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地壳应力状态
中国地壳应力状态

中国地壳应力状态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秋生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02803718
  • 页数:10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地壳应力状态》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地壳应力状态的意义和现状 1

一、研究地壳应力状态的目的和意义 1

二、地壳应力状态的研究现状 2

第二节 地壳应力状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4

一、地壳应力状态的研究内容 4

二、地壳应力状态的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中国的区域地壳应力状态 13

第一节 河西走廊—南北天山地区的地壳应力状态 13

一、河西走廊地区 13

二、南、北天山地区 16

第二节 川、滇及西藏地区的地壳应力状态 20

一、甘孜—康定地区 20

二、西昌—嵩明地区 23

三、通海—滇西地区 25

四、西藏地区 28

第三节 华北—东北地区的地壳应力状态 30

一、辽南地区 30

二、唐山—滦县地区 32

三、冀中—豫北地区 34

四、晋西南地区 36

五、山东—苏北—皖北地区 37

第四节 中南地区的地壳应力状态 39

一、闽、粤地区 39

二、桂西地区 41

三、湘东赣西地区 42

四、鄂东地区 42

五、台湾地区 42

第三章 中国地壳应力状态的基本特征 45

第一节 地壳应力活动的分区性 45

一、主压应力方向分区 45

二、应力活动的强度分区 48

三、应力活动方式分区 51

第二节 水平向为主的地壳应力活动 52

一、现代地壳应力的水平向活动 52

二、现代地壳应力活动以水平应力占主导 55

第三节 地壳应力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 56

一、地壳应力活动随时间的变化 56

二、地壳应力活动在空间上的变化 59

第四节 地壳应力状态随深度的变化 60

一、垂直应力随深度的变化 60

二、水平主应力随深度的变化 61

三、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的变化 61

第五节 地壳深部和浅层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分布及其特征 62

一、不同深度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分布 62

二、地壳深部和浅层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基本特点 65

三、浅部应力测量结果的代表性 65

第四章 中国地壳应力活动分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67

第一节 中国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 67

一、巨型纬向构造体系 67

二、巨型经向构造体系 67

三、扭动构造体系 67

第二节 中国地质构造的深部特点 70

一、中国地壳深层结构的基本情况 70

二、中国的深断裂 70

三、深部构造的分区性 71

第三节 中国活动构造的展布及其特征 73

第四节 中国地质构造与应力活动分区 74

一、地壳应力活动的主压应力方向分区与地质构造分区的关系 75

二、现今地壳应力活动方式和强度分区与地质构造活动程度的关系 75

第五章 地壳应力状态的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 76

第一节 中国地壳应力状态与地震的关系 76

一、水平应力与强震活动 76

二、应力活动强度与地震活动水平 76

三、应力状态的变化与强震活动的空间转移 78

四、应力活动方式和应力集中区的分布规律与强震危险地点的确定 79

五、大震后地震区的应力状态 79

第二节 地壳应力状态的研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80

一、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大型工程建设寻找安全地带 80

二、正确评定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和地震基本烈度 81

三、为各类工程的合理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81

第六章 中国地壳应力状态的实验研究与理论计算 85

第一节 应力场的模拟实验与理论研究现状 85

一、研究现状 85

二、几个较重要的研究结果 85

第二节 应力场的模拟实验计算结果与实测应力状态 88

一、构造体系及应力场特征的模拟 88

二、实测应力状态与实验结果 89

第七章 中国地壳应力活动力源问题的讨论 92

第一节 地壳应力状态与地壳构造运动 92

一、构造体系与地壳运动方式 92

二、地质构造的活动程度和方式与地壳应力活动的状态有密切关系 92

第二节 中国地壳构造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特征 93

一、主要构造型式形成和发展的时序特征 93

二、各类构造型式的展布随时间的变化 95

第三节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地壳构造运动 96

一、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资料 96

二、地球自转速度长周期变化与地壳构造运动 99

三、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现今构造运动 99

第四节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地壳应力状态 100

一、自转速度变化与应力活动强度 100

二、自转速度变化与应力活动方式 100

第五节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更是影响地壳构造运动和应力状态的重要因素 101

参考文献 1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