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鳖病防治图说
鳖病防治图说

鳖病防治图说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重光,周忠英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09062317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在选用多种办法,搞好水质,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启迪人们的思路,让实践者仿效、借鉴,为养殖更多更好的鱼鳖,向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蛋白,造福人类。总的来说,本书在防治鳖病上,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但愿广大有识之土团结起来,努力探索,掌握鳖病防治基本规律,把我国养鳖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鳖病防治图说》目录

第一章 鳖得病的原因 1

一、场址选择不当,养殖环境被污染 2

二、设施粗糙,易伤鳖体 4

三、气温、水温过低,寒冷为害 6

四、气温、水温过高,暑热为害 8

五、水体被污染,威胁鱼鳖生存 10

六、食物单一,营养元素比例不当 12

七、食物变质,变质为害 14

八、近亲繁殖,品种退化 16

九、放养密度过大,容易坏水 18

十、水未消毒,水体内病毒、细菌、寄生虫过多 20

十一、越冬后,身体亏损,抵抗力差 22

十二、敌害侵袭,受伤感染(1) 24

十三、敌害侵袭,受伤感染(2) 26

十四、意外受伤,细菌感染 28

十五、消毒杀菌,药物滥用 30

十六、治疗不力,药物滥用 32

十七、水质调节管理不善 34

十八、水空间环境管理不善 36

第二章 鳖得病的途径、特点与表现 39

一、鳖病的传染途径 40

二、鳖病特点 42

(一)潜伏期长、病程时间长 42

(二)并发症多 44

(三)离水静养 46

三、鳖有病的表现 48

第三章 鳖病预防的一般措施 51

一、要选好场址——巧妙利用地理条件,选好水源 52

二、要选背风向阳、环境安静处 54

三、要有适量的优质底泥 56

四、有毒废水不能用 58

五、要有充足的溶氧 60

六、要选良种 62

七、要掌握合理的养殖密度 64

八、要喂品种多样、营养全面的饵料 66

九、要有适用的晒背台 68

十、要有良好的病鳖栖息地 70

十一、要有良好的排灌系统 72

十二、要科学投喂——定点投喂 74

十三、要科学投喂——定时投喂 76

十四、要科学投喂——定质投喂 78

十五、要科学投喂——定量投喂 80

十六、要适时放种 82

十七、要适时捕捞 84

十八、要掌握药性,合理用药 86

(一)几种常用消毒药物使用后的利弊 86

(二)常用消毒药配伍禁忌 88

(三)常用治疗药配伍禁忌 90

十九、放种前对养殖池塘消毒除害 92

(一)水环境生态除害法 92

(二)强毒净消毒除害法 94

(三)生石灰消毒除害法 96

(四)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消毒除害法 98

(五)养殖工具消毒法 100

(六)饵料清洗消毒法 102

(七)肥料消毒法(有机肥发酵后再用) 104

(八)捕捞与运输时防病害(1) 106

(九)捕捞与运输时防病害(2) 108

(十)放养前鳖体消毒防病害 110

二十、养殖期间对养殖环境消毒除害 112

二十一、养殖期间对水体消毒除害 114

(一)生石灰消毒除害法 114

(二)强毒净消毒除害法 116

(三)三氯异氰尿酸消毒除害法 118

二十二、水质调理原则和方法 120

(一)合理施肥(1) 120

(二)合理施肥(2) 122

(三)合理施肥(3) 124

(四)合理放养鱼鳖,平衡水体能量循环 126

(五)适时排污与加水 128

(六)定期消毒 130

二十三、饵料调理(1) 132

二十四、饵料调理(2) 134

二十五、饵料调理(3) 136

二十六、水温调理 138

二十七、氧气调理 140

二十八、生态防病方法举例之一——综合养殖 142

二十九、生态防病方法举例之二——稚鳖喂养 144

三十、生态防病方法举例之三——循环水养鳖 146

(一)温室水质变坏、发黑、发灰的原因——光照差,水中浮游植物制氧能力低 148

三十一、温室养鳖防病 148

(二)温室水质变坏、发黑、发灰的原因——放养密度过大,排泄物多,耗氧多 150

(三)温室水质变坏、发黑、发灰的原因——水温高,有机物分解快,蓝藻繁殖旺盛 152

(四)因地制宜,设计良好的温室大棚 154

(五)要有良好的排污系统 156

(六)要有适宜的底泥 158

(七)要有适宜的水温 160

(八)栽种适宜的水生植物 162

(九)注意水色,及时消毒,净化水质 164

(十)沉淀污物,适时排污 166

(十一)开春后,温室转池防暴死 168

(十二)温室养鳖常见疾病产生原因 170

第四章 鳖病诊断与治疗一般方法 173

1.养殖水环境调查 174

一、鳖病诊断 174

(一)病因调查 174

2.一般情况调查 176

3.饵料调查 178

(二)鳖病诊断的一般方法 180

(三)目测法 182

(四)带水检查 184

(五)镜检 186

二、治疗鳖病常用措施 188

(一)外治法 188

(二)内治法 190

(三)药物注射法 192

三、鳖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94

第五章 鳖病防治 197

一、稚、幼鳖疾病防治 198

(一)白斑病 198

1.白斑病的症状与病因 198

2.白斑病的肉眼检查方法 200

3.白斑病的防治方法——浸浴法 202

4.白斑病的防治方法——泼洒法 204

5.白斑病的防治方法——日晒法 206

6.白斑病的预防方法——彻底消毒杀菌 208

7.白斑病的预防方法——保持水质肥度 210

(二)水霉病 212

1.水霉病的症状与病因 212

2.水霉病的危害及其生长特点 214

3.水霉病的治疗方法——中草药浸泡法 216

4.水霉病的治疗方法——西药治疗法 218

5.水霉病的预防方法 220

(三)脖颈丝囊霉病 222

1.脖颈丝囊霉病的症状与病因 222

2.脖颈丝囊霉病的治疗方法 224

3.脖颈丝囊霉病的预防方法 226

4.脖颈丝囊霉病的防治方法 228

(四)鳃腺炎 230

1.鳃腺炎的症状与病因 230

2.鳃腺炎的防治方法 232

(五)钟形虫病 234

1.钟形虫病的症状与病因 234

2.钟形虫病的治疗方法 236

3.钟形虫病的防治方法 238

4.钟形虫病的预防方法 240

(六)萎瘪病 242

1.萎瘪病的症状与病因 242

2.萎瘪病的治疗方法 244

3.萎瘪病的预防方法 246

(七)白眼病 248

1.白眼病的症状与病因 248

2.白眼病的治疗方法 250

3.白眼病的预防方法 252

(一)红脖子病 254

1.红脖子病的症状与病因 254

二、成鳖疾病防治 254

2.红脖子病的治疗方法之一 256

3.红脖子病的治疗方法之二 258

4.红脖子病的预防方法 260

(二)红底板病 262

1.红底板病的症状与病因 262

2.红底板病的治疗方法——浅水药浴 264

3.红底板病的治疗方法——注射、投喂、浸泡 266

4.红底板病的预防方法——减少伤害 268

5.红底板病的预防方法——清塘、消毒、药饵投喂 270

(三)腐皮病 272

1.腐皮病的症状与病因 272

2.腐皮病的治疗方法之一 274

3.腐皮病的治疗方法之二 276

4.腐皮病的预防方法 278

(四)出血病 280

1.出血病的症状与病因 280

2.出血病的治疗方法 282

3.出血病的综合治疗 284

4.出血病的预防方法 286

(五)洞穴病 288

1.洞穴病的症状与病因 288

2.洞穴病的治疗方法——西药治疗法 290

3.洞穴病的治疗方法——中草药治疗法 292

4.洞穴病的治疗方法——外治法 294

(六)肺化脓病 296

1.肺化脓病的症状与病因 296

2.肺化脓病的治疗方法 298

3.肺化脓病的预防方法 300

(七)水鳖病 302

1.水鳖病的症状、产生原因及治疗方法 302

2.水鳖病的预防方法 304

(八)水蛭病 306

1.水蛭病的防治方法之一 306

2.水蛭病的防治方法之二 308

三、大鳖、小鳖共患疾病 310

(一)疖疮病 310

1.疖疮病的症状与病因 310

2.疖疮病的治疗方法——内服法 312

3.疖疮病的治疗方法——浸泡法 314

4.疖疮病的预防方法之一 316

5.疖疮病的预防方法之二 318

(二)有害藻类致病死亡举例 320

1.有害藻类致病的诊救方法 322

(三)氨中毒症 324

1.氨中毒症的症状与病因 324

2.池水中产生氨气的原因 326

3.容易产生氨气的水质表现 328

4.氨中毒症的防治 330

(四)脂肪代谢不良症 332

1.脂肪代谢不良症的症状 332

2.脂肪代谢不良症的病因 334

3.脂肪代谢不良症的预防方法 336

1.营养不良症的表现 338

(五)营养不良症 338

2.营养不良症的解决办法 340

(六)鳖畸形症 342

1.鳖畸形症的症状、病因与预防 342

(七)暑害与冻害 344

1.暑害及预防 344

2.冻害及预防 346

(八)越冬后期死亡症 348

1.越冬后期死亡症的症状 348

2.越冬后期死亡症的病因——体质差 350

3.越冬后期死亡症的病因——水质差 352

4.越冬后期死亡症的防治方法——越冬前加强喂养 354

5.越冬后期死亡症的防治方法——清除越冬障碍 356

6.越冬后苏醒期内的防病措施 35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