 117

二、仲长统的政治思想 119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 122

第二节魏晋玄学 123

一、魏晋玄学概述 123

二、玄学的几个重要的思想范畴 124

第三节鲍敬言、葛洪的政治思想 126

一、鲍敬言的无君论 127

二、葛洪的有君论 128

一、博玄务实求治的政治思想 130

第四节 傅玄、刘毅的政治思想 130

二、刘毅的社会批判思想 132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134

第一节 隋唐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 134

第二节 王通的政治思想 137

一、兴王道、正礼乐 137

二、爱民厚生 139

三、守道无私的君臣理论 139

四、以清静无为为本的治国方略 140

第三节 贞观统治集团的政治思想 142

一、贞观统治集团与贞观之治 142

二、居安思危 143

三、论君臣 144

四、政在得人 147

五、民为水,君为舟 148

第四节 韩愈的政治思想 150

一、排佛树儒的道统学说 151

二、尊君抑民的专制主义理论 153

第五节 柳宗元的国家政体论 155

一、论君主、国家的起源 155

二、论国家政体 156

三、柳宗元的社会批判思想 158

第六节 晚唐道家的政治思想 160

一、《无能子》对圣人和纲常的批判 160

二、罗隐的明君论 163

第五章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167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 167

第二节 李觏的政治思想 168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69

二、“安民”、“足食”的民本思想 169

三、“本于财用”的治国主张 170

四、“平土均田”的改良措施 170

五、义利统一的功利思想 170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72

第三节 张载的政治思想 172

二、”仁道及人”的民本思想 173

三、“井地治天下”的均平思想 173

第四节 王安石的政治思想 174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75

二、“养生保形”的功利主义 175

三、“变祖宗之法”的政治主张 176

四、“抑豪强伸贫弱”的均平思想 176

五、“急农事”与“良吏善法”的理财思想 177

第五节 二程的政治思想 178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78

二、“仁为王道之本”的仁政思想 179

三、“以顺民心为本”的民本思想 179

四、“以立志 为本”的君道观 180

五、“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 180

六、“仁义未尝不利”的义利统一观 180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81

第六节 朱熹的政治思想 181

二、“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182

三、“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 183

四、义利观与天理人欲之辨 183

五、改良积弊的政治主张 184

第七节 陈亮的政治思想 185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85

四、注重事功的功利思想 186

三、“正人心活民命”的民本思想 186

二、“人之同欲”的理欲观 186

五、“君臣戮力”的君道观 187

第八节 叶适的政治思想 188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89

二、宽民之政的民本思想 189

三、“以利与人”的功利思想 189

四、本末并兴的思想主张 190

五、重势分权的治国思想 190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91

第九节 邓牧的政治思想 191

二、对古代理想社会的向往 192

三、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 193

第六章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194

第一节 明清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 194

第二节 王守仁的政治思想 197

一、“心即理”的理学批判思想 197

二、“致良知”的社会政治价值论 200

第三节 张居正的政治思想 206

一、“极则必变、变则反始”的社会治乱观 206

二、“天之立君以为民”的民本思想 208

三、“事理无常,当随时处中”的施政思想 211

第四节 李贽的政治思想 215

一、影响其政治思想的哲学观念 215

二、重新评价世间价值的异端思想 217

三、“至人之治”的政治理想 222

第五节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 224

一、“以天下万民为事”的政治观 225

二、行“天下之法”的匡世理论 229

第六节 顾炎武的政治思想 233

一、反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 234

二、“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政体思想 235

三、“正人心、厚风俗”的名治思想 237

四、“废生员”、用选举的取士思想 239

第七节 王夫之的政治思想 240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240

二、事迁法变的历史发展观 241

三、“以民为基”的民本思想 242

四、“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反专制思想 242

五、“均天下”的均平思想 243

六、“宽以养民、严以治吏”的政治主张 244

第八节 唐甄的政治思想 245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245

二、富民养民的民本思想 246

三、“帝王皆贼”的反专制思想 247

四、“必责于己”的君道观 248

五、“天地之道故平”的均平思想 249

第九节 颜元的政治思想 249

一、“以习行经济为事”的儒学思想 250

二、为治“法三代”的政事思想 255

第七章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 259

第一节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出现 259

一、清代文化专制主义与政治思想的变迁 259

二、鸦片战争前后士林风气的变化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出现 261

第二节 林则徐的政治思想 262

一、反对侵略、坚持抗战的爱国思想 263

二、“用民心、恃民力”的民为邦本思想 265

三、维新改良思想的前驱 266

第三节 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268

一、开晚清“议政”风气的一代宗师 268

二、对封建帝王绝对权威的犀利批判 270

三、呼吁“更法”,开出“医国”之方 272

第四节 魏源的政治思想 274

一、经世思想 275

二、改革思想 277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80

第八章太平天国农民的政治思想 284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284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284

二、基督教势力在中国的泛滥 285

第二节 洪秀全的政治思想 286

一、洪秀全的早期思想与传教救世活动 286

二、以反清革命思想为主体的宗教理论体系 289

三、以“奉天诛妖”为旗帜的反清革命理论 292

四、“上到小天堂”的奋斗目标 293

五、平均主义与专制主义相结合的治国纲领 294

第三节 洪仁玕的政治思想 297

一、洪仁玕《资政新篇》的提出 297

二、《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特色 298

三、《资政新篇》的历史评价 302

第九章洋务思想 304

第一节 洋务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304

一、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 304

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道路 305

三、农民起义的冲击与封建主义的衰弱 305

四、“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潮的发展 306

第二节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 307

一、李鸿章洋务思想的出发点 307

二、“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是李鸿章洋务思想的基本内容 308

三、李鸿章“变法”思想的历史地位 312

第三节 郭嵩焘的洋务思想 313

一、对西方的整体认识 314

二、对封建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全面怀疑 315

三、对改革中国的长远设计 316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21

第一节 戊戌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321

第十章戊戌维新思想 321

二、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的危机 322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所引起的历史反思 323

第二节康有为的政治思想 324

一、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325

二、戊成维新期间的政治纲领 329

三、大同思想 334

第三节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337

一、民权思想 338

二、自由学说 342

第四节 谭嗣同的政治思想 344

一、《仁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345

二、抨击名教,冲决网罗 348

第五节 严复的政治思想 351

一、介绍进化论思想 352

二、自由民主思想 355

三、“黜伪崇真”,提倡科学 358

第十一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361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361

一、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361

二、如火如荼的群众斗争 361

三、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独立的阶级 361

第二节 邹容的反封建思想 363

一、对清王朝反动的全面批判 363

二、首次描绘资产阶级共和国蓝图 365

第三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66

一、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 366

二、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367

三、 三民主义的历史评价 376

第四节 章太炎的政治思想 378

一、民族主义 378

二、民主共和国思想 381

三、政治思想的社会基础 383

第五节 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 385

一、民主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386

二、民主宪政思想的历史评价 392

第十二章五四启蒙思想 395

第一节 五四启蒙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395

一、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95

二、尊孔读经复古逆流的猖獗 396

三、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397

第二节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397

一、提倡民主 399

二、提倡科学 402

三、提倡“史学革命” 403

四、宣传马克思主义 404

第三节 李大钊的政治思想 406

一、提倡民主自由,反对封建专制 408

二、宣扬科学精神,渴望思想解放 411

三、传播马克思主义 414

后记 4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